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特异性激动APP/PS1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α7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7 nAChR)水平后对海马组织DYN-Ⅰ蛋白的影响;探讨α7 nAChR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发病机制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Control)、野生加PNU282987组(WP)、APP/PS1转基因组(APP/PS1)和APP/PS1加PNU282987组(AP)各8只,WP和AP组给予α7 nAChRs特异性激动剂PNU-282987,另两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方式为小鼠24 w龄时1 mg/kg腹腔注射PNU-282987,连续5 d。采用Real-time 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小鼠海马组织中发动蛋白Ⅰ(DYN-Ⅰ)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APP/PS1组海马组织中发动蛋白Ⅰ(DYN-Ⅰ)mRNA和蛋白水平下降(P0.05,P0.01);而特异性激动α7 nAChR水平后,与对照组相比WP组中发动蛋白Ⅰ(DYN-Ⅰ)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P0.05,P0.01);与APP/PS1组相比AP组小鼠大脑海马组织中发动蛋白Ⅰ(DYN-Ⅰ)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1)。结论特异性激动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组织中α7 nAChR水平能够使网格蛋白内吞调节蛋白DYN-Ⅰ表达升高。这可能提示了α7 nAChR对突触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进一步说明α7 nAChR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α7尼古丁受体(nAChR)沉默对SH-SY5Y细胞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和p38 MAPK通路的影响,探讨α7 nAChR对tau蛋白磷酸化的调节作用及其与p38 MAPK通路的关系。方法 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测定α7 nAChR沉默细胞中α7 nAChR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tau蛋白、p-tau(S404)、p-tau(S214)、p38 MAPK和p-p38 MAPK(Thr180/Tyr182)蛋白水平。结果α7nAChR沉默组与空质粒组相比,α7 nAChR mRNA和蛋白质水平分别降低了91%(P0.01)和80%(P0.01);tau蛋白水平升高了79%(P0.01);p-tau(S404)蛋白水平升高了74%(P0.01);p-tau(S214)蛋白水平升高了72%(P0.01);p38蛋白水平升高了64%(P0.01);p-p38蛋白水平升高了67%(P0.01)。结论α7 nAChR沉默可导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这可能和激动p38 MAPK通路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神经型胆碱能受体(nAChR)的变化.方法 改良四血管法建立VD大鼠模型;术后1个月,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VD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应用改良Ellman法测定大鼠血浆及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Western Blot法及RT-PCR法分别检测大鼠海马nAChR亚单位α3、α4、α7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假手术组比较.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VD组水迷宫试验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第1次穿越平台时间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均P<0.01);血浆AChE活性降低(P<0.01),海马AChE活性升高(P<0.05);海马nAChR α3、α4、α7蛋白及nAChR α3、α7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0.01),nAChR α4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海马神经元nAChR表达的降低可能是VD大鼠认知功能受损害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α7-n AChR/PI3K/AKT/GSK-3β通路在慢性睡眠剥夺后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成年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CC)组、慢性睡眠剥夺(SD)组、慢性睡眠剥夺后腹腔注射α7-n AChR激动剂-PHA-543613(SD+PHA-543613)组。采用Western-blot印迹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α7-n AChR及pAKT、p-GSK-3β、Nrf-2、HO-1蛋白表达变化;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α7-n AChR mRNA水平及炎性因子与抑炎因子TNF-α、IL-1β、IFN-γ、MCP-1、Arg-1、CD206、TGF-β、YM-1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表面α7-n AChR的表达变化;通过水迷宫评估小鼠的行为学。结果慢性睡眠剥夺7 d后,SD组海马组织的α7-n AChR蛋白、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CC组(P=0.001,P=0.038),SD组海马组织p-AKT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C组(P=0.019),p-GSK-3β蛋白表达量高于CC组(P=0.011);慢性睡眠剥夺后腹腔注射α7-n AChR激动剂-PHA-543613后海马组织星形胶质细胞表面α7-n AChR的表达高于SD组(P=0.027),p-AKT、p-GSK-3β的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SD组(P=0.047,P=0.017);腹腔注射α7-n AChR激动剂-PHA-543613后,SD+PHA-543613组海马组织Nrf-2、HO-1蛋白表达量和抑炎因子CD206、TGF-β的mRNA表达量与SD组相比明显增多(P=0.020,P=0.016,P 0.01,P 0.01),而促炎因子TNF-α、MCP-1的mRNA表达量与SD组相比显著下降(均P 0.01)。腹腔注射α7-n AChR激动剂-PHA-543613后小鼠的逃避潜伏期与SD组相比缩短,处于目标象限时间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00,P=0.000,P=0.001)。结论慢性睡眠剥夺后刺激α7-n AChR通过激活PI3K/AKT/GSK-3β减轻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睡眠剥夺对小鼠海马组织α7-nAChR表达及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表面α7-n AChR的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control,CC)组、慢性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组、慢性睡眠剥夺后腹腔注射α7-nAChR激动剂PHA-543613(SD+PHA-543613)组。采用Western印迹、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α7-nAChR蛋白及基因的表达;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表面α7-nAChR的表达变化。结果 SD组与CC组比较,SD组海马组织的α7-nAChR蛋白表达、mRNA表达和星形胶质细胞表面α7-nAChR的表达均明显低于CC组(P=0.001,P=0.038,P=0.003);SD组与SD+PHA-543613组比较,SD+PHA-543613组海马组织的α7-nAChR蛋白表达、mRNA表达和星形胶质细胞表面α7-nAChR的表达较SD组升高(P=0.037,P=0.002,P=0.027)。结论慢性睡眠剥夺不仅抑制海马组织α7-nAChR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同时降低α7-nAChR在星形胶质细胞表面的表达,海马组织胶质细胞α7-nAChR的减少可能是慢性睡眠剥夺后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对帕金森病痴呆(PDD)大鼠海马CA1区烟碱型乙酞胆碱受体(nAChRs)α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GM-1低剂量组GM-1中剂量组、GM-1高剂量组,每组7只。PDD模型建立后,给予GM-1低剂量组(10 mg/kg)、中剂量组(20 mg/kg)及高剂量组(40 mg/kg)大鼠GM-1腹腔注射,1次/d,共8周;阳性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0.5 mg/kg灌胃,1次/d,共8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各实验组大鼠行为学指标,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nAChRα7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定量检测海马nAChRα7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检测nAchRα7及神经元细胞(NeuN)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模型组、GM-1低剂量组、GM-1中剂量组、GM-1高剂量组逃避潜伏期均延长,模型组、GM-1低剂量组、GM-1中剂量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均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模型组、GM-1低剂量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模型组、GM-1低剂量组、GM-1中剂量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均P0.05)。GM-1低剂量组nAChRα7 mRNA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GM-1中剂量组和GM-1高剂量组(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GM-1中剂量组nAChRα7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模型组nAChRα7蛋白表达显著低于GM-1低剂量组及GM-1高剂量组(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比较,GM-1低剂量组、中剂量组nAchRα7显著降低,GM-1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NeuN显著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GM-1低剂量组nAchRα7、NeuN及GM-1中剂量组NeuN均显著降低(均P0.05)。GM-1高剂量组nAchRα7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 GM-1可通过提高PDD大鼠海马CA1区nAChRα7的表达,改善认知功能。高剂量(40 mg/kg)GM-1的改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SH-SY5Y神经细胞中α7 nAChR基因过表达对CaMKⅡ和CREB的影响。方法复苏稳定转染α7 nAChR-pc DNA3.1质粒及空载质粒的SH-SY5Y神经细胞后,用含G418的培养液进行筛选培养;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α7 nAChR基因过表达组、空载质粒组和正常对照组细胞中CaMKⅡ、CRE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α7 nAChR基因过表达细胞组的CaMKⅡ、CREB mRNA表达水平分别增加了116.8%和114.7%(P0.01);及CaMKⅡ、CREB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增加了8.7%(P0.05)和41.4%(P0.05)。结论α7 nAChR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细胞CaMKⅡ、CREB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α7尼古丁受体(nAChR)蛋白抑制对SH-SY5Y细胞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及其与p38 MAPK通路的关系,探讨α7 nAChR调节tau蛋白磷酸化的相关机制。方法用α7 nAChR阻断剂MLA阻断SH-SY5Y细胞α7 nAChR蛋白的活化及其表达,用p38 MAPK阻断剂SB203580阻断SH-SY5Y细胞p38 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活化及其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tau蛋白、p-tau(S404)、p-tau(S214)、α7 nAChR、p38 MAPK及p-p38 MAPK(Thr180/Tyr18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细胞经MLA处理后,p-tau(S404)和p-tau(S214)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p-p38 MAPK和α7 nAChR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tau蛋白和p38 MAPK蛋白水平保持不变;经SB203580处理后,SB203580及MLA共同处理后均引起p-tau(S404)、p-tau(S214)、p-p38 MAPK和α7nAChR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tau蛋白和p38 MAPK蛋白水平无变化。结论α7 nAChR可通过阻断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炎症反应及海马区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雄性小鼠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0只;A组采用姜黄素100mg/kg/d加入小鼠饲料喂养,B组采用姜黄素300mg/kg/d喂养,C组采用姜黄素600mg/kg/d喂养;3组均喂养6个月。治疗前、治疗3、6个月,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认知功能,采用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尾静脉血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治疗6个月,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小鼠海马 CA1 区突触素表达情况。结果 姜黄素治疗3、6个月,3组小鼠认知功能明显改善(P<0.05),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治疗3、6个月认知功能明显改善(P<0.05),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海马CA1区突触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B组与C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姜黄素有助于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突触素表达,抑制小鼠炎症反应,改善小鼠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XO)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20只APP/PS1小鼠随机分为AD+saline组和AD+EXO组,每组10只;将10只野生型C57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AD+EXO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EXO悬液,AD+saline组和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30 d后取脑,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内Aβ负荷,尼氏染色检测神经元的数量及尼氏小体,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海马Nrf2、Keap1及HO-1的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D+saline小鼠脑内有大量Aβ沉积,Aβ阳性面积明显增多,海马DG区神经元数量减少(P 0. 01);并且海马神经元的线粒体出现明显肿胀、空泡化等损伤表现。与AD+saline相比,AD+EXO小鼠皮层与海马组织的Aβ负荷降低,海马DG区的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多(P 0. 05),线粒体水肿、空泡化减轻。与对照组相比,AD+saline组小鼠海马Nrf2、HO-1蛋白的表达量升高,Keap1蛋白的表达量降低(均P 0. 05);而AD+EXO组与AD+saline组相比,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量降低,Keap1蛋白的表达量升高(均P 0. 05)。结论MSC-EXO可能通过调节Nrf2/Keap1通路,而发挥对APP/PS1小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加兰他敏对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C/EBPβ表达及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0月龄雄性APP/PS1转基因小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0只)和治疗组(10只),同月龄、同背景的C57BL/6野生型雄性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皮下注射加兰他敏溶液5mg/kg,2次/d,连续治疗8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于干预治疗8周后开始测定各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连续7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及Western-blot方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C/EBPβ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小鼠Morris检测第5、6天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P0.05),而治疗组其逃避潜伏期较模型对照组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5);同时治疗组小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被明显抑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阳性表达面积〔(5.003±0.823)%〕及C/EBPβ的表达量(87.711±14.622)较模型对照组〔(7.116±1.040)%,119.920±16.901〕明显减少(P0.05,P0.05)。结论加兰他敏改善APP/PS1转基因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其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及C/EBP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黄芩苷对海人酸诱导的小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1 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4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持续状态(SE)组、黄芩苷治疗组,每组18只.采用侧脑室注入海人酸建立小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HE染色观察黄芩苷对小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影响.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IL-1β mRNA、TNF-α mRNA及IL-1β、TNF-α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黄芩苷明显改善了SE后小鼠海马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并且可降低IL-1β、TNF-α的表达(P<0.05).结论 黄芩苷可能通过降低癫痫鼠海马组织中IL-1 β、TNF-α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从而对脑组织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绿茶的有效多酚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基因(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及其对海马内神经生长因子(NGF)相关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小鼠海马Aβ1-40、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NGF及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oNGF)的表达水平及其共同受体TrkA下游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海马内Aβ1-40和APP表达(42.35±8.25、143.63±24.30)较对照组(13.04±4.36、19.89±4.93)均显著增加(均P0.05),治疗组(19.72±6.55、38.07±18.19)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均为100)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内Aβ1-40、APP的相对表达量增加(分别为363.39±45.77、499.51±65.75,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Aβ1-40、APP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分别为179.77±18.17、160.42±44.55,均P0.01)。与对照组(均为100)比较,模型组NGF(16.39±4.03)、pro-NGF(25.92±5.37)、NGF/pro-NGF(63.64±10.68)、p-TrkA(7.92±2.13)、p-c-raf(7.37±2.66)、p-ERK1/2(13.53±4.44)及pCREB(3.95±1.56)的相对表达量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NGF(80.78±12.18)、pro-NGF(48.63±3.83)、NGF/pro-NGF(165.84±19.02)、p-TrkA(72.33±6.21)、p-c-raf(88.12±5.33)、p-ERK1/2(60.21±10.34)及p-CREB(25.31±8.48)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均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GCG主要通过上调NGF/proNGF比例,增加NGF的相对表达,继而激活其下游特异性TrkA通路,显著增加TrkA、c-raf、ERK1/2及其下游效应蛋白CREB的磷酸化水平,从而抑制Aβ1-40和APP的表达,改善学习记忆障碍,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蛋白及其mRNA在匹罗卡品致癫痫小鼠海马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癫痫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246只雄性C57BL/6(3~4周)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98只)和对照组(48只),实验组采用匹罗卡品小剂量给药方法建立癫痫小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分别于癫痫持续状态后3 d,7 d,14 d,28 d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海马组织中DISC1和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的表达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齿状回各时间点MCM2阳性细胞数目和MCM mRNA明显增加(P0.05~0.01),随着时间增加,对照组这两者均明显下降(均P0.05)。自第7 d开始,实验组各时间点的海马齿状回和CA3区DISC1蛋白及DISC1 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DISC1和MCM2的表达水平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 DISC1可能通过介导癫痫后新生神经元增生参与癫痫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 (valproic acid sodium salt,VPA)处理对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早老素1(presenilin1,PS1)双重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是否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对APP/PS1双重转基因AD模型种鼠交配后产下的子代进行基因分型,运用VPA 30 m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APP/PS1双重转基因小鼠4周.药物处理后采用免疫组化、甲硫素S染色检测VPA对老年斑(senile plapues,SP)的影响,用Nissl染色、Tunel染色观察脑内神经元的变化,并采用ELISA定量检测小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 peptide,Aβ)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及甲硫素S染色结果显示:VPA治疗组较生理盐水组的小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区域的老年斑数量明显减少(t = 7.78,P < 0.01).Nissl染色发现VPA治疗组小鼠皮质及海马内的神经元数目较生理盐水组增加;Tunel染色显示VPA治疗组小鼠脑内凋亡神经元明显减少(t = 5.95,P < 0.01);ELISA结果提示VPA治疗组小鼠脑内Aβ40(t = 4.23,P < 0.01)和Aβ42(t = 7.51,P < 0.0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VPA处理能显著减少AD模型小鼠减少脑内Aβ的沉积和老年斑的形成,通过减少神经元的凋亡来增加神经元的数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PP/PS1痴呆模型小鼠大脑中间神经元的数量变化和大脑超兴奋性以及认知功能3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7个月龄雄性小鼠WT小鼠和APP/PS1小鼠,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海马齿状回区神经肽Y(NPY)和皮质NPY、小清蛋白(PV)、钙网膜蛋白(CR)阳性中间神经元数量变化。将7个月龄雄性APP/PS1分为2组,注射生理盐水组和注射氯硝西泮(CLZ)组,CLZ按0.025mg·kg-1的剂量在每次实验前30min进行腹腔注射,通过新物体识别实验记录和分析小鼠探索新物体的时间和速度之后进行脑电图(EEG)监测,记录和分析每小时癫痫样高尖波的数量变化。结果 APP/PS1小鼠和野生型相比,海马NPY阳性中间神经元和皮质的NPY、PV、CR阳性中间神经元的数量都大量减少,注射CLZ组APP/PS1小鼠较APP/PS1小鼠海马和皮质癫痫样高尖波的数量都显著减少,注射CLZ的APP/PS1小鼠较APP/PS1小鼠探索新物体时间有增加趋势。结论 APP/PS1小鼠的中间神经元数量减少导致大脑超兴奋性和认知障碍,CLZ能改善APP/PS1小鼠大脑超兴奋性和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α7神经型尼古丁受体基因(α7 nAChR)表达沉默后对细胞突触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α7 nAChR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及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Real-time 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细胞中囊泡相关蛋白(synaptophysin)和突触后膜蛋白(PSD-95)mRNA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α7 nAChR沉默组的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PmRNA及蛋白表达都有明显的减少。结论沉默SH-SY5Y细胞α7 nAChR水平能够使细胞突触相关蛋白水平减少。这可能提示了α7 nAChR与细胞突触密切相关,并且α7 nAChR对突触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进一步说明α7nAChR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大多主要集中在淀粉样β蛋白和神经元死亡之间的关系,但是对白质损害研究却鲜有报道。 目的:观察APP/PS1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动物模型前联合病理改变特点。 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组织学改变为依据,分组对照观察,于2007-09/2008-09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雌性转基因APP/PS1小鼠(表达人突变的PS1(M146L)基因和APP (KM670/ 671NL,V717I)基因, 对照组老鼠选用的是没有淀粉样蛋白沉积的雌性PS1小鼠。分为年轻组(2月龄,包括8 只APP/PS1,7只PS1)和老年组(24月龄,包括6 只APP/ PS1,7只PS1)。 方法:利用刚果红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该AD转基因模型脑内淀粉样改变;采用氯化金髓鞘染色方法和轴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利用吸光度方法对前联合轴突密度和髓鞘化程度的染色进行相对吸光度定量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内和细胞外淀粉样β蛋白的染色。②在冠状位前联合的平均面积大小测量。③前联合处轴突密度和髓鞘化程度定量相对吸光度值。 结果:在老年组APP/PS1小鼠,大量的刚果红阳性染色出现在皮质,海马以及丘脑, 前联合也出现阳性染色;细胞内淀粉样β蛋白仅出现在年轻组APP/PS1的皮质结构中。在老年组PS1组小鼠,前联合的表面积大小比年轻组PS1和老年组APP/PS1组小鼠都有显著的增长。老年组包括APP/PS1和PS1组轴突的染色都有显著的下降,髓鞘化程度比年轻组有增高趋势。不同表型分析显示,轴突密度和髓鞘化程度在年轻组APP/PS1和PS1组相当;老年APP/PS1组轴突密度比PS1组有显著的下降,老年组APP/PS1小鼠髓鞘化程度与PS1无显著差别。 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APP/PS1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模型前联合存在着轴突的丢失,髓鞘相对保持完整。淀粉样β蛋白对轴突有直接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是否参与调节癫痫大鼠海马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 方法 208只21d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癫痫持续状态(SE)组(96只)、对照组(96只)和PD98059组(16只),SE组腹腔注射戊四氮(PTZ)溶液制作SE模型,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造模后0.5、1、1.5、6、12、24h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2组大鼠海马内HIF-1α、ERK1/2 mRNA和蛋白的表达;PD98059组大鼠腹腔注射PD98059,10min后腹腔注射PTZ溶液制作SE模型,造模成功后1h采用RT-PCR检测大鼠海马内HIF-1α、ERK1/2mRNA的表达,造模成功后1.5 h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相应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E组大鼠海马内HIF-1α、ERK1/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RK1/2 mRNA的表达高峰(1.112±0.126)在SE后1h,蛋白的表达高峰(1.127±0.155)在SE后1.5 h;而HIF-1α mRNA的表达高峰(0.589±0.090)在SE后1.5 h,蛋白的表达高峰(0.230±0.052)在SE后6h.与SE组相比,PD98059组大鼠海马内HIF-1αmRNA、ERK1/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E组大鼠中,T-ERK 1/2与HIF-1α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688,P=0.000). 结论 戊四氮诱导发育期大鼠SE后ERK信号通路被激活,参与了海马内HIF-1α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檗碱(BBR)对三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的学习记忆及海马组织PSD95突触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30只三转基因(APP/Tau/PS1)AD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即AD对照组、AD+25 mgBBR组、AD+50 mgBBR,每组各10只,后2组以灌胃方式且剂量分别为25 mg·kg-1·d-1、50 mg·kg-1·d-1,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连续3个月灌胃处理; 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探测各组AD小鼠行为学改变、空间记忆及探索情况; 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阳性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ting(WB)法检测各组三转基因AD小鼠海马脑组织PSD95蛋白、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表达水平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自噬水平。结果 AD+25 mgBBR组的逃避潜伏期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PSD95表达水平以及PSD995、LC3-Ⅱ、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与AD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 AD+50 mgBBR组逃避潜伏期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PSD95表达水平以及LC3-Ⅱ、p-Akt、p-mTOR表达水平与AD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更明显(P<0.05,P<0.01)。结论 应用50 mg小檗碱能较好改善三转基因AD小鼠的学习记忆、空间探索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自噬水平LC3-Ⅱ调控Akt/mTOR信号通路,增加突触蛋白PSD95的表达水平及突触数量,以改善AD相关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