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兔输精管结扎后自身免疫反应与血脂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家兔输精管结扎后对精子抗原的自身免疫反应与血脂变化的关系,将输精管结扎后7、9个月日本大耳白雄兔20只,随机分为“结扎·胆固醇组”和“结扎·普食组”,另选月龄相近的同种雄兔20只,分为“对照·胆固醇组”和“对照·普食组”。结果表明,在普食条件下,输精管结扎不引起血脂升高,在高脂饲料条件下,输精管结扎组血脂升高较对照组者为著;实验性高脂血症对结扎兔的体液免疫反应没有抑制作用,面对细胞免疫有较弱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关于输精管结扎对精子发生的影响 ,以往的研究报告不尽一致。本文拟采用体视学方法来定量研究兔输精管结扎术三个月对精子发生的影响。 6只青春期兔作对照 ,8只青春期兔作双侧输精管结扎术 ,三个月后取出一侧睾丸及附睾作形态定量分析。运用 2 5 μm厚甲基丙烯酸树脂切片及无偏、有效的体视学新工具——光学体视框来测量生精细胞 (核 )数。结扎组较正常组睾丸平均体积明显缩小 ;各级生精细胞数量也明显减少 ;支持细胞数无改变 ;但结扎组中有 2例的睾丸体积和生精细胞数接近正常。输精管结扎术后三个月 ,大白兔精子发生受到抑制 ,但有明显个…  相似文献   

3.
输精管结扎12月以上日本大耳白兔16只,随机分为输精管结扎基础饲料(V-S)组和输精管结扎胆固醇(V-Ch)组。体重相近的同种雄兔16只,分为对照基础饲料(C-S)和对照胆固醇(C-Ch)组。听觉脑干电位检测结果表明:气导ABR阈值,输精管结扎组(V-S.V-Ch)与各门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而高胆固醇饲料组(C-Ch.V-Ch)则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与TC水平正相关(P<0.01);各组Ⅰ、Ⅲ、Ⅴ波潜伏期无延长,波间期各组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过氧化脂质含量与TC水平正相关(P<0.01)而与血清抗精子抗体滴度无相关(P>0.05)。本实验证明,实验性高血脂使气导ABR阈值及血清过氧化脂质增高,而输精管结扎对其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14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双侧输精管结扎12月后,以显微外科技术行双侧输精管吻合术,3月后与雌兔配对交配,观察2个月,根据妊娠与否分为输精管吻合育组(VFG)和输精管吻合不育组(VIG),各7只。另设输精管结扎组(VG)和假手术组(SOG)作为对照。结果表明,(1)VFG的精子密度与SOG比较虽为低值(P<0.01),但显著地高于VIG(P<0.01)。(2)精子密度与睾丸ACE活力、Na~+,K~+-ATPasc活力、Mg~(++)-ATPasc活力、睾丸cAMP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3)精子密度、cAMP含量与ABP呈明显的负相关。(4)VFG血清睾酮含量与VIG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VFG、VIG中血清睾酮水平与精子密度呈明显的正相关(r=0.60、P<0.05)。  相似文献   

5.
输精管结扎家兔自身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3只成年雄兔行双侧输精管结扎手术后,进行连续12个月的免疫学观察。7只同龄雄兔作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间接血凝试验69.7%结扎组家兔检测出抗精子抗体,滴度范围为1:5~1:1280;间接免疫荧光测定有90.9%的实验组家兔测出抗精子抗体。白细胞粘附抑制实验呈阳性反应者占实验组家兔的43.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应用PEG光密度和抗补体法测定CIC均里阴性。输精管结扎后第3个月附睾肿胀者占45%,第5—7个月达70%,之后逐渐消退。而与此同时抗精子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故可推断精子抗原主要经附睾入血,作用于免疫系统导致体液与细胞免疫反应。结扎组家兔胸腺、脾、淋巴结呈明显的增生现象支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6.
输精管结扎是否会发生睾丸组织学变化,研究者的报告不尽一致。本实验用家兔复制了输精管结扎的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16、22、28个月取睾丸,在光镜和电镜下进行观察。光镜观察发现,输精管结扎16、22、  相似文献   

7.
输精管结扎术后7和9个月家兔各10只,随机分为输精管结扎基础饲料(V-S)组和输精管结扎胆固醇(V-Ch)组,同种雄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基础饲料(C-S)组和对照胆固醇(C-Ch)组。实验结果表明,V-S组血脂、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与C-S组比较无差异,主动脉和冠动脉均无脂质斑块形成。在持续高脂负荷后,V-Ch组总脂、β-脂蛋白水平显著地高于C-Ch组,但是主动脉、冠动脉的病变面积和程度则无差异。这可能与V-Ch组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与C-Ch组比较无增高有关,也可能与V-Ch组虽有抗精子抗体产生,但无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以来 ,输精管吻合解剖学成功率可达95 %以上 ,但生育力恢复却只有 5 0 %~ 60 %。吻合不育的内分泌变化机制值得研究。本文研究了输精管吻合不育家兔血清皮质醇变化 ,并检测了血清 IL- 1活性和 TNF- α含量。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模型 日本大耳白雄兔 3 1只 ,体重 2 .5~ 3 .0 kg,随机分为 :1输精管吻合组 14只雄兔于输精管结扎 12月后 ,行显微外科吻合术。 3月后与成年雌兔交配 ,观察 2月后根据配偶妊娠与否分为吻合育组 ( VFG)和吻合不育组( VIG) ,各 7只。 2输精管结扎组 ( VG) 8只雄兔只接受结扎手术和假吻合…  相似文献   

9.
用超声波处理家犬附睾淤积区8 min(功率0.75 W/cm~2),每日1次,连续7 d。结果发现:由输精管结扎所引起的附睾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或明显改善,或完全复原;同时造成附睾主细胞新的损伤。本实验通过输精管结扎组与对照组、超声波治疗组与输精管结扎组的比较,既为超声波对输精管结扎并发附睾淤积症疗程治疗近期效果提供了形态学依据,也提示进一步探索该物理因子作用最适宜的“量”的必要性。本文还对超声波治疗输精管结扎并发附睾淤积症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输精管结扎6月,25月家兔的动物模型,观察了海马培养上清胸腺细胞调节因子活性,胸腺细胞自身增殖反应性与脾脏的T,B细胞功能,及外周血巨噬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1)海马培养上的清胸腺细胞调节因子活性,胸腺细胞自身增殖反应,输精管结扎6月组和输精管结扎25月组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2)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反应性和IL-2,IL-6活性,输精管结扎6月组均呈低值,且IL-  相似文献   

11.
家兔高位输精管结扎后其近端结构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兔高位输精管结扎后其近端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光镜和电镜观察显示,管的近端管径增粗,管腔扩张,腔内充满精子。柱状上皮细胞顶部胞膜内陷增多,胞质内含有较丰富的有衣小泡、多泡体、溶酶体和线粒体等。出现变化的时间是术后的第3个月。中位输精管结扎后其近端结构的变化基本相似于高位结扎。低位输精管结扎后无变化。本研究结果提示,家兔输精管不单纯是输送精子的管道,还有较强的摄取某些物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输精管结扎对大鼠睾丸、附睾及血清睾酮的中长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动物模型,观测输精管结扎中、长期对血清睾酮水平及睾丸和附睾的形态学影响,为评估输精管结扎术这一男性节育主要手段提供某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随机将40只4月龄Wistar大鼠,按4个等长的实验间期分为结扎组和对照组,在术后第4、6、8、10月时分别测定结扎组和对照组的血清睾酮(sT)浓度及其与雄激素结合蛋白(ABP)的结合率;在对受试动物的睾丸和附睾进行组织学定性观察的同时,用TAS-plus型自动图像分析仪,对睾丸切片进行了定量组织学测定。结果:除第4月实验组和对照组外,其他3个间期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睾酮浓度均有显著变化;实验组睾丸和附睾均有无菌性炎症发生,且未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缓解。结论:结扎术对受试动物的中长期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徐传良  蔡嘉霁 《解剖学报》1995,26(1):105-111,T019,20
家兔高位输精度结扎后其近端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光镜和电镜观察显示,管的近端管径增相,管粗扩张,腔内充满精子,柱状上皮细胞顶部胞膜内陷增多,胞质内含有较丰富的有衣小泡,多泡体,溶酶体和线粒体等。出现变化的时间是术后的第3个月。中位输精管结扎后期近端结构的变化基本相地高位结扎。低位输精管结扎后无变化,本研究结果提示,家兔输精管不单纯是输送精子的管道,还有较强的摄取某些物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家兔31只,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输精管结扎组(V)和输精管吻合组,后者于结扎后12个月时行吻合术,吻合后3个月与雌兔配对交配,继续观察2个月,根据雌兔孕否再将吻合兔分为吻合育组(VaF)和吻合不育组(VaI)。结果表明,血清睾酮水平在C,VaF,VaI和V组分别是7.1±4.2,11.3±4.7,4.3±2.3和4.9±2.7nmol/L((?)±SD,下同),VaF,VaI和V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不显差(P>0.05),而VaF和VaI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睾丸细胞核雄激素受体浓度在C、VaF,VaH和V组分别是61.1±17.8,66.2±38.2,44.5±26.8和68.9±22.5fmol/mg.DNA,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睾丸组织cAMP含量在C,VaF,VaI和V组分别是440.0±94.0,324.0±13.0,277.0±48.0和254.0±135.0pmol/g组织,VaF,VaI和V组显著低于C组(P<0.05);而睾丸胞液雄激素结合蛋白浓度分别是27.4±10.5,64.8±18.5,52.8±23.5和44.7±14.7fmol/mg·pro.,VaF,VaI和V组显著高于C组(P<0.05),睾丸细胞膜Na~ ,K~ -ATPase活性分别是78.0±28.7,62.2±10.3,43.7±9.8和32.6±10.0μmol Pi/mg·hr,VaI和V组显著低于C和VaF组(P<0.01),而Mg~(2 )-ATPase活性分别是57.2±27.0,53.6±16.2,30.9±10.9和23.1±9.1μmol Pi/mg.hr,VaI和V组显著低于VaF和C组(P<0.05,P<0.01)。  相似文献   

15.
家兔输精管低位结扎后附睾管尾段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外形和光电镜观察显示其管径增大,管腔扩张,腔内精子密集。附睾的平均重量增加。主细胞顶部胞膜向胞质内凹陷增多,并形成施工吞饮小泡,核上区出现许多与吸收作用有关的小泡、大泡、多泡体、溶酶体和线粒体等超微结构。出现上述变化的时间是术后的第3个月。输精管中位结扎组的变化情况基本相似于低位结扎组。输精高位结扎后因不能排出的睾网液可在附睾的近段被大部吸收,少量的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睾丸IL-1β原位杂交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输精管结扎对睾丸IL-1β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输精管结扎6mo组家兔睾丸IL-1βmRNA的杂交信号明显地强于假手术对照组,而结扎25mo组恢复同龄假手术组水平。杂交信号多分布在曲细精管内的支持细胞和生殖细胞中,有的分布在间质的细胞中。结论:输精管结扎早期睾丸产生IL-1确有明显增加,25mo恢复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输精管结扎小鼠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探讨结扎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120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输精管结扎术。分别于术后10、16、20、24周取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仪对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进行检测。结果术后10周及16周小鼠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0及24周小鼠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精管结扎术在一定时间内可能会对受试动物的调节性T细胞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睾丸IL—1β原位杂交及输精管结扎对IL—1β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淑琴  李杨 《免疫学杂志》1997,13(3):179-181
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睾丸IL-1β原位杂交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输精管结扎对睾丸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输精管结扎6mo组家兔睾丸IL-1β mRNA的杂交信号明显地强于假手术对照组,而结扎25mo组恢复同龄假手术组水平,杂交信号多分布在曲细精管内的支持细胞和生殖细胞中,有的分布在间质的细胞中,结论:输精管结扎早期睾丸产生IL-1确有明显增加,25mo恢复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19.
雄性Wistar大鼠21只,分为输精管结扎组(VG)和假手术组(SOG)。术后4个月,以胸腺细胞增殖法检测腹腔Mφ和睾丸组织匀浆上清中IL-1样物质的活性。结果表明,(1)IL-1物质活性,随睾丸匀浆上清稀释倍数增加而增高,而不同稀释倍数的腹腔Mφ培养上清的各测定值均于同一水平。(2)输精管结扎对腹腔Mφ培养上清的IL-1样物质活性无影响,但明显地提高了睾丸匀浆上清的IL-1样物质活性。本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成年猕猴输精管结扎后前列腺及精囊腺的组织学结构是否发生变化。方法:成年猕猴输精管结扎1年后摘除前列腺和精囊腺,制作石蜡切片,根据体视学的点计数法估计前列腺、精囊腺内多种组织结构的体积分数及总体积。结果:与对照动物相比,结扎组前列腺与精囊腺的体积以及器官内多种结构的形态及其体积分数、总体积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猕猴输精管结扎1年未影响前列腺和精囊腺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