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压氧辅助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孤独症儿童康复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例孤独症儿童进行高压氧治疗,并给予康复训练。[结果]20例孤独症儿童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高压氧可作为治疗儿童孤独症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
秦秀群  彭碧秀  陈华丽 《护理研究》2009,23(7):1725-1726
[目的]调查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社会支持状况,为提高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时105例孤独症儿童父母亲和100名正常儿童父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父母(P〈0.001);且孤独症儿童父亲和母亲在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社会支持得分较低,应得到相关部门和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进舱前常压高流量吸氧训练在儿童孤独症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舱前进行常规宣教后进舱,观察组进舱前进行常规宣教,同时给予1~3 d常压高流量吸氧适应训练,患儿适应后进舱。比较两组患儿高压氧治疗的配合情况、不良反应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配合情况及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舱前进行常压高流量吸氧训练能减少患儿治疗的不良反应,治疗配合情况好,患儿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60例儿童孤独症住院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加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加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ABC评分、Gesell发育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ABC评分低于对照组,Gesell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联合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降低了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ABC评分,提高了Gesell发育评分,提高了患儿家长满意度,提高了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儿童孤独症是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中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以社交障碍、言语障碍、感知觉障碍及刻板行为和怪异动作为主要临床表现[1].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对其治疗多采用行为矫正和特殊教育训练等综合疗法.近年来,我科对20例进行康复训练的孤独症儿童配合高压氧治疗,并与单纯接受康复训练的孤独症患儿进行疗效对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盘晓荣  宋献丽  吴歆  樊秋萍 《临床荟萃》2009,24(12):1067-1068
儿童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严重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以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患病率约为儿童人口的2~5/1000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迄今为止,孤独症尚无切实有效的治愈方法,为了探索此类患儿治疗的新途径,提高该症的治疗效果,我们尝试高压氧综合治疗48例孤独症儿童,对其语言和行为障碍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7.
儿童孤独症是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中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以社交障碍、言语障碍、感知觉障碍及刻板行为和怪异动作为主要临床表现[1].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对其治疗多采用行为矫正和特殊教育训练等综合疗法.近年来,我科对20例进行康复训练的孤独症儿童配合高压氧治疗,并与单纯接受康复训练的孤独症患儿进行疗效对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应用于儿童孤独症中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87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孤独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及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情况以及护理后两组患儿孤独症严重程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ATEC、AB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ATEC、ABC评分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重症孤独症患儿比率为20.4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儿童孤独症患儿社交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改善患儿孤独症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注意转移与惩罚方法改善患儿不良行为的效果。[方法]将存在不良行为但未达到孤独症诊断标准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注意转移认知重塑方法干预,对照组进行惩罚方法干预。治疗前后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评估行为问题情况,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估社会适应性。[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儿ABC评分低于对照组,社会适应性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注意转移认知重塑对患儿不良行为的改善效果优于惩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结构化教育对孤独症儿童母亲亲职压力的影响。[方法]50名孤独症儿童接受家庭结构化教育前和教育1年后采用亲职压力指标简表分别对其母亲的亲职压力进行测量。[结果]家庭结构化教育1年后孤独症儿童母亲的亲职压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教育前(P<0.01)。[结论]家庭结构化教育可降低孤独症儿童母亲的亲职压力,适合推广用于孤独症儿童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