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1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干预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测定患者肺功能,并采用生存质量测评表(QOL)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f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缓解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健康宣教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时监测患者的生存质量积分、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生存质量:治疗前,两组SGRQ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呼吸症状和疾病影响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②肺功能: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个月时,仅FEV,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FEV1、FEV1%及FEV1/FVC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或P〈0.01)。③血气分析指标: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个月后,除PCO2外,PO2和SaO2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2个月后,PCO2、PO2和SaO2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血气、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项简单易行、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结核患者睡眠质量、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老年结核患者119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老年结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老年结核患者的睡眠质量、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优良率70.00%高于对照组5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运用于老年结核患者的护理中可明显提升睡眠质量以及生存质量,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呼吸训练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测定为2~4级)46例,个别或集体给予为期6个月的呼吸功能训练,观察训练前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36例完成试验,呼吸训练后最大肺活量(P〈0.05)、1s用力呼气量、1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呼吸峰值流速比训练前有明显改善(P〈0.01):生存质量评定4项因子均值显著下降(P〈0.01)。结论 呼吸训练能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恢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34例和心理护理组36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干预,追踪观察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生存质量3个月。结果心理护理组的治疗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x^2。=7.01,P〈0.01)。生存质量评分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下降(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增强COPD患者治疗的遵医行为,提高治疗疗效,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心肌梗死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I-74)对进行生活质量改变情况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物质生活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将82例COPD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氨茶碱及相关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训练,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及FEVl/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RC及SGR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COPD,可在改善肺功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莲 《中国当代医药》2012,(22):126+128-126,128
目的探讨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本研究护理干预方法,如:重视心理健康,咳嗽咳痰、家庭氧疗指导,加强病情观察,加强健康教育,并与实施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评价变化情况以及患者身体素质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能力均较对照组高(P〈0.05),抑郁和焦虑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距离较对照组增加(P〈0.05),每年平均感冒次数和住院次数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COPD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有益,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蔡雪芳 《中国药业》2012,21(23):84-8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39/40),对照组为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00%(38/40),对照组为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双上肢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肌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实施早期双上肢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前后上肢:肌力及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CNS)、上肢功能(FMA)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肌力为0~1级的比例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2~3级和4~5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肌力为4~5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CN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和M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康复功能锻炼对促进患者术后患肢肌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抑郁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2例合并抑郁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等。4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患者抑郁改善情况,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肺功能、抑郁程度、生活质量较干预前发生明显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对照组比较FEV1、FEV1/FVC、HAMD量表评分以及SGRQ问卷中的疾病影响部分和总分两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照组护理前后,除FEV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其余各项指标均与护理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年,两组COPD急性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COPD合并抑郁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抑郁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对COPD自发性气胸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98例COPD自发性气胸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测定两组患者FEV1.用力呼气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量(PEF)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无漏气,患者复查胸部X线或胸部cT片显示患侧肺全部复张。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小于对照组(t=2.726、3.725、6.927,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FEV1、FVC、P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25、0.461、0.628,均P〉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PEF均有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765、2.197、3.298,均P〈0.05)。结论腋下小切口手术可以更明显改善COPD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治疗对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的临床意义。方法 234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A组(Ⅱ级COPD,78例),B组(Ⅲ级COPD,80例)和C组(Ⅳ级COPD,76例),给予主要内容为健康教育和运动训练的社区康复治疗。结果康复前后三组患者SGRQ评分(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和总分)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肺功能(FEV1、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治疗前后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于稳定状态。结论社区肺康复治疗应用于中、重度COPD患者,可以稳定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对照组单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疗程6个月,比较二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内,观察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FEV1、FEVl/FVC及FEVl/预计值)及生活质量(SGR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是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可有效预防急性加重的发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张素定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101-103
目的探讨督导呼吸训练对肺尘埃沉着病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32例稳定期肺尘埃沉着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肺部治疗措施;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30例稳定期肺尘埃沉着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开展督导呼吸训练。分别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第6个月末肺功能及呼吸困难等级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呼吸困难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呼吸困难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尘埃沉着病患者开展督导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呼吸困难程度,并提高肺功能,取得较为可观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联合运动训练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BODE指数的影响。方法:80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吸入噻托溴铵联合运动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期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BODE指数。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BODE指数分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其中6 min步行距离、肺功能指标等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而两组体重指数、呼吸困难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BODE指数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氧疗联合噻托溴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COPD稳定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家庭氧疗,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联合家庭氧疗。观察期为1年,比较两组再次住院率、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及FEV1(%)]、运动耐量(6min步行距离,6MWD)及生活质量评分(SGRQscore)差异。结果:观察组40%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77.5%(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FEV1(%)、6MWD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SGRQ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家庭氧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可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并能减少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肌抗阻力呼吸训练对COPD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8例COPD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在康复护士指导下进行持续8周的呼吸肌训练,呼吸肌训练包括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和腹肌抗阻训练。腹肌抗阻训练时及训练前后均给予双鼻氧管低流量持续吸氧1 h。对照组采用缩唇腹式呼吸训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进行血气分析( PaO2、PaCO2)、肺功能检测(FEV1、FEV1/FVC%)和呼吸肌生理学指标检测(MIP、MEP)。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比较(tPaO2=2.95、tPaCO2=2.07)、肺功能比较(tFEV1=2.38、tFEV1/FVC%=2.04)及呼吸肌生理学指标比较(tMIP=6.40、tMEP=4.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tPaO2=19.23、tPaCO2=3.05)、肺功能比较(tFEV1=2.67、tFEV1/FVC%=4.19)及呼吸肌生理学指标比较(tMIP=9.09、tMEP=9.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呼吸肌抗阻力呼吸训练可提高COPD患者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提高肺功能有疗效。  相似文献   

19.
赵青  肖琅 《天津药学》2009,21(5):22-24
目的:观察噻托溴胺粉雾剂对稳定期不同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选取的60例稳定期的COPD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胸片提示为肺气肿型,B组30例,胸片提示为肺纤维化型,两组均给予噻托溴胺粉雾剂吸入治疗。于观察首日、第8周、第12周,检测1 s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呼气量(FVC)、FEV1/FVC、深吸气量(IC)等指标。随访3~6个月急性加重的人次、住院人次。结果:A组FEV1在第8周与B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第12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FEV1(%)在第8周、12周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FVC在第8周、12周较B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FEV1/FVC在第8周、12周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C在第8周、12周较B组显著升高(P〈0.05);随访3~6个月A组急性加重人次、住院人次与B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噻托溴胺粉雾剂对气肿型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肺纤维化型,明显减少气肿型COPD患者急性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