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隐匿性小肠出血47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
小肠出血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我院近十年收治的36例小肠出血予以回顾性分析,36例中慢性间歇性黑便22例,急性出血血便14例,并失血性休克12例,病理及尸解证实小肠肿瘤27例(75%),术前分别行纤维内镜、X线钡餐、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锝—99m扫描、选择性血管造影等项检查,阳性发现率72.22%(26/36),手术33例,总治愈率86.11%(31/36)。我们认为对诊断明确者,慢性出血应近期手术,急性出血应急诊手术;诊断不明者,应择期或急诊果断剖腹探查,勿将时机过多耗费在术前诊断上。  相似文献   

3.
急性小肠出血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小肠出血的诊治体会宋世兵,颜志生,李强,侯纯升本文总结分析了15例急性小肠出血病人病因及诊断体会。术前核素扫描与术中纤维内镜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本组13例行手术治疗,1例死亡,2例术后复发小肠出血。临床资料1986年至1994年,我院...  相似文献   

4.
小肠异位胰腺致消化出血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对于小肠急性出血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急诊手术中如何准确地发现出血病灶至关重要。我们 1990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急诊手术治疗小肠出血 7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7例 ,男 3例 ,女 4例 ,年龄 2 4~ 69岁 ,平均 49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便血 ,呈鲜红色或暗红色 ,呕血 1例 ,合并休克 5例。便血量 10 0 0~ 3 0 0 0ml/d。腹部无阳性体征。血红蛋白 3 5~ 72 g/L。二、术前辅助检查及结果 :6例术前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未发现结肠病变 ,部分病例见血液自回盲瓣涌出。 3例行急诊胃镜检查无异常发现 ,另 4例插胃管抽出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收集本科1997年1月至2011年4月诊治的60例小肠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行胃镜、纤维结肠镜,排除胃、十二指肠球部及结直肠病变,其中3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出13例(43.3%);99mTc-RBC核素(ECT)检查26例,检出12例(46.2%);胶囊内镜(CE)检查10例,5例获得定性定位诊断(50%);30例术前诊断困难行剖腹探查确诊,其中腹腔镜探查确诊5例,12例结合术中肠镜完成,剖腹手术的确诊率达100%。所有病例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54例获得随诊,随诊时间2个月~8年,均未再发小肠出血。结论小肠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存在较大困难,DSA、ECT及胶囊内镜的诊断价值有限,如有手术指征应积极手术探查,必要时结合术中肠镜可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姜洪池  田钧 《腹部外科》1996,9(2):63-64
报告22例小肠出血,其中7例属诊断疑难小肠出血,术前未明确诊断。术中探查分别诊断为美克尔憩室、腺瘤、血管瘤各1例;术中行经小肠内窥镜检查或肠系膜上动脉注射美兰诊断为血管瘤和非特异性溃疡各1例;1例小肠出血伴出血性休克急诊手术,经小肠多处切口行内窥镜检查未明确诊断,再次手术切除弥漫性出血肠段;1例血友病手术切皮时发现出血、凝血障碍,中正手术。就7例小肠出血的诊治教训,以及如何确立诊断结合文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小肠出血35例临床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全利  曹其彬  傅卫 《腹部外科》2010,23(3):153-154
目的分析小肠出血的病因,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9年9月间收治的35例小肠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除出血和贫血表现外,62.9%(22/35)不伴其他症状,85.7%(30/35)不伴腹部阳性体征。35例中急性大出血4例,慢性显性出血29例,慢性隐性出血2例。入院时合并失血性休克4例(11.4%)。出血病因中小肠肿瘤为首位,占37.1%(13/35),其次为小肠憩室31.4%(11/35),小肠炎症22.9%(8/35),血管疾病8.6%(3/35)。35例中,33例手术,2例行内镜下止血治疗。33例手术治疗病人中,28例均行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5例行腹腔镜下憩室局部切除。术中肠镜7例。结论小肠出血的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小肠肿瘤、小肠憩室、小肠炎症是小肠出血常见原因。术中肠镜检查为最后诊断隐匿性小肠出血的有效方法。外科手术治疗是治疗小肠出血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于下消化道出血,当结肠纤维镜检查未发现病灶时,及时诊断及正确处理就成为临床外科领域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作为基层医院在不能开展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同位素检查的条件下,术前确诊就更为困  相似文献   

10.
11.
小肠出血6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出血原因中肿瘤占首位(29/67),良、恶性肿瘤差异不明显,其他原因依次为炎性肠病(15/67),小肠憩室(12/67)及血管病变(7/67),分别有18、17和10例病人经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素膜血管造影及核素扫描确诊,18例剖腹探查确诊,全组病人均经手术治疗,以肠段切除为主要手术方法。结论:小肠出血原因肿瘤占首位,其次分别为炎性肠病,小肠憩室及血管病变,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及核素扫描为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剖腹探查对常规检查难以确诊且又高度怀疑小肠出血的病人也是一种主要诊断手段。小肠出血治疗以药物,内镜治疗为首选,如效果不佳则行手术治疗,主要为包括病变在内的肠段切除。  相似文献   

12.
小肠疾病致消化道出血是指在Treitz韧带至回盲部之间小肠疾病所致的消化道出血,较为少见,其主要的病因包括小肠良恶性肿瘤、克罗恩病、肠道血管畸形、感染及小肠憩室、炎性肠病、缺麻性肠病及门脉高压性肠病等,但因常用的诊断技术无法达到该部.且该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规律,故术前明确出血部位和决定手术比较困难。就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诊治的小肠出血性疾病作一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13.
14.
腹腔镜在小肠出血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腹腔镜在小肠出血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7年6月行腹腔镜诊治的55例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病理和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腹腔镜探查不仅明确了所有患者小肠出血的原因,而且同时实施了相应的腹腔镜手术,其中包括7例完全腹腔镜下小肠肿瘤局部切除术;10例腹腔镜下小肠憩室切除术;37例腹腔镜辅助下小肠肠段切除术;1例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切除术。腹腔镜平均手术时间(70.0±28.6)min,术中平均失血(13.5±10.2)ml,平均切口长度(3.4±1.3)cm,平均术后排气时间为(2.2±0.8)d,术后平均住院(7.8±2.9)d。2例(3.6%)术后分别出现吻合口糜烂出血和束带粘连性小肠梗阻。术后随访29(5~50)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技术在小肠出血诊治中具有良好效果,腹腔镜小肠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小肠出血3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同治  凡启明  付伟 《腹部外科》2010,23(3):162-163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2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38例临床资料。结果 38例小肠出血原因中肿瘤占首位,为18例(47.4%),良性、恶性肿瘤差异不明显,其他原因依次为炎性肠病9例(23.7%)、小肠憩室7例(18.4%)、血管病变3例及钩虫病1例。全组病人均经手术治疗,其中32例(84.2%)行病变段肠管切除术。结论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包括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核素扫描等,对原因不明的出血行剖腹探查及术中纤维内镜分段检查。主要有效治疗方法为切除病变段肠管。  相似文献   

16.
49例小肠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21例(42.9%),以良性肿瘤多见;感染性疾病12例(24.5%);憩室8例(16.3%);血管畸形6例(12.2%),各种检查的阳性率,核素扫描76.9%,血管造影58.9%,肠系X线25%,术后再出血5例,短肠综合征1例。结论 小肠出血以肿瘤最常见,感染性疾病值得重视。核素扫描憩室的阳性率高,选择性血管造影对血管病变及富含血管的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肠系X线对实质性病变及憩室的诊断率较高,剖腹探查结合术中内镜可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小肠出血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 17例急性小肠出血病人分别采用X线钡餐检查 ,99mTc标记的红细胞核素扫描 (ECT) ,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 (DSA ) ,术中肠镜检查 ,比较各种诊断方法对判断出血部位的优劣。结果 对出血部位的定位阳性率 :ECT为 ( 7/14 )5 0 % ;DSA为 ( 8/12 ) 66.7% ,X线钡餐为 ( 3 /8) 3 7.5 %。术前不能确诊的 5例病人 ,术中肠镜均明确出血部位 ( 10 0 % )。结论 ECT和DS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术前辅助检查不能明确出血部位的病人 ,剖腹探查结合术中内镜检查是确定出血部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小肠出血占整个胃肠道出血的3%~5%,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各种检查方法都有局限性,诊断较为困难.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小肠出血2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肠肿瘤并出血1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性分析近5年间收治的1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原发性小肠肿瘤并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规检查包括钡餐、纤维内窥镜、B超、CT等的诊断价值不大,对疑为小肠肿瘤出血者,需进一步行DSA、X线全消化道钡餐、小肠气钡双重造影等辅助检查。在定位小肠出血后,应积极果断地择期或急诊手术处理,勿将时间耗费在过多过久的术前检查诊断上。  相似文献   

20.
小肠出血性疾病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性疾病的病因,寻求最可行、有效的诊疗手段。方法:总结21年间收治并经手术治疗和病理学诊断的小肠出血性疾病32例,就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治疗及疾病分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人仍以肿瘤为多见,其次为血管畸形、憩室炎和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分别以大出血、间歇性出血和程度不等的腹痛为多见。肿瘤病人兼有明显的消耗症状。结论:在多种诊断方法中,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在诊断上有决定性意义。手术为最合适的治疗手段,可达到去除病灶、彻底止血之目的,但应严格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