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栝楼的不同部位皆可入药,分别为瓜蒌(果实)、瓜蒌皮(果皮)、瓜蒌子(种子)和天花粉(根)。现代研究证实,栝楼皮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氨基酸等;栝楼籽主要含有萜类、甾醇类等成分;天花粉主要含蛋白质、萜类、多糖等成分。且各个药用部位的药理作用也存在差异。对栝楼的不同药用部位的传统功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分析各部位化学成分与传统应用、现代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此对栝楼的质量标志物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2.
<正>栝楼入药部位有果实(瓜蒌)、果皮(瓜蒌皮)、种子(瓜蒌子)和块根(天花粉),是为数不多一棵植株能生产四种中药材的植物,《中国药典》历年版本均有收载[1],植物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r osthornii Harms。  相似文献   

3.
瓜蒌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瓜蒌的成熟果实。《神农本草经》称栝楼;《别录》称天瓜、黄瓜、泽姑。《本草纲目》谓:“栝楼古方全用,后世乃分子瓤各用”。临床处方则因其药用部位不同,而分根(天花粉)、茎叶(栝楼茎叶)、果皮(栝楼皮)、种子(仁)、瓜蒌实(全果),均供药用。性甘苦、寒,无毒,入肺、胃、大肠经。有  相似文献   

4.
目前全国各地所用天花粉的原植物很多 ,据调查 ,国内约有三十种植物根部曾作天花粉入药[1] 。不同植物来源的天花粉 ,其疗效不完全一致 ,某些伪品 ,如湖北栝楼、木鳖子根 ,还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对天花粉必须进行科学鉴定。天花粉 ,《中国药典》收载品种为葫芦科植物栝楼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 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根 [2 ]。伪品湖北栝楼为同属植物湖北栝楼 T.hupehensis C.Y.Cheng et C.H.Yueh的根 ,习称“苦栝楼”。《中国药典》收载的天花粉 ,其外观性状呈不规则圆柱形、…  相似文献   

5.
<正> 前言瓜蒌是一种常用中药,以果皮及种子入药;根为天花粉,也是常用中药。其原植物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vilowii Maxim)及其数种近缘植物的根、果。近年来该药的效用均有新的发展。瓜蒌及其近缘植物在全国南北广有栽培,一般繁殖分有性(使用种子)及无性(扦插,压条或分根)。本属种子种皮很厚,笔者曾试种十余种植物种子,于清明前后在北京播种约需要一个半月以上方可陆续  相似文献   

6.
栝楼的不同种植方法与采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强  张磊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1):807-808
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为葫芦科植物,它的果实、种子、果皮、块根,都可以单独人药。栝楼的果实中含有17种氨基酸,11种无机元素,还有三萜皂苷、有机酸、树脂和糖类等,具有扩张冠脉,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耐缺氧,降低胃酸浓度.保护胃黏膜和促进溃疡愈合等作用。根中含有多种氨基酸、栝楼根多糖A,B,C,D,E和天花粉蛋白等,其中天花粉蛋白可致流产.抗早孕和抗癌等作用。近年来,国际国内对栝楼的各项研究比较多,扩大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作者将以下 4种不同科属中药材 :葫芦科植物栝楼 ,桑科植物桑 ,睡莲科植物莲 ,唇形科植物紫苏的不同药用部位 ,即用根、茎、叶、果实、种子等的功效进行了分别对比  相似文献   

8.
天花粉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天花和天花粉的名称、栝楼的品种、天花粉的制造方法及应用历史等问题进行了本草学研究。认为栝楼根汉代以前就已应用,商品就称栝楼根。天花粉之名始载于宋代的《本草图经》,但古代的天花粉是指栝楼根所制之粉,虽然明清时代已有人将二者混用,但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仍有真正的天花粉商品,建议将栝楼根仍称栝楼根,栝楼根所制之粉称天花粉,并开发天花粉生产产业,以满足社会对天花粉药食两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几种同科属中药材不同药用部位之功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将以下4种不同科属中药材:葫芦科植物栝楼,桑科植物桑,睡蓬科植物莲,唇形科植物紫苏的不同药用部位,即用根、茎、叶、果实、种子等的功效进行了分别对比。  相似文献   

10.
栝楼为常用中药,具有较高的药用、经济价值,但栝楼与同属的植物木鳖不易区分,也曾有木鳖的果皮、块根误作栝楼皮、天花粉入药。本文从栝楼与木鳖的形态、显微特征、药用与经济价值等方面作了比较,为识别栝楼与木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天花粉为常用中药 ,具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之功效[1 ] 。《中国药典》规定其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 Trichosanthes kirlowiiMaxim或双边栝楼 T.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根。因其资源匮乏 ,混伪现象时有发生 ,除同属多种植物的根外 [2 ]。笔者最近在检验中发现个别地方以豆科植物甘葛藤 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干燥根切制成饮片 (药材习称粉葛 )后混充天花粉药用 ,因二者来源不同 ,化学成分及功效差异较大 [2 ] ,宜区别应用。1 性状1.1 天花粉饮片呈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直径 3~ 5 cm,厚约 0 .2~ 0 .5 cm。刮去外皮后表面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不同居群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的瓜蒌子、瓜蒌皮、根(天花粉)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建立栝楼各药材质量评价新模式。方法采用AA3连续流动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硫酸-苯酚法对栝楼各药用部位蛋白、黄酮、多糖进行测定,HPLC法对瓜蒌子中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3,29-DR)及天花粉中葫芦素B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栝楼各药用部位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结果瓜蒌子质量以河南安阳黎园栝楼最优,其3,29-DR和粗蛋白的量最高;山西绛县栝楼作药材瓜蒌皮质量较佳,其粗蛋白和多糖量较高;安徽岳西黑大片栝楼宜作为药材天花粉种植,其粗蛋白量较高、淀粉量较低、葫芦素B量适中。结论所采用的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是栝楼各药用部位质量评价的有效方法,所建立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式在栝楼各药材研究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天花粉是常用中药,有生津止渴,排脓消肿的功能。《药典》一九九○版收载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日本栝楼T.japonica Resel的干燥根。目前,医药市场出售及使用的品种较混乱,笔者在本地区内抽样质检过程中发现天花粉有两种混伪品,分别为葫芦科栝楼属植物长萼栝楼Tricho-sinthes sinopunctata C.Y.chenget C.H.yueh和红花栝楼Trichosanthes rubriflos Thorel exCayla的根。现将它们与正品进行薄层鉴别。1 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4.
天花粉药名辨刘小平(湖南省洞口县中医院洞口422300)天花粉为常用中药,现大多习惯于使用此名。《中国药典》[1]也使用天花粉之名,并规定其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Maxim.或日本栝楼T.japonicaRegel的干燥根。本文通过分析探讨,提出个人异议。1古今药名与炮制的关系本品早在汉代就以栝楼根之名载入《神农本草经》(下简称《本经》),但无天花粉之名。弘景言其“出近道,藤生,状如土瓜而叶有叉”,说明栝楼的植物形态与....  相似文献   

15.
天花粉为常用中药。其商品主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Maxim和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rosthorniHerms的干燥根[1]。近来本市市场出现一种伪品天花粉,病人服后有呕吐反应,其外形与天花粉较为相...  相似文献   

16.
紫外荧光法鉴别瓜蒌类药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红 《中药材》1995,18(3):132-132
瓜蒌为葫芦科栝楼属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osthorniiHarms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果皮和种子分别以瓜蒌皮、瓜蒌子入药。近年来,伪品常为同科同属多种植物的果实、果皮或种子。由于历版《药典》只收载了性状项,而栝楼属植物果实、果皮和种子的外形极相似,单凭性状  相似文献   

17.
天花粉即栝楼根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常用中药 ,现大多习惯于使用此名。《中国药典》也使用天花粉之名 ,并规定其为葫芦科植物栝楼 trichosanthes kirilowin maxim的干燥根。本文通过分析探讨 ,对此名提出异议。1 今药名与炮制的关系本品早在汉代就以栝楼根之名载入《神农本草经》,但无天花粉之名。弘景言其“出近道 ,藤生 ,状如土瓜而叶有叉”。说明栝楼的植物形态与土瓜相似。为了贴切地反映出两者的异同 ,《名医别录》将栝楼又称为天瓜。加上唐《新修本草》有“用根作粉”制法 ,又演变出天花粉之药名。《重庆堂随笔》也充分认识到…  相似文献   

18.
瓜蒌及天花粉反乌头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瓜蒌、天花粉为常用中药 ,来源于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 ,前者为果实 ,后者为块根 ,功效各有不同。现在某些中医药专著对两者反乌头问题上认识不一。如《全国中草药汇编》[1 ]、《中药大辞典》[2 ] 认为瓜蒌、天花粉均反乌头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3 ] 认为只有瓜蒌反乌头。对此 ,笔者以历史文献为据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与同道商榷。瓜蒌出自《神农本草经》,名栝楼 ,只指其根 ,列为中品。《神农本草经集注》始载果实的用途。以后历代本草多以瓜蒌指其果 ,以瓜蒌根或天花粉指其根 ,天花粉之名出《图经本草》。瓜蒌根与实的主治自始便…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相关记载,对经典名方所用瓜蒌和天花粉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等按照年代次序进行系统梳理与考证,结果表明历代本草将其果实以“栝楼”为主流正名,“瓜蒌”为其音转,根或其根的制品自宋代《本草图经》以来,以“天花粉”为主流正名。均以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为主流基原。栝楼与栝楼根在汉代已分别入药,自南北朝《雷公炮炙论》,已经明确其皮、子、茎、根各自功效有别;瓜蒌以完整果实入药,九月至十月成熟后采收,悬挂阴干,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以成熟、个大、皮厚柔韧、橙黄色、糖性足者为佳;古代瓜蒌的炮制方法多为捣碎或连皮、子切丝,或将其加工为瓜蒌饼、瓜蒌霜。天花粉以根入药,十一月至十二月采收,除去外皮,晒干,其品质以入土深、块大、色白、粉性足、质坚细腻、筋脉少者为佳,并认为生于卤地者有毒。天花粉的炮制方法由唐代开始的做粉入药在明清时期逐渐演变为直接切片使用。瓜蒌及天花粉近代以来推崇的道地产区在河南灵宝附近,有“安阳花粉”之称,现代则有产祁花粉的安国,产长青瓜蒌的山东济南等知名产区。宋代本草中曾出现以瓜蒌子或瓜蒌仁代替...  相似文献   

20.
天花粉系指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为我国临床常用中药材,主要含有蛋白质、多糖、皂苷、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抗肿瘤、终止妊娠、降血糖、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活性。从天花粉主要成分分离纯化方法、含量测定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天花粉的质量控制、活性成分的提取开发、药理作用的深入挖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