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韧带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Recurrent dislocation of knee-cap,RDP)的疗效。方法采用同种异体韧带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21例,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33.9岁,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表评估膝关节功能来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9.7月,优良19例,可差2例,优良率90.4%。结论同种异体韧带重建内侧髌骨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增加,发生髌骨脱位的患者日益增多,且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一旦发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并可能会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或造成慢性残疾。急性髌骨脱位经保守治疗后脱位复发率高。发生再脱位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股骨滑车发育不良,髌骨高位,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增大以及髌骨外倾等。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方式有股骨滑车成形术、胫骨结节内移术,髌骨内侧支持带紧缩、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和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等。针对不同损伤或病理特点的髌骨脱位患者,需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背景:成人复发性髌骨脱位由于不必考虑损伤骨骺的问题,多数采用骨移植,但在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采用骨移植并不适宜,多数学者采用软组织移植治疗。 目的:回顾性评估22例骨骺未闭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采用软组织移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9年4月上海长征医院关节外科采用软组织移植治疗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22例共29膝,分别在移植后3周,6周,3个月,1年和此后每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髌骨稳定性、主观症状以及患膝康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22例患者中1例复发,1例发生髌骨内侧脱位,其余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软组织移植前后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分别为46.99±5.91与94.40±9.70 (P < 0.01),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在移植前后分别为44.37±4.49与90.10±11.00 (P < 0.01),移植后髌骨-滑车适配角由移植前(16.27±6.74)°改善为移植后(5.33±8.78)°(P < 0.01),髌股外侧角由移植前(-1.92±7.64)°改善为移植后(11.95±3.99)°(P < 0.01)。软组织移植治疗骨骺未闭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疗效确切,有利于缓解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通过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双束重建治疗的29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14.0~29.5岁,平均19.4岁。测量TT-TG距离、髌骨倾斜角,计算Caton指数。术前、术后通过Kujala、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前TT-TG距离均小于20 mm、髌骨倾斜角小于20°,Caton指数0.9~1.1。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见脱位复发,术前术后Kujala评分分别为(51.32±5.52)分、(82.45±3.38)分;术前、术后Lysholm评分分别为(53.25±5.85)分、(89.65±4.75)分;术前、术后髌骨倾斜角为13.15°±1.67°,6.94°±1.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双束重建治疗无严重骨性异常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近期随访无复发,可以显著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体半腱肌肌腱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不伴有骨性畸形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12月芜湖市中医院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双束解剖重建MPFL的12例不伴有骨性畸形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10例,年龄14~46(27.75±10.14)岁。所有患者术中髌骨侧采用2枚带线锚钉固定移植物,关节镜下调节张力后股骨侧采用界面挤压螺钉固定移植物。术后定期进行随访,主观评价髌股关节摩擦感、髌骨异常活动、髌骨外推试验及外推恐惧试验、膝关节活动度、肌力检测,影像学(X线片及CT)评估测量骨道位置,采用Lysholm、Tegner和Kujala主观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均无髌骨再脱位、髌骨错动,0°位和屈膝30°位髌骨外推试验和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术前为(66.00±4.71)分、末次随访为(92.67±3.23)分,Tegner评分术前为(3.33±0.89)分、末次随访为(5.33±0.78)分,Kujala主观评分术前为(53.67±3.23)分、末次随访为(91.50±2.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248、32.176、89.350, P值均<0.01)。结论 对于不伴有骨性畸形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自体半腱肌肌腱双束解剖重建MPFL,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9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采取关节镜辅助下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手术。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术前和术后影像学结果、Lysholm 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和 Kujala 髌股关节评分,观察重建韧带长度变化。 结果 19例均获随访,时间( 25.7±8. 56) 月(12~48月),术后无髌骨再脱位及恐惧征,无髌股关节疼痛加重,X线显示Q角在正常范围,膝关节CT(屈膝45°)显示患者髌骨外侧关节面张开角从术前平均(-1.2±6.8)°(-16°~8°)提高至术后(11.2±5.1)°(5°~18°),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年Lysholm 评分及Kujala 髌股关节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重建韧带长度术后即刻平均为(57.81±6.76)mm,术后1年为(58.36±6.87)mm,无明显松弛。 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二联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有效恢复髌股关节位置和功能,预防复发,术后1年韧带无明显松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背景:对于髌骨不稳的治疗,临床上一般分为保守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方法众多,每种方法各有侧重,对于使用何种方法治疗髌骨不稳,目前仍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移植肌腱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 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膝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髌骨脱位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自体移植肌腱双束解剖重建。 结果与结论:重建后随访2~16个月,观察患者关节稳定性及灵活度。46例患者随访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患膝轻度伸直受限1例,重建后均未见髌骨复发脱位。重建后随访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Kujala评分均高于重建前(P < 0.01)。结果证实,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自体移植肌腱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及半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经对10例(13膝)经临床检查确诊的髌骨脱位及半脱位患者,在行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紧缩的的基础上,配合胫骨结节内移等手术治疗.手术前后均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Lysholm评分.结果:10例患者随访3~15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增加,无髌骨再脱位发生,恐惧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69.6±3.9),术后平均(94.1±3.7).结论: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紧缩为主的综合术式治疗髌骨脱位能有效减轻症状防止复发,,对维持髌骨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使用鞍沟区法确定股骨止点关节镜下进行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早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复发性髌骨脱位39例患者,均使用鞍沟区法确定股骨止点进行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通过股骨内上髁、股骨内收肌结节、腓肠肌内侧股骨止点三点围成的鞍沟中点确定等距点。记录患者行MRI或屈膝30°CT测量髌股适合角(PCA)、髌骨倾斜角(PTA),并通过Lysholm评分和Kujala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测量股骨隧道距离等距点(Schottle点)位置。结果 3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0~15个月,平均(12.21±4.55)个月。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骨折,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感染、不愈合、再脱位情况。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Kujala评分由术前(35.84±7.17)分、(39.42±6.62)分增加至末次随访的(89.63±5.49)分、(90.37±4.44)分;膝关节影像学角度PCA及PTA由术前的(22.84±5...  相似文献   

10.
背景:急性髌骨脱位在临床中多见,对于其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尚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手术和保守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2年第4期)、MEDLINE(1966年至2012年4月)、EMBase(1966年至2012年4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1月至2012年4月)、PubMed(1966年6月至2012年4月)、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建库至2012年4月),手工检索中文骨科期刊中的相关文献。筛选出比较手术和保守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随机对照研究,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后应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观察两种方法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复发率、术后膝关节Kujala评分、基于Kujala评分的优良率以及随访期间再次手术等情况。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研究,包含380例患者,其中手术组203例,保守组1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急性髌骨脱位患者,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在术后复发率(RR=0.54,95%CI:0.28-1.07)、膝关节功能的Kujala评分(WMD=5.50,95%CI:-4.46-15.45)、基于Kujala评价优良率(RR=2.53,95%CI:0.47-13.56)及随访期间再次手术情况(RR=1.09,95%CI:0.72-1.65)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进一步对随访2-5年的短期随访组及随访5-7年的长期随访组进行亚组分析,发现仅在短期随访组的膝关节Kujala评分方面手术治疗优于保守治疗(WMD=15.52,95%CI:5.67-25.38,P < 0.05)。说明对于急性髌骨脱位,手术和保守治疗效果相当,但手术治疗后患者短期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背景:关节镜检查能够直接动态观察髌股关节的对合关系,准确了解髌股关节异常是否可以完全纠正。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髌骨韧带重建对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共5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行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髌骨韧带重建,观察组患者给予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髌骨韧带重建。结果与结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和Kujala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和Kujal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的更明显(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屈膝30°时的适合角和外侧髌股角CT测量值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义(P > 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适合角和外侧髌股角CT测量值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更明显(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果表明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髌骨韧带重建修复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确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关节镜辅助下内侧支持带紧缩术治疗青少年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36例(38膝)青少年髌骨脱位行关节镜辅助下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术的患者,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J-sign征和恐惧试验变化及IKDC、Lysholm、Kujala评分。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随访3、6、12个月患者IKDC评分分别提高了35.34%、43.16%和53.71%(P0.01),Lysholm评分提高了74.73%、89.89%和110.9%(P0.01),Kujala评分提高了78.37%、92.62%和117.8%(P0.01),均呈上升趋势,急性髌骨脱位与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随访期间各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J-sign试验阳性率较术前降低了52.63%,恐惧试验阳性率较术前降低了57.89%(P0.01)。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及Kujala评分术后明显增加,膝关节活动水平及整体满意度明显增加。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术治疗青少年髌骨脱位创伤较小,短期疗效确切,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手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对22例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患者行关节镜下内侧髌骨股骨韧带(MPFL)修补或重建,同时部分病例行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和(或)胫骨结节内移截骨。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5.5个月,术后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髌骨再次脱位,无髌骨错动或半脱位。患者主观Kujala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运动等级评分与受伤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手术治疗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能够明显改善髌骨稳定性,患者的术后主观评分和运动等级均能够达到受伤前水平,对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和运动水平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有限切开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对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治疗疗效,并分析该方案对患者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71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实施关节镜下有限切开MPFL重建治疗。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其围术期应激因子变化及随访期间膝关节髌骨稳定性、膝关节评分变化。结果患者术前髌骨外推检验、恐惧试验、J-sign试验优良率均为0。术后6个月患者髌骨稳定性试验优良率均达10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患者术后6周Lysholm评分、HSS评分即显著上升(0.05)。患者术后6小时、术后1天血清应激反应因子ACTH、Cor、IL-6、IL-10、MDA均显著上升,NO显著下降(0.05)。术后3天患者血清应激反应因子水平与术前1天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0.05)。患者术后7天SAS、SDS量表评分均较术前1天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关节镜下有限切开MPFL能够有效改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髌骨及膝关节稳定性,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应激反应因子水平稳定、缓解心理应激状态,对患者术后恢复及预后的改善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背景:以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是现在较流行的修复方式。目的:观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因复发性髌骨脱位而接受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的患者24例(25膝)资料,随访时间2-5年,平均3.1年,观察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恢复及CT评估髌骨位置。结果与结论:随访结果显示,IKDC评分优良率为92%,2例(8%)患者再次发生髌骨脱位,需要再次手术治疗,随访时IKDC评分、Tenger评分、Lycholm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1)。结果证实,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中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髌骨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CDP)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病因不明,多认为是膝关节生长发育异常造成的一种持续性、不可复性的脱位,以双侧多见,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由于其早期诊断困难,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导致一系列膝关节畸形,增加手术治疗难度。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先天性髌骨脱位的诊断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并对其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7.
背景: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可通过平衡髌骨内外侧软组织,改善Q角,达到纠正髌骨脱位。 目的:探讨Q 角测量评估膝关节软组织平衡和骨性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疗效。 方法:治疗前常规测量18例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Q角,按Q角分为两组:<16°组,行膝关节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16°组,行膝关节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髌韧带止点内移或膝关节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髌韧带止点内移和股内外侧肌止点位移。 结果与结论:两组术后Q角明显低于术前,术后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 < 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Q 角测量评估显示平衡膝关节软组织和骨性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具有疗效明确,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内侧支持带重叠缝合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伴有撕脱性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诊治的30例青少年初次创伤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内侧缘撕脱性骨折的患者,均在关节镜下采用内侧支持带重叠缝合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方法治疗。评估膝关节优良率,术后6个月及1年的Kujala髌股关节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膝关节评分的改善情况,记录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膝关节活动度、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及髌骨外移率。结果 ①3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髌骨位置解剖复位,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2.1个月(10 ~ 18个月),均无复发性脱位或半脱位发生;②膝关节优良率、Kujala髌股关节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分别由术前的3.3%、(45.3±2.2)分、(36.8±2.5)分、(53.5±4.9)分提高至术后1年的93.3%、(92.9±2.2)分、(94.8±3.5)分、(98.3±5.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25.3±4.5)°提高至术后1年的(125.4±3.2)°,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及髌骨外移率分别由术前的(12.5±1.8)°、(19.2±1.9)°、(18.5±2.3)%降至术后1年的(5.6±0.7)°、(6.8±1.0)°、(6.9±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镜下内侧支持带重叠缝合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伴有撕脱性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安全有效,可获得稳定的髌骨运动轨迹,术后中短期随访影像学指标和临床功能评分满意。  相似文献   

19.
背景:髌骨脱位多见于年轻女性患者,是引起青少年膝关节疼痛的常见病因,对于髌骨脱位的治疗,临床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一般多选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而术后发生再次脱位的原因可能是未能纠正危险因素,需要联合行截骨矫形治疗,以此改变骨骼的解剖结构和纠正骨骼畸形,但术前患者是否需要联合行胫骨结节截骨矫形术,目前临床上仍然...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临床上创伤性髌骨脱位合并内侧髌股韧带股骨止点或体部撕裂多采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手术,为促进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后的腱骨愈合,研究者采用了包括生长因子、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在内的多种生物治疗技术。目的:探讨自体富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联合腘绳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修复创伤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诊治的创伤性髌骨脱位患者3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18)与对照组(n=19),试验组接受自体富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联合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手术,对照组接受单纯自体绳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手术。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通过目测类比评分、Lysholm评分、Kujala髌股关节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状态,通过MRI及CT片测量髌股关节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及髌骨外移率,评估髌股关节的稳定性及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1)两组术后6,12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术前(P <0.05),术后6,12个月的Lysholm评分、Kujala髌股关节评分均高于术前(P <0.05);试验组术后6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