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东莞外来务工人员对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及其知识来源途径。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按照多阶段随机抽样原则,在东莞市不同企业抽取外来务工人员发放问卷10000份,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预警信号、诊疗常识和知识来源途径,各项内容采用描述性分析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8975份,有效应答率为89.75%。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知晓率最高(61.51%),糖尿病、高脂血症不足50%,其他危险因素知晓率更低;预警信号中“突发肢体麻木或无力”的知晓率最高(53.24%),其他为6.81%~48.96%;在就诊方式上52.03%的人选择立即呼“120”急救;最常见的卒中信息来源为亲属介绍,其次为电视;在人群分层分析上,教育程度与脑卒中知识成正相关关系(rs=0.076,P<0.001),而年龄则成负相关关系(rs=-0.163,P<0.001)。结论东莞外来务工人员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较低,且低教育程度者、中年务工人员相对更低,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宣教,提高该人群的卒中防治知识水平,从而降低该人群的卒中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农村妇女对宫颈癌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对山区镇农村妇女开展宫颈癌普查普治以及健康教育提供方向和重点。方法:在"两癌"筛查活动现场,由调查研究人员随机抽取调查对象资料,使用自编的"宫颈癌知识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800名研究对象中80.95%认为与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66.00%认为与多个性伴侣有关,46.30%认为与性生活卫生状况差有关;青年、中年和老年组人群知晓率分别是38.36%,16.47%,6.35%,高中及以上、初中、小学、文盲/半文盲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总平均知晓率分别是85.42%,53.78%,9.52%,2.53%;宫颈癌相关知识信息获取的途径高低顺序为听别人说、传单折页宣传画、宣传栏墙报、集会宣传、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结论:农村妇女对宫颈癌知识认知不足;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对宫颈知识知晓率具有明显差异;农村妇女获取宫颈癌防治信息主要途径是听别人说。  相似文献   

3.
王丹  敖红英  蔡君  孙曼  徐仁伵 《全科护理》2016,(16):1638-1640
[目的]了解脑卒中病人家属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护士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保证健康教育质量。[方法]对857例脑卒中住院病人的家属,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病人家属对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知晓率最高,且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对常见的6种危险因素全部知晓率仅为6.88%,而全不知晓率为16.57%。不同文化程度家属对各危险因素知晓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文化程度高者知晓率较高。不同居住地家属对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知晓虽存在差异,但总体水平较好,均超过60%,对糖尿病、心脏病、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知晓率普遍较低,农村组知晓率明显更低。[结论]住院脑卒中病人家属对常见危险因素认知水平偏低,应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温州市外来务工人员肺结核防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612名建筑行业和餐饮行业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该人群相关知识知晓率、态度持有率、行为意向等条目。[结果]外来务工人员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对其危险性认识不足,大多数人有肺结核相关症状后未选择到专业机构就诊。不同人口学特征统计结果显示,餐饮行业人员在防治知识和态度方面得分高于建筑行业(P0.05),而在防治行为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文化程度和月收入情况外来务工人员的肺结核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对肺结核防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方面存在不足,要加强对该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科普知识讲座和义诊等健康宣教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邵阳市5个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自我健康管理现状,为制定脑卒中高危人群社区护理管理的路径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问卷调查120例社区内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自我健康管理现状,内容包括脑卒中危险因素、高危人群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遵医行为。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18份,其中脑卒中危险因素中所占比例最多者为肥胖达51.7%,其次为血脂异常46.6%、高血压44.1%;脑卒中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显示,知晓及格率为64.4%;遵医行为较差,仅42.4%的人群进行体育锻炼,44.1%的人群会合理饮食,50%以上的人群能合理用药、按时复诊。结论:社区医护人员应关注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其对脑卒中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改善遵医行为,并发挥主要照顾者的监督作用,以期有效预防脑卒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对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知识掌握的情况。方法抽取甘肃省10家不同级别医院1043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危险因素知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61.55%)、高脂血症(40.27%)、饮酒(32.21%)、吸烟(30.11%)、糖尿病(28.67%)、心脏病(23.11%);对6种危险因素全部知晓者占6.42%,全不知晓者占20.13%。各年龄组间,糖尿病知晓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知晓率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加。结论脑卒中患者对常见危险因素认知水平偏低,应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对卒中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康复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分层随机抽取甘肃省10 家不同级别医院1043 例神经内外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对卒中各种危险因素中,知晓率最高的为高血压(61.55%), 全部危险因素知晓率为6.42%; 防治方法中, 合理饮食知晓率最高(56.18%), 其次为戒烟戒酒(52.92%);早期症状中,偏侧肢体发麻知晓率最高(53.88%),其次为头痛头晕(50.14%),视物模糊、恶心呕吐、舌部发硬等症状的知晓率均低于30%;60%患者对康复相关知识完全不了解,22%不清楚是否需要康复治疗;无论家庭月收入高低,约80%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期间选择药物治疗,进行康复的比率不足30%。结论对脑卒中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康复知识的普及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和康复知识的宣传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北京市社区居民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知识水平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北京市10个社区的330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北京市10个社区居民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症状知识的知晓率为26.97%~88.19%;社区居民溶栓治疗决策知识知晓率为19.39%~82.12%;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及体检频率的居民的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知识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社区居民获取溶栓治疗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手机信息、报刊杂志、医生。结论专业医疗机构应与媒体对接,提供多种途径强化北京市社区居民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知识,重点关注低文化程度、低收入人群,建议居民定期体检。  相似文献   

9.
背景: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发病原因或危险因素及治疗知识在公众中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脑卒中防治知识水平,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最有效的途径及最经济的方法。目的:调查东莞地区公众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认知状况。设计:整群抽样与单纯随机抽样。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内科,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神经内科。对象:于2001-03/06采取整群抽样与单纯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2001-03已居住于广东省东莞市城区及郊区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各种经营形式工厂、东莞理工学院、各高级中学和郊区自然行政村,年龄满17周岁的常住居民及外来居民,随机抽取2500名进行调查。方法:参照相关文献设计修改调查表,包括人口学资料、脑卒中的一般知识、预防知识、识别知识、处理知识及获取脑卒中防治知识途径。脑卒中防治知识每项计1~4.5分,总分为60分,获取脑卒中防治知识途径不计分。每次调查1个被选单位,每次发放调查表300~600份,有500份问卷随机向来东华医院健康体检的人员发放。主要观察指标:调查表回答正确率,每类脑卒中防治知识总分,分层亚组的每类知识总分,获取防治脑卒中知识途径。结果:回收完整有效调查表2320份。①全表问题回答正确率平均为49.8%,以识别知识和处理知识较低;总分<60%者占48.2%。②每类脑卒中防治知识水平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中老年组高于青年组(P<0.05),各类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工人、农民、学生依次递减(P<0.05),学生与自由职业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高、中、低文化程度也依次递减(P<0.05);有脑卒中史者高于未患者(P<0.05)。③以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分层各亚组获取脑卒中防治知识的途径依次是阅读报刊杂志、收看广播电视、阅读科普手册、亲人朋友影响、医务人员宣教。结论:调查期间东莞地区公众脑卒中防治知识水平较低,尤其是识别知识和处理知识;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一步开展脑卒中防治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云南楚雄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对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自编调查问卷于2018年10月—12月对云南楚雄地区某医院200名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较低,为45.5%,其中高危因素知晓率排列前三位的是对高血压、高钠饮食和肥胖的认知,分别为87.0%、84.5%和71.5%;对脑卒中早期症状知晓排列第1和第2位的分别是对偏侧肢体发麻(97.0%)和口角歪斜(80.5%)的认知;对脑卒中处理方法中立即拨打"120"和使患者就地平卧的知晓率最高,分别为99.0%和65.5%;对脑卒中预防方法中合理饮食、控制血压、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适量坚持运动的知晓率最高,分别为98.0%、94.0%和93.0%、92.0%。影响脑卒中高危人群对高危因素的认知因素有职业、文化程度和体育锻炼,影响早期症状认知因素的有文化程度和职业;影响预防方法的认知因素有文化程度、体育锻炼和合理饮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楚雄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对高危因素、早期症状、预防方法总体认知率不高,应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相应健康教育,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提高人群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外来务工者对突发传染病的风险感知与应对行为的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探寻适合该人群的风险沟通途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温州地区6个工厂的外来务工者632人进行调查。[结果]风险感知得分为7分-22分(13.24分±2.74分),应对行为得分为6分-18分(12.66分±2.97分);风险感知得分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时行为得分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风险感知与应对行为呈正相关(r=0.081,P=0.041);风险感知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疾病的预后、疫情发展预测、亲友患病风险、自身患病风险、传染性、恐慌度,应对行为排序为关注报道、避免接触禽类、就医、洗手、自我监测、戴口罩。[结论]外来务工者长期生活在集中的地域,信息的互通性使其对突发事件易产生相同的风险感知,但应时行为却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不同表现出差异性,提示对此类人群除了做好风险沟通外,更要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促进其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冠心病高危人群疾病知识认知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冠心病一级预防知识调查表对553例社区冠心病高危人群进行调查,并对疾病知识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3.2%的冠心病高危人群通过非专业人员获取疾病知识;冠心病知识总得分指标为40.3%;问卷中冠心病首发临床症状、主要危害和主要危险因素3个维度的平均得分指标分别为37.5%、34.5%、28.9%;对疾病知识认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职业状况、家族史、经济水平、血脂异常及文化程度。结论:冠心病高危人群对疾病知识认知水平低,对冠心病的危害认知不够,对冠心病危险因素感知不足。  相似文献   

13.
东莞市103名卖淫妇女艾滋病梅毒监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东莞市卖淫妇女性病艾滋病流行情况,为采取艾滋病性病的干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东莞市妇女教养所10 3名收教的卖淫妇女进行调查、逐个询问:并各采集5ml静脉血进行HI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10 3名卖淫妇女中,最小年龄16岁,平均年龄2 2岁;初中文化75人;未婚86人;外省流动人群97人。从未或有时使用安全套71人;共用注射器吸毒7人。查出HIV感染者1例;梅毒感染者12例。结论 卖淫妇女的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率和性病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该人群艾滋病性病监测,积极开展性病艾滋病知识宣传,是控制其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企业员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现状和社区护理干预方式,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家100人以上的企业共2000名员工,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1000名。采集两组员工的静脉血标本并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研究组的对象分为乙肝感染高、中、低危险人群,并给予不同方式的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社区护理干预。结果乙肝总感染率为26.60%,共检出HBV血清标志物12种;干预前两组平均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社区护理干预以VCD方式最好,板报最差。结论企业员工HBV感染率较高,应加大对企业员工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护理干预,降低乙肝感染率和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农民工尘肺结核患者中实施的效果。方法:抽取180例农民工尘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实验组按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遵医行为、治愈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可提高农民工尘肺结核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促进其遵医行为,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士对卒中二级预防健康教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61名神经内科护士卒中健康教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①知识得分(55.28±7.60)分,属于中等偏低水平;②96%以上的护士认为进行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③行为得分1.95±0.88分,介于"部分做"与"小部分作"之间;④影响护士健康教育行为前3位原因是"担心不能传递正确的信息"、"没时间"、"没这方面知识";⑤影响护士健康教育行为的主要因素为"卒中单元工作时间"。结论: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体,管理者应健全专科知识考核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改变护理模式,从而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宋佳荔  魏雪梅 《华西医学》2009,(6):1450-1452
目的:了解铁路职工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的基本情况,为开展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530名铁路职工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502份。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知率达到80%以上,但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认知水平较低。对艾滋病治疗方面的知识较为欠缺(认知率在22.31%~57.77%)。对于安全性行为的正确认知率为48.01%,正确使用安全套的认知率为69.92%。对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的态度正向选择率为58.16%。不同文化程度对艾滋病态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铁路职工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较低,应加强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相关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认知能力评测及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本科室开发的视空间能力评测及训练软件系统(VETS)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6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VETS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均接受以运动再学习疗法、针刺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等为主的康复治疗。VSET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使用VETS。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VETS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认知功能和ADL。结果:治疗1个月时,2组患者认知功能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1);2组间比较,VETS组认知功能评分及治疗前后ADL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回归分析显示,认知功能的提高与ADL能力提高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通过VETS检测发现,急性脑卒中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进行针对性认知能力训练可有效加快患者治疗进程,促进认知功能恢复,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