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盲系统辨识技术可以通过两路外周动脉压力波形重建主动脉波形,但如何选择外周动脉需要进行研究.本文使用基于子空间方法的盲系统辨识算法,同步采集人体左右两侧的桡动脉压力波形和足背动脉压力波形,按照4种不同组合进行主动脉压力波形重建,使用动态时间规整方法评判重建效果,确定外周动脉波形辨识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足背动脉与桡动脉组合对主动脉压力波形重建无显著性影响(P>0.5),而仅使用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无法有效重建.  相似文献   

2.
桡动脉脉搏波的检测方法易受人体运动影响,因此提出了传递函数法通过指端脉搏波来估计桡动脉脉搏波.首先,通过分析窗宽和模型阶次建立指端脉搏波到桡动脉脉搏波的传递函数FIR模型;然后,使用测试数据评估模型对桡动脉脉搏波估计的精度.通过对10个受试者10d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估计的桡动脉脉搏波与实测的桡动脉脉搏波最佳波形匹配度均在70%至92%范围内.结果表明使用传递函数法可以实现对桡动脉脉搏波的初步估计,该方法的提出为桡动脉脉搏波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更简便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有创动脉压监测在危重病人中的波形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有创动脉压监测(IBP)在危重病人中的波形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病人,急重症30例(观察组)和择期手术30例(对照组).麻醉方法相同,均采用左桡动脉插管监测动脉压、观察波形变化特点并记录.结果:观察组血压波动大,波形有低平波11例,圆钝波6例,不规则波3例,高尖波10例.对照组血压波动小,波形呈陡直,波幅高22例,高耸规则波8例.结论:急重症病人或低血压病人桡动脉监测,不仅可以动态监测血压变化,同时也可从波形中预测心功能和血容量等的改变,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探讨中心动脉与肱动脉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脉压(PP)、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SEVR)、波形参数(k)、每搏输出量(SV)、心排量(CO)、外周阻力(RS)等参数的相关性.通过对40例临床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有创中心动脉参数与肱动脉参数进行相关分析,将直接测得的中心动脉参数分别与通过回归方程、建立模型估算的中心动脉参数进行配对t检验和Bland-Altman图示.结果表明:除k值外的所有中心动脉与肱动脉参数均相关;两种估算方法 DBP,SEVR一致性相当,其回归方程用Y'=a+bx表示;DBP,SBP,PP,SEVR,SV,CO也可通过回归方程估算,但准确性比传递函数差.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由两路人体外周动脉脉搏波(peripheral artery pulse wave,PAP)来估计中心动脉脉搏波(central aortic pulse wave,CAP)的多通道盲辨识(multi-channel blind system identification,MBSI)方法,旨在实现心血管系统中心动脉脉搏波的实时无创连续监测.首先简单介绍了多通路盲辨识算法,并证明了心血管系统IIR模型特性可由FIR模型逼近,从而简化了MBSI算法.然后介绍了心血管"T-tube"模型,并结合两路外周动脉实测(肱动脉、股动脉)脉搏波来重建中心动脉脉搏波和辨识模型.结果表明,MBSI算法稳定性较好,估计出的CAP波形畸变率百分比小于6%、形态整体能量误差百分比小于3%.  相似文献   

6.
有创测量中心主动脉压力波形(central aortic pressure waveform, CAPW)存在一定的风险且花费较大.通常用外周动脉压力波形(peripheral arterial pressure waveform, PAPW)来代替CAPW,而PAPW与CAPW有差异性.虽然盲系统辨识方法能够实时重建与动态辨识中心主动脉压力波形,但该方法在模型定阶上还需改进,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Hankel矩阵的秩定阶结合子空间方法用外周动脉压力波形重建中心主动脉压力波形.临床数据验证算法的结果表明,实测的与估计的CAPW的均方根误差约为5.87mmHg,波形匹配度约为74.70%;动物数据进一步验证算法,结果表明实测的与估计的CAPW的均方根误差约为8.82mmHg,波形匹配度为54.57%.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微处理器控制的实时动态心电监护系统,采用数字滤波消除干扰和噪声,用差分法识别 QRS 波起点、终点和 R 波顶点.由 RR 间隔和 QRS 波宽等特征参数判别心电异常,实现实时自动监护,并对异常心电进行分类、存贮模板心电波形,统计发生次数.用微型描绘打印机回放存贮的模板波形和统计表.最后给出临床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基于细观损伤力学基础而开发的动态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2D对大直径SHPB装置中压杆的应力波弥散效应进行二维数值分析,讨论了矩形应力脉冲和三角形应力脉冲两种加载波形对弥散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细观损伤力学基础而开发的动态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2D能够较真实地模拟SHPB试验中波形传播过程;在大直径SHPB实验技术中,由于压杆的横向泊松效应,波形在传播过程中的弥散现象明显;选择合适的加载波形可以有效降低SHPB装置中应力波的弥散效应,其中三角形波加载可以降低大直径SHPB动态测试中的应力波弥散,是岩石混凝土等非均匀材料SHPB动态测试的较理想加载波形.  相似文献   

9.
分析志愿者在急性中度饮酒前后的脑电信号(EEG)变化,研究急性中度饮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基于Neuroscan脑电仪构建实验平台,实时采集志愿者在急性中度饮酒前以及饮酒后2,h内的脑电信号数据.利用Curry7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伪迹;预处理后的数据用Matlab中的EEG工具包用小波变换的方式进行特征波形的相对功率计算.得到各个频段(α波、β波、θ波)的功率值在急性中度饮酒前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低频段(θ波)表现得尤其明显,在饮酒后1,h达到峰值.由各频段功率值计算得到的疲劳因子R值,与低频段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急性中度饮酒前后大脑疲劳度没有瞬时的变化.大脑疲劳度在急性中度饮酒后1,h达到峰值,并在之后逐渐衰减,直到酒后2,h基本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0.
基于Haar小波提升的2.4kbit/s CWI语音编码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Haar小波提升的2.4 kbit/s特征波形内插(CWI)语音编码算法.将特征波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DTFS)得到的幅度谱转化为离散余弦变换(DCT)系数,用Haar小波提升实现特征波的多级分解与重建.利用相位谱间距的均值和基音周期增益联合判断浊音度标志,用于进行相位选择和离散余弦变换系数的选择性量化.主观A-B听音实验表明,该语音编码算法音质优于传统的3.8 kbit/s CWI编码器,在较低码率上获得较为满意的合成音质,且Haar小波提升特征波形分解与重建方法解决了传统小波变换CWI算法延时较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例肾移植术后的女性患者,2 a前采用移植肾动脉与髂内动脉远端行端-端吻合术,移植肾脏固定在右髂窝内.术后2 a发生移植肾动脉狭窄80%,狭窄性病变长度15 mm,接受了支架治疗.从左股动脉入路,应用Judkin 6F右冠指引导管,植入冠脉金属裸支架4.0 mm×18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合并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2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左主干病变STEMI患者,根据左主干病变和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分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89例、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136例;每组再分为2个亚组,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各组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的发病时间、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KillipⅢ~Ⅳ级、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以上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病变狭窄程度、中度以上钙化率、合并2支或3支血管病变率均明显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患者(P0.05).PCI手术即刻成功率100%,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2.3±0.9)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轻微出血发生率为14.6%,高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的6.6%(P0.05);大出血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低于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组,PCI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联合PCI治疗后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STEMI合并左主干病变可有效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近期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异常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8例冠状动脉异常患者中冠状动脉瘘5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例,冠状动脉瘤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瓣膜性心脏病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例.右冠状动脉瘘均在心肺转流术下经心腔修补内瘘口或经扩张的冠状动脉修补外瘘口,或同时修补内、外瘘口;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行瘘支动脉结扎术或在心肺转流术心脏不停跳下经肺动脉修补.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畸形,1例行左冠状动脉根部结扎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行肺动脉内隧道术,冠状动脉瘤1例合并远端冠状动脉狭窄,切除冠状动脉瘤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的心脏疾病均同时治疗.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心脏杂音均消失,8例术后症状均缓解.结论手术治疗对于冠状动脉异常患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影响其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MSCT对42例拟诊冠心病,4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1年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将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级予以评价,分析其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3.3%(35/42)。结论MSE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较可靠的冠状动脉评价方法,在冠心病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分析和比较MRA 和CDFI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评估MRA 作为颈动脉影象检查的诊断价值.35 例颈动脉MRA 全部在Siemens Magnetom Impact 1 .0 磁共振机器上扫描,MRA扫描序列为2 维时间飞跃技术颈动脉狭窄均经CDFI确诊CDFI用Acuson128 彩色双功能多普勒诊断仪MRA 清晰地显示正常颈动脉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颈动脉分叉轻度颈动脉狭窄MRA 表现为沿血管壁的信号丢失血流信号中断是颈动脉狭窄的特征,中度颈动脉狭窄伴有狭窄后扩张,重度颈动脉狭窄则狭窄后血管细窄颈动脉血流消失并无血流重现是血管闭塞特异征象MRA 分级颈动脉狭窄程度和CDFI一致性良好MRA 评价颈动脉非常有价值,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特征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植入金属裸支架(BMS)的远期疗效.方法随访植入BMS的CHD患者224例.随访指标:1)全因死亡;2)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3)靶病变血管重建(TLR)、靶血管重建(TVR);4)支架内再狭窄和/或支架节段内再狭窄等.结果 224例中累积MACE发生率为35.7%,平均每年MACE发生率为4.58%.CAG复查的148例中,冠状动脉A型病变再狭窄率16.4%,B1型病变24.1%,B2型病变62.2%,C型病变66.7%.晚期管腔丢失率平均为(29.32±10.17)%.结论植入BMS治疗冠状动脉病变A型和B1型,远期MACE发生率和再狭窄率均较低,远期效果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成像并对其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有586支冠状动脉被评价,其中有钙化的血管283/586(48.29%)支;检测有意义的狭窄(≥50%的狭窄)214/586;直观显示异常起源的冠状动脉与主动脉的连接情况及其与心脏各房室的关系;可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位置和形态学表现.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0月-2012年2月共收治的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其疗效,并随访3。18月。结果8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平均狭窄程度从术前的狭窄率为(78±11)%下降到治疗后的狭窄率为(16±3)%。术后无颅内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例有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但无新的脑梗死,DSA复查发现3例再狭窄其狭窄率均约32%但无症状。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一个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