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压缩感知理论基于信号的稀疏性,压缩感知技术在采集信号的同时,实现数据的压缩处理,能够显著减少传输过程中纸病图像的数据量。结合纸病图像的特点,在研究了纸病图像稀疏性的基础上确定了测量矩阵,完成了计算机PC重建时的重构算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不同的稀疏基和采样率对纸病图像重构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压缩感知技术,纸病图像数据的传输量只有原来的30%~40%,并且重构的图像质量也较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造纸生产线上纸病检测的速度。  相似文献   

2.
压缩感知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数据采样技术,其主要思想就是利用较少的采样数据对信号进行重构恢复。压缩感知颠覆了传统的信号采样方法,它采用信号的稀疏表示法来保证原始信号的主要结构,再通过重构算法对原始信号进行精确重构。本文将对图像去噪运用压缩感知理论,利用压缩感知的优点,对含噪图像进行稀疏表示,再采用不同的重构算法对原始图像进行恢复,从而完成噪声的去除。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压缩感知贪婪算法中的MP和OMP两种重构算法做为密钥加解码的可行性设计,并对该算法应用于分组密码的设计原理进行阐述,并详细阐述了S盒、P置换、轮函数的设计准则及其对于贪婪算法的构造,以及密钥扩展算法的设计等,进而为用户的信息安全提供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4.
随着造纸工业纸机速度和纸幅宽度的增长,传统的纸病检测处理方式面临着图像数据传输量剧增,纸病检测系统难以实现实时性处理的问题。压缩感知理论能够有效降低数据的采样量,但将压缩感知应用于二维纸病图像时,面临着重构纸病图像质量不高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分块压缩感知(BCS)-平滑投影Landweber(SPL)重构算法对纸病图像进行重构,并着重研究了该算法在不同采样率和不同图像分块大小下的重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压缩感知框架下,通过BCS-SPL算法重构的低采样率纸病图像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有效降低了纸病图像数据的传输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压缩感知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获取与压缩框架,被广泛用于图像的编解码。其中分块压缩感知作为一种有效的编解码框架,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该框架首先对图像进行分块处理,依次对每个分块进行采样和压缩传输。在其解码端依次对每个分块进行重构,最后将分块重组成完整的图像。这一框架能有效降低编码的复杂度,减少内存的开销;并使得解码端图像重构的速度得到显著提高,保证传输的实时性。然而,采用块处理的方式会降低图像的重构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对其阈值迭代重构算法进行了研究,采用自适应硬阈值方案,保留图像更多的细节信息,从而提高图像重构质量,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压缩感知打破了传统的奈奎斯特采样定律,可以用远小于奈奎斯特采样定律所要求的采样率从较少的测量值中高精度的重构出原始信号。文章利用MATLAB GUI对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图像压缩重构模型进行设计,该模型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压缩感知方法通过混样过程来减少样品的检测次数,从而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缩短检测时间。方法利用食品中污染物超标数据稀疏性的特点,将压缩感知方法应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样品检测。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混合待检测的样品,得到远少于原样品数的检测次数,然后根据相应重构算法由测量值重构原始数据。该算法可采用R统计软件实现。结果用压缩感知方法重构125份原始样品的检测值,误差平方和为3.782 652×10~(-29),其中原始样品中117份低于检出限的样品全部精准重构,高于检出限的8份样品压缩感知重构值稍稍大于真实值,但误差极小,可以忽略不计。结论压缩感知方法可以通过混合样品来减少样品的检测次数,并可由少数检测值重构每一个原始样品的食品污染物含量。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指数降维的监督型稀疏保持典型相关分析算法.通过将样本的类别信息与样本特征相融合,克服以往引入监督信息导致重建误差增大的缺陷,同时实现类内相关的最大化与类间相关的最小化;针对传统算法处理稀疏信号的高维小样本问题的瓶颈,改进算法对总体散布矩阵做指数化的处理,既保留有效信息,又将总体散布矩阵非奇异化,克服PCA预处理散布矩阵导致有效信息流失的缺陷.依据ORL,Yale,AR和FERET人脸数据库而进行的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比其他的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现有的干扰方法中,雷达主瓣压制干扰是当前主要的干扰方式之一,现有的抗干扰方法无法对其实现有效抑制。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JADE盲源分离算法进行抗主瓣压制干扰的方法,并通过仿真试验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信噪比和信干比的条件下,该方法可有效实现干扰与目标信号的分离,提高雷达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雷达脉压通道的距离数据在实际跟踪测量中偏差较大的问题,从线性调频脉冲信号及其匹配滤波器的时域和频域特性分析了多普勒频移对调频脉冲压缩雷达测距精度产生的影响,分析了原有的数据修正模型,找到了距离跟踪偏差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建立了新的距离数据修正模型,并对该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电脑提花圆纬机,根据圆纬机机械传动结构的传动比,计算出了圆纬机位置与编码器输出之间的关系式,分析比较了编码器脉冲圆整算法和误差消除算法造成的采集系统误差,利用可编程逻辑芯片设计了电脑提花圆纬机旋转增量式编码器的硬件采集电路,并通过对编码器输出的相脉冲进行倍频的抗干扰处理,保证了圆纬机位置的脉冲采集准确性,最后利用专用的可编程芯片设计软件模拟,对增量式旋转编码器实现方法进行了功能仿真和验证。  相似文献   

12.
该文针对不同雷达工作模式的信号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雷达工作模式识别方法。不同工作模式下的雷达信号的脉冲宽度、脉冲重复周期、脉内调制样式和数据率等特征均有所不同,所以该文利用这4个特征参数构建1个图像矩阵,再提取方向梯度直方图(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HOG)的特征,送入CNN进行雷达工作模式识别。仿真结果表明,该识别方法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MATLAB在雷达总体设计人员进行雷达系统仿真中已得到了普遍应用,文章采用MATLAB GUI人机交互界面工具对雷达总体设计中涉及的雷达信号处理、威力计算等过程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仿真软件界面友好、方便可靠,为雷达总体设计人员提供了良好的设计平台。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设计了一个基于PXI总线的毫米波雷达信号模拟器,通过对实际采样信号进行仿真分析建立毫米波雷达信号模型,进而模拟实际环境中不同频率范围、不同参数特性的毫米波雷达回波信号。重点介绍了信号的仿真模型建立及基于PXI6711板卡的信号生成。测试结果表明,该模拟器具有模拟频率范围广、功能扩展性强、方便携带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雷达及其相关测试平台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用于指纹图像压缩的矢量量化算法.该算法在对图像多级小波变换后,利用三个方向上各自小波系数之间的相关性,构造符合图像特征的跨频带矢量.并采用了基于人眼视觉特性的加权均方误差准则和基于成对最近邻算法的LBG算法进行矢量量化,提高了图像的编码效率和重构质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实现简单,在较低的编码率下,可达到较好的压缩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目前常用的几种典型GPS位同步算法进行了介绍、比较和对比,尽管这几种算法都可以有效实现同步,但是都没有解决强弱信号自适应的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位同步算法,该算法考虑了信号与噪声的幅度关系,基于此进行了自适应门限处理,进而解决了信号强度适应的问题。最后,文章对新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算法可以实现强信号快速同步,弱信号正常同步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7.
雷达信号的脉内调制特征是雷达信号细微特征的重要体现,因此要对雷达信号分选和识别,高可信度地判别雷达属性,必须对雷达信号脉内调制特征进行分析。小波变换特别适用于非平稳信号的分析,作为一种特征提取的工具己得到较广泛的应用。用小波变换的方法对常见的几种雷达信号进行了调制方式的识别。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三维扫描设备的飞速发展,如今所能获取的点云数据越来越复杂,这给模型的存储、处理带来了很大困难。近年来,新兴的压缩感知理论指出在变换基下稀疏的信号可由少量观测来实现精确重建,这为信号的编码开辟了新的途径。因此,本文利用点云数据的局部几何相似性,提出一种点云数据的稀疏表示方法,为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点云数据编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对复杂的超宽带雷达系统进行测试,提出一种软硬件结合一体化的测试平台。采用System Vue软件进行该雷达自底而上的验证试验,用PSG E8267E信号最高可以产生44GHz雷达信号,并采用N9040B型UXA X型信号分析仪测量信号的时域和频率特征。经试验验证,测试系统能模拟仿真出该雷达各种基本信号,并能精确分析信号时域和频域特征。  相似文献   

20.
由于激光脉冲信号编码方式的多样化,激光脉冲信号的解码方式也随之日趋多样,文章针对周期型激光编码信号,运用自相关理论分析和解算激光脉冲信号的周期,并结合序列搜索法求出在一个信号周期内有效的脉冲间隔码,最后通过仿真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