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式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对284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直视下开颅血肿清除术(78例)和钻孔血肿引流术(206例),观察不同手术方法的两组患者的疗效并与入院GCS评分、手术时机、出血量、手术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GCS13~15分患者预后良好39例(92.9%),9~12分患者预后良好65例(47.8%),5~8分患者预后良好13例(12.3%),对比有显著性差异.有154例患者在7h内进行手术治疗,预后良好78例(50.6%);77例患者在7~24 h手术,预后良好34例(44.2%);41例患者在24~48 h手术,预后良好4例(9.8%);48h以后手术患者12例中预后良好1例(8.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出血量>50m1的患者预后良好22例(22.2%),出血量<50ml的患者预后良好95例(51.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开颅组和引流组的近期预后指标GOS显示,开颅组预后良好29例(37.2%),引流组预后良好88例(42.7%),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大于50ml的血肿病人对比,开颅组预后良好15例(31.3%),引流组预后良好18例(24.7%),差异有显著性.2组患者在出院后3~6月按ADL评定远期疗效,开颅组预后良好37例(47.4%),引流组预后良好105例(51.0%),差异无显著性.但对大于50ml的血肿病人对比,开颅组预后良好20例(41.7%),引流组预后良好18例(24.7%),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GCS评分可用于判断HICH的严重程度和估计预后,早期或超早期手术较延期手术疗效好,早期手术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条件.血肿量越大死亡率越高,出血量是决定手术方式的依据之一.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不应强调某一术式明显优越,对不同的病例应该选择不同的术式,出血量大于50ml的患者以开颅血肿清除术预后较好.根据血肿量和病情分级早期选择治疗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04—2012-11收治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44例,均采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Frankel分级中D-E比例和ASIA评分均明显上升,经12~35个月随访,患者椎体均恢复良好、稳定性、内固定良好,植骨良好融合,术后均无意外损伤。结论在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治疗中,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功能,大幅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PICC置管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为190例患者创造良好的诊疗环境,置管前与患者良好地沟通,术中提供人性化护理,术后给予人文关怀.结果 190例患者置管顺利,使用正常,保证了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结论 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PICC置管诊疗的整个过程,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护士对他们的关心、理解、尊重、帮助及人文关怀的温暖,从而获得满足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足底跖腱膜缺损的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所有患者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跖腱膜,以期最大限度地恢复足的外观,保留足的功能。手术分2期进行:一期完成足底创面的覆盖和修复,根据患者足底损伤的情况,20例患者应用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底创面,其余12例患者的撕脱皮瓣进行了原位缝合,在创面完全愈合后1个月,进行2期手术。2期手术根据跖腱膜的损伤情况,26例跖腱膜完全缺失的患者应用3条同种异体肌腱进行修复,其余6例跖腱膜部分缺损的患者应用2条同种异体肌腱进行了重建,修复的同时均应用钢丝进行了辅助固定。术后6周,患者扶拐下地行功能锻炼,术后6个月抽出钢丝。32例患者未出现排斥反应,创面均1期愈合。26例术后6个月复查,患者已部分负重行走,X射线平片示足弓形状维持良好;1年后复查,患者已完全负重行走,X射线平片示足弓形状维持良好;2年后复查,患足功能良好,外形满意,X射线平片示足弓形状维持良好。可见,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跖腱膜,不损坏正常的组织结构,不涉及到肌腱粘连的问题,可以维持足的基本形态结构,保留足的功能,是一种可行术式。  相似文献   

5.
护患沟通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护患沟通是满足患者被尊重被关爱的心理需要的基本形式.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发展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良好的护患沟通也避免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时相CTA联合CTP全脑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ASPECTS侧支评估法实施侧支循环分级,将得分0~3分患者纳入侧支循环不良组,将得分4~5分者纳入侧支循环良好组; 通过NIHSS评分判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分析侧支循环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的梗死核心区rMTT、rCBV、rTTP均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P<0.05); 2组患者梗死核心区rCBF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侧支循环良好组、侧支循环不良组患者的缺血半暗带rMTT、rCBV、rTT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的缺血半暗带rCBF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P<0.05); 侧支循环良好组、侧支循环不良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入院2周后、随访3个月后的NIHSS评分均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P<0.05)。结论 多时相CTA联合CTP全脑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影像学诊断中能评估侧支循环水平,而建立良好的侧支循环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早期使用尿激酶(UK)局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6例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6 h内接受UK局部动脉溶栓治疗,溶栓后90天评估MRS.结果12例患者(75%)获得良好临床转归,4例患者临床转归差,无患者死亡.2例患者发生症状性脑出血(12.5%).12例患者获得血管再通,其中11例获得良好临床转归(P=0.011).11例患者24h神经功能改善,均获得良好临床转归(P=0.004).结论初步结果表明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卒中的患者接受早期尿激酶局部动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需进一步积累病例和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们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来治疗焦虑症患者合并抑郁症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开颅手术前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方法 选取2006-01~07我科收治需开颅手术的60例患者,采用访谈及问卷调查法,了解患者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有效减轻患者负性心理反应程度,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结论 全面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心理调适,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MRI征象将58例小脑梗死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种类型,其中44例轻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14例重型患者,因年龄较大、体质差放弃治疗2例,侧脑室引流术及后颅窝开颅术11例,单纯采取侧脑室引流术1例。结果 44例轻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后恢复良好。侧脑室引流术及后颅窝开颅术11例中,10例恢复良好,1例因伴有脑干梗死死亡;单纯采取侧脑室引流术1例,恢复良好。结论对于小脑梗死的患者及早进行颅脑MRI检查,轻型小脑梗死患者采取保守治疗;重型小脑梗死患者,行侧脑室引流术及后颅窝开颅术充分减压,可以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基底节区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对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基底节区出血性卒中患者112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良好预后组与不良预后组。分析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与不良预后组相比,良好预后组患者的年龄、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计数显著降低,出血破人脑室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所占的比例显著减少,血肿体积显著减小(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出血破人脑室、C反应蛋白与血肿体积是基底节区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是基底节区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颅脑损伤后脑积水发病率高以及预后差的原因。方法对480例Ⅱ级以上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糖尿病的患者Ⅱ级以上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发生率是24%(18/75),而无糖尿病的患者脑积水的发生率是2.96%(12/405),两者差异显著(P<0.05)。伤后1年按GOS评分,合并糖尿病的脑积水患者18例中,恢复良好5例(27.8%),轻残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6例(33.3%);无糖尿病的脑积水患者12例中,恢复良好5例(41.7%),轻残2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8.33%),两者恢复良好率及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颅脑损伤后脑积水发生率高于无糖尿病患者,并且死残率较高,应早期控制血糖及对症综合治疗,可降低死残率。  相似文献   

13.
对在我院神经内科治愈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我们采取因人而异,大同小异的出院指导方法,既有效地促进了患者身体功能上的康复,又帮他们从心理上很好地回归社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好评。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护患关系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之间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帮助性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护理工作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保持健康、恢复健康、减轻痛苦.因此,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恢复健康,而且对保障及恢复患者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我的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自2003-12~2007-11,我们对出院的62例患者进行家庭ADL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年隐匿性脑血管畸形(AOVM)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8例青年AOVM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诊治方案,术后随访9.7±2.3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结果 18例患者均以脑叶出血就诊,经全脑血管造影未发现颅内异常染色血管;其中6例患者进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血肿清除+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脑血管动静脉畸形14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术后恢复良好17例,1例患者出院时遗留一侧肢体活动不利,随访3个月恢复良好。结论针对青年脑叶出血患者,应依据头颅CT、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磁共振SWI序列扫描,采取早期手术治疗,是患者预后良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s,MIAs)个体化治疗方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MIAs患者的完整资料。分别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各因素、治疗方案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出院时MIAs患者GOS评分预后良好(4-5分)85例,差(1-3分)21例。各治疗组GOS评分:手术58例中,良好45例;介入44例中,良好37例;介入+手术4例中,良好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IAs患者年龄、部位、术前Fisher及Hunt-Hess分级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部位及Fisher分级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患者年龄、部位、术前Fisher和Hunt-Hess分级是影响MIAs患者术后疗效的关键因素。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开颅手术、介入栓塞或开颅手术+介入栓塞等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改善MIAs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27例精精分裂症和13例躁狂症男性患者脑脊液IgG、IgA及β_2—微球蛋白的含量,并与39名正常人进行比较,发现躁狂症患者β_2—微球蛋白平均含量降低,精神分裂症惠者未服药组IgG低于对照组,IgG增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对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卒中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IS患者400例,对入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并于出院后3 m、6 m、1 y 3个时间点进行随访,对患者他汀类药物服药情况进行统计,并根据服药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对比服药依从性良好与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IS复发情况。结果入选患者最终获访345例,失访55例,死亡6例。出院后随访统计结果发现,服药依从性良好患者200例(良好组),缺血性卒中复发患者25例(12. 5%);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145例(不良组),缺血性卒中复发患者36例(24. 8%),良好组IS复发率低于不良组(P 0. 05)。结论 IS患者他汀类服药依从性随出院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IS患者出院后的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提高出院后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可降低卒中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良式颞肌外颅骨修补术对额颞部颅骨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55例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改良式颞肌外颅骨修补术。结果 55例患者术后效果均良好,术后随访3~24个月,通过头颅CT检查明确钛网位置良好,颅腔恢复正常结构和形态。结论 改良式颞肌外颅骨修补术效果较好,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性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