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常并发冠状动脉异常,已成为儿科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1].川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不典型病例约占20%[2],延误诊治是心血管受累的主要原因之一[3].我科1993~2007年6月收治23例KD患儿,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以变态反应性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该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以婴幼儿为主,亚裔男婴是高发人群[1];目前已取代风湿热成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2].为了寻找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线索,现将我院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院的63例不完全川崎病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徐艳霞  陈建丽  林琴 《贵州医药》2008,32(7):634-636
川崎病(KD)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发热性疾病,主要累及小到中等动脉,冠状动脉损害及严重程度是决定其预后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国内外均有川崎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的报道,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最主要原因[1].本文对85例川崎病患儿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KD)为临床较常见的一种急性病发热出疹性病变[1].根据有关报道显示,KD在近些年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同时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与川崎病的诊断标准不完全吻合,或仅具备其中的2~3项,被称为"不典型KD",发病率可达10%~36%[2].不典型KD易造成临床的误诊或漏诊,延误治疗时间,造成患儿病情恶化,出现心血管病变等并发症状,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笔者选取诊断为KD的患者共65例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探讨不典型KD的临床表现特点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1967年日本学者川崎富作首先报道.由于本病是一种急性发热性全身血管炎性疾病,易至多个系统受损,尤其以冠状动脉损害为甚,可引起冠状动脉瘤或狭窄,危及患儿生命,现已成为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1]. 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30例KD患儿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KD)是一种主要累及儿童的系统性炎症性疾病,伴有潜在的长期的心血管损害[1].其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全身中小动脉血管炎,尤以冠状动脉受累为多见.  相似文献   

7.
川崎病(KD)是一种迄今病因尚不明了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性血管炎,主要侵犯大、中血管,其中冠状动脉血管炎引起的冠脉瘤和冠脉狭窄最为严重,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碎死[1-6].由于诊断缺乏特异性,KD易误诊、漏诊[7-10].笔者综合分析82例KD患儿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MCLS),1967年由日本学者川崎富首次报道,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的全身性血管炎,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1].KD主要累及中小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病变,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导致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首要原因.本文就近年来有关KD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KD)是一种迄今病因尚不明了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性血管炎,主要侵犯大、中血管,其中冠状动脉血管炎引起的冠脉瘤和冠脉狭窄最为严重,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碎死[1-6].由于诊断缺乏特异性,KD易误诊、漏诊[7-10].笔者综合分析82例KD患儿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儿童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1],以发热和免疫系统的过度活化为特征,是小儿后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该病主要累及中小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损害是该病的主要危害,部分患儿可在急性期或以后形成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和多发性狭窄、梗阻、内膜增厚、动脉瘤及血栓、瘢痕形成,甚至发生猝死[2-3].有研究表明在KD患儿有明显的免疫紊乱发生,异常增高的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参与血管炎综合征发病,川崎病发病可能与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异常免疫反应密切相关[4-5].本研究通过检测KD患儿血清IL-8、IL-8及TNF-α的浓度变化,旨在探讨它们在免疫炎性介质介导的KD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冠状动脉损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川崎病(KD)是一种急性、自限性、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因日本医师川崎富作该病于1967年首次报道而得名[1]。以后在全世界各地及各种族均有报道。随着人们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人,一些表现不典型或不完全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的病例在国内外越来越多。日本近年的研究表明,不完全KD占KD患儿的13.8%,国内一项研究发现,19.4%的KD患儿的表现不典型或不完全[2]。  相似文献   

12.
李鑫  张婷  李娟  赵明波  田新 《现代临床医学》2021,47(5):342-343,355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临床儿科中较为常见的发热性疾病,典型症状为发热、杨梅舌、结膜充血等.在发达国家,KD是儿童获得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1].然而一些KD病例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或被其他表现掩盖,导致误诊漏诊,延误患儿诊治.本文探讨以发热、腹痛为突出症状的KD患儿4例病例,旨在为临床诊治K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自限性血管炎综合征.它可引起全身多系统受累,尤以冠状动脉为甚,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病因[1].KD的病因不明,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因而正确掌握临床诊断标准对KD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现就不同KD诊断标准做一总结及介绍.  相似文献   

14.
许东琳  江芸  瞿绪光 《淮海医药》2005,23(4):329-330
自1967年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在日本报道以来,川崎病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KD好发于婴幼儿,是急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亦是儿科常见的后天心血管病之一。近年来KD发病逐年增加,遍及全世界,其预后主要取决于是否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D)。本文对1992年以来我院川崎病和冠  相似文献   

15.
川崎病(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近年来发病率增高,尤其是不完全KD发病有增加趋势.本文对我院不完全KD 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其对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所帮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近年来发病率增高,尤其是不完全KD发病有增加趋势.本文对我院不完全KD 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其对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所帮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典型川崎病的探讨,临床医生应对其临床症状仔细观察,减少误诊,尽早做出诊断及早期治疗,提高不典型川崎病的认识。 本文对本院2007年1月到2009年1月住院患儿30例川崎病(KD)患儿不典型KD8例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不典型川崎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不典型川崎病(AKD)是指未达到典型川崎病(KD)诊断标准,但疾病的发展符合KD 特点,并且排除其他已知疾病或具有心血管并发症者.KD 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而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指标,而AKD 的早期诊断治疗更困难,其冠脉损伤发生率高.笔者对2005 年1 月至2009年12 月本中心收治的58 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进行了回顾性综合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施卫京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9):2693-2694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病理特征以全身中小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严重时可以导致冠状动脉的血栓形成、狭窄、梗阻、内膜增厚、动脉瘤以及瘢痕形成,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化及成人期的心肌梗死,并可发生猝死[1].  相似文献   

20.
周泽民 《江苏医药》2008,34(9):964-964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该病常并发冠状动脉异常,已成为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由于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常易误诊.我科2000年2月~2006年12月收治不典型川崎病4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