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71例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组和多西他赛组,吉非替尼组:250mg,每天一次口服,维持治疗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多西他赛组:75mg/m^2,第1天静脉滴注1h,每21d重复,至少接受2个疗程,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71例NSCLC均可评价疗效,2组总有效率(ORR)吉非替尼组40.0%(14/35),多西他赛组16.7%(6/36),P〈0.05;疾病控制率(DCR)吉非替尼组74.3%(26/35),多西他赛组44.4%(16/36),P〈0.05.吉非替尼组的毒性反应主要为皮疹和腹泻,多西他赛组主要存在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毒性(P〈O.05).结论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相比,治疗晚期肺腺癌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盐酸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二线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策略。 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一线治疗进展并选择盐酸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作为二线治疗方案的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共36例,分析盐酸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安全性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盐酸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4.5个月(1.5~15.4个月),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6例,疾病稳定(SD)25例,疾病进展(PD)5例。疾病控制率(DCR)为86.11%,客观缓解率(ORR)为16.67%。在疾病得到控制的31例患者中,20例患者在观察期内再次出现进展。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2)。常见不良反应有高血压、乏力、肝功能异常、手足综合征等。 结论 盐酸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作为无驱动基因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进展后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两种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库至2014 年9月,同时辅助其它检索,纳入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两种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并用Stata 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330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析结果显示: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与多西他赛相比,吉非替尼可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有效率(OR = 1.69,95% CI = 1.34-2.12)、TOI改善率(OR = 2.43,95% CI = 1.95-3.03)、及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OR = 0.03,95% CI = 0.02-0.06)。结论:与多西他赛相比,吉非替尼显示提高了患者的总有效率,TOL改善得到了提高,降低了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但仍需高质量的研究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和吉非替尼联合应用对人肺腺癌细胞SPC-Al生长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索二者不同用药次序是否比单药更有效及其可能的细胞学机制.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SPC-Al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PC-Al细胞EGFR蛋白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SPC-Al细胞中EGFR mRNA及蛋白均呈过表达;在10-14~10-6 mol/L浓度范围内,多西紫杉醇和吉非替尼均明显抑制SPC-Al细胞生长,二者在IC50浓度下作用呈时间依赖性.二者联合作用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与给药的次序有关:与单药组相比,先用多西紫杉醇,后用吉非替尼组对抑制细胞生长有明显增强作用(P<0.05);同时给药或先用吉非替尼,后用多西紫杉醇组对抑制细胞生长无显著增强作用(P>0.05).细胞周期研究显示:多西紫杉醇和吉非替尼分别将SPC-Al细胞阻滞于G2期(G2/M)和G1期(G0/G1,先用多西紫杉醇后用吉非替尼组G2期(G2/M)细胞显著增多,而G1期(G0/G1细胞显著减少(P<0.05).同时用药组或先用吉非替尼后用多西紫杉醇组(G1期(G0/G1)细胞显著增多(P<0.05),而G2期(G2/M)细胞显著减少(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和吉非替尼都能抑制SPC-Al细胞生长,二者联合作用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与给药次序有关,先用多西紫杉醇后用吉非替尼对抑制细胞生长有明显增强作用;同时给药或先用吉非替尼后用多西紫杉醇对抑制细胞生长无显著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厄洛替尼与多西他赛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一线化疗失败的NSCLC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采用多西他赛(多西他赛组,39例)75 mg/m~2,静脉滴注2 h,每21 d 1次;厄洛替尼(厄洛替尼组,39例)150 mg口服,1次/d。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Karnofsky评分、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结果厄洛替尼组的ORR、DCR均显著高于多西他赛组(28.2%vs.10.3%,61.5%vs.38.5%,均P<0.05);与多西他赛组比较,厄洛替尼组皮疹程度显著升高,血小板下降及肝功能异常明显减轻(P<0.05);化疗后2组Kamofsky评分均明显升高(t=7.16,5.00,P<0.05),且厄洛替尼组显著高于多西他赛组(£=3.81,P<0.05)。厄洛替尼组中位PFS为7.73个月(95%CI 7.51~7.90),多西他赛组中位PFS为7.30个月(95%CI 7.08~7.52),厄洛替尼组中位PFS显著长于多西他赛组(χ~2=5.80,P<0.05)。结论厄洛替尼靶向治疗可提高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较好,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吉非替尼(gefitinib)是肺癌靶向治疗的一种重要药物,目前已被中国SFDA批准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二线治疗,现报道1例晚期肺癌患者口服吉非替尼维持治疗致间质性肺炎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林海锋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648-1648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晚期NSCLC患者的口服吉非替尼至不可耐受或出现疾病进展时停药。结果总的有效率为27%,疾病控制率为75%,有效的患者中位缓解时间为7个月。腺癌患者的有效率、生存时间均显著高于鳞癌患者,女性的有效率、生存时间优于男性患者。脑转移者的有效率为33%,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及腹泻,多数轻微可逆转。结论吉非替尼二线治疗晚期NSCLC安全有效,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8.
《北京医学》2012,34(2)
目的 探讨生活方式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吉非替尼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组织学证实的ⅢB~Ⅳ的65岁及以上的老年NSCLC患者,分为吉非替尼敏感组和耐药组.吉非替尼敏感是指患者用吉非替尼治疗时获得客观疗效或疾病稳定时间持续4个月以上,或患者EGFR 19、21外显子突变;耐药患者是指鳞癌患者,EGFR是野生型或用吉非替尼治疗4个月内出现疾病进展.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吸烟情况(吸烟者或二手烟者),职业接触,是否在家里做饭,居住地是城市还是农村.对于诊断时就是晚期的患者,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从诊断时计算:对术后完全切除的患者生存时间从发现疾病复发时计算.结果 65岁及以上患者共11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72.34岁(65~86岁),男女比例为66:48.腺癌患者96例,鳞癌患者17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老年NSCLC患者吉非替尼的疗效不佳预测因素是鳞癌(风险比7.33,P=0.01),在家做饭(风险比15.19,P=0.000).而女性(风险比0.19,P=0.000)、不吸烟(风险比0.11,P=0.000)、有职业暴露(风险比0.19,P=0.000)是吉非替尼治疗敏感的预测指标.吉非替尼敏感型42例,占36.84%,耐药型72例,占63.16%,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39个月和10.84个月(P=0.0006).有利于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是吉非替尼治疗有效(风险比0.25,P=0.016),不利于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是合并慢性肺部疾病(风险比6.32,P=0.01).结论 吉非替尼有效的预测因素是女性、不吸烟、有职业暴露,治疗无效的预测因素是鳞癌和在家做饭.吉非替尼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有明显差异,但需要大样本调查进一步明确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治疗70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既往接收过化疗或放疗或不能耐受放化疗的NSCLC患者23例,应用吉非替尼(每天250 mg)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有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时为止.结果 23例中,完全缓解2例(8.7%),部分缓解6例(26.1%),疾病稳定7例(30.4%),疾病控制率65.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1.5个月,1年生存率为48%,2年生存率为34.5%.毒副反应主要为皮疹和腹泻,其中Ⅰ~Ⅱ级皮疹发生率为56.5%(13例),Ⅰ~Ⅱ级腹泻发生率为39.1%(9例).罕见中枢神经系统毒性1例.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70岁以上晚期NSCLC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吉非替尼治疗的影响。方法将组织学证实的ⅢB~Ⅳ的65岁及以上的老年NSCLC患者,分为吉非替尼敏感组和耐药组。吉非替尼敏感是指患者用吉非替尼治疗时获得客观疗效或疾病稳定时间持续4个月以上,或患者EGFR19、21外显子突变;耐药患者是指鳞癌患者,EGFR是野生型或用吉非替尼治疗4个月内出现疾病进展。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吸烟情况(吸烟者或二手烟者),职业接触,是否在家里做饭,居住地是城市还是农村。对于诊断时就是晚期的患者,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从诊断时计算;对术后完全切除的患者生存时间从发现疾病复发时计算。结果 65岁及以上患者共11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72.34岁(65~86岁),男女比例为66:48。腺癌患者96例,鳞癌患者17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老年NSCLC患者吉非替尼的疗效不佳预测因素是鳞癌(风险比7.33,P=0.01),在家做饭(风险比15.19,P=0.000)。而女性(风险比0.19,P=0.000)、不吸烟(风险比0.11,P=0.000)、有职业暴露(风险比0.19,P=0.000)是吉非替尼治疗敏感的预测指标。吉非替尼敏感型42例,占36.84%,耐药型72例,占63.16%,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39个月和10.84个月(P=0.0006)。有利于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是吉非替尼治疗有效(风险比0.25,P=0.016),不利于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是合并慢性肺部疾病(风险比6.32,P=0.01)。结论吉非替尼有效的预测因素是女性、不吸烟、有职业暴露,治疗无效的预测因素是鳞癌和在家做饭。吉非替尼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有明显差异,但需要大样本调查进一步明确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二线治疗中多西他赛单药与多西他赛联合铂类方案的疗效及毒副反应,为NSCLC的二线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接受二线化疗的152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接受多西他赛单药治疗(单药组),其中Ⅲb期16例,Ⅳ期24例;治疗前体力状况(PS)评分0~1分32例,2分8例.112例接受多西他赛联合铂类治疗(联合组),其中Ⅲb期29例,Ⅳ期83例;治疗前PS评分0~1分98例,2分14例.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CR)、无疾病进展时间(PFS)、1年生存率及药物毒副反应.应用Kaplan-Meire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各影响因素与预后关系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药组中位PFS(3.0个月)短于联合组(4.2个月,P=0.048),中位OS(17.0个月)、DCR(61.1%)和1年生存率(84.6%)与联合组(18.8个月、69.1%、86.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药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5%和0,均明显低于联合组(56.2%,4.5%,均P=0.000).预后因素分析显示既往接受手术[危险比(HR)=0.428,95%可信区间(CI)为0.261~0.701]、治疗前PS评分(HR=1.919,95% CI为0.999~3.685)、肿瘤分期(HR=2.297,95% CI为1.427~3.696)以及二线治疗获益(HR=0.318,95% CI为0.177~0.571)是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铂类方案二线治疗与多西他赛单药方案相比有助于延长一般情况较好的晚期NSCLC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时间,但未显著增加患者的总生存期,并可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血液学及胃肠道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在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线治疗中疗效差异。方法按
照入组标准选择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NSCLC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吉非替尼250 mg/d治
疗,一组接受厄洛替尼150 mg/d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次要观察指标为总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
(DCR)。结果共入组50例患者,其中吉非替尼组27例,厄洛替尼组23例,吉非替尼和厄洛替组的中位PFS分别为8.0个月和
10.0个月,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293),但厄洛替尼组略显优势。ORR分别为55.6%和60.9%(P=0.711);DCR分别为85.2%和
87.0%(P=0.861)。无论19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还是21号外显子的L858R错义突变均可以从EGFR-TKI治疗中获益,且突变位
点的不同不能导致EGFR-TKI疗效的差异(P=0.072)。结论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均是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NSCLCL患者
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案,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但厄洛替尼略显优势。无论19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还是21号外显子的L858R错义
突变均可以从EGFR-TKI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3.
徐裕金  郑晓  王跃珍  王准  刘冠  赖宵晶 《浙江医学》2010,32(4):468-470,481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单药与联合奈达铂在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中的疗效比较,并评价毒副反应。方法收集116例≥70岁的老年晚期初治或术后复发、转移的复治NSCLC患者,给予单药多西他赛或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的一线化疗,比较两组的客观有效率及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并评价两组的毒副反应。结果单药组与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29.82%、33.9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1.93%、79.66%,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及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8、4.2和71、7.9个月,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体力状态(PS)评分0-1分患者中,单药组与联合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4.1、5.0个月,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8、8.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耐受,IgE良好,联合组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发生率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多西他赛单药与联合奈达铂一线治疗老年晚期NSCLC总体疗效相当,安全性良好。在PS评分0~1分患者中联合治疗可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晚期NSCLC患者160例使用EGFR-TKI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其中77例(48.1%)为一线治疗组,83例(51.9%)为二线治疗组。观测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生存时间,并对药物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EGFR—TKI治疗总有效率为33.8%(54/160),疾病控制率为74.4%(119/160)。无进展中位生存时间为9.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4.5个月,1年生存率为5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皮疹情况和血清CEA变化与有效率相关(P均<0.05);病理类型、吸烟史、皮疹情况、血清CEA变化与疾病控制率相关(P均<0.05);病理类型为影响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因素,PS评分为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一线治疗、二线治疗疗效相当。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和轻度腹泻。结论 EGFR—TKI治疗晚期NSCL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Several clinical trials showed that erlotinib was effective after the failure of gefitinib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erlotinib treatment after the failure of gefitinib based on the data from our hospital.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0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who were admitted to Shanghai Chest Hospital from August 2007 to December 200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erlotinib treatment after the failure of gefitinib. Survival analysis was made by Kaplan-Meier method. The Cox regression model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the erlotinib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Results  Five patients had a partial response (PR), nine patients had stable disease (SD) and six patients had progressive disease (PD) with gefitinib treatment. The median PFS was 277 days (95% CI 0–566). No patient had a PR, seven had SD and fourteen PD with the erlotinib therapy. The median PFS was 31 days (95% CI 9.1–52.9). The response rate (RR) was 0, and the disease control rate (DCR) was 35% (7/20).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sex (P=0.96), age (P=0.89), smoking history (P=0.78), performance status (PS) (P=0.98), gefitinib efficacy (P=0.90) and whether chemotherapy was applied between using the two drugs (P=0.45) ha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erlotinib PFS. Fifteen patients ha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mutation status determined. There were five cases got SD with the erlotinib treatment in ten mutation negative (wild-type) patients. No SD was recorded in the five mutation positive patients.
Conclusions  The efficacy of erlotinib treatment after gefitinib failure was limited. However, the patients who are EGFR mutation negative can probably benefit from erlotinib treatment after gefitinib failur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单周方案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ⅢB期或Ⅳ期的一线治疗失败的NSCLC患者给予多西他赛35mg/m2,第1、8天静脉输注。21天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接受治疗2~6周期。结果 32例患者中,PR5例,SD例10例,疾病控制率为46.9%。中位PFS为3.8个月(95%CI:3.1~4.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5个月(95%CI:7.8~11.2个月)。3~4级不良反应中,白细胞减少9例,脱发11例,恶心呕吐2例。结论多西他赛单周方案二线治疗NSCLC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7.
硫普罗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硫普罗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影响?方法:筛选江苏省肿瘤医院化疗科2004年6月~2007年12月的患者病例资料?在一线化疗过程中合并使用硫普罗宁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为硫普罗宁联合化疗组(A组),并随机选择同等数目的未合并使用硫普罗宁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患者为对照组(B组)?运用Stata 8.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两组间化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总计246例病例纳入研究?A组和B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22.0%和19.5%,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8.9%和7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白细胞降低发生率分别为41.5%和54.4%(P=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2~13.8]个月和9.8(95%CI:8.7~11.3)个月,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分别为6.2(95%CI:4.4~8.2)个月和4.5(95%CI:4.2~6.4)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一年生存率分别为48.8%和35.8%(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中合并使用抗氧化剂硫普罗宁虽未明显提高化疗近期疗效及延长生存时间,但可减轻化疗所致白细胞降低并提高一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比较吉西他滨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2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吉西他滨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每例患者至少接受 2 个周期以上的同一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方案治疗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 1 年生存期。结果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组有效率为 47.2%,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组有效率为 44.5%,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 11.4 m,1年生存率为 44.5%,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 11.1 m,1 年生存率 41.7%,两组的各项结果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吉西他滨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 NSCLC 疗效相似,可以作为临床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