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乐 《南昌教育》2006,(5):17-18
陈鹤琴先生关于“幼稚园的课程理论”提出了“五指活动”课程观,陈鹤琴先生说:“五指活动的五指,是生长在儿童的手掌上的……是指要注意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但是不离社会实际,领导儿童作合理的活动,予以适当的教养。”他义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心身的发展,五指运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从陈鹤琴先生的论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幼儿教育课程的理解是非常科学合理的。他的整体教育观、生活教育观、活教育观原则一直指引着我们对课程改革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陈鹤琴先生关于“幼稚园的课程理论”提出了“五指活动”课程观,陈鹤琴先生说:“五指活动的五指,是生长在儿童的手掌上的……是指要注意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但是不离社会实际,领导儿童作合理的活动,予以适当的教养。”他又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心身的发展,五指运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从陈鹤琴先生的论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幼儿教育课程的理解是非常科学合理的。他的整体教育观、生活教育观、活教育观原则,一直指…  相似文献   

3.
陈鹤琴先生关于“幼稚园的课程理论“提出了“五指活动“课程观,他指出:“五指活动的五指,是生长在儿童的手掌上的,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心身的发展.五指运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  相似文献   

4.
陈鹤琴先生关于幼稚园课程理论的核心是“五指活动”课程观。陈鹤琴先生说:“五指活动的五指,是生长在儿童的手掌上的……是指要注意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但是不离社会实际,领导儿童作合理的活动,予以适当的教养……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身心的发展,五指运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中。”从陈鹤琴先生的论述中可以认识到幼儿教育课程的整体化、生活化、游戏化。我园以此理论为依据,进行了一系列的园本课程开发的探索性实践。幼儿园的课程应关注幼儿的…  相似文献   

5.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五指活动”课程观,“五指”即健康活动、科学活动、社会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他说:“五指活动的‘五指’是指要注意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但是不脱离社会实际,领导儿童做合理的活动,并予以适当的教养。”他又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身心的发展,五指活动  相似文献   

6.
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中提出: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他在早年进行的课程实验经历了三个阶段:儿童自发活动、教师预定活动和有必要预备的儿童自发活动。这一实验恰是经由了幼儿生成活动——教师预设活动——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相结合的一个实验过程。他主张“要有目标,又要合于生活”,幼儿园的课程“可以预先设定,也可以临时变更”。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将结合单元教育课程的实践,谈一谈在陈鹤琴“活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展幼儿园生成活动的几点体会与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7.
朱水莲 《动漫界》2022,(4):11-12
一、"走进大社会"是对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传承 1923年,陈鹤琴在鼓楼岗上自己的私家小院里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幼儿教育实验研究中心——鼓楼幼稚园.陈鹤琴说:"课程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帮助儿童目前的生活,至于将来生活的帮助还在其次."20世纪40年代末,他在"五指活动"中提出了社会活动,强调儿童与社会的关系,要求儿童有...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建校八十多年来,始终秉承学校创始人陈鹤琴先生“一切为儿童”的教育思想。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该校将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了深度挖掘与再开发,创设了“新五指”课程,从德、智、健、艺、创五个方面开设校本课程,这五个方面就像一只手的五个指头,互联成一个整体,从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期,我们将该校“新五指”课程的整体架构和实施方式呈现出来,并对其中的特色课程“看听记讲评新闻”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刘军豪 《教育评论》2023,(5):156-161
“五指活动”是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内容构成,是“活教育”实践推进的阶段性产物,同时奠定了“活教育”深入实施的课程路径。“五指活动”以“建立中国儿童教育新方案”为目标,探索将传统零碎的科目归并为系统联系的五项活动,其发端于小学教育课程实验,并逐渐拓展到师范教育、幼儿园教育,成为贯通多学段的课程实验。“五指活动”课程实验指向“儿童完整生活”的实现,兼具理论创新性与实践妥协性,虽然在当时实施中面临诸多理论争议与现实挑战,但依然被有效承继并发展,对于新时代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鹤琴先生在《音乐在儿童生活中的重要性》一文中提到:“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明确而精辟地阐述了音乐在儿童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他对于学校实施音乐教学的目的也有明确的意见:“一般学校实施音乐教育与生活脱节了,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是现代的研究成果,也是我国幼儿园课程研究历史发展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学前教育先驱们的一些核心理念,其中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的思想是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追溯陈鹤琴先生当年的“经史”,“热爱儿童”要算是最重要的一章。陈先生喜欢孩子是有来由的,一是他“常常同小孩子一起玩弄,一起生活”;二是读了外国学者著述后,“益觉研究儿童心理之有味”;三是以自己的孩子一鸣为对象,“实地考察,实地试验,更觉小孩子之可爱。”教育家、心理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潘菽先生在《陈鹤琴教育文集·序》中指出,热爱儿童“可以基本概括他一生的为人、工作、科研以及事业。”孟子曰:“大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课程是实施幼儿园任务和保教目标的一种手段或组织形式。陈鹤琴先生为幼儿园课程问题,作过一系列重要的论述。一、关于课程目的陈先生认为,幼儿园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儿童目前生活”,“用适应目前生活需要的方法,去达到将来生活中必会出现的事情”。这一论述包含了二方面的意思:①幼儿园课程是指儿童在园的整个生活活动;②幼儿园的保教目标是要通过幼儿园的整个生活活动去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幼稚园课程改革的杰出代表、中国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人。重温陈老的课程思想,对当前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一、“大自然、大社会”的课程内容与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他主张“应当把幼稚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但这种有系统的东西应当以什么为中心呢?这当然要根据儿童的环境。儿童的环境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自然的环境;一种是社会的环境。自然的环境就是各种动植…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马潇潇)10月24日,“纪念陈鹤琴诞辰12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由北京市教育学会陈鹤琴教育研究会主办,北京市东城区崇文第三幼儿园协办。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一生主要从事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他提出的“活教育”“五指教学法”等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广为实践、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16.
计彩娟 《幼儿教育》2012,(10):14-15
陈鹤琴先生非常强调儿童经验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他主张通过儿童的生活和儿童的经验来选择和确定幼儿园的课程,他认为幼儿园课程应该是儿童化的,而不是成人化的。幼儿园课程应该是现实的,要引导幼儿向社会生活、民情风俗和自然物学习,引导儿童在实  相似文献   

17.
陈鹤琴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活教育”理论 ,在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陈鹤琴先生认为,自动的学习 ,自发的学习 ,乃是以做为出发点 ,在做的过程中去教 ,在做的过程中去学 ,在做的过程中求进步。“做”是“活教育”的中心、灵魂。我园在幼教实践工作中 ,以陈老的“活教育”理论为依据 ,以现代教育思想、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 ,建立儿童工作室 ,努力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活动环境 ,让幼儿在做中求知、做中发展 ,从而促进了幼儿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一、儿童工作室的建立在陈老先生的“活教育”…  相似文献   

18.
我所在的一师附小是近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创办的,他与陶行知先生一样,是我国近代教育的开拓者,他完全赞同陶先生对传统教育弊端的抨击,从而提出了“活教育”的教育理论,并在自己创办的附小开展教育实验。陈先生在办学中,十分重视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他办学的三大目标中第一条就是,教学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对于课程内容,他主张开展“五指”活动——文学活动、社会活动、艺术活动、健康活动、科学活动。  相似文献   

19.
王慧敏 《山东教育》2005,(23):37-38
陈教授您好!我在2003年10月15日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上聆听过您关于“陈鹤琴先生对现代中国幼教的开创性贡献”的专题报告,深深地被陈鹤琴先生赤诚为国家,倾心办教育,一切为儿童的精神所感动,更为陈先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思想和伟大人格所折服。近二十年来,您为抢救、整理、保存陈鹤琴先生创造的宝贵教育文化遗产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您作为陈鹤琴先生的女儿,从小生活在先生身边,您认为先生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教育已逐步融入课程综合化的潮流,在艺术教育领域也出现了要求改变学科本位,打破学科界限,寻求融合的发展趋势。陈鹤琴先生的“整个教学法”即“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联系我园艺术教育的现状,提出“艺术教育与幼儿一日活动整合”的思路,把一日生活看作是一个教育整体,倡导艺术教育向儿童的经验和生活回归,将艺术教育的目标、内容较自然地融人幼儿的一日活动当中,促进幼儿艺术能力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