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静脉高压症常并发腹水、肝性脑病、脾功能亢进、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和肝功衰竭等 ,但最为危急和严重的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EGVB)。在门静脉高压症作出诊断时 ,肝功代偿病人已有 30 %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而肝功失代偿病人则高达 6 0 %。近年的资料表明 ,每年均有 5 %的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发生 EGVB,2 /3的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迟早会发生出血 ,第一次大出血时的死亡率可达 5 0 %以上 ,生存者又常在 6周内发生再出血 ,使死亡率又增加 30 %。在我国 ,90年代门静脉高压症的住院病人有所增加 ,这与 6 0~ 70年代肝炎高发和对其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可行性。 方法: 2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患者行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或胃底曲张静脉组织胶注射后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11例,门奇静脉断流术12例。 结果:21例术后1年内无上消化道出血,2例因出血行再次套扎。1例于2年后患肝癌死亡,1例3年后上消化道出血死亡。 结论: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曲张静脉出血创伤小,近期止血效果好,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主要的并发症。门静脉高压症病人中的 2 5 %~ 3 0 %在其疾病过程中会发生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尽管重症监护医学的发展以及很多新的治疗技术的出现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死亡率仍然很高 (2 2 %~ 84% ) ,病人往往死于出血后的数天内 ,因此在这期间采用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挽救大多数病人。现有的一些非手术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 ,气囊压迫 ,经肝冠状静脉栓塞 ,经内镜曲张静脉硬化或结扎以及TIPS ,使急诊手术治疗成为了第二选择 ,这主要是由于曲张静脉出血的病人往往属于高危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最佳止血术式。方法 对 3 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实施胃底、食管粘膜下曲张静脉梯形环扎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 2 .5h ,手术近期止血率 10 0 % ,术后再出血率 2 % ,肝功能及腹水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本术式止血针对性强、操作简单、止血彻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高压症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静脉高压症(PHT)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UGIB)的原因是食管静脉(EV)曲张破裂出血(EVB)和门静脉高压充血性胃病变(PHCG),后者包括胃粘膜病变和肝源性消化性溃疡。其中以EVB最多见(占50%~80%),且是PTH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首...  相似文献   

6.
正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从而引起腹壁、食管及胃底静脉扩张、脾脏肿大、脾功能异常、肝功能受损、腹水等多种并发症的严重疾病;其中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发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最为凶险,其首次出血死亡率高达20%~40%,如果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2年内再次出血率高达70%、病死率达33%[1-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包括各种内科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7.
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主要的并发症,门静脉高压症病人中的25%~30%在其疾病过程中会发生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尽管有很多新的非手术治疗技术的出现,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死亡率仍然很高,因此在这期间采用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挽救大多数病人。现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行胃底食管曲张静脉栓塞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3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栓塞胃冠状静脉,至造影复查曲张静脉完全消失为止。结果 37例患者在栓塞术后出血均迅速停止,无1例技术方面的并发症出现。随访37例1~38个月,栓塞3个月后再出血2例,1例术后3周死于心脏功能衰竭,5例6个月后死于肝癌。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胃底食管曲张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临床技术操作指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镇  裘法祖 《腹部外科》2003,16(2):123-126
门静脉高压症是由于门静脉血流受阻 ,发生淤滞 ,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等。本症分肝内和肝外两型 ,前者占95 %以上。肝内型又可分为窦前阻塞(血吸虫性肝硬化 )和窦后阻塞 (肝炎后肝硬化 )。肝外型主要为门静脉主干的血栓形成或其先天性畸型 (闭锁、狭窄、海绵窦样病变 )。正常门静脉压力在 13~ 2 4cmH2 O ,平均值为 18cmH2 O。门静脉高压症时 ,压力大都增至 3 0~ 5 0cmH2 O ;门静脉压力不超过 12mmHg时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很少破裂出血。一、临床…  相似文献   

10.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危险并发症。曲张静脉一旦破裂出血,半数病例可因此死亡,且不论用何种方法止血。由于肝硬变难以逆转,患者在术后不仅有再出血的危险,另一部分患者还终将死于肝功能衰竭。 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方法有多种,但就其治疗原则而论不外三类:一类手术是在门静脉系统与体静脉之间作各种分流术,如脾肾、脾腔、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是肝癌高发的国家,中国人口约占全球的1/5,而肝癌的发病和死亡率却超过了全球的1/2。肝癌患者常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由于门静脉高压症并发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一旦破裂出血,死亡率很高,常需同时治疗,但手术风险高:(1)肝硬化肝功能差,术中切除部分肝脏,术后肝功能进一步下降;(2)需同时处理肝癌和门脉高压,手术创伤大;(3)肝硬化肝功能不良,凝血功能差,术中门静脉压  相似文献   

12.
<正>门静脉高压症是终末期肝病的必然发展结果。伴随着肝脏功能进入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所导致的风险显著增加,甚至超过原发疾病而成为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它所导致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15%~20%[1]。国外最早在1840年报道曲张静脉出血,并于1900年明确了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与肝硬变的关系[2]。近年来,针对门静脉高压症的各种治疗方法发展迅速,涌现了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手术、门静脉-腔静脉系统分流术、药物、内  相似文献   

13.
Liu B  Xu RY  Qiu WS  Lin N  Chen TF  Huang FZ  Liu XY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0):721-723
目的 研究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结扎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3年2月对68例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实施内镜结扎加部分脾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食管曲张静脉闭塞和止血效果及并发症和死亡率,门奇静脉侧支循环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联合术后患者食管曲张静脉获得根治,脾功能亢进缓解,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P<0.05),奇静脉血流量降低(P<0.01),胃左静脉血流速度减慢(P<0.05)。术后随访2-24个月,未出现复发性出血。结论内镜结扎联合部分脾栓塞术能有效地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减少了闭塞曲张静脉所需重复结扎次数及近期再出血,对于肝功能较差、难以耐受分流及断流手术的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4.
�ž�����ѹ��θ����Ѫ���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 概念引起门静脉高压症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除了食管曲张静脉破裂以外 ,还有门静脉高压症相关的各种胃病 ,它包括三个方面。1 1 胃静脉曲张 (GV)根据首次确诊的时间 ,GV可分为两类 :( 1)原发性胃静脉曲张 :在行各项治疗前发现合并有胃静脉曲张。 ( 2 )继发性胃静脉曲张 :对食管静脉曲张行硬化剂注射或手术治疗后才出现的胃静脉曲张。根据原发性胃静脉曲张其在胃内的分布以及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 ,按Sarin法分为四型[1] :( 1)胃食管静脉曲张Ⅰ型 :食管曲张静脉延续至胃底小弯侧 ,多在近贲门 2~5cm范围之内 ,呈轻度曲张…  相似文献   

15.
笔者回顾性分析采用门奇静脉断流加XF折叠缝合胃底术治疗2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治疗效果。28例中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28.6%),均经非手术疗法治愈;全组无手术死亡。27例(96.4%)经 4~49个月随访,结果示胃底食管曲张静脉消失率为81.5%,术后再出血率14.3%,肝功能明显改善,远期并发症少。提示门奇断流加XF折叠缝合胃底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分流术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通常采用分流量较小的门体分流术如脾肾分流或肠腔分流术 ,再附加一个标准的贲门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 (通常不切断胃底或食管再吻合 )。1992~ 1997年我科共施行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择期手术 86例 ,其中包括脾肾静脉分流术加断流术 9例。 9例中肝功能ChildA级 3例 ,B级 5例 ,C级 1例。术后近期死亡 1例 ,该例术前肝功能为ChildB级 ,术后 2周死于自手术后开始的肝功能持续恶化及肾功能衰竭。手术结束时测量门静脉压力 ,7例较术前下降 ,平均降低0 78kPa( 8 0cmH2 O) ,2例不变…  相似文献   

17.
���������ٳ�Ѫ������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自 2 0世纪 4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以来 ,已先后有多种断流术式面世 ,并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原理是针对胃脾区的高血流状态 ,通过截断门奇静脉间经过胃壁的侧支循环来达到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目的。其总手术死亡率及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低 ,近期止血效果和 5年生存率满意。不足之处在于该手术中对食管下段周围静脉阻断不易彻底 ,术后新生侧支循环的建立可使食管胃底的静脉再次曲张。因此 ,其术后再出血率高于分流术 ,高者可达 5 0 %以上 ;此外 ,断流术后胃粘膜病变发生率也较高 ,可能加重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而…  相似文献   

18.
门静脉高压症诊治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门静脉高压症是慢性肝病的主要合并症之一 ,它所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 3 0 %~ 5 0 % ,是肝硬变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1 概述自 1945年Whipple等人倡导门体分流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以来 ,各国学者作出了不懈努力 ,探求对这种顽症的治疗手段。最近 2 0~ 3 0年在治疗方法上出现了许多革新 ,如内窥镜下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曲张静脉套扎、门体静脉选择性分流 (远端脾肾分流 )等。应用 β 受体阻滞剂心得安来预防或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小口径人工血管门静脉下腔静脉搭桥分流减少了门体…  相似文献   

19.
理想的门体静脉分流术应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有效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二是减少肝性脑病、肝功能衰竭的发生。非选择性门体静脉分流术能有效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但肝性脑病、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很高。选择性门体静脉分流术即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虽然在术后早期使大部分病人获得了向肝性门静脉血流,但随  相似文献   

20.
异位静脉曲张(ectopicvarices,EV)是指食管胃底以外的曲张静脉,可单独存在或伴有其他部位的静脉曲张〔1,2〕,常致反复的消化道出血和腹腔出血。由于临床上少见,医师对此病认识不足,易造成延误诊断和治疗。1 病因1.1 肝内门静脉高压如肝硬变、原发或继发性肝肿瘤阻塞门静脉分支等。这是腹腔内肠外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发生曲张静脉破裂时称腹部卒中(abdominalapoplexy)。Lucha〔3〕报告129例腹腔出血,1例为腹部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近10年来,经尸解和血管造影证实,大多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