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分类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名目繁多、形式多样的各种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全国各类高校中逐渐兴起并蓬勃发展。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定义、类型、特点、形成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分类管理的基本原则及主要策略,对我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研究,旨在达到有效教育及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及其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非正式群体普遍存在于高校中,学生非正式群体对高校教育管理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双重作用。文章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概况、形成原因、类型、内部模式、目标方向等方面状况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探讨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其核心人物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其成员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做好了核心人物的思想工作,就可以利用其影响力带动一批成员转变,使非正式群体走到有利于班级建设的道路上来。因此,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及其教育引导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转化非正式群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中普遍存在,这些非正式群体对大学生个人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并且具有自己的传播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高度重视并探索通过完善非正式群体的功能、创建良好的外围校园环境、做好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中的舆论领袖的思想工作等,以保证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生非正式群体对学校教育管理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本文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涂德祥 《教育探索》2012,(8):117-119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作为活跃在高校校园的特殊群体,类型多样,特征明显,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及管理工作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消极的不利影响.因此,高等学校要加强正式群体建设、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并关注其领导人,要切实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普遍存在。它具有结构不稳定、感情色彩浓厚、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信息沟通迅速、灵敏等特点因而它既能产生正向功能,也可能产生负面作用,关键是加以正确引导,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本文着重从非正式群体的类型和特点,功能和作用以及教育管理三个方面的来剖析大学生非正式群体。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生群体中除了正式群体外,往往还游离着诸多的非正式群体。拟采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五个方面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相应的引导。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活跃于大学生群体中的一种很常见的群体,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寻求管理非正式群体的创新对策,为高校的学生管理提供启发性的建议,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推进和完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调查研究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是一个客观存在和不可忽视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的发展。弄清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存在类型、组合结构、基本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管理与教育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策略、措施,对统合校内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情况。学生管理工作要在分析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类型、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管理,发挥非正式群体在学生工作中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校导师制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和谐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籍自实行学分制管理以来,班级、团支部等大学生正式群体的作用日益削弱,而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加剧发展。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高校整体工作有着双向作用,尤其对高校学生工作更具直接影响,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应当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和谐教育。文章就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和高校导师介入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和谐教育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的和谐教育的原则和措施,以期对新时期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的类型、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如何应对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管理方法及对策,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正确对待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失调、环境不适、情绪冲突、消极对抗等几个方面。要保证当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心理健康,就必须强化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心理素质教育,缩小管理者与非正式群体学生组织之间的心理距离,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注重心理卫生教育以促进心理相容,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类型、基本特征、作用等方面的探讨,提出引导和管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和对待大学生非正式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概念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相互依附 ,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 ,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并相互作用 ,彼此影响 ,有共同目标或要求的人群结合体。所谓非正式群体 ,一般是指无需经过法定程序 ,没有文件规定而以感情为基础 ,以人际关系为纽带 ,共同目标或需求为依托而自发形成的小规模的结合体。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指大学生在相互人际交往过程中因各种因素的作用自发形成的小型结合体。例如“同学会”、“同乡会”及各种兴趣小组等。二、正确认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当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  相似文献   

17.
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有着正式组织不可替代的功能,它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等各个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必须重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对其进行适当干预很有必要.探讨用组织传播方式干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可行性,应先探明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及组织的关系,组织传播的作用对象以及如何把握传播方式的正式程度.其干预方式主要分为下行传播、平行传播与上行传播三种组织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思维特点都不断发生着改变,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类型繁多,影响力,号召力,作用力不断扩大.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现状、特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找出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这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以大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为基础形成的,它已成为目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详细分析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类型、特征及其形成的主客观原因;指出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提出了正确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