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花鲈的生物学及淡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雷  刘柱石  宋锦 《水产养殖》2003,24(3):11-12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又称七星鲈、海鲈,为广温、广盐性凶猛的肉食性经济鱼类,是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在养殖中,花鲈具有生长快、病害少、适应广、价格高、效益好等特点,目前国内外花鲈养殖都呈上升趋势。近几年,山东省一些地方将花鲈经人工驯化后,在淡水中进行养殖,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2.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又称七星鲈、海鲈,是广温、广盐性的肉食性名贵经济鱼类,是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它具有体色鲜艳、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在养殖中,花鲈具有生长快、病害少、适应性广、价格高、效益好等特点,目前国内外花鲈养殖呈上升趋势。因此国内外学者认为花鲈是今后集约化养殖最有希望的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3.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又称海鲈,隶属鲈形目、鮨科、花鲈属,是一种海产珍贵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美,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花鲈体型较长,稍侧扁,略呈纺锤形、尖吻、口大、上下颌有绒毛状牙群、体披栉鳞、体色银白、背后呈青灰色。花鲈为肉食性鱼类,但很容易驯化集群摄食人工配合颗粒饲料,花鲈较耐低温,其适温范围在3℃-29℃,最适宜水温在16℃-27℃,可自然越冬。花鲈是一种广盐性鱼类,鱼苗  相似文献   

4.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属鲈形目、鱼旨科、鲈属,主要分布于我国、朝鲜及日本沿海。上世纪90年代以来,花鲈已成为我国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鱼类之一。我国较早开展花鲈人工育苗研究的是宁波大学李明云等(1994~1996),在浙江宁海利用对虾育苗厂冬闲季节的育苗设施,采用海捕亲鱼进行人工育苗获得成功,培育出全长3.0cm以上的花鲈苗种15.5万尾。  相似文献   

5.
花鲈淡水池塘高效规模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鲈隶属鲈形目、鲈科、花鲈属,俗称“海鲈”、“白鲈”,是钱塘江名贵的土著经济鱼类之一,从钱塘江湾至桐庐建德江段均有分布,该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花鲈是广温和广盐性鱼类,苗种经淡化驯养后可在淡水中生存,可适合开展池塘或大水面网箱养殖。2006年~2007年,在杭州萧山萧湘水产养殖场,对花鲈池塘高效养殖模式进行了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全球海水主要鲈鱼养殖品种包括中国海域的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以及广泛分布在欧洲的欧洲舌齿鲈(Dicentrarchus labrax),这三种鲈鱼个体发育与生殖过程均在海水中完成,幼鱼生长阶段具有广盐的适应特性,是国内外主要引种与养殖对象,经济价值很高。其中花鲈又称中国花鲈,曾用学名为Lateolabrax japonicus,目前学名为  相似文献   

7.
花鲈俗称鲈鱼、鲈板、青鲈、真鲈、海鲈等,是我国常见的经济鱼类.具有生长陕,个体大,肉味鲜美,食性广,适应性强等特点,为重要的增养殖种类. 近年来花鲈资源明显减少,单靠从天然水域采捕天然苗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因此必须人工进行花鲈苗种生产.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将其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属鲈形目,鮨科,花鲈属.俗称鲈鱼、花寨、板鲈、鲈板.分布于东亚的中国、朝鲜及日本,我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皆产此鱼.其肉味美,古代诗人曾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诗句称赞其体态和味道.在沿海一带,产量较高,为产区的重要食用鱼之一.近年来随着花鲈自然资源的日趋减少与消费需求的日益增加,且花鲈具有生长快、病害少、适应广、价格高、效益好等特点,目前国内外花鲈养殖都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俗称鲈鱼、海鲈、七星鲈等,属鲈形目、(魚旨)科,花鲈属,养殖中具有耐广盐、耐低温、养殖周期短、生长速度快等特点,既能在淡水中养殖,又能在海水中养殖,是营养价值较高的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10.
花鲈(Lateolabrax iaponicus)鲈形目、鲈亚目、鮨科、花鲈属,具有生长迅速、个体大、肉味好、食性广等特点,且市场销售较好,现已成为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花鲈为广盐性鱼类,可经过淡化在淡水中饲养,为了了解花鲈在淡化技术方面和淡水池塘中的实际养殖效果,我们做了下述试验,和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友慧 《水产养殖》2005,26(3):19-20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又称鲈子、海鲈、七星鲈鱼,属鲈形目、鮨科、花鲈属,是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鲜美,是名贵经济鱼类之一,也是目前主要出口创汇的商品鱼之一。花鲈较耐低温,适温范围0℃~33℃,生长水温14℃-30℃,最适生长温度24℃~27℃;花鲈属广盐性鱼类,在0~38‰的盐度范围内均能生长。经驯化后能摄食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2.
<正>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属鲈形目(perciformes)、花鲈属(Lateoladrax),又称鲈鱼或日本真鲈,俗名青寨、寨花、鲈子鱼、板鲈、白花鲈、海鲈、七星鲈、日本真鲈、青鲈等。花鲈的生长不仅与种群有关,而且与环境和遗传特性有关,不同地方种群的生长速度不一样。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北方种群花鲈生长速度大于南方种群生长速度,但抗高温性状南方种群比北方种群优势明显。为此,我们从青岛引进北方花鲈苗种和从福  相似文献   

13.
海水花鲈俗称白鲈、七星鲈等,属鲈形目、鮨科、花鲈属,养殖中具有耐广盐、耐低温、生长速度快等特点,既能在淡水中养殖,又能在海水中养殖,是营养价值较高的经济鱼类。目前,海水花鲈在杭州、上海等地市场价格达60~80元/千克,养殖前景  相似文献   

14.
花鲈(L.japonicus C.et v)又称鲈鱼、板鲈、七星鲈,属鲈形目,(鱼旨)科,鲈属.花鲈广泛分布在我国沿海,是一种生活在近岸浅海中、下层,富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广温、广盐性名贵鱼类.  相似文献   

15.
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成鱼腹腔注射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3)和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利用放射性免疫激素测定方法(RIA)检测了花鲈血清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在注射后6、12、24、48 h内的变化情况,同时还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花鲈肝脏中IGF-1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 1,IGFBP-1)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注射LHRH-A3的花鲈血清中IGF-1的含量在24 h后出现了明显的降低(P0.05),而花鲈肝脏中IGF-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注射6 h后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肝脏中IGFB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则呈现下降趋势。注射HCG的花鲈血清中IGF-1的含量在注射后12 h出现了明显降低(P0.05),24 h后血清中IGF-1含量持续降低。肝脏中IGF-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注射后的24 h内均保持稳定,而在处理后的48 h出现了显著上升(P0.05)。肝脏中IGFB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注射后12h检测到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LHRH-A3和HCG均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刺激作用来触发花鲈IGF系统的应答反应,但是其中具体机制尚不明了。  相似文献   

16.
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成鱼腹腔注射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3)和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利用放射性免疫激素测定方法(RIA)检测了花鲈血清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在注射后6、12、24、48 h内的变化情况,同时还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花鲈肝脏中IGF-1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 1,IGFBP-1)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注射LHRH-A3的花鲈血清中IGF-1的含量在24 h后出现了明显的降低(P0.05),而花鲈肝脏中IGF-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注射6 h后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肝脏中IGFB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则呈现下降趋势。注射HCG的花鲈血清中IGF-1的含量在注射后12 h出现了明显降低(P0.05),24 h后血清中IGF-1含量持续降低。肝脏中IGF-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注射后的24 h内均保持稳定,而在处理后的48 h出现了显著上升(P0.05)。肝脏中IGFB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注射后12h检测到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LHRH-A3和HCG均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刺激作用来触发花鲈IGF系统的应答反应,但是其中具体机制尚不明了。  相似文献   

17.
鳜鱼属鲈形目(Pere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鲳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科(Epin—ephelinae),主要品种有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大眼鳜(SinipercaKneri Garman),此外还有长体鳜、波纹鳜、斑鳜、无斑鳜、暗鳜、柳州鳜等。鳜鱼俗称桂(花)鱼、季(花)鱼、长江鲈、黄鲈、花鲫鱼、鳌花等。主产于我国,亦见于朝鲜、日本和苏联。我省主要分布在闽江上流,近几年古田水库也有一定渔获量。  相似文献   

18.
正花鲈(Lateolabraxmaculatus),俗称海鲈,又称七星鲈。近年来,花鲈池塘养殖在广东省珠海市大力推广,据不完全统计,花鲈在珠海的养殖面积超过2 000 hm~2,每667 m~2产量一般可达5 000 kg,最高达10 000 kg,产量约占广东省花鲈养殖产量的70%,占全国花鲈产量的50%以上~([1])。珠海市的花鲈产值约21亿元,继2009年获得珠海首个"国家地理标  相似文献   

19.
花鲈(Lateolabraxaponicus)又称鲈鱼、寨花等,隶属硬骨鱼纲(Osteichsthy)、鲈形目(Perciformes)、鳍科(Servanidae)、花鲈属(Lateolabrax),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沿海,属浅海近岸中下层经济鱼类。花鲈适温范围广,是我国南北方皆可养殖的少数经济鱼种之一,其适盐性也强,无论海淡水都可养殖,且近年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也由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港湾养殖、池塘养殖发展到现在的海水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等,其中,稳定的规  相似文献   

20.
正七星鲈,学名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隶属鲈形目、鮨科、花鲈属,是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七星鲈对温度、盐度适应性强,并且具有生长速度快、病害少、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我国海、淡水池塘传统的重要养殖鱼类。20世纪90年代以来,淡水池塘养殖鲈鱼迅速发展,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出口创汇前景看好。泰州地区地处长江下游,水资源丰富,距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