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65台框架塔的自振周期和振型进行实测,发现基本振型与落地塔不同,塔体呈弯曲变形而框架部分呈剪切变形。根据实测自振周期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提出自振周期经验公式。并用哈密顿原理,推导出计算振型的理论公式可供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2.
100台塔设备自振周期的实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塔型设备自振周期进行探讨,将现有常用理论公式的计算结构与实测进行对比,然后根据100台落地塔的实测周期,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提出计算自振周期的经验公式,并对经验公式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塔型设备自振周期进行探讨,将现有常用理论公式的计算结构与实测进行对比,然后根据100台落地塔的实测周期,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提出计算自振周期的经验公式,并对经验公式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钢制塔式容器自振周期计算的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传递矩阵法计算了塔设备的自振周期和振型。通过几何回归,对JB4710-92中不等直径或不等厚度塔器的一阶振型假设进行了修正。采用修正后的振型,能提高塔设备自振周期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5.
张平  李慧  吴剑华 《化学工程》2012,40(9):24-28
板式塔在工作状态下,塔体受到横向载荷,塔板发生倾斜,板上存留介质的液面仍保持水平,介质的质心偏离塔体的轴线。由于介质质心的偏离,塔体发生横向振动时,板上的介质对塔体产生附加的偏心惯性力,所有塔板上的附加偏心惯性力累加将对塔体自振周期产生较大影响。通过推导介质质心的偏心距公式,得到适合于工作状态下板式塔的传递矩阵。通过实例计算与对比的结果表明,由于附加偏心惯性力的存在,工作状态下的板式塔的各阶自振周期都有所增加,高阶振型的自振周期的增加幅度大于低阶振型的自振周期。  相似文献   

6.
由框架和自支承的独立大长径比高塔通过耦合约束连接而组成的框架式高塔是石化工程中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在进行风载和地震作用分析时,都将涉及到其固有动力特性。以某石化工程中一实例为对象模型,对多种耦合约束布置形式下的框架塔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框架与塔之间的变形耦合约束布置对框架塔的基频模态和自振周期的影响微小,而对高阶模态和周期的影响则十分显著;框架塔具有在高阶振型中整体结构模态与局部(子结构)模态交替出现、局部模态被激活的顺序随约束设置后整体刚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组合结构特征。分析同时指出,框架塔设备这种形式的工程设计不能按单塔或简单质量折算法来计算,而应该按多体系组合结构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7.
用传递矩阵法求直立塔设备的自振周期及主振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直立塔设备的自振周期及主振型是直立塔设备动力学分析的重要参数,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这些参数的精确计算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本文采用的传递矩阵法是在Myklested-Prohl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的。该方法首先由N.O.Myklested和M.A.Prohl分别在研究飞机机翼振动和转轴临界转速的工作中提出,此后,Folk Fuhrke Pesdel等人对该方法加以发展,亦称之为传递矩阵法。本文推导了利用传递矩阵法计算直立塔设备自振周期和主振型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计算和讨论。文中计算工作由APPLEI微机完成,程序采用BASIC语言编写。  相似文献   

8.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塔式容器自振周期计算值突变现象,深入寻找计算公式来源,发现NB/T47041附录E自振周期的计算公式其实仅适用于框架塔,并不适用于其他塔型,尤其是落地塔。对高径比接近5,直径较大的落地式塔式容器,按NB/T 47041附录E进行抗震计算是不合适的,也是不安全的。对此类塔,建议按GB 50009的规定进行抗震计算。  相似文献   

9.
关于炼油厂中塔的自振周期(指第一振型的自振周期,以下皆同)计算,走有一段简单的过程的。据不全面了解,最早是据我国荷载规范里的公式按均匀质伸臂杆来处理的,一直到近来的一些设计中,仍然按[2]中的匀质杆公式进行计算;但在有一段时间,某些个別设计中釆用了魏赫曼采用的一套办法[3],直到前年[3]中的办法被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大型有限单元程序ANSYS对框架塔的自振频率进行了模拟计算 ,并将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 ,对框架塔的参数 ,即刚度比与相对高度对自振频率与位移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并给出了在设计框架塔时适宜的框架高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工业中的排塔的自振特性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通过排塔模型实验对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通过实验与计算结果分析,提出了计算排塔平面内振动一阶自振频率的简化公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工业中的排塔的自振特性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通过排塔模型实验对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通过实验与计算结果分析,提出了计算排塔平面内振动一阶自动振率的简化公式。  相似文献   

13.
计算塔设备自振频率的有限单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霞  庞健 《山西化工》1999,19(2):50-54
利用梁弯曲振动的有限单元法,编制了FORTRAN有限元计算程序,用以计算结构载荷分布、约束条件复杂的等截面、变截面直立塔设备诸振型的自振频率。计算结果与GB150-98《钢制压力容器》中计算公式所得计算结构及实验数据比较,证明本方法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且比现有公式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理论上到工程应用上,对带有一个塔箍的等壁厚塔器自振周期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有限元法的ANSYS软件,对于悬挂式塔的两种支承类型——简支和固支,选取有代表性的同一支承高度进行模态求解,并对两种支承的自振频率和振型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张荣山 《化工设计》1997,7(1):34-37
介绍高转速压缩机框架式基础在水平扰力作用下,考虑整体水平振动的计算方法,推导出自由振动的齐次方程组,一旦求出自振频率,经过矩阵的初等变换就可求得振型,然后用振型分解法计算出水平振幅  相似文献   

17.
管式加热炉因炉型种类较多,对各类加热炉的自振周期的确定,往往理论计算偏小。本文从实测加热炉的自振周期着手,通过分类分析,提出了各类加热炉的自振周期T,可供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笔者的局部虚功方程式的约束边界法及一维结构分析通用程序BICUC(PC-1500)为依据,首先建立塔框体系协同工作计算模型,算出塔和框架的柔阵[δ]_c、[δ]_F,并组成体系的动力方阵,A=[δ]_(c.f),F,×[M],在求出自振周期T_(?)和振型X_(j.i)之后,根据国家规范[3]、[4]、[5]确定作用到结构上的实际风荷载或地震荷载,并求出塔和框架的最终内力,变位和联结点的约束反力,然后对塔和框架作进一步的强度计算。分析过程中,计算体系的自由振动是首要的,但是却十分繁重而费时,约占3/4总工作量。根据框架的受力特点,本文提出一种简化的方法,其结果与精确法很接近,但工作量却大大减少。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论述计算方法与步骤。采用计算单位:kN、m、s。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大量计算实例,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寻求到对各种不同高度,不同直径以及单阶、多阶,荷载,刚度均不相同情况下塔体其自振特性的内在规律性,并导出了基本振型下各种不同塔体的λ_1/(sum from ■=1 to n m_iδ_(ii))值为0.891,从而求得第一振型周期公式。本文通过实例计算与精确法对比,其误差均较小,一般均在5%以内。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某大跨连续刚构桥为例,通过MIDAS/CIVIL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建立该桥的三维仿真模型,计算该桥的动力特性,通过脉动试验和跑车试验来检验桥梁整体动力特性状况。检测结果表明,该桥实测自振频率大于理论计算值、实测冲击系数小于理论计算值、实测振型与计算模型振型基本一致,实测阻尼比在正常的分布范围内,因此可以得出,某大跨连续刚构桥动力特性良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