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报纸上经常看到一些预告性新闻。某项事业刚有了蓝图,就发新闻,预报成绩。这种新闻在报上很受优待,标题醒目,位置也高。但报道的社会实效如何,却值得研究。遇到这种预报成就的消息,有些读者想看,又不太爱看。想看,是想预知一些前景情况;不太爱看,是觉得这些报道在眼前说来,似“纸上谈兵”,当不得真的。  相似文献   

2.
现在报上有些新闻尽管编者巧意安排,突出处理,就是引不起读者的兴趣,读者看时要么一扫而过,要么报以冷眼.形成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就是新闻缺乏吸引力。仔细分析,这些新闻多数不是内容不好,主要是作者忘掉读者的兴趣和需要.新闻“要写得靠近读者,写  相似文献   

3.
报纸上经常看到一些预告性新闻。某项事业刚有了蓝图,就发新闻,预报成绩。这种新闻在报上很受优待,标题醒目,位置也高。但报道的社会实效如何,却值得研究。遇到这种预报成就的消息.有些读者想看,又不太爱看。想看,是想预知一些前景情况;不太爱看,是觉得这些报道在眼前说来,似“纸上谈兵”,当不得真的。因此有人说,预告不是新闻。不过,也不要把话说绝。预告的虽不是已发生的事情,但它是可能发生的事情,或正在发生的事情。退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闻枯燥、生硬、记者不好写,读者不爱看。改进经济报道,写好经济新闻成为近年来新闻改革创新的课题。怎样才能写好经济新闻,让百姓爱看、大众接受呢?笔者认为,将经济新闻“民生化”就是一条创新的可行之路。 把经济领域中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作为主题内容  相似文献   

5.
传统媒体也好,新媒体也罢,竞争利器除了拼抢新闻外,表达方式也很重要.做新闻,要善于用大俗大雅的新闻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记者讲的故事要让更多的人听懂,语言就要通俗,俗中见雅,雅俗共赏.新闻应注重传播效果.记者写的新闻,不仅要给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看,也要给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众看.有的记者却不以为然,认为文章写得华丽才有水平.华而不实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本来很简单的一个事、一句话,写得花里胡哨,读者看了云里雾里,不知道究竟要表达啥意思.一些新闻作品的语言口号连篇,放之四海而皆准,通篇看不到一句鲜活的话,读起来枯燥无味.现在,为数不少的新闻报道让人看不懂、不爱看.  相似文献   

6.
许多记者都有过这样的抱怨,党报的经济报道难写。要么枯燥无味,“领导不喜欢、读者不爱看”;要么容易写成“一厂一店”,成了工作稿、宣传稿,结果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要么“内行看不上,外行看不懂”。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让记者从怕写经济报道到爱写经济报道,让经济报道做到“领导喜欢、读者爱看,内行看得上,外行看得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闻业务刊物上关于采写立体化新闻的呼声很高,读者喜欢看立体化新闻,也希望报上多出现一些好的立体化新闻,从近几年评选出的全国好新闻来看,凡是写得较好的新闻,或多或少都与立体  相似文献   

8.
不少经济类报道引用数字多,专用术语多,语言枯燥乏味,读者不太爱看。这个问题常常困惑着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本文试就如何搞活经济报道,作一些初步的探讨。读者不太爱看经济报道的症结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工作的重点转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报编辑部为了适应这个转变,把经济报道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苦心经营”,有关经济类新闻条数显著增加,一般的占新闻  相似文献   

9.
“写得愈长看的人愈少.”这是1946年胡乔木在《解放日报》发表的题为《短些,再短些》的著名评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这话貌似说得绝对了一些,但他倡导报纸发短文的意见是很好的.1957年,毛泽东在同新闻出版界代表谈话时又提到并肯定了这一观点,他说:“报上的文章,‘短些,短些,再短些’是对的,‘软些,软些,再软些’要考虑一下.不要太硬,太硬了人家不爱看,可以把软和硬两个东西统一起来……板起面孔办报不好.”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新闻是报纸国内宣传方面的主要内容。近几年来,很多报纸在经济宣传方面,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也确实有些经济新闻,读者不爱看。怎样改变这种情况呢?我是一个搞农业报道的,关于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的宣传,感到需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要正确地理解经济新闻的指导性。这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有人认为经济新闻写得  相似文献   

11.
在谈到新闻、谈到报纸时,人们免不了总要讲到党报,就那副面孔呀,读者不爱看呀,写谁谁看、谁写谁看呀凡此种种。党报如何才能真正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能够紧跟时代,紧贴读者,紧盯市场,使党报更加适应改革开放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媒体对经济报道的形式、内容会有不同的取向和选择,但无论怎样选择,把经济新闻写得普通百姓爱看、看得懂、看了有用,是做好经济新闻的“最高境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变换经济报道的“切入”视角,走“平民化”路线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们合作采写的消息《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山羊诞生》先后获西安市新闻一等奖,陕西省新闻一等奖、全国晚报新闻特等奖及2000年度中国新闻二等奖。回想当时采访时在羊圈度过的几个日夜,我们感慨颇深:科技新闻专业性强,要真正让读者看懂看透,喜闻乐见,就必须深人采访,自己先将新闻事件弄懂弄通,文章才能做深做透。 一、写科技新闻.自己要先成为“专家” 科技新闻难写在新闻界是公认的,由于专业性太强,容易写得生涩难懂,老百姓不爱看。而作为记者,面对大堆的专业术语,就必须敢于啃硬骨头,自己先成为专家。2000年6月12…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新闻单位,没人爱跑会议、没人爱写会议新闻,但负责跑党政机关的记者,却天天离不开写会议稿,开各种形式的会。我在跑党政新闻的所谓“枯燥乏味”里,却寻找到了在文山会海中挖掘新闻“金矿”的乐趣。一、跳出程序寻突破把党政新闻写活跑五大委的记者几乎绝大多数的新闻都是写会议报道、领导活动。这类稿子最容易写成程序式的“八股新闻”,不但读者不愿看,而且这类稿子多了,也严重影响了报纸的质量,时间长了,连记者自己都懒得写懒得看了。本人在采访此类稿件中,注意跳出程序化的束缚,真正把新闻写活、写生动,写得老百姓爱看…  相似文献   

15.
报纸上登的有些经济新闻,竟然连厂长们都不爱看,真令人震惊!经济新闻是我们新闻报道的重点。如何把经济新闻写得既有指导性,又有可读性,是当前新闻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刊愿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广大新闻界同行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写给读者看的”,只要是思维正常的人,都会认为这是大实话。正因为新闻是写给读者看的,所以写新闻时要处处为读者着想,考虑怎样写他们才能看得懂,还爱看.这似乎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可是有些人并投把它放在心上,所以写出的新闻读者不是看不懂,不愿看,就是看后产生费解或误解。这样例子并不少见。例如有则报道武陟县工商银行实行“挖贷挂钩”搞活资金的消息,对“挖贷挂钩”只字未作解释,就大讲其取得的成绩。这就使人感到有点莫明其妙,因为成绩是根据经验来的,如果读者对“挖贷挂钩”还不知是什么意思,怎能理解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呢?  相似文献   

17.
提起党报经济报道,大家的第一反应总是这样:经济报道是党报报道的核心之一,但是经济报道难写,难读,经济版面难以做得活跃. 经济报道难,就难在其工作性、综合性、专业性上,难免有些枯燥.往往是记者费了很大的劲,仍是"业内人士嫌太浅,业外人士嫌太专".如何把可读性相对较弱的经济新闻写得生动鲜活,真正让广大读者都爱看呢?  相似文献   

18.
经济新闻怎样才能让读者喜欢看?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在保持指导性的同时,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人的因素”注入到经济新闻中去。所谓“人的因素”,就是在经济新闻写作中,要改变干巴巴的数字堆砌、工作简报、成就回顾等写作方法,而要把人摆到重要位置上来写;在题材选择中,要尽可能选择与人(读者)有关的内容来写。  相似文献   

19.
经济报道在新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怎样把经济新闻写好写活,读者爱看,听者愿听,这是新闻写作中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刊辟了这个专栏,目的在于交流这方面的经验、体会和看法。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写作爱好者给予热情的支持,来信来稿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改进经济报道,写好经济新闻"的呼声在新闻界一浪高过一浪,新闻界很多同仁都做过探讨。写好经济新闻确实有一定难度,如何才能将经济新闻写好写活,让读者爱看呢?笔者认为,将经济新闻生活化处理也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