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岩石材料损伤破坏的研究对岩体工程的稳定性评价至关重要,基于热力学原理,在经典相场损伤模型框架中引入塑性本构模型和硬化准则,借助塑性耗散能驱动下的塑性硬化阶段和峰后软化阶段损伤演化方程,建立一种岩石弹塑性相场损伤模型,并给出其数值实现。通过对比相场损伤均质响应模拟结果和解析解,验证塑性损伤耦合条件下该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采用该模型,模拟岩石二维和三维复杂裂纹扩展,研究含预制裂纹岩石试样的塑性剪切损伤破坏过程,计算结果与已有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该模型能自动、准确地跟踪岩石复杂裂纹扩展路径,有效描述岩石的损伤演化规律以及塑性变形与非局部相场损伤之间的耦合效应,可进一步应用到模拟实际工程岩石损伤破坏及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岩石含损伤本构模型和地下爆炸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岩石变形和破坏机理的深入研究,建立了岩石类材料宏观,细观相结合的含损伤本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地下爆炸效应和波传播规律的研究,分析了本构模型及其参数对地下强爆炸引起的岩石动力响应和爆炸波传播规律的影响,为提高准确预测地下岩石中强爆炸激发的震震源的能力提供合适的计算方法和理论依据。首先对岩石类脆性材料本构模型和地下爆炸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在回顾和总结,对现有的各种动态损伤模型进行了比较和评述,并对当前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作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得到了解决本课题理论难点的思路和方法。采用Taylor方法,对Margolin的理论进行改进,考虑了不同应力状态下微裂纹的张开,闭合及裂纹面摩擦对裂纹体材料性质的影响,获得了轴对称应力条件下考虑摩擦的附加应变的各种解析表达式。针对工程需要进行简化,得到了不同应力状态下的有效模量,建立了含微裂纹损伤的本构模型。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的应力状态,围压以及微裂纹面上的摩擦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和规律。以热力学理论和本构理论为基础,计入了微孔洞和微裂纹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一种改进的岩石类材料含损伤弹性本构模型,首次从热力学势函数和微裂纹统计平均方法出发,提出了同时考虑微孔洞和微裂纹影响的增量型应力-应变关系,基于实验结果,针对岩石硬化,软化和破坏等不同阶段的细观损伤机理和宏观变形特点,给出了具有不同函数形式的屈服面表达式。采用非相关流动法则,对Rubin模型加以简化并结合Griffith准则,分别建立了岩石类材料的塑性流动律以及微孔洞和微裂纹损伤的演化律,采用建立的含损伤本构模型成功地拟合了花岗岩三轴压缩试验数据,并获得了模型中的材料参数。运用有限差分法研究了脉冲载荷下岩石介质中一维应变波的传播规律,着重分析了本构模型及其参数对一维应变波在岩石类损伤软化介质中演化规律的影响,并通过两种模型(弹塑性模型和含损伤弹塑性模型)的对比分析,提示了岩石类脆性材料中应力波传播的主要特点。基于一维有限差分程序,嵌入改进的动态本构模型,对封闭式地下强爆炸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着重分析了本构模型及其参数对地下强爆炸引起的岩石动力响应和爆炸波传播规律的影响,数值计算获得的速度和压力峰值衰减,位移和速度波形、爆炸空腔,震源函数等物理量,与国外地下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十分接近,进一步验证了本构模型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了预测地下岩石中强爆炸激发的地震震源的能力,为空腔解耦研究打下基础,据作者所知,目前,国内这方面的工作尚未见到有类似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三轴压缩下岩石类材料的细观损伤–渗流耦合本构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岩石类材料的微缺陷主要有微裂纹和微孔洞,当压力水渗透到微裂纹中时,可在微裂纹上产生附加张开应力。利用叠加原理,对计及微裂纹内水压力的岩石类材料在三轴压缩应力下的响应特性进行分解。考虑无限大体深埋椭圆形裂纹在远场三维压缩应力下的变形、扩展和偏折,得到代表性单元中任意空间取向的单个闭合椭圆形微裂纹及其偏折微裂纹引起的附加柔度张量。假设三轴压缩下,代表性单元渗透特性变化主要取决于偏折微裂纹扩展所引起的法向开度变化,结合达西定律和立方定理,推导出单个偏折微裂纹的附加渗透张量表达式。采用Taylor方法考虑微裂纹系统对代表性单元变形和渗透性影响,利用概率密度函数得到三轴压缩下岩石类材料的三维细观损伤–渗流耦合本构模型。数值计算表明采用本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岩石单轴拉伸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三维梁–颗粒模型BPM3D(Beam-Particle Model in Three Dimensions)对岩石材料在单轴拉伸条件下的力学性质和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梁–颗粒模型是在离散单元法基础上,结合有限单元法中的网格模型提出的用于模拟岩石类材料损伤破坏过程的数值模型。模型中材料在细观层次上被离散为颗粒单元集合体,相邻颗粒单元由有限单元法中的弹脆性梁单元联结。梁单元的力学性质按韦伯(Weibull)分布随机赋值,以模拟岩石材料力学参数的空间变异性。材料内部裂纹通过断开梁单元来模拟。通过自动生成的非均质材料模型对岩石材料的破坏机理进行研究。岩石在单轴拉伸状态下破坏过程细观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岩石材料宏观破坏是由于其内部细观裂纹产生、扩展、连接的结果。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了模型的适用性。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岩石材料的破坏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花岗岩的细观非均质性对其损伤破坏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基于热力学原理和力与能量平衡方程,在经典相场模型框架内引入适合岩石类材料的非关联塑性本构关系,构建弹塑性相场模型,通过与解析解和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其正确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字图像处理建立符合真实细观结构的花岗岩非均质数值模型,并对其三轴压缩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在细观尺度预测其宏观力学行为以及分析岩石裂纹扩展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与试验数据和传统弹脆性相场模拟结果对比,建立的基于花岗岩真实细观结构的弹塑性相场模型可以很好地捕捉其宏观非线性力学行为;花岗岩的内部裂纹的起裂、扩展以及局部应力场的分布会受到矿物颗粒的力学性质、几何形状及分布的影响。该研究方法为今后研究岩石多尺度损伤破坏问题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途径,对评价地下工程中围岩力学性质有着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4):121-123
针对岩石材料的断裂力学问题阐述扩展有限元法的单元位移模式的选择、确定平面裂纹空间位置的水平集法和特殊单元的数值积分方法。介绍最大周向应力裂纹扩展判据和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相互作用积分法,进而建立岩石断裂力学的扩展有限元法。建立Ⅰ型裂纹和Ⅱ型裂纹的岩石断裂力学的扩展有限元计算模型,对I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和Ⅱ型裂纹的裂纹扩展路径进行扩展有限元法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岩石断裂力学扩展有限元法可对岩石材料的断裂力学参数和裂纹扩展路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能有效地描述岩石断裂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7.
岩石类非均质脆性材料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用梁–颗粒模型BPM2模拟了岩石的破坏过程。梁–颗粒模型是在离散单元法基础上,结合有限单元法提出的用于模拟岩石类材料破坏过程的数值模型。在模型中,采用3种类型梁单元随机分布来模拟岩石类材料力学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并通过自动生成的非均质材料模型对岩石类材料的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岩石类非均质脆性材料在单轴受压状态下破坏过程细观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岩石材料宏观破坏是由于其内部细观裂纹产生、扩展、贯通的结果。与实际矿柱破坏形态的对比分析表明,梁–颗粒模型是计算和模拟岩石类脆性材料破坏问题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岩石爆破损伤断裂的细观机理及其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通过理论分析与建模、实验室与现场试验、数值模拟计算三个方面, 深入探讨了岩石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细观断裂机理及损伤演化规律, 对爆破损伤岩石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在分析研究现有岩石爆破损伤模型和岩石损伤断裂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用宏观和细观相结合, 用细观损伤断裂力学方法描述和计算了岩石爆破破碎过程, 并将爆破过程分为应力波的动力作用和爆生气体的驱动及准静态应力场作用两个相互连贯, 而作用机理又不尽相同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爆炸应力波作用下的动态损伤断裂初期效应, 第二阶段为爆生气体的流体驱动和静态压力场作用下的损伤断裂后期效应, 并分别研究了该两阶段岩石在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微裂纹扩展和损伤演化规律以及岩石爆破损伤断裂准则。在应用计算损伤材料有效模量的Taylo r方法基础上, 建立了一个适应范围更广的新的岩石爆破损伤模型; 然后应用细观损伤力学和断裂力学理论, 建立了岩石在爆生气体驱动下的宏观裂纹扩展及在静态压力场作用下的裂纹尖端损伤局部化模型, 从而确定了岩石在爆炸载荷作用下的损伤场, 揭示了岩石爆破损伤断裂的全过程实质。运用超动态应变测试、超声波及电镜对岩石爆破损伤断裂机理和破坏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 模拟了炮孔填塞和无填塞、耦合装药和不耦合装药、不同参数下的爆破过程, 分析了不同爆破条件下岩石内部的微裂纹扩展、损伤演化和岩石破碎规律。结果表明: 爆炸应力波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主要体现在爆破近区, 而在爆破中远区主要产生损伤, 如果没有爆生气体的后期作用, 这种损伤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而爆生气体是裂纹扩展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在主裂纹的形成和扩展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在现场及实验室实验的基础上, 分析研究了爆破对围岩的损伤作用, 建立了岩石弹脆性细观损伤模型; 并认为爆破对围岩的损伤作用体现在对岩石力学性能劣化和岩体完整性降低两方面, 其损伤程度与装药条件、爆破参数及远场应力有密切关系, 加大不耦合装药系数可以明显减弱对围岩的损伤作用;首次提出了爆破损伤岩石基本质量指标的概念, 推导了爆破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 公式的影响系数表达式, 定量地分析了爆破对围岩质量影响与损伤程度, 这对合理选取爆破参数和对围岩、边坡稳定有实用指导价值。以DYNA 22D 程序为基本框架, 采用小损伤条件下的解耦方法, 实现了对岩石爆破过程的数值模型, 计算模拟并对比了填塞和无填塞装药条件下的岩石爆破过程和损伤演化, 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从细观力学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水-力耦合条件下岩石细观特征及其演化,结合热力学理论,建立基于TOUGHREACT的岩石细观水力损伤耦合数值模型。模型可较好地考虑任意微裂纹滑移剪胀、损伤扩展和法向压缩闭合等细观力学行为对岩石宏观变形破坏、渗透性演化和水流运动过程的影响。采用室内煤岩注水破坏试验成果对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进而开展现场尺度下岩石注水响应的应用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注水引起的岩石损伤与压力增高区的分布同时受注入流量、现场应力水平与初始微裂纹各向异性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岩石宏观水力耦合响应的模拟有赖于内部微裂纹结构的准确表征。研究成果对深化岩石水力耦合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连续损伤力学为基础,用三维动力损伤有限元模型分析混凝土重力坝及其岩石基础在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各向异性脆性动力损伤问题。把有效应力和损伤应变能释放率的概念引入岩石类介质的脆性动力损伤演化模型,并应用于自主开发和研制的三维各向异性脆性动力损伤有限元程序(ADDFEP^3D),分析模拟在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混凝土重力坝及其岩石基础内的位移场、应力场、损伤场、应变能释放率和破坏失效分布场的动力响应过程,并用三维等值线图和过程演示图描述部分数值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可为重力坝抗爆性能评价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有参考意义的方法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动、静态下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从流变学的角度分析了外加剂对动、静态下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影响坍落度损失存在差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第五届中国国际旋转设备、流体及空气处理系统第五届中国国际旋转设备、流体及空气处理系统、流体动力、化工科技、控制系统及仪器仪表、水科技及环境管理科技展(PSC2003)荣获国际厂商踊跃支持 ~~.NULL.  相似文献   

13.
Roles of snow and various forms of ice in the phosphorus cycle of a lake are discuss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precipitation falling directly onto a lake ice sheet during the winter has a disproportionately large impact on the lake system in the spring. Phosphorus derived from snow incorporated into the ice sheet must be included if accurate estimates of spring phosphorus loading are to be made. Data from Coon Lake, Ontario, Canada are used to illustrate points made.  相似文献   

14.
过去40年新加坡城市发展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人口,服务和娱东的逐步疏散,以及后期根据概率2性规划修编的要求进行的就业岗位疏散。中心城区作炎城市商业中心和就业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从而给交通运输体系带来巨大压力;为了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拥挤状况,规划建设覆盖全岛的交通运输网络,实施严格但不乏创新的交通管制措施成为新加坡政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罗韧 《城市建筑》2012,(6):38-40
材料——作为一种终端元素并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建造——是建筑师将他的建筑构思付诸实现的关键手段,也是建筑师一直以来所致力研究的对象。本文将通过介绍笔者在哥伦比亚大学就学期间、于Steven Holl所领导的教学组内进行的设计,探讨将材料延伸至设计初期的构思阶段的可能-使材料作为建筑构思形成的催化剂。利用材料在空间、光影和形式等方面给建筑师带来的启示,使建筑设计朝着出乎意料、最终突破常规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加速.政府建筑逐渐走向亲民、开放,在柳东新区政府及企业总部办公楼设计中,我们深入思考建筑VS.场地,政府vs.市民vs.企业,行政vs.商业,地上VS.地下的关系,通过建筑化的转译,描绘出全新的开放亲民的政府形象及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澳门运动场扩建及改造工程的超深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施工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9.
The analytical procedures for measuring arsenical compounds in water and the toxicological properties of arsenic and its compounds are critically reviewed. Despite recent advances in instrumental procedures, there is a need to improve preparatory methods. It is postulated that many recently published arsenic concentrations are low because organic-bound arsenic was not released. A need has been identified for expanded information regarding arsenic concentrations in water supplies and potable waters. This need is predicated on the fact that many current water-treatment practices do not remove arsenic.  相似文献   

20.
The threshold odor response of individuals to aqueous solutions of pyridine with and without the presence of sodium montmorillonite was determined at 24 and 40°C. At 24°C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olfactory effect at pyridine-clay concentrations that produced no effect at 40°C. The olfactory effect depended on the relative sensitivity of the paneli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