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对比剂对非对称回波三点法水脂分离-定量测定(IDEAL-IQ)肝脏脂肪和铁定量的影响。方法:22例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A组)和33例注射钆塞酸二纳(Gd-EOB-DTPA,B组)患者于注射前、后不同时间点(注射后5min、10min、15min、20min)行IDEAL-IQ扫描,在FatFrac图和R2*图分别测定质子脂肪含量(PDFF)及R2*值,并行组内配对t检验。结果:A1-A2配对分析,PDFF(t=0.996,P=0.330)及R2*(t=0.656,P=0.519)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1-B2、B1-B5配对分析,PDFF(t=-3.159、-2.459,P=0.003、0.024)及R2*(t=-3.619、-3.191,P=0.001、0.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1-B3配对分析,PDF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9,P=0.181),而R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4,P=0.024)。结论:注射Gd-DTPA后5min行IDEAL-IQ扫描,对肝脏脂肪及铁定量无显著影响;而注射Gd-EOB-DTPA后5min及20min行IDEAL-IQ扫描,对肝脏脂肪及铁定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究在已出现线性钆沉积的大鼠中继续注射大环型钆对比剂后大鼠脑内钆沉积的变化。方法:对28只雄性SD大鼠首先进行钆双胺(线性钆对比剂)注射20次(4次/周,共5周;单次剂量均为0.06mmol/kg)建立线性钆沉积模型,再随机分为4组分别注射钆双胺(线性),钆特酸葡胺(大环型),钆布醇(大环型)及高渗盐水(1350mOsm/kg),注射次数与剂量与之前相当。在首次注射前及每周注射后对大鼠进行头部MRI扫描,第5周及第10周分批处死大鼠提取组织进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实验测定小脑深部核团(DCN)的钆浓度以及进行小脑HE染色切片观察分析。在MRI图像测量大鼠DCN T1值及DCN/小脑皮质T1WI信号比值,并采用双方差分析(ANOVA)检测各组间各时间点的数值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DCN中钆浓度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大鼠DCN T1值与DCN/小脑皮质T1WI信号比值以及DCN中钆浓度的相关性。结果:钆双胺组大鼠DCN的T1值(595.50±20.96 ms)显著低于其它组;钆双胺组大鼠DCN组织中钆浓度(2.25±0.14 ug/g)及DCN/小脑皮质T1WI信号强度比值(1.15±0.01)显著高于其它组;DCN T1值与DCN/小脑皮质T1WI信号比值以及DCN中钆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在已出现线性钆沉积的大鼠中,继续使用大环型GBCAs钆特酸葡胺及钆布醇相对一直使用线性GBCAs脑内钆沉积较少,相对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3.
马小龙  陆建平  刘崎  金爱国   《放射学实践》2009,24(9):976-981
目的:比较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和钆对比剂在磁共振图像上增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异同。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高脂喂养8周,存活18只,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9只。使用磁共振在心电门控下对两组兔主动脉斑块进行检测,再给对照组注射钆对比剂,实验组注射USPIO对比剂,并分别于注射后即时、24、36和48 h进行扫描。扫描序列为二维时间飞跃法、快速自旋回波T1WI、脂肪抑制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I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比较各组兔主动脉硬化斑块内增强前后以及增强后不同时期的脂肪抑制T1WI和T2WI,对比噪声比(CNR)值变化差异。将两组动物处死后取出胸主动脉进行大体普鲁士蓝染色和切片显微镜观察。结果:对照组主动脉硬化斑块注射钆对比剂后T1WI显著强化,CNR值明显上升,24 h后回归注射前状态;T2WICNR值轻度下降,24 h后回归正常。实验组硬化斑块注射USPIO后T1WI显著强化,CNR值明显上升,24 h后有所下降,但明显高于注射前,48 h和72 h后CNR值持续上升;T2WI注射后信号显著降低,24 h后CNR值有所上升,但仍然低于注射前,48 h和72 h CNR值持续下降。实验组兔胸主动脉和切片普鲁士蓝染色阳性,对照组显示阴性。结论:相对于钆对比剂,超顺磁性、超长时间的血浆半衰期以及能够被巨噬细胞特异性吞噬的特性,使得常规剂量的USPIO可以同时引起强化组织信号在T1WI及T2WI上显而易见的变化,并且能够保持长时间的持续强化。  相似文献   

4.
正摘要目的比较肝脏动态MR增强扫描中采用钆塞酸二钠或钆布醇对呼吸运动伪影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115例注射钆塞酸二钠,115例注射钆布醇)行肝脏动态MR增强扫描的病人。用五分法评定在动态三维T1加权影像(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上产生的呼吸运动伪影。严重的呼吸运动伪影的定为≥4分。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评价平均运动伪影分数,卡方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平均运动分数在使用钆塞酸二钠或钆布醇的动态增强扫描序列中的每个期相均无显著差异(平扫期:1.85±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3.0 T多射频MR仪对正常志愿者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提出肝脏MRS代谢物正常值范围,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38名正常志愿者,年龄25~75岁,平均(41.22±14.67)岁,男19例,女19例。分别按年龄分为两组:≥45岁组及<45岁组,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组。采用3.0 T MR仪对所有正常志愿者及脂肪肝患者行肝脏1H-MRS扫描,统计其水峰峰值、水峰峰下面积、脂峰峰值、脂峰峰下面积及脂肪分数,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1)16名正常志愿者首先进行两次1H-MRS扫描,取同一位置、相同大小感兴趣区(ROI),两次测量代谢物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8名正常志愿者肝脏水峰下面积95%可信区间为163.05±27.45,脂肪峰值95%可信区间为4.00±2.10,脂肪峰下面积的95%可信区间为4.22±4.98,脂肪分数的95%可信区间为(2.51±2.61)%。(2)按照年龄分组,≥45岁组及<45岁组,两组正常志愿者水峰峰值、水峰下面积、脂峰峰值、脂峰下面积及脂肪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性别正常志愿者比较,除水峰峰值外,余代谢物数值男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 T1H-MRS可应用于正常人肝内代谢的定量研究;肝脏水及脂肪含量的正常值范围可对肝脏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脏双期扫描的最佳时机及螺旋扫描参数。方法 在正常组和肝硬化组以1.5、2.0、2.5、3.0毫升/秒注射速度注射100毫升造影剂,注射后的20秒、60秒分别开始扫描肝脏动脉期和门脉期,曩后潮定20、25、30、65、70、75秒时的腹主动脉、肝实质、门静脉和下腔静脉的CT值,并作t检验。结果与结论 (1)2.0ml/s的造影剂注射速度和注射后20秒开始扫描可以获得最佳的肝脏动脉期图像,对小肝癌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2)采用小的螺距,和较大的螺距值来扫描可以提高CT图像质量并减少病人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应用电子束CT双期扫描定量评估造影剂注射速度和注射方式与肝脏增强的关系。材料和方法:173例可疑肝脏病变者(27~86岁)分为两个实验组,均行电子束CT双期扫描。实验一(三组)应用单相注射和双相注射,实验二(四组)应用不同注射速度和不同延迟扫描时间。两组均行平扫和动静脉期扫描,测量各参数值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相注射和双相注射时,肝脏增强的各参数值不同;注射速度和延迟扫描时间不同,肝脏增强的各参数值亦不同。平衡期出现的时间与注射方式、注射速度和延迟扫描时间有关。结论:在肝脏双期CT扫描时,恰当的注射方式、注射速度和延迟扫描时间可增加病灶与肝脏实质间的密度差,有利于提高病灶的检测率。  相似文献   

8.
正摘要目的明确T1序列钆螯合剂增强扫描能否取代T2加权序列以评估骨髓水肿(BME),从而引入一个快速类风湿关节炎(RA)MR扫描方案。方法用1.5 T MRI扫描179例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钆特醇及Gd-DTPA在1.5及3.0 T MR下的增强效果,比较两者在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2只CDF Fisher 344雄性大鼠,采用经皮导管脑内接种胶质瘤细胞,培育1周,制作鼠脑胶质瘤模型.将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12、10、10、10只,进行1.5及3.0 T MR下注射钆特醇及Gd-DTPA增强效果对比、注射钆特醇在1.5及3.0 T两种场强下增强效果对比、1.5 T MR下使用标准剂量钆特醇与3.0 T下使用半剂量增强效果对比.两次扫描间隔24 h.选取注射对比剂前及注射后第1、3、5、7、9分钟时间点的T1加权图像,利用影像工作站分析计算各图像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及对比增强比(contrast enhancement,CE),所得数据选用Student配对双尾t检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 T MR下,注射Gd-DTPA后各时间点图像SNR、CNR和CE平均值分别为54.4±3.2、17.0±3.3、20.8±3.4;注射钆特醇后各值分别为53.2±3.2、17.2±3.1、20.8±3.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47、0.403、0.076,P值均>0.05).3.0 T MR下,注射Gd-DTPA后各时间点图像SNR、CNR和CE平均值分别为94.8±7.1、38.0±6.0、45.0±6.3;注射钆特醇后各值分别为95.5±2.9、37.2±2.7、45.6±2.8,两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03、0.573、0.357,P值均>0.05).注射钆特醇在1.5 T MR下增强扫描后各时间点图像SNR、CNR和CE平均值分别为51.9±3.0、15.6±3.0、18.6±3.0;在3.0 T MR下图像各值分别为86.1±4.9、27.4±5.0、37.3±5.3,均高于1.5 T MRI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227、11.977、17.106,P值均<0.05).1.5 T MR下注射标准剂量钆特醇增强扫描后,各时间点图像SNR、CNR和CE平均值分别为53.8±1.6、17.7±1.7、20.3±1.6;3.0 T MR下注射半剂量钆特醇增强图像各值分别为72.2±2.4、15.4±2.4、21.1±2.4,两者SNR、CNR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503、5.137,P值均<0.05),而两者CE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33,P>0.05).结论 利用鼠脑胶质瘤模型,在1.5及3.0 T MR下注射钆特醇和Gd-DTPA行增强扫描,两者增强效果无明显差异;3.0 T MR下注射钆特醇行增强扫描,效果明显优于在1.5 T条件下使用;3.0 T MR下使用半剂量钆特醇与在1.5 T下使用标准剂量增强效果相仿,同样能取得满意的增强效果.因此,使用钆特醇可在保证增强效果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使用MRI对比剂的风险,增加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心脏MR指纹成像(CMRF)技术是一种新的心脏MR定量成像方法,不受传统参数定量技术成像条件的限制,具有数据后处理方便等优势,可通过单次扫描,实时、可重复地获取T 1、T 2、T 2*和脂肪分数等多种组织特征参数,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将从CMRF技术特点(脉冲序列、字典生成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是否可以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来评估与吲哚菁绿(indocyaninegreen,ICG)清除相关的肝功能。材料与方法本回顾性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23例病人均进行了ICG清除试验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且增强扫描前后MRI检查参数一致。注射钆  相似文献   

12.
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在乳腺MRI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在乳腺MRI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58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常规MRI平扫、脂肪抑制MRI平扫和脂肪抑制动态增强MRI扫描,对比分析SE TlWI、FSE T2WI、脂肪抑制SE T1WI、脂肪抑制FSE T2WI和脂肪抑制SE T1WI增强扫描5种图像对病变的检出情况及病变形态和内部信号的显示效果。结果 (1)对病变的检出,脂肪抑制增强扫描明显优于平扫各图像,检出率达100%,平扫各图像对病变的检出无显著性差别,其中以脂肪抑制T2WI为最好,检出率为93.1%,脂肪抑制T1WI最差,检出率为85.06%;(2)在病变形态的显示上,虽然脂肪抑制T2WI效果较好,但与常规T2WI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别,而脂肪抑制的增强扫描则明显优于平扫各图像;(3)在病变内部信号的显示方面,脂肪抑制的平扫(包括T1WI、T2WI)明显优于常规平扫,而脂肪抑制的增强扫描明显优于平扫各图像。结论 乳腺MRI平扫中脂肪抑制的应用对病变的检出及内部信号的显示具明显优势,以脂肪抑制T2WI效果更好;在脂肪抑制基础上进行动态增强扫描不仅对病变强化的形态学特征显示良好,明显提高病变的检出率,而且能准确判断病变强化程度,观察病变血流灌注的动态变化过程.明显提高了MRI对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因此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在乳腺MRI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脏双期扫描的最佳时机及螺旋扫描参数。方法 在正常组和肝硬化组以1.5、2.0、2.5、3.0毫升/秒注射速度注射100毫升造影剂,注射后的20秒、60秒分别开始扫描肝脏动脉期和门脉期,最后测定20、25、30、65、70、75秒时的腹主动脉、肝实质、门静脉和下腔静脉的CT值,并作t检验。结果与结论(1)2.0mL/s的造影剂注射速度和注射后20秒开始扫描可以获得最佳的肝脏动脉期图像,对小肝癌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2)采用小的螺距,和较大的螺距值来扫描可以提高CT图像质量并减少病人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采用钆塞酸二钠行MRI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探讨此种诊断方法对肝脏FNH诊断的价值。方法我院临床资料完整的肝脏FNH20例,腹痛患者1例,无症状者19例,其中乳腺癌与食道囊肿患者各1例,体检发现17例。对所有患者行肝脏MRI平扫及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肝细胞特异性期增强程度高于肝实质15例,等于肝实质5例;含中央瘢痕12例,T2WI均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未见强化。结论采用钆塞酸二钠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对FNH的诊断有较好的优越性,尤其是病灶内中央瘢痕的显示及肝细胞特异性期病灶实质的强化更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正摘要目的评估3D各向同性自门控径向容积内插屏气(VIBE)检查技术用于肝脏晚期MR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共70例病人行1.5 T肝脏MRI检查。根据诊断,35例病人进行Gd-EOB-DTPA增强扫描,35例进行钆布醇增强扫描。在强化晚期(注射钆布醇后6~9 min)或者肝细胞特异期(GdEOB-DTPA),需重建一个径向原型序列:1采用自门控40%数据接收(rVIBE_(40));2100%的数据接收(r VIBE_(100)),与Cartesian VIBE(cVIBE)比较。分别从质(影像质量、病灶显著性、伪  相似文献   

16.
正摘要目的探讨肝脏普美显增强MRI的改进looklocker反转恢复序列(MOLLI)生成的多层T_1-mapping图定量评估肝功能和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灌满钆酸的体模进行3次重复扫描以检验MOLLI序列的  相似文献   

17.
肝脏螺旋CT增强扫描的最佳延时时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肝脏螺旋CT增强扫描的最佳延时时间。方法 随机选取100例肝脏增强扫描的特例,采用不同的造影剂总量、注射速率和延时时间,观察肝脏的强化程度结果采用3ml/s和4ml/s的注射速率和120ml~l50ml的造影剂总量,肝脏的强化程度最高。注射速率越高,到达强化峰值的时间也越短。结论 肝脏螺旋CT增强扫描的合理的技术方案为采用120ml~150m1的造影剂总量,注射速率3ml/s~4ml/s,动脉期延时20s—26s,门脉期延时70s~80s。  相似文献   

18.
正摘要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肝脏MRI弛豫率是否能定量评估用吲哚氰绿(ICG)清除率确定的肝功能。方法 107例病人进行了ICG检测及Gd-EOB-DTPA增强MRI,包括行3 T MR弛豫成像。在Gd-EOB-DTPA注入前及注入后20 min后行内置T1值计算程序的3D VIBE序列横断面扫描。计算对比剂注入前后T1的减少率(rr T1)及基于肝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能在一次屏气完成全肝扫描,配合高压注射器的应用,可精确控制增强扫描时造影剂总量、注射速率、起始扫描时间;相对准确的获得优质的肝脏动脉期、门静脉期图象,对肝脏病变的显示和定性极具价值。本文就高压注射器在肝脏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方面的体会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