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为了建立苎麻标准化体系,中国纤维检验局在国家标准局的领导下,邀请有关部门的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经过调研、验证、讨论、编写标准草案、征求各方意见、反复修改、开会审定、报批编号和发布等程序,于1985年制订和发布了苎麻理化性能试验方法国家标准;1986年11月制订和发布了苎麻国家标准;1987年11月又根据苎麻标准制作了苎麻实物国家基本标准,供各省、  相似文献   

2.
《中国纤检》2011,(16):70-71
蒋敏国家苎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蒋敏,女,纺织工程专业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现任湖南省纤维检验局/国家苎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同时兼任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麻纺织品分技术委  相似文献   

3.
初步探讨了苎麻纤维经鼢,在以SHP做催化剂的条件下交联整理后,苎麻纤维的长度、细度与强度的关系变化.实验发现,交联整理前后,苎麻纤维的长度分布、细度(直径)分布都为正态分布;长度和强度、细度(直径)和强度之间的关系都为线性关系;经交联整理后,苎麻纤维的强力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强力保留率非常低.  相似文献   

4.
苎麻织物具有穿着凉爽、挺刮、透气性好、吸湿、快干等特点,适宜做各类衣着用料,也可做床上用品。为了大力发展苎麻织物,扩大出口,多创外汇,多作贡献,在上海市纺织工业局产品研究室、上海市棉纺织工业公司等有关单位的支持下,我厂最近研制成功36×36(公支)、经纬密53×54根/英寸、幅宽104英寸的阔幅纯苎麻布,供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抽绣后外销,填补了国内阔幅纯苎麻布品种的空白。其生产过程可分为原麻脱胶、纺纱和织造三个工序,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苎麻原麻的定义,苎麻实物标准样品(下称苎麻标样)制作目的,苎麻标样的制作过程,拟为苎麻标样制作程序化、规范化和苎麻原麻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GB7699—87《苎麻》发布实施已近十年。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的有关规定,苎麻标准已超过修订年限,因此中国纤维检验局会同农、工、商等部门于1995年年初着手对标准进行修订,现就标准中涉及到的一些主要技术指标,谈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7.
苎麻国家标准 GB7699—87,从1988年4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我所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到了宁乡、桃江、益阳、南县、沅江等县以及株州、益阳、南县苎麻纺织厂对苎麻国家标准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益阳、常德、岳阳地、市纤维检验所在头麻上市时也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分别到地区的重点苎麻产区进行了检查。从整个检查情况来看,各地苎麻国家标准执行情况基本上是好的,各有关部门对宣传贯彻苎麻国家标准做了大量工作,提高了质量意  相似文献   

8.
55.联合范围最广的苎麻纺织研究项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加强苎麻技术开发中心建设)项目,在纺织工业部的支持下,由湖南苎麻技术研究中心负责具体实施,苎麻纺织和苎麻印染两个课题采用国际招标,由英国里兹大学与湖南苎麻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研究,苎麻新型纺纱课题采用国内招标,由上海市毛麻纺织科技研究所与湖南苎麻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研究,苎麻针织课题也采用国内招标,由天津市针织技术研究所承担。  相似文献   

9.
利用苎麻纤维生产水龙带以替代亚麻纤维时必须改变纤维的晶体结构,使其在水中膨化度最小。为此,需在不同条件下对已脱胶的苎麻纤维进行丝光处理。在室温下用24%氢氧化钠溶液处理一部分苎麻纤维,其时间为40分钟,然后进行水洗和烘干。另一部分苎麻纤维在室温下先浸入24%氢氧化钠溶液中,然后煮沸约1小时,再水洗和烘干。  相似文献   

10.
苎麻织物这个古老又年轻的纺织品,当今越来越被人们喜爱,随着国外市场的开拓和开发内销苎麻纺织品市场步伐的加快,我国苎麻纺织工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八十年代中期国外掀起了“苎麻热”。在这股热潮的影响下,我国江淮流域各省纷纷扩大了苎麻种植面  相似文献   

11.
红花色素在苎麻、蚕丝织物上的染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志成 《纺织学报》2004,25(5):19-21
对红花黄色素、红色素在苎麻、蚕丝上的染色性能做分析比较。红花黄色素在蚕丝上的K S值明显高于苎麻 ,颜色特征值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而红花红色素在蚕丝、苎麻上的K S值接近 ,颜色特征值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媒染剂对红花红色素的结构稳定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竹原纤维织物与苎麻织物服用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李焰  徐海林 《纺织学报》2006,27(11):79-81
竹原纤维织物与苎麻织物从外观上看非常相似,为更好地区分2种织物,促进新型纺织原料竹原纤维的应用,对相同规格的竹原纤维织物和苎麻织物做了服用性能对比实验,比较了2种织物在服用性能方面的差异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种织物的服用性能总体上比较接近;竹原纤维织物的舒适性优于苎麻织物,抗折皱性也略好于苎麻织物,但耐用性能不如苎麻织物。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苎麻生产大国,其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0%以上。由于苎麻具有独特的卫生保健功能,在“返朴归真”消费心理的驱使下,苎麻纤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脱胶质量是提高苎麻纤维可纺性和染色效果的关键。苎麻种植大省湖南、四川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从事苎麻脱胶研究工作。目前,在工业生产中基本上沿用化学脱胶工艺,由于成本、能耗、  相似文献   

14.
染苑精粹     
《印染》2011,(23)
氥镀铜苎麻织物的超临界CO2预处理2011221将超临界CO2流体应用于化学镀铜苎麻织物的预处理,分析比较了在不同压力下,预处理时间、温度、织物经纬密度对苎麻织物木质素去除率、毛效、失重率、镀铜效果和屏蔽效果等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适当条件下,超临界CO2能明显去除苎麻织物中的杂质,尤其是木质素  相似文献   

15.
《纺织指导》2006,(9):30-30
近年来,苎麻纺织产业已有明显的恢复态势,同时,国内外市场行情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进一步加速了苎麻产业的发展。但是,一派看好的发展背后,深层次、多方面的矛盾也已暴露,要想在苎麻纺织行业作强、做大,粗放的简单方式不可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通过织物拉伸断裂强力试验,结合织物本身的结构,分析影响其力学性能的因素,对苎麻布与玻璃纤维布的力学性能做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纱线支数和织物单位面积克重(厚度)是分别影响苎麻布、玻璃纤维布拉伸强度的最主要因素。玻璃纤维布的比强度经纬向平均值为45.387MPa/(g/cm3),接近于苎麻布的33.226MPa/(g/cm3),苎麻布在比力学性能方面与玻璃纤维布相当。  相似文献   

17.
丝光苎麻织物的令人不舒服的刺痒感一般认为是由于丝光苎麻织物表面纤维的裂纹、粗糙程度以及硬度造成的。用纤维素酶对丝光苎麻织物处理时,纤维素酶的用量、pH值、温度、浴比、时间对刺痒感处理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在实验中改变纤维素酶的用量、pH值、温度、浴比、时间对处理丝光苎麻织物,做对比实验。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纤维素酶用量影响最大。对丝光苎麻织物进行纤维素酶处理后,其刺痒感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体积分数[φ(NMMO)]、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考察苎麻纤维在NMMO水溶液中的溶解和溶胀情况.结果表明:在90℃条件下,当φ(NMMO)≥70%时,苎麻纤维被迅速切断并溶解,没有明显的溶胀现象;当φ(NMMO)=30%~60%时,苎麻纤维只发生溶胀,其溶胀增大率比水溶胀高;当φ(NMMO)20%时,苎麻纤维发生水溶胀.在60~80℃条件下,当φ(NMMO)=30%~80%时,苎麻纤维发生溶胀,其直径增大率最高达到210%;当φ(NMMO)20%时,苎麻纤维发生水溶胀,其直径增大率为100%.研究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苎麻纤维的直径增大率逐渐上升,达到最大值后保持不变;随着φ(NMMO)的增加,苎麻纤维的直径增大率升高;随着温度的升高,苎麻纤维直径增大率到达最大值的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19.
1 前言我国苎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0%开发苎麻纺织品,具有深远的发展前景。近年来,随着苎麻纺织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我国苎麻纺织加工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深加工效果还一直不很理想,如柔软、防皱等性能,未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因此,我们就其柔软性的改善作了一些尝试。苎麻织物具有凉爽、吸湿、透气性好的特点,且布面挺阔、不贴身,适宜做夏季服装面料和高档工艺品,但由于麻纤维结晶度大,取向度高、抱合力小,纤维较长,成纱后绒毛较长,因而苎麻织物一般都比较硬挺,折皱性和柔软性较差,有明显的刺痒感。目前,国内外对苎麻织物的柔软整…  相似文献   

20.
祝国通 《毛纺科技》1990,(4):44-45,35
湖北省是苎麻产地之一。为了合理地使用苎麻资源,解决涤纶、羊毛供应紧张的困难,改变产品结构,我厂试制了35001毛/涤/麻凉爽呢、35002—35016毛/涤/麻花呢、45001-45004涤/麻凡立丁等苎麻混纺系列产品,其中45003涤/麻凡立丁、35001毛/涤/麻凉爽呢已正式投产。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在苎麻混纺生产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认为关键是纺部前纺生活难做。为此,以45003涤/麻凡立了为例,探讨苎麻系列产品的纺部工艺,以利于该类产品的开发与深加工。 一、原料的选择 苎麻纤维具有强力高,吸湿、散湿快,凉爽透气性好等特性,适合做夏季服装面料。苎麻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