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世纪末,当尼葛洛庞帝在他风靡全球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预言“数字技术可以成为带领人们走向伟大的世界共荣与和谐的自然力量”时,人类科技的发展已在不知不觉中把我们推入了一个新的生存境地——数字化生存。我们沉浸在数字革命带来的超越人类想象的变化之中,感叹着在互联网包绕成的“地球村”生活的惬意,却惊异的发现,这场数字化的革命,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正席卷着我们固守的精神家园——艺术,并与之联姻,催生了一种新的艺术样式——数字艺术。  相似文献   

2.
老熊 《新潮电子》2003,(9):123-124
数字成像器件的诞生,使得影像的数字化逾越了传统胶片的复杂冲洗以及有损的数字化过程,实现了光学影像到数字化之间最近的距离,人们形象地称数字成像器件为“数字胶片”。  相似文献   

3.
刘悦玲 《数字化用户》2022,(13):121-123
数字化生存成为全球普遍状态,人们对数字信息技术的需求有了明显增长?数字信息技术使得出版“走出去”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变革,但国际化出版人才的缺乏制约着出版“走出去”的实效性?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要求和百年大变局带来的变革赋予了编辑更大的文化责任?编辑需要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型,更新传播理念,讲好中国故事,聚焦国际议题并提出中国...  相似文献   

4.
漫话数字化与数字通信人民邮电出版社总编陈芳烈今天,人们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已越来越意识到一个“数字时代”正悄然到来。从戴在手上的数字式电子表到食品商店里比比皆是的电子秤;从数字式体温计到数字电视,都无不与“数字”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数字化”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5.
书讯     
《中国信息界》2023,(3):96-96
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曾发生过五次重大的人口迁徙,从“生存迁徙”“大陆架迁徙”到“大航海迁徙”“劳工迁徙”再到“智力迁徙”。时至今日,人类正经历第六次迁徙的黎明,“数字迁徙”即将到来。《数字迁徙》一书共分七章,将带读者看清时代变迁的“基本盘”,找到“数字迁徙”的“驱动力”,一探世界主要国家“数字竞备”的得与失,以及企业“数字生存”的成与败,明晰我国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形成几点数字共识,畅谈未来“数字世界”的新蓝图,吹响开启“数字迁徙”征程的集结号,共同奔向数字文明的“星辰大海”。  相似文献   

6.
电视演播中心的分量化技术(X)第九讲向数字分量过渡(1)徐国光这是本讲座的最后一讲,前八讲对分量比和数字化两个不同的概念作了介绍,到了最后一讲得到了就像通俗小说“大团圆”的结局一样,它们也“结成了良缘”──那就是“数字分量”化演播中心。人们在“数字化...  相似文献   

7.
《新潮电子》2009,(9):16-19
十年前,尼葛洛庞帝在其著作《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大胆地对未来的“数字化世界”进行了描述,他提出,“信息的DNA”正在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交换物,要想生存必须适应数字化的时代。时至今日,想必让尼葛洛庞帝感慨的是,今天的人们早已超越了数字化生存的阶段,而是将数字化视为娱乐的必然手段。  相似文献   

8.
如今,“数字化“这个词已深入人心,数字技术也悄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中,数字电视、数码相机、数字摄像机拥有越来越多的消费群。在我们享受着数字技术和数字化产品带来的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也为数字产品市场创造了无限商机。而数字产品的核心技术就是混合信号处理,数字化革命对混合信号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9.
姚序 《新潮电子》2007,(1):133-135
时光的魔法师,惯于在岁月如流中变幻出叫人永远无从预知的奇迹,今日数字舞台上,此种“魔术”更是被演绎得格外精彩,有时候是风起云涌的戏剧化巨变,有时候是水滴石穿的进化长征。与此同时,“数字化生存”这个原本只属于少数人的高科技星星,  相似文献   

10.
《电信快报》2001,(5):17-17
数字化的力量 在现今世界,无论我们向哪个方向望去,都会看到人类正迈向数字世界,数字化正向我们靠近。IT和互联网产业已经渡过了不成熟阶段,并带来商务运作的重大调整,从办公自动化转向影响深远的电子商务,使买卖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然而,推动数字世界发展的并不仅仅是IT和通信产业,媒体、银行、保险和娱乐业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工作方式中受益匪浅,人们交流、生活、受教育和娱乐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这些都是发展的推动力。对数字信息的消费和对电子服务的应用正在改变人们的想法和技能,在数字世界,人们可以随时要求和…  相似文献   

11.
在本世纪初,数字化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全球数字家庭产业的发展正在不断加速,我们已迎来了一个数字化的新时代。数字家庭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们提供方便、安全、智能化、舒适的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技术将人们所熟知的个人电脑和传统家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数字电视的推广,到家庭网络产品;从数字化产品的应用到家庭医疗保健,到数字导航系统、广播系统在汽车等家用电子领域的使用,运营商、厂商正不断向人们展示“数字家庭”生活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化”后数字节目内容的迅速增加,莶地广告插播业务也必须从老旧的模拟方式向新型的数字方式转变,先进的数字节目插入(Digital Program Insertion, DPI)技术,可以实现向数字化的无缝而经济的过度,提高广告业务的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的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推动数字经济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经济形态[1]。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已将数字经济列为全省“一号发展工程”,数字经济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加速器。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倒逼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对于各行各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答题”,也是增强竞争力、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带来了一场社会革命。在这场社会的变革、转型中,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将引发“人文精神扭曲”、“语言文化优势”、“文化殖民主义”、“地区冲突不断升级与数字化战争”等一系列新的人文贫困。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带来了人文精神的“缺失”,并对信息时代的人文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是导致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不平衡。“数字鸿沟”日益  相似文献   

15.
邓忠礼 《数字通信》2001,(4):100-101
当今,“数字化”已风靡全球。很多产品和技术都以冠上“数字”二字为新潮。在通信领域也不例外。100多年来,人类的通信经历了由数字──模拟──数字这样一个历程。这是哲学上“否定之否定”原理在通信发展史上的印证。不过应该指出,这后一个“数字”,即20世纪后期出现在通信领域的从“模拟”向“数字”的过渡不是历史的重复,而是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的一次伟大变革。说它是一场“革命”也并不过分,因为它预示着一个新的通信时代的到来。电报─—早期的数字通信 在上一世纪,人们发明了电报,从而开创了一个用电来传送信息的时…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人工智能呈现“爆发式”增长,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为赋能企业内部及各行业、各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国电信全面实施“云改数转”企业战略,于2022年正式成立攻关AI技术的数字智能科技分公司(简称“电信智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依托云网融合和海量数据优势,不断加强AI能力建设和市场化运作,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并非是一个突发现象,它是一个历史的自然延伸。“媒体”的概念内含于艺术利用媒体技术里面。如今的艺术已经不仅仅意味着绘画、雕塑等传统方式,在数字化、信息化的今天,艺术变得无所不能,艺术家们利用电脑、英特网、数字摄录技术等等来重新审视这个被数字围绕的世界和被信息掩埋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自从比尔·盖茨提出“数字化时代”概念以来,数字化的产品如潮水般涌来,数字机顶盒、数码相机、数字电视机、数字……好像什么东西离开了数字化就代表了落后!虽然事情并不么绝对,但数字化产品的先进性确实是人们无法否认的事实。 就在美国微软推出其数字化多媒体音箱DSS-80后的3个月,中国深圳的三诺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多媒体音箱产品SR-1200。SR-1200音质优美,外形时尚,控制方便,而售价却不到700元,使人不得不惊叹于物超所值。 三诺工程师首次将微电脑芯片控制技术应用于多媒体音箱上,彻底杜绝了普通音箱…  相似文献   

19.
“数字到户”是广播电视数字化的首要任务。如果我们采用DVB-C的技术,城市居民可以得到音频、视频节目和网页三者整合的丰富内容。如果今年我国的直播卫星上天,通过DVB-S技术的实施,“数字到户”就可以发展到边远山区的农村。“数字到户”以后,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结论是:全力打造数字化家庭。  相似文献   

20.
刘启诚 《通信世界》2023,(14):28-30
<正>甘肃,简称“甘”或“陇”,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是一个自然景观、矿产资源和文化底蕴历史都非常丰富的省份。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的大潮深刻地影响着陇原大地,从政府到各行各业,都在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甘肃省委、省政府极具前瞻性战略眼光,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提升甘肃综合竞争实力的关键之举。作为“数字甘肃”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中国移动一直以来深度参与甘肃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发展,打造了诸多成功的实践案例。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近日赴甘肃采访,实地考察并感受甘肃数字化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