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层次结构和广义多协议标记交换协议,讨论了自动光交换网络中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全光网络及其上传送IP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网络的 IP化及 IP网络全光化趋势 ;讨论了全光网络的四种关键技术 ,包括光分插复用器 (OADM)、光交叉连接设备 (OXC)、高速路由器和全光路由 ;阐述了全光网络的三种网络结构以及在全光网络中传送 IP分组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组播应用使光网络的带宽资源日趋紧张。网络编码具有提高带宽利用率、提升网络的吞吐量、改善网络负载均衡等优点。分析了网络编码的特点及其编码代价、传统路由面临的问题,讨论了将网络编码引入光组播,优化光组播路由、提高网络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光网络世界多姿多彩的局面,分别阐述了光网络家族各系列的核心技术,讨论了光网络产品对IP业务的适应,并提出了融合节点和智能光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光网络世界多姿多彩的局面,分别阐述了光网络家族各系列的核心技术,讨论了光网络产品对IP业务的适应性,并提出了融合节点和智能光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6.
智能光网络控制平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网络的智能化是下一代光网络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对智能光网络发展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光网络控制平面技术进行了讨论,重点分析了光网络控制平面的功能模型、主要功能、应用协议和控制平面的可靠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许宗幸 《电信科学》2001,17(11):49-51
本文根据光网络的发展需求,阐述了自动交换光网络ASTN/ASON的概念,对构成智能光网络的核心设备-OXC光交换机进行了描述,对开发OXC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最后展望了智能光网络设备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8.
智能光网络路由及其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光网络路由不同于IP网络路由的显著特征,介绍了智能光网络分层多域的层次化路由体系结构,并对网络拓扑抽象、网络收敛等层次化路由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最后介绍了目前光网络路由技术的标准化状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介绍了ASON的概念,智能光网络的标准,重点讨论了智能光网络的演进及组网方式,最后讨论了ASON的保护和恢复以及在安顺移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OCDMA在网络扩张方面的优势,本文考虑采用相干OCDMA方法,提出了OCDMA over WDMA光网的结构,并对其网络特性、连接协议、优点及其在光网络中应用时系统出现的问题加以讨论。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研究了OCDMA over WDMA网络的阻塞特性与时间延迟。  相似文献   

11.
OTN+MPLS-TP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与SDH技术对比,概述了光传送网(OTN)的优势所在.因此,SDH向OTN演进是光网络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介绍了OTN技术现状和MPLS-TP技术特点,指出"OTN+MPLS-TP"技术是光网络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多样性业务承载、网络流量快速增长等需求推动下,光传送网(OTN)已成为骨干传送网首选技术,相应OTN互联互通将为业界关注的应用热点。本文主要分析了OTN互联互通应用涉及关键技术,并进一步针对国网大容量骨干光传送网中OTN互联互通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光传送网关键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数据类业务的爆炸式持续增长,基于VC-12NC-4带宽调度颗粒的同步数字体系(SDH)结合点到点波分复用(WDM)的典型传送网络结构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保持现有传送网络功能的前提下提供大颗粒带宽的传送与调度,成为新一代光传送网亟需解决的课题。光传送网(OTN)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大颗粒带宽的传送与调度的难题,同时在光层提供了类似USDH的组网、保护与管理等功能,在继承原有功能的基础上直接弥补了缺陷,是下一代传送网主流技术。由于处于应用初期,如何应用OTN成为目前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在综合分析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OTN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朱谦  蒋林  蔡龙 《电子科技》2013,26(6):1-3,6
针对用电路交换技术传输OTN信号面临容量、速率受限的问题,研究了基于包结构的光传送网的优势并提出实现方案。文中首先介绍了分组交换网络和光传送网相结合的基本结构,以及OTN帧结构及混合网络中标准的包格式,最后描述了一个将OTN技术和数据包技术相融合的可实现结构。该结构能将光信道数据单元解复用为低阶形式,并将其切割为离散的数据包。切割好的数据包由标准包接口送往包交换芯片进行交换,交换后的数据包进入重组模块,将其重组为连续的数据流,再由复用模块将光信道数据单元复用到其高阶形态发送出去。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近些年网络新业务和新技术应用不断增长的趋势,介绍了光网领域应用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的重要性.重点研究分析了2种面向IP和光传送网(0TN)协同的SDN技术——0NF Transport API(TAPI)和0penDayLight Transport PCE(TPCE),包括它们具体的技术细节以及如何实现跨域...  相似文献   

16.
毛谦 《光通信研究》2001,(4):7-12,22
处于光层网络的OTN,与电层的PDH,SDH网络一样,为保证信号传送质量,对抖动性能有相应的要求,文章主要介绍OTN的网络节点接口和设备接口的抖动性能要求,包括最大允许抖动,抖动转移特性和最小抖动容限,最后简单介绍OTN的抖动累积模型及其算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应对互联网数据流量和业务类型的变化,网络设备和网络架构都需要不断演进,光传送网(OTN)设备也不例外。近些年,OTN交叉粒度逐渐丰富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多业务的传送需求。但是为了应对快速增长和复杂多变的数据业务,OTN交叉技术需要与数据交换技术相结合,才能更高效更经济地满足未来多业务传送需求。  相似文献   

18.
传统光传输网络正逐渐走向开放与解耦,“烟囱式”的单厂商单域管理模式也在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理念渗透下向多厂商、多域统一管理模式发展,考虑到传输网络的设备差异性和协议复杂性,对传送SDN管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提出了介于黑盒设备与白盒设备之间的灰盒概念;然后,以灰盒化的接入型光传送网络(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OTN)设备为例,探讨了接入型OTN的SDN统一管控关键技术,包括开放管控架构、业务模板化、拓扑自动生成、设备自动上线、设备远程升级等;最后,结合实践阐述了接入型OTN统一管控系统的实现和现网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Automatic provisioning and recovery of lightpaths with selectable traffic engineering policies are considered basic features of near futur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 (OTN). Worldwide researchers recognize generalize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GMPLS) architecture as the viable control plane solution to achieve these issues in OTN. Growing effort is ongoing to find new recovery models for handling failure conditions in the networks, trying to set up alternative strategies to classical heavy-cost SDH/SONET protection techniques. In this paper, a pre-planned local repair recovery strategy is described. Allocation of primary paths is provided using the interference concept, in order to set a threshold between resources dedicated to working paths and those allocable for local backups in case of failure. Tests of the strategy are shown for a sample national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aimed at valuing local-repair recovery times at different failure location and seriousness.  相似文献   

20.
宽带交换技术的演变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山枝 《电信科学》2001,17(7):23-30
本文简要分析了复用与交换技术的演变以及未来的光交换,分析了交换设备的构成及相关的网络控制与管理技术。阐述了作为IP与ATM融合的新一代网络交换技术-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及其在光网络中的应用。进而分析了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网络结构,指出了业务、控制与交换将分离的趋势。最后指出,新型交换技术-MPLS和软交换将在网络演进过程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