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病毒性疫病的综合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猪病是制约规模化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规模化猪场猪的病毒性疫病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规模化猪场主要病毒性疫病有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感染、猪伪狂犬病、猪口蹄疫、猪细小病毒病、猪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规模化猪场存在的主要病毒性疫病,结合规模化猪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包括规模化猪场的选址布局、种源净化、防疫组织和制度、免疫接种和免疫监测、严格的消毒制度、加强猪群饲养管理并建立猪场疫病诊断和预警系统等综合性措施,为有效防控规模化猪场病毒性疫病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难的原因以及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的对策两个方面对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世界兽医卫生组织列为一类烈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溃烂为主。近几年国内疫情不断.给规模猪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根据多年在规模化猪场的临床经验.对规模化猪场口蹄疫的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规模化猪场只有做好猪群的疫病防控工作,才能降低生猪疫病发生概率,切实提高生猪养殖效益。但是从当前的养殖现状来看,规模化猪场在疫病防控方面普遍存在诸多问题,而这必然会对疫病防控效果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的对策,为广大生猪养殖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细节管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减少规模化猪场疫情发生,提高猪场经济效益。文内通过对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构建中的场址选择、生产区配套功能区建设、猪舍布局建设、防疫保健体系建立、消毒制度、全进全出制度、人员管理、有害生物控制、风险评估等要点进行探讨,从而为猪场疫病防控和净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倪兴军 《中国猪业》2021,16(4):83-86
随着我国养猪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猪场疫病及环境污染问题日趋呈现严重化和复杂化态势。规模化猪场构建科学规范的生物安全综合防控体系是有效解决猪场疫病发生、环境污染及经济效益下滑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养猪场的场址选择、规划布局、引种检疫、消毒工作、免疫程序、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入手,阐述了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综合防控体系的构建要点,为养猪场疫病防控、生态改善和生物安全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2018年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并在短时间之内迅速蔓延,对全国生猪产业健康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对江苏省太仓市规模猪场疫病综合防控风险现状进行了评估,阐述了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存在的防控难点,提出了完善疫病防控体系、强化畜禽养殖专项整治及生猪调运车辆监管等防控对策,以期为提高该地区规模猪场疫病综合防控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规模化猪场的增加、养猪水平的提高,猪场越来越重视猪群抗体水平的监测,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指导猪场疫病科学防控和猪场生产,为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提高猪场生产效益。我们对2021.9—2022.8哈兽研动物卫生检测中心检测的我国河南以北的北方地区背景清楚的规模化猪场血清样品的猪瘟、蓝耳病、伪狂犬和口蹄疫病毒O型ELISA抗体检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为猪场疫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田建民 《动物保健》2014,(9X):82-82
养猪业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对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有力的带头作用。为此,必须重视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和猪群保健体系的建设,采取严加防范的措施,全力地做好规模化猪场疫病的防控工作。本文就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措施进行探讨,介绍了规模化猪场疫病的发病原因,提出了防控措施,供各位养猪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养猪业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对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有力的带头作用。为此,必须重视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和猪群保健体系的建设,采取严加防范的措施,全力地做好规模化猪场疫病的防控工作。本文就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措施进行探讨,介绍了规模化猪场疫病的发病原因,提出了防控措施,供各位养猪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养猪企业疫病频发,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减少养猪场猪的发病,保证猪场的正常生产秩序,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笔者根据猪场的生产实际,总结出相应的实施方案,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2.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2005 and 2006 in three geographical areas of Madagascar to investigate and differentiate swine farm management and biosecurity practices in smallholder farming communities. Questionnaire data from a total of 709 pig farms were analysed using multiple factor analysis (MFA)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HCA). Variables describing management and biosecurity practices were organised into five groups: structure of the farm, animal-contacts, person- and vehicle-contacts, feeding, and sanitary aspects. In general, few biosecurity measures were implemented in the pig farms included in the study.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management and biosecurity practices emerged from the MFA and were mainly due to, in order of decreasing importance: structure of the farm, sanitary aspects, feeding and animal-contact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person- and vehicle-contacts. HCA resulted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four distinct types of farms in each of two study areas, Arivonimamo and Marovoay, while no grouping could be identified amongst farms in Ambatondrazaka area.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smallholder pig farms will allow adapting recommendations on husbandry practices and control measures in pig farms of these regions of Madagascar. The development of tailored recommendations is essential for Malagasy smallholders who have limited resources and need to make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changes to reduce the risk of contagious diseases in their herds.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部分原种猪场主要繁殖障碍性疫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湖南省原种猪场主要繁殖障碍性病原感染情况及免疫抗体水平。从2011年开始,对我省部分原种猪场进行采样;每年监测5个原种猪场,连续4年,共采血清样品900份、扁桃体样本888份。样品进行了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细小病毒(PPV)病原检测。结果显示,CSFV、PRRSV、HPPRRSV、PRV、PCV-2和PPV在我湖南原种猪场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病原阳性率分别为0.12%、2.78%、0.45%、5.33%、9.02%和13.5%。血清样品进行了CSFV、PRRSV、PRV(gB)、PCV-2抗体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4.9%、90.6%、93.3%合100%。各猪场根据自身情况,加大监测力度,适时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并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从源头控制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2018年8月开始,非洲猪瘟在我国快速多点发生,该病是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目前无有效的疫苗和药物控制,各大公司和养殖户开始了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升级改造。两年后我国大部分猪场的成功复产,全国生猪出栏量的大幅提升,证明了生物安全措施巨大效力;同时在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下创新了精准剔除、快速复产等操作,进一步证明了生物安全措施的有效作用。文章主要介绍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中入口(大门)和出口(后门)最为关键防线处的通道设计,方便所有的生物安全操作能够高效落实,切断病原轻易进出猪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猪大肠杆菌病是养猪生产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一种细菌性传染病,能够造成哺乳仔猪发生黄痢、白痢,以及保育猪发生水肿病。虽然猪场规模化程度得到很大的提升,但猪大肠杆菌病仍是困扰猪场管理者的重要猪病,影响着猪场的盈利水平。因此,文章主要从临床分类、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防控策略4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猪场管理者、兽医工作者防控该病提供借鉴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完善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是有效控制猪群疫病,保护猪群健康的重要途径。恢复养猪生产,需要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作保障。在非洲猪瘟环境下,如何重建生物安全体系,有效评估和实施生物安全措施,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是猪场恢复生产所面对的重要问题。文章分析了目前生物安全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重建及实施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方法,包括现场调查评估、体系文件的完善、设施与设备的改进、员工的培训与执行、效果评估(包含实验室评估)与体系改进等,以此重新建立并逐步完善适合本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为恢复生产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7.
猪口蹄疫疫情一经扩散,则很难控制和消灭,防控该病的关键是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以尽早启动口蹄疫防控预案,控制疫情。主要对诊断口蹄疫的病原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作一介绍,并以"早、快、严、小"为原则,提出了一系列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冀南地区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治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冀南地区大、中、小型养猪场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明确了冀南地区规模化猪场流行的主要疾病,分析并总结了其流行规律和发病特点,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疫病防治措施。针对在生产实际过程中由于过分追求生产而忽视饲养管理的规范和环境控制等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规模化猪场综合防疫模式,将疾病防治、饲养管理、环境治理相结合,以构建绿色生猪养殖基地。  相似文献   

19.
栗文文 《猪业科学》2020,37(10):105-106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随着人们对非洲猪瘟的认识逐步深化,猪场防控措施也逐步在完善;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是防控的核心,将病毒阻挡在猪场之外;对于有问题的猪场,全面排查和“精准拔牙”,结合抗体检测能够很好地控制住病毒的传播,使猪群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