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稻草覆盖厚度对笋地增温保湿效果及雷笋生长的影响,本研究设置0、5、10 cm稻草3个发热层处理,整体覆盖厚度25 cm,持续监测地表温度、湿度、每日出笋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稻草砻糠覆盖具有良好的保温保湿效果,地表温度随着稻草覆盖厚度的增加而增加,覆盖27 d后(2月16日),0、5及10 cm稻草处理地表温度分别为13.8、17.4、22.9 ℃。气温对地表温度的影响随覆盖厚度的增加而降低,0、5及10 cm稻草处理地表温度与气温变化间的皮尔逊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57**、0.758**、0.493**。稻草覆盖前期产热规律:5 cm稻草处理为y=-0.010 7x2+919.31x-2×107(R2=0.922),10 cm稻草处理为y=-0.010 7x2+919.30x-2×107(R2=0.859)。雷笋的始笋时间和终笋时间随着稻草覆盖厚度的增加而提前,累计出笋温度达到300 ℃以上,但是稻草覆盖过多,反而导致笋期缩短,产量下降。在本试验条件下5 cm稻草为最优覆盖处理,获得最高产量161.31 kg·hm-2,较0和10 cm稻草覆盖处理的雷笋产量分别提高27.5%、49.4%。  相似文献   

2.
为推广优化宁波市的稻秸秆雷笋覆盖技术,提升笋农的经济效益,开展稻秸秆雷笋覆盖试验,探究稻秸秆不同覆盖模式对雷竹园地表增温效果、土壤理化性状及雷笋产量产值的影响。设4个处理:处理1对照,不覆盖;处理2稻秸秆+砻糠;处理3稻秸秆+有机肥+砻糠;处理4稻秸秆+尿素+砻糠。结果表明:处理3升温效果好,12月土壤表层最高温可达21.3℃,升温效果总体趋势表现为:处理3>处理4>处理2>处理1。处理3的亩产量、亩产值、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1 919 kg、41 443元、21 635元/亩,与对照处理1相比分别增加了20.9%、285.0%、144.0%。总体来说,在稻秸秆+砻糠双覆盖模式基础上,通过施加有机肥或尿素调节碳氮比,能显著提升土壤表层温度和雷笋产量、产值、经济效益。此外,稻秸秆覆盖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提升土壤速效钾含量,同时处理4对于土壤pH、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南京地区不同覆盖厚度对早园竹出笋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对竹笋需求量的增加,竹林覆盖栽培技术已经大面积推广。选取立地因子较为一致的10 m×10 m样地3块,研究25、27、29 cm 3种不同稻壳覆盖厚度下地表温度、土壤温度与气温之间的关系及温度变化对早园竹竹笋地径、笋高、产量的影响。3种不同覆盖厚度下土壤温度与地表温度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覆盖厚度27 cm时单根竹笋质量与土壤温度相关性达显著水平。以25 cm覆盖厚度为基准,覆盖厚度27、29 cm试验地竹笋数量分别增长了6.16%、6.26%,竹笋平均笋高分别增长了0.41%、4.57%,竹笋总质量分别增长了2.64%、0.18%。竹笋笋径、竹笋高度与土壤温度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气温对土壤温度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地表温度对土壤温度起主导作用,土壤温度对竹笋笋径和竹笋高度几乎没有影响而对竹笋数量影响很大。覆盖对竹笋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竹笋数量的提升。相对于覆盖厚度25 cm试验地,覆盖厚度27 cm试验地竹笋产量提高明显,覆盖厚度29 cm试验地竹笋产量与覆盖厚度27 cm试验地差别不大,因此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27 cm是最合适的覆盖厚度。本研究结果将为南京地区早园竹覆盖产笋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毛竹林稻草覆盖对春笋生长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生勇  徐爱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6):103-103,163
连续2年于11月初对毛竹林进行覆盖稻草,稻草覆盖厚度为20cm。采用稻草覆盖技术后,毛竹春笋出笋时间提前47~52d,春笋期延长27~31d,春笋产量提高35.9%~58.3%。  相似文献   

5.
<正> 采取人工栽培措施,促使竹笋提早上市,可使产值成倍增加。其主要措施是抓住提高地温、施重肥、浇水和采笋四大技术关键。 1.提高地温。要提早出笋,必须提高土壤温度。在冬季采用覆盖物进行林地覆盖,覆盖材料以竹叶效果最好,砻糠次之,稻草效果较差。于12月上旬按每平方米覆盖竹叶11千克,厚约30厘  相似文献   

6.
彭赛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783-5785
[目的]为黄甜竹高效培育奠定技术基础。[方法]研究了不同地面覆盖物及覆盖厚度对黄甜竹林分土壤化学性质及生产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未做人为覆盖的自然状态)相比,谷糠、稻草和厩肥等3种地面覆盖物处理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0~20 cm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N、速效P、速效K的含量,其中厩肥覆盖处理的培肥能力最高。谷糠、稻草和厩肥等3种地面覆盖物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黄甜竹林的出笋量,延长了笋期,促进了黄甜竹的生长。[结论]3种覆盖方式对黄甜竹出笋量及生长的影响效果依次为厩肥谷糠稻草。就覆盖厚度差异而言,覆盖厚度6 cm对黄甜竹出笋量及生长的影响效果优于覆盖3 cm处理。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稻草覆盖方式对蟠桃园土壤肥力、蟠桃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稻草覆盖处理均能提高蟠桃产量。其中,稻草覆盖20 cm和稻草覆盖20 cm+施入有机肥处理的蟠桃2年平均产量最高,增产幅度分别达29.6%和43.0%;稻草覆盖处理果实品质显著提升,单果重平均增加19.9%,稻草覆盖20 cm+施入有机肥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抗坏血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无覆盖处理;稻草覆盖处理提升了果园土壤肥力水平,相比无覆盖处理,不同处理有机质增加27.8%~32.7%,全氮增加6.2%~15.2%。  相似文献   

8.
南方稻田冬季马铃薯覆盖栽培对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热状况是影响南方稻区冬种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本文研究了露地无覆盖(对照)、稻草、渗水膜、普通膜和黑色膜覆盖处理对土壤水热、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各处理0cm-20 cm土壤温度依次为普通膜>渗水膜>黑色膜>稻草>对照,表明覆盖可提高表层(0cm-20 cm)土壤温度。稻草覆盖处理比对照提高0cm-5 cm土壤含水量5.9%,达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3种膜覆盖处理比对照显著降低了0cm-15 cm土壤含水量;各覆盖处理对20cm-25cm土壤含水量影响不显著。渗水膜覆盖比对照降低0cm-5 cm土壤容重2.0%,稻草覆盖比对照降低了15cm-20 cm土壤容重4.0%。渗水膜覆盖与对照的马铃薯出苗率基本一致,但稻草覆盖使马铃薯出苗率降低21.7%。渗水膜和黑色膜覆盖比对照显著增产22.0%和6.9%,稻草和普通膜减产21.2%和19.5%。渗水膜和黑色膜覆盖比对照提高大薯个数79.0%和31.6%;渗水膜覆盖提高马铃薯块茎商品率44.1%,并提高块茎淀粉含量7.4%。试验表明:南方稻田冬季马铃薯渗水膜覆盖栽培,对改善土壤水热状况及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性具有重要作用,是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雷竹林地利用砻糠、木屑、稻草等覆盖物覆盖,可提早出笋,提高经济效益。可是近年竹区普遍采用旧的覆盖物重复利用,结果出现白蚁等虫害严重为害。竹农为了灭虫,采用呋喃丹等农药治虫,结果农药污染了竹笋,造成出口的雷笋罐头退货,经济损失巨大。余姚市三七市镇等地竹农采取茶籽饼(油茶籽榨油后的剩除物),每亩(1亩=  相似文献   

10.
绿竹笋芽提前萌发促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绿竹林高产、高效、优质和可持续经营为目标,为促成笋芽提前萌发,采用3种措施对比试验表明:林地覆盖和提前晒目竹笋早出效果明显.3月初晒目20d,可提前出笋36d,笋期延长32d;2月中旬以砻糠覆盖30cm厚可提前出笋57d,笋期延长17d;土壤水分供应对笋期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提高出笋数量和竹笋产量、质量.绿竹林地覆盖和提前晒目可作为竹业实用技术推广,指出应就竹林土壤水分精准化供应和长期立地生产力维护等技术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梧州市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适合梧州市栽培条件的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规程,进行了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种薯处理、适宜播期、播种密度、稻草覆盖厚度、施肥水平、栽培模式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种薯经消毒催芽后再播种,有利于马铃薯健壮生长;冬种马铃薯以11月上中旬播种较好,过迟播种马铃薯的产量、商品率及经济效益都会降低;合作88马铃薯品种免耕栽培采用82500株/ha的种植密度综合效益最好;采用小畦种植马铃薯稻草覆盖厚度以7cm为宜,大畦种植稻草覆盖厚度以8cm为宜;每公顷施三元硫酸钾复合肥1200kg加硫酸钾450kg时,免耕马铃薯的鲜薯产量、生物产量、商品率最高;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和高垄免耕栽培都是较好的栽培模式,两种栽培模式下马铃薯的产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2~2015年临安竹林小气候观测站资料,分析了雷竹生长期不同层次温度和土壤水分变化特点,以及雷笋出笋与气象要素的关系。雷竹林小气候特征是地温与气温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浅层地温与深层地温变化趋势一致,而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变化幅度减小。竹林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主要来自于降水和灌溉,从地面到地下50cm深度,越往下土壤水分含水率越高,50cm反而变少。利用MATLAB统计软件对雷笋产量和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利用人工覆盖增温技术可以使孕笋期时间缩短,出笋的起始时间提前1~2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认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免耕栽培中适宜的稻草覆盖厚度。[方法]通过对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中不同盖草厚度和不同种植方式进行重复对比试验,探索不同盖草厚度和大小畦种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盖草厚度,马铃薯鲜薯产量增加,其中盖草厚度7cm、小畦种植的处理产量最高,达19290.5kg/hm^2,盖草厚度低于7cm的处理减产明显,当盖草厚度达到10cm时产量减少。[结论]适宜的稻草覆盖厚度可以获得理想的植株群体,从而增加鲜薯产量。在种植方式上,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的马铃薯采用小畦种植有方便排灌、减少积水以及提高出苗率和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的作用,因此小畦种植也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覆盖物应用在花生上的抗旱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旱地花生进行了不同覆盖物的抗旱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地表覆盖可以提高花生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产量,不同处理的抗旱效果表现为:地膜覆盖>稻草覆盖>纸膜覆盖>不覆盖;稻草覆盖和纸膜覆盖可以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从抗旱效果、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以稻草覆盖处理旱地花生最佳。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2~2015年临安竹林小气候观测站资料,分析了雷竹生长期不同层次温度和土壤水分变化特点,以及雷笋出笋与气象要素的关系。雷竹林小气候特征是地温与气温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浅层地温与深层地温变化趋势一致,而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变化幅度减小。竹林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主要来自于降水和灌溉,从地面到地下50cm深度,越往下土壤水分含水率越高,50cm反而变少。利用MATLAB统计软件对雷笋产量和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利用人工覆盖增温技术可以使孕笋期时间缩短,出笋的起始时间提前1~2月。  相似文献   

16.
为雷竹笋用林提早出笋和增加产量而进行的栽培试验结果说明:整个试验地平均产量比对照增加24.7%,最高试验小区产量比对照增加78.1%。整个试区的出笋期比对照提早20~35d,最早的试验小区比对照提早55d。由于产笋量增加,出笋期提早,使更大量的鲜笋高价供应春节节日市场,平均产值比对照增加267.3%,纯收入增加3321.4%,最好试验小区的产值和纯收入分别增加495.3%和531.2%。从投入产出比来看,试区平均在1:4以上,最高试验小区可达1:12。选定的最优方案是在11月底至12月初施入尿素75g/m-2后,即刻覆盖竹叶30cm厚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求提高黄芩产量和品质的栽培新途径。[方法]试验地共设地面覆盖物碎稻草厚度1和3cm、整稻草1和3cm、整玉米秸1和3cm、裸地(对照)7个处理,研究地面覆盖物种类和厚度对黄岑产量及黄岑苷含量的影响。[结果]经地面覆盖整稻草1cm、碎稻草1和3cm和整玉米秸1cm处理的黄岑比对照增产极显著,增幅为82%-106.6%;覆盖整玉米秸3cm处理的黄岑比对照增产显著,增幅为49.90%;黄岑苷含量以覆盖碎稻草1和3cm、整玉米秸3cm处理的最高,比对照增加11.18%~17.79%,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单位面积黄岑苷产量以覆盖整玉米秸1cm、碎稻草1和3cm处理的最高,比对照增加98.86%~127.49%。[结论]综合而言,覆盖材料以碎稻草最好,覆盖厚度以1c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覆盖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覆盖材料,为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成龄茶园中,设覆盖厚度相同(8 cm)的稻草、玉米秸秆、甘蔗渣处理和不覆盖处理作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等含量和土壤含水量、茶鲜叶产量及茶叶理化成分等指标.[结果]覆盖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处理可提高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覆盖稻草和玉米秸秆处理可提高0~4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的含量;覆盖甘蔗渣处理使0~6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土壤pH值增高.在夏、秋茶期3个覆盖处理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春茶期,3个覆盖处理0~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稻草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覆盖玉米秸秆和稻草处理的鲜叶产量分别比CK增加13.42%和9.47%,覆盖甘蔗渣的产量较CK降低了5.26%.覆盖3种秸秆处理可使茶叶的茶多酚含量增高,氨基酸含量降低.[结论]稻草和玉米秸秆覆盖可促进茶园土壤养分的供应,提高茶树产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设置常规耕作(CT)、常规耕作+稻草覆盖、免耕、免耕+稻草覆盖4个处理,研究了免耕和稻草覆盖对红壤旱地土壤物理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玉米产量与土壤物理性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免耕增加了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0~3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并降低了0~20 cm土层土壤饱和持水量和非毛管孔隙度;稻草覆盖对土壤容重、水分常数及孔隙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影响较小;相比于常规耕作,免耕造成了玉米产量的下降,而稻草覆盖则提高了玉米产量;玉米产量与表层土壤物理性质的相关性较好,其受土壤容重、饱和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利用茭白秸秆作为发热材料并加盖保温材料砻糠,开展雷竹园覆盖促早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与仅覆盖砻糠及露天无覆盖相比,茭白秸秆+砻糠覆盖表现为土壤温度升温快,发热时间长,出笋提早,茭白秸秆可替代70%的砻糠材料。因此,利用茭白秸秆+砻糠覆盖雷竹园不仅可降低投入成本,提高效益,也为茭白秸秆的环保型资源化高效利用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