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模仿团队进步需要的学习、探索行为和成员更新规则,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双群体演化算法,称为团队进步算法(TPA)。算法将一个团队的成员分为精英和普通组,建立了两组的学习样板,定义了学习和探索运算,并合理设定了成员更新规则。两组成员在搜索过程中出现了明显分工,使算法兼备了全局搜索、局部搜索和定向搜索的能力。数值试验结果验证了新算法具有实现简单、全局寻优成功率高、收敛快、计算量少、坚韧性强和参数选择相对容易等特性,对解决优化应用问题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正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学校团队工作也应顺应时代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现在很多小区的平台已经建立起来,需要团队组织趁早占领这个阵地,也有利于团队组织创性地开展工作。当前各种学校大都围绕社区设立,这种格局为学校团队组织在社区局域网教育提供了规模平台。传统的团队活动有着各种不足,当前要更好地开展各项活动,需要开辟更多的社区网络活动区域。促进团队成员与团队组织、团队成员与辅导员、团队成员间的交流与互动,借助活动平台,创设团队活动情境,增加团队活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影响编程教学的不利因素有:学生课堂学习知识无法得到实践不能形成系统,部分教师无系统开发经验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师生交流形式单一无互动团队训练等。本文针对这些不利因素,结合一个实践项目,设计了师生团队开发模式。基于该模式项目团队快速、有效地完成了该项目。  相似文献   

4.
拍摄前的设计规划 摄影师Robert Richarsdon和他的核心团队成员:灯光师lan Kincaid、第一摄影助理Gregor Tavenner和布景师Chris Centrella,已经一起合作很久了,Richarsdon发出命令时只需做出特定手势,他的伙计们就能领会他的意思.Richarsdon还戴着耳机,便于他站在他的摄像机后也能与他的核心团队成员沟通,当然,他偶尔也会和其他团队成员沟通."Bob把我们所有的人培训得对镜头变化异常敏感,"Tavenner说,"即使是一个特写镜头也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所以你能在看镜头时确切体会到那一刻的镜头想表达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5.
增量学习方法的思想是仅利用部分相关的样本集参与训练,即能够保留历史样本知识,又能够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提高机器学习效率和精度,解决了大量样本训练时间长和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丢弃大量无效的样本点是增量学习算法研究的重点。文中提出了一种FCM(Fuzzy C-Means)和KKT(Karush-KuhnTucker)条件结合的增量学习方法,分别从历史样本集和新增样本集两个阶段对无效样本进行过滤,利用余下的样本进行训练。最后,利用UCI数据库中的4组数据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证明训练精度与全数据样本的训练精度几乎完全拟合。  相似文献   

6.
惠铎铎  沈超  马进  张利利  秦泽西  胡文东 《电子测试》2014,(19):151-152,131
随着科技的进步,飞机有了跨越式发展,机组成员之间必须有较为默契的配合才能更加高效和安全的完成飞行任务,因此客观的评价机组成员之间的团队绩效非常重要。为了开发出一种能够测评团队绩效的有效工具,运用Unity开发工具,结合JavaScript以及C#联合编制出了一套测评软件,运用该软件测评出团队绩效。  相似文献   

7.
当员工做了对团队有负面影响的事情时,私下与他谈话可能大大减损团队成员责任归属的清晰度、团队决策的质量,以及团队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进步,飞机有了跨越式发展,机组成员之间必须有较为默契的配合才能更加高效和安全的完成飞行任务,因此客观的评价机组成员之间的团队绩效非常重要。为了开发出一种能够测评团队绩效的有效工具,运用Unity开发工具,结合JavaScript以及C#联合编制出了一套测评软件,运用该软件测评出团队绩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基于团队的学习以"问题为中心"进行课程设计,包括组建学习团队、课堂测试、案例教学、应用性练习、课程论文等多个教学环节,在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以及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较好地适应了信号处理类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重视应用的课程特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天线阵列方向性图综合优化计算效率,提出了一种新的双群体演化算法。该算法将优化变量向量模拟为团队成员,把该团队分为精英组和普通组,建立了两组的学习样板,定义了学习和探索运算,并合理设定了成员更新规则。两组成员在搜索过程中出现了明显分工,使算法兼备了全局搜索、局部搜索和定向搜索的能力。数值结果验证了新算法具有实现简单、计算量少和参数选择相对容易等特性。给出了用该算法对天线阵幅度、相位和幅相综合的数值结果,验证了新算法的有效性。该算法对解决同类的优化问题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必修学位课。这门课比较抽象而且数学要求很高。针对课程特点,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典型案例,通过这些面向实际问题的实践案例和面向学科前沿的研究案例,使研究生在学习过程增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让研究生了解更多的学术前沿研究成果,启发研究生创新性思维,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2.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培养综合创新能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急需一大批知识水平高,综合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不能适应这一要求。对此,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课程群实验体系,力求使学生通过这种新型的课程学习,达到知识、能力的综合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根本任务出发,以工程项目为主线,内容涵盖了独立设置实验课、实验平台建设、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构建了独立完整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成就了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实践训练平台和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工科各专业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各自实践教学体系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数据结构”课程多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相关资源和平台。分析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现状,打造面向实践的数据结构课程信息化平台。平台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根据课程重难点构建关键知识点应用分析;第二层根据知识点应用分析引导算法设计实践;第三层以典型数据结构为导向,构建系统式闯关型工程实训项目。信息化平台构建为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结合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准确把握光电技术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科学设计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在讲授专业知识同时,潜移默化将习近平讲话精神、科技报国、创新精神、匠人精神、节能环保、服务社会等思政元素内化为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创新,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实现学生专业能力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重视在校期间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可以实现:(1)帮助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该模式完全符合"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改革理念,更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体差别化教学,让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事实上,这一创新理念将知识搬到课前,而在课堂上则有大量的时间帮助学生巩固、强化甚至提升,实现个体全面发展.(2)为其他院校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运动控制系统”是一门紧密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课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等科研竞赛中广泛应用,但多数学生仅停留在基础理论层面,难以较好地应用于实战工程项目中。因此,本文提出在“运动控制系统”课程中基于项目导向型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理论知识融入到项目实践中。通过SRTP实践项目“两栖无人机系统的研制”为例,以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建议为辅,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项目管理能力、科研实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案例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以应用为目标的电气测量技术课程,是多门课程的知识综合与贯通,具有实践操作性强等特点。该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从制作罗氏线圈、设计调理电路,到进行大电流检测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全过程,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实验中根据波形噪声与幅值误差,完成参数调试与罗氏线圈的模型分析,实现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实践表明,该实践活动能使学生掌握一个完整电气测量系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辅助理论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针对黑龙江科技大学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目标,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团队以OBE教学理念为指导,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标准和评价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及改革。经过教学实践,在提高教师教研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为例,展示了EIP-CDIO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改革新方法。我们以独特的授课方式和科学的培养方案为基础,强调理论研讨与团队实践的有机结合,并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可使学生的责任感、观察力、创造力和工程能力得到加强。实践教学结果表明,本教学实践方法在理论知识掌握和创新能力培养上,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