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中的词义具有认知和心理基础.文章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分别阐述了词义的范畴化和非范畴化对ESL词汇教学的启示作用,论证了范畴化与非范畴化的互补性和合作性对学生联想认知的提高,.从而有效地辅助ESL词汇教学.研究表明,灵活地理解词义的范畴化和非范畴化对ESL词汇教学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范畴化理论视角看,名物化是动词、形容词等其它词类的去范畴化和再范畴化的结果,体现了词类范畴的动态特征。去范畴化理论为词类范畴化中的名物化现象提供了更加合理的解释。确定名物化的程度,需要依靠大型平衡语料库提供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从范畴化理论视角看,名物化是动词、形容词等其它词类的去范畴化和再范畴化的结果,体现了词类范畴的动态特征。去范畴化理论为词类范畴化中的名物化现象提供了更加合理的解释。确定名物化的程度,需要依靠大型平衡语料库提供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词类标准问题的讨论确立了词类的划分标准,但对现代汉语中的名形转类现象却不能给出圆满解释.认知语言学认为非范畴化是词类在一定的语篇条件下脱离其基本语义与句法特征的过程,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对现代汉语名形转类的认知语义分析发现,名形转类现象的实质其实是名词的非范畴化.非范畴化后,名词不再指称具体的实体,丧失了指称能力,从而具有了述位功能,但名形转类的心理动因有待学界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5.
原型范畴理论关于范畴和原型的区分,可解释句法结构的范畴化过程.英语的句法结构围绕句法原型,以语法功能和意义为其"家族相似性",形成辐射性语义网络.在英语教学中,为了消解学生句法能力石化现象,可利用句法结构原型效应,培养学生以概括、归纳、对比为手段的范畴化能力,帮助他们将所学句法知识转化为句法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网络流行语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交际规则,社会方言特征渐趋鲜明,其特征之一就是抒发主体内在情感的表达方式大量出现。本研究从说话人的视角、情感等方面对当前网络流行语的主观性与主观化进行剖析,并归纳了网络流行语的主观性与主观化动机:隐喻、经济性和词项—构式互动。  相似文献   

7.
根据范畴化认知模型中的命题模型与转喻模型及范畴成员的"家族相似性",分析了If条件句范畴中原型与非原型的界定。认为If条件句是一个由原型和非原型构成的原型范畴,广泛的定义应将其看作由条件从句和主句组成的复合句。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对于诗歌的翻译也层出不穷.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也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他们以认知语言学的不同角度为出发点,对诗歌翻译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积极探索新的视角来研究诗歌翻译.文章以认知语言学的主观化理论为框架,从主观化对等的四个方面——辖域与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并结合具体的翻译实例...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李超代数osp(1|2)的范畴化,osp(1|2)的括号积在奇部分上的限制通过gl(2,)的BGG范畴和Harish-Chandra双模范畴之间的正合函子得到了范畴化.李超代数的括号积在奇部分上的对称性在上述范畴化结果中表现为2个gl(2,)的Harish-Chandra双模同构.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李超代数osp(1∣2)的范畴化,osp(1∣2)的括号积在奇部分上的限制通过gl(2,C)的BGG范畴和Harish-Chandra双模范畴之间的正合函子得到了范畴化.李超代数的括号积在奇部分上的对称性在上述范畴化结果中表现为2个gl(2,C)的Harish-Chandra双模同构.  相似文献   

11.
就英语同义词聚合中存在的语义差异特征进行了辨析,指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同义词的语义区分及相关搭配限制关系,采取互动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网络结构的词义消歧方法。将文本片段中出现词的所有词义都看作节点,将两个词的任意两个词义之间的语义关系看作弧,将语义关系的紧密程度看作弧的权重,从而构成一个无向赋权网络;将Google的网页分级(PageRank)算法应用到无向赋权图中,评价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并结合共指词义和词义的常用程度,对文本中出现的名词进行消歧。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对文本进行词义消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网络结构的词义消歧方法。将文本片段中出现词的所有词义都看作节点,将两个词的任意两个词义之间的语义关系看作弧,将语义关系的紧密程度看作弧的权重,从而构成一个无向赋权网络;将Google的网页分级(PageRank)算法应用到无向赋权图中,评价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并结合共指词义和词义的常用程度,对文本中出现的名词进行消歧。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对文本进行词义消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母语文化负迁移对词义的影响,指出了由于各种语言的文化上的差异,同一概念的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意义也不尽相同,强调了学习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歧义字段处理一直是中文信息处理领域中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问题之一,至今该问题仍没有得到完全而有效的解决,使得以此为基础的多个应用领域都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传统的消歧方法--规则消歧和统计消歧都有不可避免的缺点:规则消歧存在规则的完备性与合理性问题,统计消歧则只取大概率事件而忽视小概率事件。在研究了知网表达汉语知识的基础上,改进了基于知网语义相关度的计算模型,并应用于汉语的歧义字段处理中。经大量例句作实验,以句子为单位的切分正确率可达到97.1%,验证了该消歧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是我国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但也应该看到,居民收入差距也呈越来越扩大的趋势。认真分析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影响,正确实施宏观调控,逐步调节贫富差距,对于调动全社会改革的积极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英语国家语料库中随机提取commit一词的200条索引进行了语义韵研究。通过对com-mit一词左右搭配的量化分析,得出commit一词的消极语义氛围较为浓重,经常和具有“责任型”语义韵的类连接搭配,从而支持了Sinclair关于“意义影响结构”的观点,说明语义韵的研究对于语言学和语言教学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淮方言“捣特”经历了一个从动宾短语“捣他”到形容词性詈词“捣它”,到特殊否定词“捣特”的主观化历程,语义上形成了“攻击-诅咒-否定”的语法化环链。形式上,“捣他”发生了语义指向从无到有、从事物到动作、再到话语的转变。其后续N(P)的[+指人]语义特征发生了变化,生命度逐渐降低为零。相应地,“他”发生实义虚化,语音弱化。  相似文献   

19.
《孟子》中的"之"、"乎"、"者"、"也"的运用方法多种多样,在文言文中赋予的含义也是各不相同。本文主要从《孟子》中"之"字的角度发展,来探析"之"字在《孟子》中的运用、用法和含义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