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水权产生的背景进行了回顾,参照我国水权理论的法律基础,对水权的概念进行了解读,对水权所包括的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水权制度框架提出建议,包括理顺水权概念和体系、加强水法的立法工作、引入第三方机构等.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在水利部指导下,农业水权交易在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进行了十分成功的实践和试点。但现阶段我国可交易农业水权制度仍存在着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具体交易程序笼统化等问题。对于这一制度的现状分析有助于完善干旱缺水地区农业水权制度,明确具有中国特色农业水权理论及制度的基本框架,为全面推进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3.
张惠芳 《江西农业学报》2014,(5):113-115,120
近几年在水利部指导下,农业水权交易在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进行了十分成功的实践和试点。但现阶段我国可交易农业水权制度仍存在着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具体交易程序笼统化等问题。对于这一制度的现状分析有助于完善干旱缺水地区农业水权制度,明确具有中国特色农业水权理论及制度的基本框架,为全面推进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考取公务员行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虽然现代公务员的考录制度从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改进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古代的科举制度包含很多方面的知识,其中人才的选取和考试规定的设置,依然可以为现代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基于古代科举制的含义和意义,分析古代科举制对我国现代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启示,以期为我国新时代公务员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刘云 《农业考古》2012,(6):60-65
土地登记是中国古代帝制国家管理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并据此建立国家赋役制度,这必然形成一系列簿籍制度,其中就包含了土地管理制度。(1)换言之,赋役簿籍是中国古代国家行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朝廷编户齐民的主要外在形式,是朝廷向民众征派赋役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家沟通社会的主要纽带之一。所以有学者认为簿籍  相似文献   

6.
各国的水权交易与水权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权冲突实际上是利益冲突。当可开发的水资源产权已被界定和分配完了的时候,人们开始关注现有水权的再分配问题。再分配的渠道一般有两种:一是行政或司法干预下的公共部门用水政策;二是通过水权交易,包括销售、转让、租借等形式来重新获得水权。水权交易形成了水权市场。许多国家的水权管理都经历了从分配使用到逐步放宽交易的过程,澳大利亚最初的水权管理方法起源于英国的普通法和河岸所有权制度。澳大利亚1886年颁发了《灌溉条例》(IrrigationAct),该条例规定水的使用权以许可证的制度被授予个人和当地政府。这种许可证制度有两个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水权水价改革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载体,是当前水利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探索适合临泽县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承载力的需求,助推向现代水利转变,全县不断深化水权水价改革,逐步推进水权水价机制制度创新,基本建立了科学的水权制度和水价形成机制,有效促进了全县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8.
黄河河套灌区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的大型古老灌区.自2003年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与宁夏和内蒙古共同开展水权转换试点工作.宁夏和内蒙古水权转换的探索创新得到了国内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包括水权转换在内的黄河水权制度的建设实践,指引了中国水权制度建设的基本方向,为其他江河水权和水市场制度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但黄河河套灌区水权转换农民用水协会(Water Users Association,WUA)的现实难题也日益凸显了出来.  相似文献   

9.
结合甘肃实际,对水权制度推进建设、水市场运作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未来甘肃的水资源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河西内陆河灌区节水农业水权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权制度是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结合河西内陆河灌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实际情况,分析现行水权制度中不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探讨水权制度创新的诱导因素和潜在效益,认为建立公有水权基础上的可交易水权制度,实行水票制是水权制度创新的方向,并提出明晰初始水权界定、推行水权流转等促进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三代人权论”谈起,指出人权学说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人权”虽然是一个近代西方的概念,但是人权作为一种实存和理念无论在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即己存在。中西人权观具有共同的特点,即都是建立在人性论、“自然论”基础之上,都反对君权专制和暴政。不过,中西人权观也有明显的区别,即西方人权观是与民主政治相结合的,而中国的人权观是与“王道”相结合的;西方人权观的核心是“人”,而中国人权观的核心是“民”;西方人权观与法制相结合,中国的人权观与人治相结合。具有现代性的第三代人权观则强调“人类人I权”,它既吸收了中西人权观的合理因素,又超越了传统的中西人权观。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的准市场机制与战略演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理顺南水北调东线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顺利实现跨流域调水的运营管理,达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对南水北调东线的准市场进行了数学描述,对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战略演进进行了分析。引入新的水测度概念,指出了水测度曲线与行政干预程度负相关,揭示了准市场管理模式的4象限演化过程,提出了水权交易在准市场环境下有行政模式、市场模式和混合模式3种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海绵城市理念和乡村振兴政策为指导背景,采用实地考察及文献查阅的研究方法,对岳阳张谷英古聚落选址时自然水系的选择利用及对水系的人工控制进行分析和探讨,试图如实还原符合地域性的理水系统,诠释其从生态环境和人工构筑层面呼应海绵系统的“渗、蓄、滞、净、排、用”六个过程,初步印证“海绵乡村”理念与张谷英古聚落理水理念的一致性,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云南省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对策,建议更新观念,增强惜水意识;充分开发当地水资源,开展区域水资源调度;实施农业高效用水技术; 控制污染,保护水资源生态平衡; 依法治水,完善水资源所有权的法制管理体制; 加强政府对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建立适应的水资源价格体制。  相似文献   

15.
虚拟水是近年来水资源管理领域中出现的新概念,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战略是缺水区域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区购进水资源密集型产品(尤指粮食)来获得本区水资源安全的一种构想.研究从整体上分析了目前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及其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节水、调水、移民等常规方案对比分析,引入虚拟水的概念,以新疆为例探讨了干旱区实施虚拟水理论战略的基本思路和意义,构建了基于虚拟水战略的水资源持续利用的保障框架,提出了建立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的主张,为干旱区缓解其缺水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理水有着独特的设计构思手法,对现代设计具有借鉴价值。从分析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入手,结合湘湖景观绿化工程项目,初步探索中国传统理水理念手法在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胡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256-18257
以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为基础,探讨其"天人合一"建筑观形成的必然性和中国现代乡土建筑生态观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论的关键点是吸收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建筑观的文化和中国乡土生态建筑观的精髓,为当代设计所用,形成一种立足于环境保护、和谐共生以及具乡土生态特征的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18.
古村落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村落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成为研究热点。探讨了古村落的认定标准、古村落的价值体系和古村落的空间布局特征,对古村落目前的研究进行了点评,并指出了古村落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推动茂名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更强的内生动力,推进乡村振兴,本研究以茂名市3个县级市、2个区共计28个典型村庄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茂名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制约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路径。结果表明,土地细碎程度、租金设定、土地经营权确权、土地情结等因素对茂名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此,在推行土地经营权流转时,当地政府应加强土地整治力度,建设高标准农田;设立合理的定价标准,规范租金浮动价格;建立明确的土地产权制度,加快土地确权颁证工作;转变农民对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主要研究中国文学史叙述模式受到西方“本质”观影响这个问题.西方“本质”观建基于“理念”、“实体”、“本质”等哲学概念之上,19世纪中晚期随西方列强侵略我国而大量引入、侵入.中国文学史学科正好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受西方哲学思想“本质”观的影响不言而喻.伴随中国文学史著述的大量涌现,西方“本质”观使中国文学史叙述模式愈来愈趋于僵化.受西方影响的中国文学史叙述模式体现出的“本质”观主要包括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怎样突破西方“本质”观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这对建设契合我国文学实际的古代文学叙述模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