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曾燕波 《家庭教育》2014,(10):47-47
维果茨基(1896—1934)是前苏联建国时期的卓越的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他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和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维果茨基的理论强调文化、社会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由于他在心理学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被誉为“心理学中的莫扎特”。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不仅对前苏联,而且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在西方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维果茨基的学说在西方的兴起上世纪70年代末,维果茨基的学说传入西方,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西方学者对维果茨基学说的持续研究形成了一股“维果茨基研究热”。时至今日,维果茨基的六卷文集已被许多国家翻译成英、德、法、西、意等多种文字出版,他的学说在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得到了许多著名学者的赞誉,如:“心理学界的莫扎特”,“不了解维果茨基就不是一位现代心理学家。”(S·屠尔明)“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中从事认知过程及其发展研究的每一位心理学家都应承认维果茨基的著作对自己的影响。”(J·S·布鲁纳)“毫无疑问,维果茨基…  相似文献   

3.
1998年10月17日至19日,在舟山普陀区党校连花山庄召开了全国维果茨基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这标志着我国学者对维果茨基理论成果的重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其思想遗产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我衷心地希望全国维果茨基研究会的正式成立能作为一个良好的开端,对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我也期待着研究会能与国外同行加强学术上的交流与联系,从而进一步拓宽视野,扩大研究的文化多元性。 我认为,可以毫不过分的说,维果茨基是二十世纪心理学界的一个奇才。他从未正式接受过心理学专业的正规教育,心理学与哲学、美学一样都只是他的个人爱好。从他考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对心理学感到兴趣开始,到1934年去世,他实际从事心理学研究仅短短的17年。然而,他在该领域取得的成就却令人难以置信。他是苏俄著名心理学派——文化历史学派的奠基人,该学派不仅对苏俄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发展发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受到西方学者的推崇,使其影响波及全世界。我希望通过对维果茨基思想的系列介绍帮助读者了解其内涵。  相似文献   

4.
思维与言语的理论是维果茨基最重要的心理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也是文化历史理论的基石和基本内容.本文分析和运用维果茨基思维与言语的理论,着力揭示聋生书面语写作能力的发展机制,并从中获得聋生书面语写作能力培养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5.
维果茨基对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果茨基对现代西方心理学产生了巨大而广泛的影响,融入了蔚为壮观的“维果茨基现象”。他提出了与西方迥然不同的理论体系与方法论思想,丰富了心理学的理论宝库,广泛影响了心理学发展的众多领域;激发了心理学的文化转向,促进了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发展;迁入并影响了后现代心理学,从工具论和方法论等方面启发了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的孕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维果茨基是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对心理发展活动理论具有深入的研究。心理学与认识论是有机统一的,维果茨基反对传统认识论中的身心二元论,在批判吸收斯宾诺莎和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和方法论,开创了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维果茨基借鉴《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方法论原则,运用"单位分析法""概念分析法"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机制和认识发生过程,从语言和意识出发思考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工具-符号理论解决意识和活动的统一性问题,创造了一元论的历史方法论。维果茨基理论从认识发生学的角度解释了马克思的社会实践本体论,进一步深化、扩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维果茨基(1896-1934)是苏俄心理学的奠基者,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其理论对前苏联乃至世界心理学都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被喻为“心理学界的莫扎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所创立的俄罗斯心理学派不仅对当代的心理学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为双语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将维果茨基的言语理论、活动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到俄、英双语教学中,有助于高校俄、英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开展,从而促进学生俄、英两种外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维果茨基与现代心理科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维果茨基是苏俄心理科学的主要奠基者,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在世界众多的心理学家中,维果茨基的学说独树一帜,他首创高级心理机能历史起源的理论,最早将历史主义原则引入心理学,创造性地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力倡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方法论,创立了苏俄心理学史上最大的心理学流派,为心理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对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构建和学科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兼容并蓄,采众家之长,汲取了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唯物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美国行为主义华生思想及语言学家萨皮尔的观点.科学概念发展观是维果茨基的重要思想之一,但迄今为止无论心理学界还是教育界对其童年科学概念发展的观点却鲜有涉及和阐述;本文论述了科学概念与自然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及发展趋势,还有教育与发展的关系,阐述了维果茨基对前人观点的批判及其关于科学概念的观点,在真实概念实验基础上,他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推动了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建构,对当前教育改革注入了生机.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初的苏联,很多的心理学者都力图借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建构自己的心理学体系。作为马克思的继承者,维果茨基深刻的意识到,“继承”不是以马克思主义方法取代心理学方法;真正的“继承”应该是采用马克思的思想方法,回到心理学的具体问题中建立自己的“元理论”。在此基础上,维果茨基接受了马克思对于人的发展的两个基本假设——将人的心理视为环境的产物,内在的智力起源于活动,并采用历史的、整体的、发生的、比较的心理学方法,针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进行考察,最终建构起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学派”。  相似文献   

12.
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英语教学法发展的新成果,是交际法的新发展,它是基于前苏联心理语言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1962)的语言与学习理论提出来的。我国也从1998年开始陆续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尽管任务型教学已有着多年的历史,但有部分学者仍对其很陌生。因此,本文将对任务型教学进行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维果茨基与皮亚杰的争论代表了发展心理学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路线,开创了认知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两种模式.对两人关于儿童认知发展观的不同与相同之处进行比较探究,旨在为当代认知发展的理论建构与教育实践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高觉敷,我国现代心理学史研究的领军人物;维果茨基,苏联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两人成长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各不相同,但在方法论思想上却颇具共性,高度体现了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精神。这种共性结合他们各自的研究领域孕育出各具特色的理论成果:高觉敷以唯物史观考察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制定了心理学史的编纂原则,要求辩证地看待西方心理学家的世界观和研究成果。维果茨基提出总体性解释原则,用辩证思维统帅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精神的感召下两人均为值得我们景仰和纪念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心理学流派中,精神分析学派在游戏理论上颇有建树。早期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伯勒、埃里克森、蒙尼格等人都对儿童游戏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虽然认知学派的兴起使精神分析学派在教育界的影响受到了冲击,但也有不少学者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继承并发扬了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当代游戏治疗正呈现出整合的趋势,游戏治疗的程序和形式也在不断改进,游戏治疗的使用人群也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16.

Vygotsky’s sociocultural theory (VST) has been increasingly utilised as an effective framework to account for the role of emotions in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Yet, within VST, emotion has neither been systemically theorised nor investigated.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by offering a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f Vygotsky’s perspective on emo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cognition. Employing a content analysis approach, three of Vygotsky’s key texts on emotions were closely read and analysed with emerging themes grouped into a system of interrelated theoretical tenets. The insights gained from this paper benefit schola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ing emotions from a VST perspective as well as provid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7.
自我是心理治疗和人格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人格心理学发展至今,自我作为个体维持心理健康、形成健全人格的核心因素,从而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在后现代主义语境线,对自我的各种研究取向已倾向于不再如传统心理学那样,把自我看作是一种本质,而更强调自我是一种过程。尤其是叙事心理学试图在理解个体所经历的特殊经验时,把焦点放在意义和解释上。正是这个研究取向为我们开启了了解自我和他人的一扇窗。  相似文献   

18.
维果茨基视意识问题为科学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他认为,意识是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整体系统存在的,意识活动是意识机能系统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心理建构的社会源泉.意识不仅具有机能结构,还具有意义结构,他的意识理论则对社会建构主义意识观有直接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