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广西莪术姜黄素含量及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 方法:用HPLC测定广西莪术生品、醋煮品、醋炙品姜黄素的含量;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腹腔染料渗出法研究其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广西莪术各炮制品姜黄素的含量为:生品>醋炙品>醋煮品;醋制炮制后具有较强的镇痛抗炎作用。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广西莪术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0,(9)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广西莪术姜黄素含量及体内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用HPLC法测定广西莪术生品、醋煮品、醋炙品姜黄素的含量;比较炮制品对S180肉瘤小鼠抑瘤作用的影响。结果:广西莪术各炮制品姜黄素的含量为:生品醋炙品醋煮品;各炮制品对体内移植性肿瘤小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醋煮品、醋炙品抗肿瘤作用稍强。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广西莪术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炮制方法对广西莪术姜黄素成分及镇痛抗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广西莪术姜黄素含量及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HPLC测定广西莪术生品、醋煮品、醋炙品姜黄素的含量;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腹腔染料渗出法研究其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广西莪术各炮制品姜黄素的含量为生品>醋炙品>醋煮品;醋制炮制后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广西莪术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广西莪术主要成分的影响。方法利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比较生品及各个醋炙品中挥发油含量;运用HPLC法测定不同炮制品中吉马酮的含量,色谱柱为C18柱(4.60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67∶33),检测波长210nm,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5℃。结果挥发油的提取结果:麸炒=煨制生品醋煮醋磨醋炙醋炒酒炒醋浸;吉马酮含量比较:生品麦麸炒醋炒醋磨醋煮酒炒煨炙醋浸醋炙。结论不同的炮制品,挥发油和吉马酮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莪术挥发油及其4种主要活性成分莪术二酮、莪术醇、牻牛儿酮和β-榄香烯的影响。方法以药典挥发油测定法测定生、醋炙和醋煮莪术饮片中的挥发油,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莪术二酮、莪术醇、牻牛儿酮和β-榄香烯。色谱柱为依利特ODS-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0~30 min,40%~60%(A),30~40 min,60%~80%(A),40~60 min,80%~90%(A);进样量10μL;柱温25℃;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14 nm。结果与生品相比,莪术的醋煮品和醋炙品挥发油及其4种活性成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并且莪术醋炙品高于醋煮品。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定量测定方法可用于莪术挥发油及其4种活性成分的同时定量分析。为莪术饮片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广西五月艾总黄酮含量及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热板法、扭体法观察不同五月艾炮制品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不同炮制品中广西五月艾总黄酮含量大小为酒炙品>醋炙品>生品.醋炙品中总黄酮含量较生品提高6.60%,酒炙品则提高7.46%;扭体法中,醋炙组镇痛率较生品提高27.11%,酒炙组则提高29.11%;热板法中,广西五月艾醋炙品和酒炙品较生品对热板致痛能大幅提高止痛作用.结论:广西五月艾生品、醋炙品、酒炙品对冰乙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均能提高对小鼠不同时段热板致痛的痛阈.  相似文献   

7.
苍术为菊科植物南苍术的根茎.历代常见米泔浸炒、醋炒、盐炒、土炒、醋煮、酒煮、米泔浸、姜制、酒醋并制、童便制等法,近年来多采用米泔水炙麸炒、清炒两种方法.由于传统炮制方法条件不易控制,常使炮制质量产生一定的差异,为合理其炮制标准,笔者采用薄层层析及药典法对苍术的生品、炒黄品、炒焦品、米泔水炙品、炒品及现代品进行薄层鉴别及挥发油含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炮制后挥发油组分无明显变化而其含量均有所下降,为制定合理的炮制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莪术挥发油的影响。方法 :对三种不同来源的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挥发油含量高低依次为 :生品 >炒制品 >醋制品 >酒制品。结论 :为筛选莪术合理的炮制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经不同方法炮制前后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将竹叶柴胡饮片经蜜制、酒制、醋制后,分别提取生品和几种炮制品中的总皂苷、挥发油,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炮制前后总皂苷和挥发油含量.结果:竹叶柴胡炮制前后柴胡皂苷和挥发油含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蜜制后总皂苷含量升高,酒制和醋制后总皂苷含量降低,含量高低依次为蜜柴胡>生柴胡>醋柴胡>酒柴胡,含量分别为2.037 5%,1.519 6%,1.317 4%,1.127 4%;几种炮制方法炮制后挥发油含量均有明显升高,含量高低依次为蜜柴胡>酒柴胡>醋柴胡>生柴胡,含量分别为0.736%,0.689%,0.630%,0.395%.结论:不同炮制方法炮制竹叶柴胡前后有效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证明根据不同的药用目的炮制柴胡药材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气质联用法分析炮制对芫花挥发油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芫花炮制前后挥发油含量的变化,并用GC-MS法分析鉴定了挥发油中的组分。结果表明:芫花经炮制后各炮制品的挥发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组分亦有较大变化,以醋炙和醋煮品产生的未知成分较多。  相似文献   

11.
柴胡炮制前后有效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晓东 《中成药》2000,22(7):483-485
目的探讨柴胡炮制前后主要有效成分的变化.方法应用TLC、UV等方法对柴胡生品与醋炙品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柴胡经醋炙后,挥发油含量从0.15%下降至0.12%,其蒸馏液(1∶10)在276±1 nm波长处的光密度值由0.341下降到0.250,柴胡生品与醋炙品总皂甙含量一致,并均含有柴胡皂甙a、柴胡皂甙d.结论柴胡醋炙后挥发油含量下降了约20%,总皂甙含量则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醋炙法炮制香附增强疗效的作用原理。方法:对香附生品、醋炙品中总皂苷含量和挥发油中r-香附酮进行定量对比测定分析。结果:实验测得香附生品总皂苷含量为2.340%,醋炙品总皂苷含量为3.000%,香附醋炙后总皂苷含量提高了28.21%;生品香附r-香附酮为0.174 mg/mL,醋炙后为0.208 mg/mL,香附醋炙后r-香附酮溶出量提高了17%。结论:香附炮制后总皂苷和r-香附酮含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姜浸法、姜煮法和姜炙法对厚朴挥发油化学成分影响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姜浸法、姜煮法和姜炙法炮制厚朴,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厚朴生品、姜浸厚朴、姜煮厚朴和姜炙厚朴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类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挥发油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厚朴生品、姜浸厚朴、姜煮厚朴和姜炙厚朴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化学成分63、61、59和56种,其中共有成分35种。厚朴生品、姜浸厚朴、姜煮厚朴和姜炙厚朴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β-桉叶油醇,其次是α-桉叶油醇、γ-桉叶油醇、石竹烯氧化物、茅苍术醇等。姜制前后厚朴中挥发油成分和含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姜浸厚朴多数主要成分相对含量高于厚朴生品,而姜浸厚朴、姜煮厚朴和姜炙厚朴挥发油的多数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依次下降。结论:不同姜制法炮制厚朴的挥发油在成分种类和含量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姜浸法炮制略优于姜煮法和姜炙法,而在炮制厚朴过程中应考虑采用低温操作,避免造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气质联用法分析芫花挥发油模拟醋制前后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气质联用法分析芫花挥发油模拟醋制前后的变化原思通,张保献,夏坤(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芫花挥发油系芫花的毒副作用及泻下作用的活性部位之一 ̄[1~3]。我们用GC-MS法分析了炮制对芫花挥发油的影响,发现芫花经不同工艺炮制后各炮制品的挥发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组分亦有较大的变化,以醋炙和醋煮品产生的未知成分较多 ̄[4]。因此,又对芫花挥发油加醋酸做了模拟醋制试验,并用GC-MS法对其模拟醋制前后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优化中药三棱炮制工艺,考察影响三棱炮制的因素.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重点考核醋制工艺,对其进行多因素考察,设计正交实验,在此基础上参考文献中其它炮制工艺,进行横向比较.考察标准以三棱的有效部位总黄酮为标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进行含量测定,并对数据作统计学处理(方差分析),找出最佳优化方案.结果 醋炙三棱总黄酮含量为最高,比生品含量增加29.79%左右,麸炒三棱含量为最低,比生品含量减少52.25%左右.其它炮制方法中醋烤三棱总黄酮含量比生品含量增加13.10%,醋煮三棱总黄酮含量比生品含量增加3.73%,醋蒸三棱总黄酮含量比生品增加8.63%,清蒸三棱总黄酮含量比生品含量增加3.05%;醋炙的最佳工艺为20%的用醋量浸润10min在150℃下炒制15min.结论 炮制方法直接影响三棱总黄酮含量,该研究为优选三棱最佳炮制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挥发油类中药的炮制工艺。方法:以乳香、苍术、茵陈这三味含挥发油的中药为例,采用醋炙、清炒、麸炒、烘制等方法进行炮制,通过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以上中药炮制前后挥发油的含量,并比较不同炮制方法的中药得率。结果:经醋炙、清炒、麸炒、烘制等办法炮制后的乳香、苍术、茵陈的挥发油含量相较生品均有所下降,其中乳香和茵陈采用烘制法后挥发油除去率最高,苍术采用麸炒法挥发油除去率最高,烘制后三种药物得率较高。结论:含挥发油中药的炮制工艺选择,需根据药材的临床用途以及毒性作用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不同炮制方法对知母中芒果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知母中芒果苷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供试样品中知母的芒果苷含量.结果 不同炮制方法处理后知母中芒果苷含量高低依次为盐炙品>炒黄品>酒炙品>麸炒品>生品.结论 知母经炮制后均有利于芒果苷的溶出,其中以盐炙品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姜黄炮制前后姜黄素、挥发油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姜黄炮制前后各样品中姜黄素及挥发油含量.方法:采用SHIMADZU,VP-ODS C18柱(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冰醋酸溶液(48:52),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430 nm,柱温35 ℃.挥发油采用水蒸气蒸馏法.结果:姜黄不同炮制品姜黄素的含量为原药材(10.77 mg·g-1)>微炒品(10.04 mg·g-1)>生品(10.02mg·g-1)>酒制品(9.44 mg·g-1)>醋制品(9.28 mg·g-1).挥发油含量为:原药材(8.05%)>生品(8.00%)>酒制品(7.99%)>微炒品(7.81%)>醋制品(7.60%).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姜黄中姜黄素及挥发油含量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透骨香抗炎、镇痛作用及水杨酸甲酯苷含量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肿胀法、热板法比较生品及各炮制品的抗炎、镇痛作用;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透骨香生品、盐制品、醋制品、酒制品中水杨酸甲酯苷的含量.结果 透骨香各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提高肿胀抑制率(P<0.05),其作用强弱顺序为:醋制组>清炒组>盐制组>生品组>酒制组.生品组、醋制组、清炒组、酒制组均有镇痛作用(P<0.05),生品组作用较强,清炒组在药后1h作用最强.炮制品中水杨酸甲酯苷的含量与生品比较均降低,其中酒制含量较高,盐制含量最低.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对透骨香抗炎、镇痛作用及水杨酸甲酯苷含量有显著影响,透骨香用于镇痛抗炎宜采用清炒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广西莪术3种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油的含量及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 3 种不同炮制品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结果 广西莪术挥发油得油率在0.96%~1.04%之间,经GC-MS分析从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3种化合物,初步鉴定了其中14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桉油精、D-樟脑、β-榄香烯、大牛儿烯 D、β-瑟林烯、τ-榄香烯等.结论 广西莪术不同炮制品挥发油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化学成分也有较大差别,醋煮后其组分无变化,仅成分含量下降,醋炙后其部分组分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