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治疗失败后行PTC与ERCP对接的研究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内镜等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ERCP治疗肝外梗阻性黄疸日趋成熟,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胰胆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对少数由于各种原因致使ERCP乳头插管不成功或虽ERCP乳头插管成功但选择性肝内插管不成功的患者进行了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logrephy,PTC)与ERCP对接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这部分患者的胆道微创治疗成为可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ERCP操作技巧的不断完善以及相关配件的成功开发和应用,在ERCP基础上开展的介入治疗已成为胆胰疾病内镜下微创治疗的主要手段,而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与否是ERCP介入治疗的先决条件伸。常规方法(导管或切开刀载导丝)对那些插管困难的乳头进行选择性胆管插管常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对ERCP乳头插管失败的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与ERCP对接技术,使13例治疗成功,现将对接操作及配合技术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2006年至2010年在我院行ERCP治疗的患者,14例因乳头插管不成功采用了PTC与ERCP对接技术,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46~82岁,平均65岁.患者均有皮肤巩膜黄染、胆红素升高,均经CT、MRCP等明确诊断,因肿瘤晚期或身体情况而不能行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针状刀实施十二指肠乳头开窗术,在ERCP困难胆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接受ERCP治疗的患者中,当常规插管方法和(或)其他预切开技术无法进入胆管时,采用针状刀在主乳头背部选点进行电灼造口,完成胆管深插管及后续治疗.观察本方法的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108例患者接受开窗术,其中97例(91.2%)成功插至胆管;11例胆管恶性梗阻患者虽经开窗仍无法进入胆管,其中远端恶性梗阻失败率(25.8%,8/31),明显高于近端梗阻(5.3%,3/57),(P=0.014,χ^2=5.983).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5例(4.6%),其中插管失败组(18.2%,2/11)明显高于成功组(3.1%,3/97)(P=0.006,χ^2=7.418);另有肠道穿孔1例、胆管炎4例,均经保守治疗控制.结论 在困难胆管插管的ERCP病例中,应用针状刀行乳头开窗术可以有效提高ERCP诊治的成功率,对于有经验的操作者该方法是较为安全的;但远端胆管恶性梗阻行乳头开窗术的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预切开或开窗方法后胆管插管失败者,行第2次ERCP操作的价值。方法167例患者术前拟诊胆总管结石和/或良性乳头狭窄109例,胆胰占位性病变58例。第一次ERCP标准胆管插管均在20min以上,不能成功后作预切开或开窗术,再反复试插后仍未能成功;3~5d后,再次行ERCP;第2次ERCP大多数患者按胆胰管合流水平位、前位和后位顺序插管。结果133例(79.6%)经第2次ERCP获得成功,其中水平位插管成功85例,前位插管成功36例,后位插管成功12例。插管成功后顺利完成了内镜的相应治疗。1例发生乳头穿孔伴后腹膜感染,1例并发重症胰腺炎形成胰周脓肿,均经腹腔穿刺引流方法治愈。结论经过更缜密的准备,掌控好胆管插管技巧,再次ERCP仍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PTCD与ERCP对接术--微创胆道治疗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十二指肠镜的发展及其相关器械的改进和操作技术的进步,使胆道微创治疗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但仍有一部分病人由于各种原因致使ERCP插管不成功.从而使以ERCP插管成功为基础的胆道微创治疗无法进行。为此.国内外学者开始对常规ERCP插管失败的病例尝试先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导入导丝.并使导丝经总胆管自十二指肠乳头进入十二指肠腔内.再在十二指肠镜下将导丝拉出.在体外实现造影导管和导丝的对接.并将造影导管沿导丝推入总胆管.或在十二指肠镜下用造影导管与导丝直接对接.并沿导丝插入胆管.即PTCD与ERCP、对接术.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采用这一技术可以使造影导管进入绝大多数ERCP插管失败病例的胆管.使这一部分患者胆道微创治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使用双腔前视胃镜对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后胆胰疾病患者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46例使用双腔前视胃镜进行ERCP治疗的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后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情况。结果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成功率为82.6%(38/46),8例失败,其中6例因双腔前视胃镜无法进入输入袢找到十二指肠乳头而失败,2例因乳头插管困难而失败。38例插管成功者中,3l例胆管结石者均成功取出结石,4例胆总管下端恶性梗阻者均成功置入胆管金属支架,3例十二指肠乳头良性狭窄者经气囊扩张后均成功置入鼻胆引流管;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出血、穿孔和术后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双腔前视胃镜对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后胆胰疾病患者进行ERCP治疗,插管成功率较高,可顺利完成后续ERCP相关治疗,并且不会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胆道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胆道插管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在我院行ERCP的患者。对常规胆管插管失败且导丝反复进入胰管(〉4次)者行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胆管插管成功后,导丝留置胆管内,继续完成胆管括约肌切开及相应的治疗。统计插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整个研究期间内共行ER—CP1576例次,需胆管深插管879例次,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者30例。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后,首次ERCP胆管深插管成功率为93.3%(28/30),2次ERCP插管成功率为96.7%(29/30)。2例(占6.7%)发生并发症,为轻型胰腺炎。无出血、穿孔或操作相关的死亡发生。结论在困难胆道插管中采用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经胰管和针状刀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解决胆管插管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在ERCP过程中出现胆管插管困难而行EST术的患者64例,32例采用经胰管EST,另32例采用针状刀EST,比较两种术式在ERCP中插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32例患者经针状刀EST成功实施ERCP30例(93.8%);另32例患者经胰管EST成功实施ERCP 24例(75.0%,c2=4.267,P=0.042).经胰管EST失败的8例患者,有5例改为针状刀EST后,成功插管并完成了ERCP检查;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穿孔、术中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行ERCP过程中插管困难时可通过EST手术扩大切口,以提高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Dual刀预切开在困难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就诊行ERCP治疗的40例患者,对插管困难的患者行Dual刀预切开,再行插管,评估该种方法对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40例患者中胆管结石21例,胰腺或胆管肿瘤15例,良性乳头或胆管狭窄4例。39例Dual刀切开后插管成功,成功率为97.5%(39/40);l例未成功病例为胰腺肿瘤广泛侵犯胆管。术后发生血淀粉酶升高共11例,其中高淀粉酶血症2例,无出血、穿孔、ERCP术后胰腺炎、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Dual刀预切开在增加插管成功率的同时,降低了切开过程中的出血、穿孔及ERCP术后胰腺炎风险,提高了困难ERCP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通过留置临时性胰管支架选择性胆管插管对提高胆管插管困难者的造影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以胆管插管为目的时,因为十二指肠乳头偏位、柔软易移动、胆总管下端过度弯曲、乳头狭窄、憩室旁乳头等存在一些胆管插管困难病例,导丝反复进入胰管,且双导丝技术2~3次后导丝仍不能进入胆管者,我们采用在胰管内临时留置胰管支架,再试行胆管插管造影或预切开.结果 43例留置胰管支架者,42例胆管插管造影成功,1例失败,1例轻症胰腺炎发生结论.结论 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采用临时胰管支架能提高成功率,可能降低胰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自1986年首次报道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用于诊断胆胰疾病以来,ERCP技术不断开展、成熟现已成为胆胰疾病诊治的重要方法.目前内镜医师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率可达90%以上,但仍存在5%-10%的插管失败病例,这些病例需借助其他技术才能实现成功插管.反复尝试乳头插管在提高插管成功率的同时亦延长ERCP操作时间并且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近年来国内外专家提出困难胆管插管的概念逐渐被内镜医师接受,对于困难胆管插管的病例,内镜医师可及时调整插管策略以提高胆管插管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拟对困难胆管插管的处理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预切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在ERCP中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肝胆胰外科共完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930例,其中选择性插管困难者采用常规方法不能完成而采用乳头预切开术108例,占11.6%.纳入标准为常规插管失败或反复进入胰管4次判定为选择性插管困难,术中改行乳头预切开术,根据病情完成ERCP检查和内镜下治疗.观察终点为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与同期常规ERCP插管病例资料对比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组乳头预切开术108例,ERCP成功103例,成功率95.4%.术后并发症7例,发生率6.5%,无十二指肠穿孔及死亡病例.同期822例常规ERCP诊治成功率97.7%,术后并发症63例,发生率7.7%.乳头预切开与常规选择性胆管插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x2=0.141,P=0.707)及成功率(x2=2.041,P=0.1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头预切开术与常规ERCP相比不增加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可提高困难ERCP的成功率,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  相似文献   

14.
ERCP的学习非常困难,选择性插管是ERCP成功的关键.临床上胆管疾患多于胰腺疾病,选择性胆管插管的应用更为广泛,但初学者往往容易进入胰管,胆管插管技术的掌握则困难得多,成为制约ERCP培训的主要问题.以往的ERCP教学侧重于介绍各种插管技术,例如导丝辅助插管、胰管支架占据法和预切开技术,对于选择性胆管插管的具体操作方法叙述不多,学生难以掌握.2010年2月开始我中心采用了三点一线插管法进行ERCP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发生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时,乳头的位置、走向往往也发生改变,此类患者行ERCP常常操作困难,且易发生并发症.十二指肠乳头位于憩室下缘且乳头内陷的患者行ERCP尤其困难,我们创新性使用了乳头外翻插管法,提高了ERCP成功率,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我科2005年6月至2012年1月行ERCP的患者中,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管、胰腺疾病发生率为15.08% (281/1864).其中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于憩室口下缘伴有乳头内陷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42~78岁,中位年龄61岁;ERCP检查前临床诊断为胆总管结石12例,胆管扩张6例,其中合并胆管炎15例,急性胰腺炎2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预切术在恶性胆道梗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6例插管困难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根据十二指肠乳头及其周围结构、插管情况等采用不同预切方法对乳头括约肌施行内镜下预切术,观察ERCP诊治的完成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应用弓形刀切开法4例、针状刀切开法24例、经胰管胆管切开法12例、联合方法6例,其中35例预切术后胆管插管成功,成功率达76.1%(35/46).发生术后黏膜渗血3例、胰腺炎1例、高淀粉酶血症2例、胆管炎1例,未见穿孔发生.结论 内镜下乳头预切术可提高恶性胆道梗阻患者ERCP诊治的成功率,且适时、正确地应用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几种乳头预切开方法在ERCP胆管插管困难时的选择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镜、插管技术已基本标准化,选用切开刀加导丝插管,明显提高了选择性胆管插管的成功率,但仍有5%~10%的患者插管失败。提高ERCP成功率,是每个内镜医生面临的挑战,乳头预切开的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胆管插管的成功率,但其相应的并发症也随之增加。近年来,我们对胆管困难插管的病例采用几种乳头预切开方法,并对几种方法作一比较,探讨其选择的合理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的ERCP诊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毕Ⅰ式或毕Ⅱ式)胆总管梗阻患者行ERCP术,术中使用乳头预切开、导丝引导插管、网篮取石等方法,以及及时改变患者体位加以配合。结果10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均成功实施ERCP术,术后放置鼻胆管引流3例,胆管支架内引流7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我院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胆总管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ERCP诊疗术成功率高,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与胆胰疾病的关系及其对ERC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病人380例,了解老年人PAD与胆管疾病的关系及对诊疗性ERCP的影响。结果发现老年人PAD患者105例,在老年人中发生率27.63%。本组ERCP插管造影成功率95.23%,并发胆管结石者72例,胆管下段良性狭窄15例;胆胰管及壶腹部肿瘤10例;慢性胰腺炎2例,胆总管乳头瘤1例,均进行了治疗性ERCP。术后并发症:4例出血,1例轻型胰腺炎,3例高淀粉酶血症均经内科治疗好转,无1例死亡。结论 ERCP治疗老年人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合并胆胰疾病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年龄、憩室本身不是ERCP的禁忌证,所有治疗性ERCP的方法均适合高龄患者,疗效也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20.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58例ERCP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病的关系以及对诊疗性ERC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9例ERCP的诊疗结果,了解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管疾病的关系及对诊疗性ERCP的影响。结果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58例,发现率22.39%,其中63.79%合并有胆管结石,ERCP造影成功率98.28%,93.10%胆管显影,74.14%进行了治疗性ERCP。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易合并胆管结石,在诊疗性ERCP中只要术者耐心、细心、小心,即使是治疗性ERCP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