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Pro/E为工具,以齿轮温锻成形工艺为对象,建立了直齿锥齿轮温锻成形过程中的三维塑性有限元模型.在对温度场复杂边界条件做合理简化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设计单元类型,运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分析了齿轮在温锻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情况,得到了反映温度场变化的温度分布图.其结果对提高直齿锥齿轮的温锻成形精度和模具寿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图6,参10.  相似文献   

2.
实践证明,在编制另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中间(工序间)尺寸的正确计算是保证工艺设想顺利实现的重要条件。尤其对一些大批大量生产的另件或者大型另件,则对保证另件的质量,加工生产率以及经济性更是必要的前提。中间尺寸的计算,归根到底是决定于对余量分布的理解。而余量分布理论在目前有争议,中间尺寸的计算亦有所不同。因此,余量分布是需要解决的工艺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热锻与温锻相结合的复合锻造工艺对38MnVS非调质钢组织性能及摩擦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锻造工艺为1 150~1 200℃热锻(25%变形量)+550℃温锻(15%变形量)时,锻后空冷获得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珠光体团被弥散分布的铁素体分割细化;温锻过程使得珠光体团位错增殖,进一步提升非调质钢强度,测得试样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面收缩率和冲击吸收功(A_(KV),25℃)分别为969.6 MPa、750.2 MPa、36.8%、10.7 J;摩擦磨损测试结果表明,干摩擦条件下试样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其平均摩擦系数稳定在0.45,质量磨损率4.610~(-8) g/(N·m)仅为传统锻造工艺制得试样的62.1%.  相似文献   

4.
钢材经精密温锻后,可以显著提高其综合机械性能,减少加工工序。但钢料温锻后,由于回弹量和热弹量将引起锻件尺寸改变。本文针对回弹量的计算进行研究,导出公式,用以确定在指定温锻规范下的回弹量,并绘制成图,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5.
带凸缘筒形件(如图一所示)的拉伸,在冲压生产中是很常见的.制订这类另件的拉延工艺,过去都是采用苏联学者B.П.罗曼诺夫斯基提出的方法.普遍认为:用此方法对非一次拉延可成形的带凸缘件,制订其拉延工艺时,是相当繁琐的.本文是在分析这类另件变形原理的基础上,经过精确的电算和实用数据验证,提出一简便制订这类另件拉延工艺的方法,并指出罗氏在这一问题中的某些错误之处.  相似文献   

6.
粉末热锻是六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工艺。用常规工艺烧结的铁基制品其主要缺点是内部有10—20%的孔隙,密度低,因而机械性能差。随着工业的发展,对粉末冶金工艺的改革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粉末热锻工艺的产生,使粉末冶金另件具有和一般锻钢相同的物理机械性能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密度可提高到大于96%的理论密度,使另件机械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它不仅保留了粉末冶金工艺的各项优点,且能弥补精密锻造的缺点。因而近  相似文献   

7.
文章指出,机器制造工艺水平的高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重大意义,并指出了机器制造工艺发展的方向是,最佳式样和最佳结构另件的最有效的加工方法的研究。文章论述了各种先进的加工方法和先进的机床,并指出了先进的工艺必须由先进的生产组织来保证。文章最后指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奋斗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 板材下料通常是凭下料工人的经验,而不进行统一规化和计算。当另件的种类和数量很多时,本文研究了利用计算机来完成板材下料问题的优化处理方法。另件的规整化面积产品另件形状各异,而剪床只能剪直线。因而划线时必须考虑到剪床的特性。比如,按图1 规化下料的各另件,虽然材料利用率较高,但剪床无法工作,必须将图中b园下移成图2 中的模式,剪床才能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工厂另件加工车间,设有n个另件J_i(i=1,2,……,n)要在m台机床M_k(K=1,2,…,m)上加工,各个另件根据工艺上的要求按一定的顺序通过这些机床,如何安排这些另件的顺序,使予先给定的指标达到最优,这就是运筹学中的所谓排序问题。设J_1,J_2,……,J_n为某一给定的加工顺序,本文涉及的排序问题假定: (1)每一J_i(i=1,2,…,n)都依次通过M_1,M_2…,M_m;每一M_k(K=1,2,…,m)都依次加工J_1,J_2,…,J_n;  相似文献   

10.
将温锻-冷精整工艺引入汽车某型离合器盘毂的生产中,结合响应面法(RSM)与弹塑性有限元模拟(FEM)对盘毂冷精整工艺参数的多目标优化问题进行研究。以减小终挤压件轴向翘曲角、减小齿面径向回弹量和降低终挤压件最大损伤值为优化目标,并以精整凸模速度、精整凹模半锥角、温锻件与精整凹模间摩擦因数、精整量以及温锻件法兰厚度为优化变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与Design-Expert V8软件进行RSM拟合建模分析,得到终挤压件的齿面径向回弹量与最大损伤值的二阶响应面模型和终挤压件轴向翘曲角的线性响应面模型,并通过FEM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其误差绝对值小于6.3%,可用于后续优化。生产实践表明多目标优化后的温锻-冷精整工艺能够生产出表面质量好、尺寸精确的优良盘毂零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船用发动机另件结构的工艺性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和讨论;指出了一般在设计另件的结构时所应考虑的一些工艺性的问题,以及设计新发动机时所应遵循的方向,并附有很多实际发动机的另件结构示例,可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一种模拟另件做相对复杂运动时磨损情况的机构,用作图法和解析法分析了其轨迹、速度和加速度,计算机打印出s-t,v-t,a-t曲线,并可由此设计一种磨损试验机,以研究不同材质的各种另件做复杂运动时的磨损。  相似文献   

13.
摆动辗压工艺是一种新的锻压工艺,它主要用来成形盘类另件,其所需变形力较一般锻压工艺大为减少,且无震动和噪音。 目前,国内外对摆辗工艺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本文以锥形摆头摆辗园柱体坯料为例,揭示了摆动辗压工艺的变形实质;提出了计算最合适压下量的方法和数值范围;导出了计算接触面积率λ的简单而实用的计算公式:λ=0.32(△H/Rtgθ)~(1/2)(式中:△H—每转压下量;R—坯料半径;θ—摆头倾角)。  相似文献   

14.
氯化钙水基淬火剂是我厂热处理车间为了解决某些另件热处理变形开裂的生产关键问题而采用的新淬火剂。这些另件一般都是用碳钢(50~#钢或50~#铸钢)制成,形状复杂,壁厚相差很大,在淬火时极易产生变形、开裂和硬度不均匀等疵病。过去,采用水——油双液淬火,大批另件报废,采用硝盐分级淬火则硬度不均匀或变形过大,也不能满足生产要求。近二年来,我们对氧化钙水基淬火剂进行了试验,基本上解决了这些另件的热处理问  相似文献   

15.
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材料温锻流动应力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采用 BP神经网络算法对 0 8F钢和 40 Cr在温锻温度范围内流动应力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建立起预测材料温锻流动应力的 BP网络模型 .同传统回归方法相比 ,该方法不需事先判断变形温度 t、应变速率 ε·-、应变 ε与流动应力 σ的复杂关系 ,而是通过对大量离散样本进行多次训练 ,找出蕴含在 t、ε·-、ε与σ之间的本质联系 .结果表明 ,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温锻成形时 t、ε·-、ε与 σ的关系 ,从而预测出材料在一定变形条件下的 σ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三辊轧机是用来生产回转体的周期性毛坯锻件或另件的一种新型轧机,它的工艺过程是这样进行的:如图一所示,将加热到轧制温度的毛坯(2),送至三个互成120°的  相似文献   

17.
3.工具限额的执行与修改:①企业必须具备较完整的工具领、发料单据、报废单和定期清库盘点报表,以及车间部门的生产工时等统计资料。如属新建企业可按工艺部门对主要产品另件编制的加工工时,制定一个过渡性工具月耗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振动式自动上料装置的振动系统结构设计方法,参数合理选择,生产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初步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讨论了判定另件运动规律的方法,提出了合理的判断计算公式,分析了利用偏心式振动系统的振动与程式,并进行了实验论证。文中以谐波近似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同步振源及不同步振源中另件非线性振动时的平均速度,提出了计算生产率的近似方法,并进行了初步理论与实验论证。最后还提出了利用电子模拟方法研究振动式自动上料装置的初步概念。  相似文献   

19.
借梯上楼,是加快发展乡镇工业的一条途径。太仓制笔另件厂建办于一九八五年,专业生产制笔另件。创办初期,人才、技术、资金紧缺,我们不惜重金,先后引进了八名科技人才开发了一八八铱粒、六零一铱粒、六一七铱粒等多种新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使我厂生产的制笔另件销售占全国市场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一九九三年在全国制笔另件行业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一名。随着企业的发展,一九九四年二月,与香港郎光投资有限公司合资创办了洪盛毛纺有限公司,双方各投资五百万元,当年实现销售收入三千八百万元,形成了新的生长点。一九九四年两家企业完成产值一亿元,创利五百五十万元。实践证明,"借梯上楼"有四个"有利于":一、有利于发挥各自的长处,实行优势互补,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我厂引进了八名科技人员后,使技术及其开发的  相似文献   

20.
粉末冶金是一门新兴的工业技术,它可制造种各材料和制品,广泛应用现代各个国民经济部门。我厂几年来为机械工业创造了粉末冶金内套、外套、轴套、齿轮衬套等另件,节省了大量有色金属,降低了成本,深受机械部门的欢迎。下面将我厂生产的粉末冶金另件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