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上皮钙黏素(E-cad)的mRNA及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3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OX-2、E-cad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OX-2的mRNA和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0%、74.2%,23.3%、72.8%,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的mRNA和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3%、35.7%,90.0%、32.8%,二者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OX-2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E-cad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期有关(P<0.01,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OX-2和E-cad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趋势均相反,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发现两者mRNA及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0.49,P<0.01;r=-0.26,P<0.05).结论 COX-2的mRNA及蛋白过表达,E-cad的mRNA及蛋白低表达均可促进癌细胞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nail mRNA及环氧化酶-2(COX-2) mR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30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0例乳腺导管内癌和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nail mRNA及COX-2 mRNA的表达.结果 ①Snail mRNA及COX-2 mRNA在乳腺单纯性增生、乳腺导管内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3.3%、46.7%、81.4% 和13.3%、63.3%、7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ail mRNA及COX-2 mRNA在同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nail mRNA及COX-2 mRNA表达均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0.01),与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③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nail mRNA与COX-2 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3,P<0.01).结论 Snail及COX-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二者的表达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上皮钙黏素(E-cad)的mRNA及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3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OX-2、E-cad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OX-2的mRNA和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和乳...  相似文献   

4.
陆向东  张汀荣 《江苏医药》2016,(4):420-422,497
目的研究CTEN蛋白和E-钙黏蛋白(E-cad)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A组)和25例癌旁乳腺组织(B组)中CTEN和E-cad蛋白的表达量,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A组C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8.75%,B组无CTEN蛋白表达;A组E-cad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8.75%,低于B组的92.00%(P<0.05)。A组CTEN和E-cad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雌激素受体表达密切相关性(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TEN和E-cad的表达呈负相关(r=-0.346,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CTEN表达水平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判断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CTEN和E-cad蛋白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TEN表达对患者預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环氧化酶-2基因及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基因及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52例乳腺癌中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COX-2mRNA和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0.0%、65.4%)、(15.0%、57.7%),差异有显著性(P<0.01);COX-2mRNA和蛋白表达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OX-2mR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有关(P<0.05),与年龄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COX-2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1)COX-2mRNA及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提示COX-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COX-2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提示COX-2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基因及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52例乳腺癌中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COX-2mRNA和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0.0%、65.4%)、(15.0%、57.7%),差异有显著性(P〈0.01);COX-2mRNA和蛋白表达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OX-2mR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有关(P〈0.05),与年龄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COX-2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1)COX-2mRNA及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提示COX-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COX-2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提示COX-2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河北医药》2012,34(9)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钙黏附素-E(E-cad)在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MP-7和E-cad 在25例乳腺导管原位癌 (DCIS)、68例浸润性导管癌(IDC)和17例正常乳腺组织 (Control) 中的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MP-7在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而E-cad的表达明显减低(P<0.05),且MMP-7与E-cad间无相关关系(χ2=0.00,P=1.00);MMP-7及E-cad均与乳腺癌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MMP-7和E-cad与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8.
张旭  曹译心  张翠薇  伍洋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421-2423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E2F1和P16蛋白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估的意义,并为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乳腺浸润性癌、4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及58例乳腺增生组织中E2F1和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2F1在乳腺浸润性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8.7%、12.2%和1.7%,前者与后二者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乳腺浸润性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4.4%、57.1%和70.7%,前者与后二者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E2F1和P16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及肿瘤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F1和P16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呈显著负相关性(r=-0.297,P<0.05).结论 E2F1、P16蛋白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E2F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P16失表达可能是患者预后差的指标,二者联合检测更有利于评估预后,同时可为乳腺癌新的生物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nail和N-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乳腺导管内癌和30例乳腺普通型增生组织中Snail与N-cadherin的表达.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nail和N-cadherin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普通型增生(P<0.01);Snail和N-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1);Snail和N-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36,P<0.01).结论 Snail和N-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过表达参与乳腺癌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Snail mRNA及环氧化酶-2(COX-2) mR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30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0例乳腺导管内癌和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nail mRNA及COX-2 mRNA的表达.结果 ①Snail mRNA及COX-2 mRNA在乳腺单纯性增生...  相似文献   

11.
张伟  李芳  张飞燕  李璐  高颖红  周炳娟 《河北医药》2012,34(9):1288-1290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钙黏附素-E(E-cad)在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MP-7和E-cad在25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68例浸润性导管癌(IDC)和17例正常乳腺组织(Control)中的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MP-7在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而E-cad的表达明显减低(P<0.05),且MMP-7与E-cad间无相关关系(χ2=0.00,P=1.00);MMP-7及E-cad均与乳腺癌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MMP-7和E-cad与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m23-H1、MTA1蛋白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并观察其与乳腺癌浸润及转移的内在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乳腺肿瘤组织中nm23-H1和MTA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纤维腺瘤(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MTA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P<0.05);乳腺肿瘤中nm23-H1和MTA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MTA1蛋白高表达及nm23-H1蛋白低表达与乳腺癌发生浸润转移有关,二者在乳腺癌发生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正负调控作用。联合检测此指标的表达状况将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 Her2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 TopⅡα蛋白和 Top2A 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二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6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 TopⅡα蛋白表达;应用 TaqMan 探针法荧光定量 Real-time 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检测6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 Top2A 基因的相对表达。结果64例乳腺癌组织中 Top2A mRNA 平均相对表达水平为癌旁组织的2.5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P =0.038);6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TopⅡα蛋白Ⅰ级25例(39.06%),Ⅱ级21例(32.81%),Ш级18例(28.13%);Top2A 基因表达低表达23例(35.94%),高表达41例(64.06%)。Top2A 基因表达与 TopⅡα蛋白表达比较(χ^2=0.993,P =0.609),两者无显著相关性。Top2A 基因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绝经情况、组织学分级及 AJCC 分期无相关性(χ^2=0.021,0.049,1.593,0.159,P 〉0.05);而与有无腋窝淋巴结相关(χ^2=6.155,P =0.013);TopⅡα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绝经情况、组织学分级及 AJCC 分期均无相关性(χ^2=0.248,4.416,0.150,0.279,P 〉0.05),而与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χ^2=10.192,P =0.006)。结论乳腺癌 Top2A基因表达和 TopⅡα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且两者均与乳腺癌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上蛋白的检测更为经济,且适用范围更为广泛。故临床上 TopⅡα蛋白的检测更适用于对蒽环类化疗药物应用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usashi2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和分子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2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Musashi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表达,对HER2检测结果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方法选择86例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肝转移者3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al-3、波形蛋白(Vim)、E-钙黏附蛋白(E-cad)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al-3的表达,分析Gal-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构建siRNA-Gal-3-vector和lentivirus-Gal-3-vector,转染SKBR-3细胞,用Western bol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中Gal-3、E-cad及Vim的表达,并观察细胞的迁移及侵袭情况。结果86例患者癌旁组织Gal-3和Vim阳性表达率为0,E-cad表达阳性率为100%;86例患者乳腺癌组织Gal-3、Vim、E-ca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7%和26%,与癌旁组织均有非常显著差异(均P<0.01)。发生肝转移者乳腺癌组织Gal-3、E-cad、Vim阳性表达率与未发生肝转移者有非常显著差异(分别为100%vs.70%,47%vs.13%,69%vs.48%,P<0.01)。Gal-3的阳性表达与TNM分期、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及肝转移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lentivirus-Gal-3-vector组乳腺癌细胞中Gal-3的表达显著增加,乳腺癌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显著增加(P<0.01);EMT标志分子E-cad表达显著降低、Vim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Gal-3在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呈现高表达,可能通过调控EMT促进乳腺癌细胞的浸润与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钼靶X线对指导乳腺无肿块型簇状钙化离体标本术中病理取材的价值。方法65例常规钼靶X线乳腺摄影显示无明显肿块形成的簇状钙化灶且临床不能触及肿堍BI—RADS(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为Ⅲ~Ⅳ级且病灶钙化范围小于2cm^2的患者,在麻醉下行病灶区域性切除,术中离体标本依靠钼靶X线摄影再次定位,以大头针针尖标示簇状钙化中心位置,指导病理医生取材并活检。结果65例离体标本共行69次钼靶X线摄影,65例病灶均能成功定位并准确获取病理标本,最终病理定性诊断。病理示乳腺癌21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1例,早期浸润性导管癌6例,导管内原位癌4例),立即行相应手术治疗;导管增生性病变42例(普通型导管增生24例;平坦型上皮非典型增生9例;非典型导管增生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纤维腺瘤2例。乳腺癌检出率为32.3%,诊断准确率100%。结论钼靶X线指导乳腺无肿块型簇状钙化术中病理标本取材,定位准确,诊断明确,能确定乳腺微小病变的性质,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李想  徐斌 《江西医药》2009,44(5):430-432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肠腺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中E-cadherin(E-cad)基因异常甲基化改变及其蛋白表达的特点。以及其与结肠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甲基化特异PCR(MSP)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原发性结肠腺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E—cad基因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结肠腺癌中E-cad甲基化率为70.0%,癌旁组织中为10.0%,两者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肠腺癌中E—cad蛋白的表达率为32.5%,癌旁组织中为80.0%;两者有显著差异性(P〈0.01)。E—cad蛋白缺失的27例标本中有24例甲基化阳性。甲基化与蛋白缺失有明显关系(P〈0.01)。E-cad甲基化程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E—cad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可影响蛋白的表达,它们与结肠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E—cad甲基化和蛋白表达可能作为结肠腺癌预后的候选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