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比色法测定不同产地乌饭叶总黄酮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乌饭树(VacciniumbracteatumThunb.),又名南烛、乌米饭,为杜鹃花科植物。果实、枝叶药用,具有益肾固精、强筋明目、除睡、治久泄久痢的作用。它最早载于宋代《开宝本草》,曰:“南烛枝叶、味苦平、无毒、止泻、除睡、强筋益气力,久服轻身...  相似文献   

2.
《开宝本草》研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开宝本草》是以宋太祖赵匡胤第三个年号“开宝”命名的中药文献。据《嘉祐本草补注》所引书传记载,《开宝本草》共修两次,第一次在开宝六年(973),定名《开宝新祥定本草》,次年(974)又予重修名之曰《开宝重定本草》。 《开宝新祥定本草》,是北宋初由国家组织人员编修的。参加人员有: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翰林医官翟煦、张素、王从蕴、吴復圭、王光祐、陈昭遇、安自良等九人。主要由刘翰负责。本书的编修,是以《唐本草》为蓝本,参考陈藏器《本草拾遗》、李含光《本草音义》、《蜀本草》及其他诸书,并增加一些新药,刊正一些别名,马志作了一些注释而成。清本完成后,经扈蒙、卢迻逊审阅,由国子监出版,所以宋代书志多题卢多逊定。 《开宝新祥定本草》是第一次用雕版印刷的(按以  相似文献   

3.
紫菀,女菀,白菀,山紫菀的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国兵  万德光 《中药材》1995,18(12):635-636
经考证:本草所载紫菀,与今所用紫菀Aster tataricus L.f.基本一致。女菀即今所用菀苑Turczaninowia fastigiata(Fisch)DC.,曾作紫菀的代用品。白菀有两种观点:《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等以为是“紫菀之色白者也”;《新修本草》等以为即是女菀。山紫菀在古本草上未见其名,但《图经本草》对紫菀的描述及《证类本草》上“解州紫苑”图的地上部分,与今所用橐吾属植物  相似文献   

4.
仙茅始载于我国本草 ,今有三说 :(1 )《雷公炮炙论》[1] (2 )《海药本草》[2 ] (3 )《开宝本草》[3 ]。据尚志钧等《历代中药文献精华》叙《雷公炮炙论》为南北朝刘宋 (公元 42 0~ 479年 )时雷学攵所撰[4 ] 。《海药本草》为五代前蜀李王旬 (约在公元 90 7~ 92 5年 )所撰[4 ] 。《开宝本草》为北宋开宝七年 (公元 974年 )刘翰、马志等所撰 [4 ]。但自宋末以后这些原书不存 ,而内容可见于宋朝唐慎微所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中。在《证类本草》中仙茅条下正文大字未标有“今附”,示《开宝本草》新增药。故有仙茅始载于《…  相似文献   

5.
《开宝新详定本草》《开宝重定本草》(简称《开宝本草》) 这是北宋初开宝年间由政府组织力量编修的二部本草著作。由于国家的统一、雕板印刷术的发达等历史因素,促进了医药典籍的的整理和医药经验的总结。开宝六年(973),刘翰、马志等奉诏在《新修本草》的基础上校定本草,并增益了一些药物和注解,书名为《开宝新详定本草》。此书刊行之后,又发现尚有不  相似文献   

6.
蕲蛇,又名白花蛇。开宝六年所编《开宝本草》首次将其收录入药,主治中风湿痹、麻木不仁、筋脉拘急、大风疥癣等症。宋政和年编的《本草衍义》,称白花蛇为褰(音千)鼻蛇,并说:“诸蛇鼻向下,独此鼻向上。”《本草纲目》称:“花蛇湖蜀皆有,今唯以蕲蛇擅名。”并在白花蛇条“释名”下,首标“蕲蛇”。故“蕲蛇”,就是蕲州所产的一种白花蛇。白花蛇又俗称五步蛇。人们说,被它咬伤后不出五步,人就要倒地而亡。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第四十三卷)中对蕲蛇的形状这样描述:“其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纹,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  相似文献   

7.
21、何首乌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最初收载于宋代的《开宝本草》。明代《本草纲目》中指出何首乌有“止心痛,益气血,黑髭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的作用。在《开宝本草》中还有“久服令人有子”的记载。 何首乌因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鲜首乌、生首乌、制首乌。鲜首乌是未经加工过的,其润肠、消肿的功效较好;生首乌是经过晒干的,功效长  相似文献   

8.
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 gecko Linnaeus 除去内脏的干燥体。为名贵中药,始载于唐《海药本草》,宋代《开宝本草》日:“蛤蚧生岭南山谷及城墙或大树间,形如守宫,身长四五寸,尾与身等长”。以其雄性鸣声“蛤”,而雌者鸣“蚧”,雌雄同居鸣声各异,故蛤蚧之称由此鸣声而号之。蛤蚧是广西特产药材之一,分布全省各地;广东和云南次之。以体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古代和现代本草文献有关谷精草的形态、物候、产地以及主治的分析,研究正品谷精草的原植物来源。认为《本草纲目》中的谷精草的原植物有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报春花科植物点地梅和石竹科植物蚤缀。由于谷精草治疗目疾己成中医的共识,所以正品的谷精草原植物来源应为治疗目疾有效的谷精草,而非治疗喉疾的点地梅和消肿止痛的蚤缀。  相似文献   

10.
蓬■是什么植物?历代本草学家意见不一。一、陶弘景《本草经集注》释蓬(?)为覆盆子的根陶弘景注云:“蓬(?)是根名,方家不用,乃昌客所服,以易颜者也。覆盆是实。”二、《开宝本草》及苏颂《本草图经》释蓬(?)为覆盆的苗茎《开宝本草》云:“蓬(?)是覆盆苗茎也。又(?)者,藤也。今据蓬之名,明其藤蔓也。亦如蜀漆与常山异条,芎(艹穷)与蘼芜各用。今此附入果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百姓看病难,治病贵,困扰了多少病人,困扰了多少有病人的家庭、亲朋,甚至病人的工作单位与千千万万陌生、善良而富有爱心的人们。经济发展了,科学进步了,社会向前了,怎么看病就贵了、难了呢?我们如何来破译这个谜团,解决这个难题呢? 1 中国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这个庞大的人口基数,如果用来计算医疗消费就很不得了,一人吃1块钱的药,就是13亿人民币。现在有一块钱的药吗?很少有。所以就因病臻贫、因病返贫了。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形成了独有的民族文化。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的再认识经过5000多年历史长河的发展与积淀,中华民族独有的哲学、艺术、饮食、民俗等文  相似文献   

13.
兵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特别是其治则治法学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代兵法思想与方法之所以能够用以阐释医理医法,其内在的机制在于战略决策与治疗决策的一致性,即运筹谋划之理可以相互借鉴,医家的治则治法,恰如兵家的战略战术,如慎战与慎药、先机制敌与攻邪宜速、知彼知己与辨证论治、因敌制胜与组方遣药等,特别是<孙子兵法>中"五行无常胜"的思想,强调了五行之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性、双向性及多变性,拓展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思路.无疑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的弱势地位是跟现代科学的大举进入相关的,更是和中国文化的衰落相联系的。目前中国文化正在迅速重建与发展,中医之不被消灭是因为中医与中国文化有着血亲联系及其临床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大环境。中医在中国文化振兴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传统科学的典范,中医需要通过建立新的哲学指导求得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朝医学源于中国古代儒学、道学、佛学、中医学,启蒙于朝鲜国朝鲜朝,形成于中国东北光复前后,发展于中国改革开放卅年之后十年。朝医学特色是整体的观念“天人性命”观。朝医学认为“心为一身之主宰,光明莹澈,耳目鼻口无可不察,肺脾肝肾无所不忖,颌臆脐腹”。注重辨病辨证辨象相结合,临床中强调养生保健的一种临床实践医学。  相似文献   

16.
传承中医流派精髓,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术流派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医院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基。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我院中医流派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不断适应当今疾病谱的变化而更新辩证施治的方法,创立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突出中医特色,路在何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几种不同的“中医特色”论,发表对究竟何谓“中医特色”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突出“中医特色”的见解。认为“中医特色”应是不同于西医又优于西医的地方,中西医的主要区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属于“生物-社会-心理”综合型医学模式,这即是“中医特色”。在市场经济面前,中医要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在“生物-社会-心理”模式上多下功夫,以综合疗法和疗效取胜,以敬业服务创收,真正做到突出“中医特色”,并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一门传统学科代表着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文化经典科学的总结。传统,即现代之过去,可谓相继,是历史悠久的象征,是漫长经历和实践的科学内涵,囊括民间的长期应用、特殊文化背景的荟萃。现代,可称为传统的延续、发展、创新和总结,皆为现时代所用。中国医学是中国优秀文化之一,在现代医学奋起的同时,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与时俱进,在突飞猛进的竞争市场腾起,与世界医学接轨。我们11年来在瑞典开展中医药医疗、药业、教学等工作,并且加强与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与国内企业合作研制的现代中药饮片(在瑞典将中药饮片称之Te茶)新剂型。新型中药饮片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原中药饮片的基础上经过现代纤维科学新技术,创新、更型、冠名而成,是当前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甚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药名是中医药文化的载体,是中医药与文化艺术联姻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自古多有流传,可谓华夏史上一道奇特的文化景观,是人民在千百年的中医药事业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把中医学的文化特色彰显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0.
凡文 《东方养生》2010,(4):58-61
几千年来,天干地支经过各路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医家等的阐发和升华,构成了中国古代思辨哲学的大本营。世界上一切最深奥、最复杂的东西,都可以用这二十二个最简单的符号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