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蓄能器是液压系统的一个重要部件,广泛地被用于蓄能、补偿泄漏、消除液压脉动和冲击。作者对国产并联囊式蓄能器的进出油阀进行了重新设计,设计出新型串联囊式蓄能器,图1为其结构原理图。这种蓄能器在保持并联囊式蓄能器优点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其衰减液压脉动、特别是泵输出的高频液压脉动的能力,是一种蓄能和衰减压力脉动兼容的新型蓄  相似文献   

2.
针对气囊式液压蓄能器在工作中充放能不充分、能量密度低、工作参数不可调节的问题,提出一种可调压式液压蓄能器来改善上述问题。通过对可调压式液压蓄能器工作原理的分析,在AMESim软件中建立仿真模型,并将此蓄能器结合非对称泵应用于液压缸举升节能回路,同时设置采用气囊式液压蓄能器的回路为参照,开展节能仿真研究。结果显示:可调压式液压蓄能器比气囊式液压蓄能器多放能29%,电机多节能7.46%,有利于提高工程机械能量回收效率和作业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抑制舰船舵液压系统压力冲击,提出一款新型液压减振降噪装置,将气囊、磁流变液阻尼器、阻尼孔3种常见的消振方法集成在一起。通过查阅液压手册,确定气囊的体积、压力参数;基于AMESim仿真,确定阻尼孔的数量、直径和长度;结合Lord公司生产的磁流变液阻尼器,确定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参数。基于AMESim,搭建改进型蓄能器仿真模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蓄能器在冲击模式下的插入损失大于15 dB;流量脉动模式下,当流量脉动频率大于100 Hz时,其插入损失大于10 dB;脉动频率越高,插入损失越大。  相似文献   

4.
张浩强 《机床与液压》2018,46(20):109-112
设计密炼机卸料门液压驱动系统,利用AMESim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动态性能仿真,分析蓄能器充气压力和容积对密炼机卸料门开启时间的影响规律。仿真可得:所设计的液压驱动系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开启密炼机卸料门;蓄能器气囊压力增大或蓄能器气囊容积增大,密炼机卸料门开启时间均减小。  相似文献   

5.
二次调节加载系统中液压蓄能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强  裘丽华 《机床与液压》2006,(2):109-110,14
建立了二次调节环境下液压蓄能器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了蓄能器对二次调节加载系统中恒压网络系统压力脉动的影响以及蓄能器的匹配方法。提出了在恒压系统中针对不同子系统采用相应规格的蓄能器,并通过在高低压端口分别放置蓄能器的方法来降低系统压力脉动对精确加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电液伺服阀前压力脉动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流体网络理论结合液压伺服系统对电液伺服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仿真研究伺服阀前的压力脉动情况,分析了蓄能器对衰减压力脉动的效果以及压力脉动对液压系统控制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蓄能器一般用来吸收液压系统中的流量脉动和压力脉动。但是,蓄能器也能起另一种重要作用:储存能量。目前的研究表明,最适用的蓄能器基本节能回路有三种,并已研制出确定这些回路中所用蓄能器大小的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了典型高压辊式立磨液压加压系统主要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液压系统缓冲过程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在AMESim环境下建立了该液压系统的仿真模型。重点分析了蓄能器充气压力与液压系统保压能力和液压缸活塞杆运动位移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的料层厚度变化量对液压系统保压压力和液压缸活塞杆运动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蓄能器总容积越大,液压缸压力变化幅值越小,当容积大到30 L以上时,缓冲效果即不再有明显改善;蓄能器连接油管直径越大,缓冲效果越好,内径在18 mm以上时效果比较好;蓄能器充气压力越大,系统保压能力越强,但过大的充气压力会引起缓冲过程中液压缸活塞杆振动过大;料层厚度变化量的增加会同时引起液压缸活塞杆振动幅值和液压缸压力峰值的增大。  相似文献   

9.
液压系统中的压力瞬变是由液压泵的脉动和因阀的工作或其它扰动因素导致的水锤效应引起的。这种压力瞬变状态可能会导致液压管路破坏,降低工作效率,使液压元件疲劳,引起噪声和振动。液压系统中的非稳态流动一般是采用诸如安全阀、安全隔膜或控制阀之类的“主动”元件以及缓冲瓶和蓄能器之类的“被动”元件进行控制的。但是压力瞬变往往也可采用诸如管路节  相似文献   

10.
针对泵阀联合EHA泵源压力变化引起压力脉动的问题,在分析普通蓄能器吸收压力脉动效果基础上,提出由比例控制阀和普通蓄能器组成自适应蓄能器,通过改变比例阀的开口度来改变蓄能器进口管路的流通面积,从而达到改变蓄能器固有频率的目的并设计了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在泵源压力变化时自适应蓄能器较普通蓄能器对压力脉动有更好的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