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重构的不同阶段血清脂联素(APN)水平与左心室儿何构型的关系.方法对133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依据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窒相对室壁厚度将患者分为左心室正常构型组、左心室向心性重构组、左心室向心性肥厚组和左心室离心性肥厚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血清APN水平。结果对照组、左心室正常构型组、左心室向心性重构组之间血清APN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向心性肥厚组和左心室离心性肥厚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APN水平显著降低(P〈0.01),日左心室离心性肥厚组APN水平下降的更明显(P〈0.01)。左心室肥厚组患者的血清APN水平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在规范化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清APN水平仍能很好的反映左心室肥厚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intinma-media thickness.IMT)和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的,APN相关性。方法:将6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冠心病的患者,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组.选择20例非冠心病的志愿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APN及颈动脉IMT。结果:冠心病各组AP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3组间APN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冠脉狭窄单支≥70%以上两组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而至少有一单支狭窄在50%-69%组IMT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冠脉血管狭窄程度的等级为因变量,APN、颈动脉IMT、TC、年龄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PN水平和冠脉血管狭窄程度的等级呈负相关,颈动脉IMT和冠脉血管狭窄程度的等级呈正相关;以颈动脉IMT值为因变量,APN、TC、年龄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APN水平和颈动脉IMT呈负相关。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血清APN水平和颈动脉IMT有很好的负相关性,同时,将两项指标相互结合可以有效地判断冠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脂联素(APN)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 72例HD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病情进行分组,妊娠期高血压组24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5例,重度子痫前期组23例,选择同期健康晚期妊娠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HDCP组患者血清A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病情恶化,血清APN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6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DCP患者血清APN表达与TNF-α、IL-6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634和-0.603,P〈0.05)。结论 APN与炎性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参与HDCP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变化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马来酸依那普利(Enaiapril)对其影响。方法:选择合并高血压和血压正常老年DM患者各90例、正常老年人30例,测定其血清APN、血浆AngⅡ水平,观察Enaiapril对血压升高老年DM血清APN、血浆AngⅡ影响。结果:与血压正常组比较合并高血压老年DM血清APN降低(P〈0.01)、血浆AngⅡ升高(P〈0.01),血压升高老年DM患者APN与患者MAP、AngⅡ呈明显负相关(r=-0.58,r=-0.53,均P〈0.01)。Enaiapril可升高高血压老年DM患者血清APN(P〈0.01)、降低AngⅡ水平(P〈0.01)。结论:血清APN降低可能是导致老年DM血压升高的发病原因,RAS活性影响患者血清APN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与氮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冠心病等危症患者中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入选患者分为四组:冠心病组(42例),冠心病等危症组(24例),冠心病合并等危症组(39例)以及对照组(35例)。测定血浆APN及NT—proBNP水平。结果冠心病等危症组、冠心病组和冠心病合并等危症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APN水平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个病例组的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APN与NT—proBNP存在显著负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别与APN和NT—proB—NP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和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浆APN水平在冠心病合并等危症患者中显著降低,不同类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显著升高。同时测定脂联素和NT-proBNP的水平能够更好的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在脑动脉硬化中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评价其在缺血性卒中诊疗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头颅MRA评价其颅内血管情况,根据MRA结果分为:头颅MRA正常组38例、三级分支减少组37例、狭窄组38例、闭塞组37例,比较每组患者的sPLA2水平。同时伴有头颅MRA异常与颈动脉硬化患者82例,其余仅有头颅MRA异常(颈动脉彩超正常)30例患者、仅有颈动脉硬化患者(MRA正常)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sPLA2水平。结果闭塞组血清sPIA2水平升高最明显,与狭窄组、三级分支减少组和MRA正常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5.73、11.35、8.27,均P〈0.05),狭窄组、三级分支减少组和MRA正常组血清sPLA2水平依次递减,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1、6.37、29.54,均P〈0.05)。同时伴有头颅MRA异常与颈动脉硬化患者82例血清s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5.46、21.97,均P〈0.05)。结论sPLA2与脑动脉硬化具有相关性,动脉硬化程度越高,其水平越高,sPLA2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中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同期体格检查青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狭窄,分为颈动脉硬化组56例、颈动脉正常组34例,另选25名体格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尿酸(UA)、血脂的水平。结果:颈动脉硬化组、颈动脉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尿酸、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颈动脉硬化组与颈动脉正常组的血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是青中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蔡旭  苑冀蓉  邓正华  杨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667-366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含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APN水平检测.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清APN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APN水平明显降低,提示血清APN测定,可作为高血压的辅助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9.
曹学敏  金道群  陈志强 《河北医药》2011,33(14):2154-2155
目的观察冠心病(CAD)患者血清脂联素(AP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分析二者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临床拟诊断为CAD而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80例患者,并选择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APN,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hs-CRP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评价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分析脂联素、hs-CRP与Gensin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AD组血清APN水平低于对照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Gensini评分0分组比较,20~40分组与〉40分组血清APN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40分组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APN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45,P〈0.05),hs-CRP水平与Gensini评分之间无相关性(r=0.28,P〉0.05),血清APN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50,P〈0.01)。结论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血清APN呈降低趋势,hs-CRP呈升高趋势,血清APN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说明脂联素可能作为预测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及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71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36例)及合并心律失常组(35例)。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内径、E/A比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合并心律失常组[(0.977±0.340)mg/L]及单纯高血压病组[(1.977±0.990)mg/L]脂联素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6.451±1.972)mg/L](P〈0.01),合并心律失常组脂联素浓度显著低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合并心律失常组及单纯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内径呈负相关。合并心律失常组与E/A比值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联素降低,合并心律失常的高血压患者降低更为显著。血清脂联素与心脏重构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殷本洋 《安徽医药》2012,16(4):517-519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及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入选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安慰剂)、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20 mg,qn)、非洛贝特组(非洛贝特200 mg,bid),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3个月和6个月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浓度,探讨不同程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并且通过比较不同药物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研究辛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增加,C反应蛋白水平相应升高。应用辛伐他汀可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表明辛伐他汀能够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具有明显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简便指标进行推广。而辛伐他汀可明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49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间的关系及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CAS的发生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程、最高SBP和PP、血UA均呈正相关(P<0.01),与HDL-C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梗死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上述心血管危险因素均有密切关系,有效控制以上危险因素可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降低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微量白蛋白尿(MAU)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及程度的关系。方法121例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的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S组)59例及颈动脉正常组(对照组)62例。所有患者均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硬化斑块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硬化程度密切相关,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病变越严重,微量白蛋白尿可能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及硬化程度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血清脂联素 (adiponectin)水平的变化; 了解血液透析病人血脂水平的变化以及脂联素与血脂的相关性, 分析脂联素对血脂的影响. 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30例体检健康者与76例慢性肾衰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血清脂联素的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 结果:尿毒症组病人血脂联素、TG、Lp(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 .尿毒症组病人血HDL-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 .尿毒症病人血清脂联素与TG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42 (P<0.01);与HDL-C呈正相关,r为 0.33(P<0.05) .脂联素与TCh、LDL-C、Lp(a)无显著性相关. 结论: 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体内存在脂质代谢紊乱,表现为TG、Lp(a)水平升高,HDL-C水平下降.脂联素可能通过干预脂质代谢对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超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93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观察组,同期93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彩超检查资料。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62.37%,高于对照组的19.35%,该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和平均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较为准确的反映颈动脉损害情况,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对137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血压、血糖、血脂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较高(69.34%),在颈动脉分叉处最为多见(77.9%),以软斑为主(41.1%),且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与梗死有同侧相关性.颈动脉粥样斑块与性别、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而男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又加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受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影响的可能性,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及其预防工作提供临床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设为实验组,同期选择120例志愿健康人设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在烟酒嗜好、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率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血管危险因素中高龄、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临床应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提前预防以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回声追踪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左心室重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除外颈动脉斑块形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根据LVMI将所有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31例)与非左心室肥厚(NLVH)组(59例).应用回声追踪技术测量患者颈动脉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度、顺应性、膨大系数、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与LV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LVH组的颈动脉硬化度、Ep与PWVβ明显高于高血压NLVH组,而颈动脉顺应性明显低于高血压NLVH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00±3.40)比(7.23±1.28),(141.30±43.60) kPa比(110.90 ±35.10) kPa,(8.20±2.60) m/s比(6.05±0.78) m/s,(0.52±0.33) mm2/kPa比(0.85±0.41) mm2/kPa] (P<0.05).LVMI与硬化度、Ep呈明显正相关(r=0.683,0.556,P<0.05),与顺应性呈明显负相关(r=-0.706,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重构与颈动脉硬化度、Ep、顺应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应用颈动脉回声追踪技术参数能很好地评价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特点及颈动脉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同龄正常人30例,其中有32例高血压患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情况.结果: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严重,软斑较硬斑多见.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率呈正相关,颈动脉硬化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