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外场动态毫米波RCS(Radar Cross Section)测量中,由于测量距离远,测量过程的动态性,大气衰减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很严重。在基于海上目标毫米波RCS测量标校路径和测量路径上毫米波大气衰减的规律和特点的分析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消除毫米波大气衰减对海面目标RCS测量精度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毫米波雷达信号大气衰减特性,采用Matlab逐步回归的方式对其进行分析。即用线性回归法,对毫米波雷达信号的大气衰减特性进行建模。通过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效果检验分析,根据误差分析结果,剔除异常点,重建模型,最后得出毫米波雷达信号大气衰减的方程。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近场旋转目标后向散射截面积测量中的技术问题,并介绍在毫米波段用连续波测量系统来测试目标的RCS的原理。数据采集的目的是获得测试数据和用微机完成RCS的处理任务。最后就导弹目标模型的RCS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近场测试技术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近区目标特征信号动态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毫米波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消除或降低背景噪声干扰技术的发展,使缩比目标 RCS 在暗室内测量得以实现。在近区测量中研究目标受引信天线局部照射下的 RCS,可为引战配合、引信整机设计、目标散射数学模型提供可靠的数据。动态仿真测试可以逼真模拟出弹目交会过程中的 RCS。利用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可以较精确地算出运动目标瞬时位置的 RCS。  相似文献   

5.
利用似然函数法对毫米波辐射测量采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定标,然后给出了某号隐身材料的毫米波辐射特征测试方法、计算隐身材料的发射率和反射率公式及其计算结果,最后利用函数增量法进行了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6.
侯伟  潘功配  关华  朱晨光 《含能材料》2008,16(5):595-598
为制备一种新型毫米波无源干扰材料,采用化学复合镀覆技术在碳纤维织物表面沉积了铜银薄膜。并对复合镀层的微观形貌、导电性能及毫米波雷达散射截面(RCS,Radar cross section)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学镀工艺所得铜银复合镀覆碳纤维织物镀覆均匀、光泽性好,有较强的导电性能。RCS值随着金属镀覆碳纤维织物导电性能的增强而增大,铜银复合镀覆碳纤维织物的RCS值为其理论计算值的92.3%,是一种有效的毫米波干扰材料。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隔离魔T电桥作收发开关,并在魔T电桥的一端采用调幅和调相的方法,完成收发共同的单基毫米波近场RCS测量系统,使系统具有能抑制背景干扰和具有很高的接收灵敏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毫米波雷达所具有的优缺点,即优点是毫米波系统比老式低频系统的分辨力高,跟踪精度也高,而且不易受干扰。重点研究了单偶极子在面对雷达时,可计算出箔条云RCS回波的理论值。还分析了毫米波为了覆盖某个扇域,箔条偶极子的需要量,这种箔条将是干扰毫米波雷达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9.
坦克目标RCS统计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和评估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起伏对雷达检测性能的影响,常用一些统计模型来描述目标RCS的起伏。分析了离散数据统计方法,针对某型坦克目标的目标特性外场实际测量的RCS数据进行统计拟合分析,检验了的RCS统计模型,得到了其RCS起伏的统计分布规律,为地面装备目标特性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各国毫米波探测制导武器的装备概况和几种常用的RCS缩减方法,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目标RCS和最大探测距离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估算了吸波涂层的隐身效果,结果表明:与空中目标相比,地面目标使用吸波涂料对于减小被发现的距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装甲车辆典型强散射源提出隐身材料的应用建议,为装备隐身外形设计及隐身涂料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模拟装甲车辆外形结构,制备典型强散射源构件试样。在微波暗室10 GHz 和35 GHz 雷达波段下,对涂装吸波涂料前后的试样进行对比测试,分析测试结果。结果:涂装毫米波或厘米波吸波涂料对炮塔和底盘结合部 RCS 大于-10 dBsm 的角域方向减缩效果明显,平均可达10 dBsm,而 RCS 小于-10 dBsm 的角域减缩效果不显著;涂装毫米波吸波涂料对棱边的 RCS 具有一定的减缩效果,且随着棱边夹角增大,效果越明显,可达20 dBsm,但涂装厘米波吸波涂料效果不明显;对于首上装甲,采用吸波涂料可将弧形法线方向和次强散射角域的 RCS 缩减至3 dBsm 以下;对于二面角,涂装吸波涂料对 RCS 减缩效果不明显。结论:对于炮塔和底盘结合部腔体、车体二面角等部位,隐身处理应以整形为主,对于不能整形的,应涂装厘米/毫米兼容的吸波涂料;对于法向不在威胁角域的棱边面,可不涂装厘米波吸波涂料,但应该涂装毫米波吸波涂料;对于弧形结构等组成复杂的首上部件,需要涂装厘米/毫米兼容的吸波涂料。  相似文献   

12.
加载感性金属柱的毫米波T形波导功分器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毫米波功分器有多种结构,其中T形波导功分器以其结构简单、对工艺要求较低且易于加工等优点在毫米波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一般的T形波导功分器的反射都很强烈,因此衰减也很严重,导致效率很低,影响了整个毫米波系统的性能。文中介绍一种使用感性金属柱来影响能量分配的毫米波T形波导功分器,实测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功分器能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具有较小的反射和衰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通过较少散射场数据实现雷达目标特性建模和参数反演,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图多普勒特征的散射中心建模和特征参数反演方法,采用单频点下的一维角度近场扫描数据实现对目标二维散射中心的提取。通过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smooth and pseudoWigner-Ville distribution,SPWVD)分析方法生成高分辨率时频图,根据不同类型散射中心的多普勒特征,通过Radon逆变换(inverse Radon transform,IRT)提取散射中心模型的位置和幅度参数,并将提取的散射中心位置参数与几何模型参数、散射中心模型重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与仿真的RCS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只需要单频点的一维角度扫描数据,即可有效提取目标散射中心位置和幅度等特征参数,且重构RCS的均方根误差小于3 dBsm。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反作用控制系统(reaction control system,RCS)姿态控制需求,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段的姿态控制进行研究。以X-34的RCS系统为对象,建立了RCS的数字模型,设计了RCS姿态控制率与PWPE脉冲调制器,利用非线性描述函数法分析姿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并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RCS姿态控制系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PWPF脉冲调制可以满足RCS姿态控制的需要,同时与传统的PWM脉冲调制相比,可以较大地降低RCS消耗的流量与开启次数,可为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段RCS姿态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三角形三面角反射器加工公差对其单站RCS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物理光学法(PO)研究了三角形三面角反射器(TTCR)加工公差对其单站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影响。验证了PO应用于本文中的角反射器RCS计算的可靠性。然后在存在角度公差和不平整度公差两种情况下,用PO分别得到了在一定频段内的单站RCS减缩量与公差量及计算频率的关系曲线,联系工程实际进行分析讨论,指出可以借助线性拟合来估算较高雷达工作频率下单站RCS的近似减缩量。研究表明,在实际工程中,角度公差对TTCR的RCS影响是比较小的,而不平整度公差对其影响则较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物理光学法和面元法的目标近场RCS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求解目标近区电磁散射特性,提出基于物理光学法和面元法计算目标近场雷达截面积(RGS),即采用目标形体构造的面元法建立目标的表面模型,利用物理光学法计算目标近区场上的每单元的散射场,而后对所有单元的散射场矢量求和得到整个目标的散射场和雷达散射截面(RCS).将目标的RGS计算结果代人引信电路仿真模型获得的目标多普勒信号和引信启动点与实测结果的统计特性一致,证明该方法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以往背景毫米波辐射探测的目标识别算法研究,通过试验测量获取数据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实测数据拟合优度的背景毫米波辐射亮温建模方法。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拟合优度分析,求出分布函数,利用数据拟合得到表示不同背景的辐射亮温模型,拟合曲线与实测数据对比表明,二者基本吻合。通过典型背景的毫米波辐射亮温模型,可以为目标识别算法研究提供所需的背景亮温数据。  相似文献   

18.
郭鹏  白亮  武梦洁  蒋宏 《兵工学报》2014,35(3):318-325
以地基被动警戒雷达为应用背景,主要监视低空突防来袭目标,利用地面上多个商业广播发射的无线电调频(FM)信号,提出基于空气动力学模型含雷达散射截面(RCS)观测的联合目标跟踪识别技术。该技术使用空气动力学模型来描述目标的平动和转动,并将分类器输出的具体参数传递给跟踪器,实现基于动力学模型的跟踪;同时将RCS包括在观测中,它既可提供主要的分类特征,又可根据跟踪器的输出来预测RCS值。跟踪与分类被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联合跟踪识别的优势,有效提高目标的跟踪性能和识别概率。运用FEKO电磁仿真软件,实时获得目标的RCS观测值,通过粒子滤波实现联合跟踪识别,搭建了基于FM信号的被动雷达目标跟踪识别仿真平台。仿真结果表明,交互式多模型正则化粒子滤波的跟踪精度和识别概率都要优于交互式多模型粒子滤波。  相似文献   

19.
于哲峰  陈旭明  杨鹰  部绍清  谢爱民  黄洁  柳森 《兵工学报》2019,40(12):2467-2472
当飞行器在大气层中以高超声速飞行时,在下游形成的等离子体尾迹有可能引起雷达散射截面(RCS)突增现象,影响飞行器的探测、跟踪和识别。在自由飞弹道靶上开展高超声速模型流场特性试验研究,测量不同马赫数和靶室压力下模型尾迹的流场结构和转捩位置,利用转捩准则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了转捩位置变化对高超声速飞行器RCS特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特征尺寸、飞行马赫数和压力等是影响转捩位置的主要参数;尾迹对高超声速飞行器RCS的影响非常复杂,将改变RCS大小,使雷达成像变模糊甚至产生假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