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常能引起肺动脉高压(PAH),发生原因常由于缺氧使钙通过细胞膜内流,引起平滑肌痉挛继发血管收缩。本文报道用硝苯吡啶二周疗法,小剂量治疗慢阻肺引起PHA的疗效观察。 10名病员在休息或轻度活动时都呈缺氧状态,平均FEV_1和FVC预计值分别为26.7±14%及43.3±2.5%。病员用硝苯吡啶疗程中无急性呼吸衰竭和肺部感染,观察疗效前停止药物及夜间氧疗。用右心导管、EKG、血气分析仪、肺量计等监护及观察试验项目。动脉插管后30分钟作为治疗前试验项目,用20mg硝苯吡啶舌下给药后,每15分钟复测试验项目一次,共1小时。硝苯吡啶每日口服30mg、持续15天,再重复观察项目。用硝苯吡啶45分钟平均肺动脉压从30托下降到26托,以后不再下降。肺  相似文献   

2.
闭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血流动力学和急性药物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闭寒性肺动脉高压,主要是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和原(特)发性肺动脉高压(PPH)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和急性中西药物试验反应.方法:上世纪80年代对我院CTEPH患者46例(CTEPH组),PPH患者69例(PPH组)观察了右心导管术血流动力学变化,2组中对49例做了吸纯氧,21例舌下含服硝苯地平20 mg,18例中心静脉推注川芎嗪80 mg等急性药物试验.结果:82.60%(95/115)的患者诊断时已有中、重度[肺动脉平均压>40 mmHg(1 mmHg=0.133 kPa)]肺动脉高压,56.52%(65/115)合并右心功能不全.PPH组肺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压)、心脏指数均高于CTE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而体动脉收缩压CTEPH组高于P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37/49)吸氧患者肺动脉压下降,7例出现矛盾性升高,CTEPH组尤为明显(5例).硝苯地平仅19%(4/21)有选择性扩张肺循环作用,部分患者副作用较明显.川芎嗪对肺循环降压作用轻微,副作用也较少.结论:我院就诊的闭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绝大多数已属中、晚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其治疗与预后.硝苯地平作为急性药物试验药物副反应较大,不宜应用,川芎嗪未显示对肺循环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副作用也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对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本次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期间本院接收的90例肺动脉高压患儿展开研究,均采用西地那非治疗,按照西地那非用药剂量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4例予以西地那非0.5mg/kg治疗,观察组46例予以西地那非1.0mg/kg治疗。将两组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肺动脉压力、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90.65±5.20mmHg)、血氧饱和度(95.37±4.96%)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3.48±3.94mmHg)、肺动脉收缩压(23.57±5.44mmH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原因肺动脉高压患者使用不同剂量西地那非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70%)虽低于对照组的15.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中,西地那非1.0mg/kg的疗效和安全性均比西地那非0.5mg/kg高,更好地改善血气分析和肺动脉压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随机双盲法,观察舌下含化异搏定、硝苯毗啶对5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急性降压作用.并以安慰剂25例作对照.含异搏定120mg 或硝苯吡啶10mg 后,10分钟血压迅速下降,30~60分钟最明显,60分钟总有效率分别为92%、80%.两药对正常人的血压、心率无影响.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了10例患者于含药前及含药60分钟时的左室功能,未见明显变化.作者认为两药舌下含化均有起效快、疗效高、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的优点,异搏定不增加心率似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病者出现肺动脉高压时预后不良。长期氧疗可降低肺动脉高压。此外,不少药物亦具有降低肺动脉高压的作用,但其中多数不宜使用,因可引起肺动、静脉血混合,造成危险。最近发现硝苯吡啶(一种钙抑制剂)对治疗急性失代偿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有一定作用。作者对1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在家长期作晚氧疗者用硝苯毗啶治疗,每次剂量为20mg,舌下含服,用药前和用药后1小时作血液动力学和动脉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和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符合标准的肺动脉高压患者44例(男7例,女37例,年龄27~69岁),随机分为贝前列素钠组(15例)、西地那非组(13例)和联合用药组(16例),分别给予贝前列素钠、西地那非单药以及二者联合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6min步行距离、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Borg呼吸困难评分、血浆脑钠肽、血尿酸以及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经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全肺血管阻力均下降,6min步行距离增加,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提高,Borg呼吸困难评分下降,脑钠肽、血尿酸下降,动脉血氧分压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P0.05),贝前列素钠组和西地那非组疗效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15.4%和25.0%。观察2~3周后症状逐渐消失。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其余2组(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联合西地那非较单独用药更能有效地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运动耐力,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三类靶向药物对于扩大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手术适应证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18例,根据三类降肺动脉高压药物诊断性治疗,氧饱和度改善和肺动脉压力下降情况,分为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经过药物治疗后评估手术指征,对符合手术患儿行外科根治手术,术后继续靶向药物治疗,并定期随访评估肺动脉压力;非手术治疗组需继续靶向药物治疗。结果:本研究1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平均年龄(9±2)岁,联合靶向药物诊断性治疗后经皮氧饱和度(SpO2)由88%~94%,平均(91.2±1.5)%上升至96%~99%,平均(97.9±0.5)%,均行根治性外科手术。另外8例患儿SpO2用药后维持在76%~89%,平均(87.1±2.2)%,未达到手术指征继续靶向药物治疗。全组10例手术患儿随访6个月至1年,7例患儿经靶向药物治疗后肺动脉压力恢复正常;3例患儿降至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结论:对于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经过联合靶向药物诊断性治疗后,SpO...  相似文献   

8.
舌下含服或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急性左心衰竭,过去报道较多。近年来有用硝酸甘油软膏贴敷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本文就血流动力学效应作一分析。方法: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均在发病后12小时)共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59~77岁,梗塞部位:后壁6例,前壁7例。每天予硝酸甘油软膏贴敷(Nitroderm TTS,24小时内释放硝酸甘油10mg)、连续2天,并留置Swan-Ganz热稀释导管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3、6、12、24、48小时测定各项参数如下:肺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肺动脉压(PAP)、平均肺毛细血管压(PCP)、心排出量(HMV),并同时记录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伊贝沙坦及两药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病例对照设计,82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随机接受苯那普利10 mg/d(n=25)、伊贝沙坦300 mg/d(n=28)或苯那普利5 mg/d联用伊贝沙坦150 mg/d(联用组n=29)治疗18周,比较治疗前后及同期各组间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肌酐(SCr).为达到血压<140/90 mm Hg的控制目标,可以加用吲达帕胺和/或倍他乐克.结果 (1)SBP、DBP同期各组无显著差别,治疗前后比较各组均下降显著(P<0.001);(2)UAER治疗后各组均显著下降(苯那普利组下降18.8%,伊贝沙坦组下降18.5%,联用组下降46.8%,P<0.001),两单药组分别与联用组比较差别显著(苯那普利组P=0.022,伊贝沙坦组P=0.025),联用组较单药组下降幅度总体增加28.2%.(3)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血肌酐上升(85.9±16.1 vs 94.6±14.5)μmol/L,肌酐清除率下降(85.3±5.8 vs 78.3±4.1)mL/min.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苯那普利、伊贝沙坦减少微量白蛋白尿的作用相当,两药联用则作用明显加强.联合用药组血肌酐浓度上升,肌酐清除率下降,可能提示肾小球内压下降,其长期预后意义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效果,总结围术期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74例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平均肺动脉压50 mm Hg)患者的临床资料。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术中、术后肺动脉压及阻力的变化,超声心动图检测术前、术后肺动脉压、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射血分数,门诊随访评估患者心功能。结果 74例(8.5%)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32例(43.2%),年龄26~72岁,平均(48.6±16.4)岁,病程22.3±9.6年(16~35年),术中死亡6例(8.1%),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术后即刻和24 h平均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和肺毛细血管楔压较术前明显下降(均为P0.05),心脏指数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复查超声心动图发现,左房内径明显缩小[(53.2±12.4)mm比(76.5±19.6)mm,P0.001],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54.7%±8.9%)比(46.3%±7.8%),P0.01]。随访心功能明显改善(P0.01)。亚组分析发现,高肺动脉压力(肺动脉压力体循环平均动脉压)患者的术后早期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和肺毛细血管楔压无明显下降,心脏指数无明显增加,手术死亡率明显增加[22.3%比3.6%,P0.001]。但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肺动脉压力较术前明显下降[(88.2±13.6)mm Hg比(52.1±8.7)mm Hg,P0.01],心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可改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短期预后。但高肺动脉压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高,需加强此类患者的围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用侵入性方法研究二硝酸异山梨醇酯(ISDN)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收入冠心病监护病房后观察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变化,作心导管检查确诊冠状动脉病变和测量左室功能。用药前观察血流动力学状况30分钟以上,所得数据作为基础值。然后舌下含0.4mg 硝酸甘油或10mg ISDN,或者口服20mg ISDN;对照组舌下含服安慰剂.此后4小时内定时测量心率、收缩压、心输出量及肺动脉舒张末期压(PAEDP),并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利用  相似文献   

12.
腺苷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腺苷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术后肺动脉高压 (肺高压 )的疗效。方法 :选择 10例心脏直视术后伴肺高压患儿 ,经肺动脉持续输注腺苷 [(5 0 μg/(kg·min) ],分别于用药前、用药 15min后及停药后 3个时间点监测肺血管阻力指数 (PVRI)、体血管阻力指数 (SVRI)、肺动脉收缩压和平均压 (sPAP ,mPAP)、体动脉收缩压和平均压 (sAP ,mAP)、肺动脉收缩压 /体动脉收缩压 (Pp/Ps)。 结果 :给药 15min后 ,PVRI、sPAP、mPAP、Pp/Ps分别下降 11.8%、9.6 %、6 .0 %、10 .5 %(P <0 .0 5或P <0 .0 1) ,而SVRI、sAP、mAP无明显改变。结论 :5 0 μg/(kg·min)腺苷有选择性扩张肺动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0例慢性肺心病人行Swan-Ganz导管检查,同时行血气分析以及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并观察了舌下含服硝苯吡啶对血流动力学等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肺动脉压(PA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PaO_2等参数呈显著相关,PaO_2等可能是预计PAP的有用参数。持续吸氧,纠正低氧血症,有利于防治肺动脉高压。舌下含服硝苯吡啶后PaO_2显著降低,肺内生理分流增加,体循环血压显著下降,但PAP未降低。故不宜长期使用硝苯吡啶舌下含服治疗肺心病和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缬沙坦(80 mg)/氨氯地平(5 mg)复方片剂(复方片剂)治疗经氨氯地平5 mg或缬沙坦80 mg控制不良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活性药物对照、平行试验方法进行两项临床研究.在两项研究中对经1~4周洗脱期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坐位舒张压≥95 mm Hg(1 mm Hg=0.133 kPa)且<110 mm Hg]分别采用单药氨氯地平5 mg或缬沙坦80 mg治疗4周,在单药导入结束后,坐位舒张压仍然≥90mm Hg且<110 mm Hg的患者随机进入复方片剂组或继续原有的单药治疗,共8周.其间,在治疗4周和试验结束时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治疗结束时,复方片剂组平均坐位收缩压/平均坐位舒张压下降幅度较氨氯地平单药治疗组多4.4mm Hg/3 mm Hg(P<0.0001);较缬沙坦80 mg组多6.4 mm Hg/4.2 mm Hg(P<0.0001).两项研究中复方片剂组的血压控制率(血压<140/90 mmHg)分别为71.0%及71.2%,显著优于氨氯地平或缬沙坦单药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单药治疗组相当.结论 复方片剂组的血压控制率显著优于其两种成分(氨氯地平5 mg或缬沙坦80 mg)单药的治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虽然已证实血管扩张药对治疗全身性高血压伴重度左心室衰竭有效,但用于治疗肺动脉高血压伴正常左心室功能的患者,则仅静注或直接注入肺动脉时有效。受益者少而不良反应者多。最近 Rubin 和 Peter报道,短期及长期使用肼笨哒嗪能改善肺动脉高血压病人休息及运动时的血液动力学效应,但作者进行本研究却适得其反。作者对13例患原发性或继发性肺动脉高血压但左心室功能正常的患者,给予肼苯哒嗪,旨在减轻肺血管阻力和临床症状。尽管全身血管阻力显著下降(40%;P<0.001),但肺动脉阻力仅中度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对急性肺栓塞(APE)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溶栓前后血浆N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2例符合溶栓治疗条件的APE患者给予瑞替普酶18mg+18mg静脉溶栓治疗,分别观察溶栓前及溶栓6h后患者临床表现、血浆NT-proBNP、肌钙蛋白T(cTnT)水平,溶栓12~24h复查超声心动图、CT肺动脉成像或核素肺灌注显像,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血管再通患者37例(88.1%),其NT-proBNP浓度和肺动脉压力均较溶栓前显著下降[(8 672.4±201.7)pg/ml︰(1 559.8±23.5)pg/ml,(52.82±17.34)mmHg︰(38.13±12.32)mmHg,1mmHg=0.133kPa;均P<0.01)],且NT-proBNP浓度下降幅度与肺动脉压下降幅度、右心室/左心室比值密切相关(r分别为0.61、0.54);溶栓前后cTn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未通患者5例,其溶栓前后NT-proBNP、cTnT及肺动脉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替普酶对APE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且动态检测NT-proBNP浓度可作为评价溶栓再灌注成功与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伊贝沙坦及两药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病例对照设计 ,82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 ,随机接受苯那普利 10mg/d(n =2 5 )、伊贝沙坦 30 0mg/d(n =2 8)或苯那普利 5mg/d联用伊贝沙坦 15 0mg/d(联用组 :n =2 9)治疗 18周 ,比较治疗前后及同期各组间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清除率 (CCr)、血清肌酐 (SCr)。为达到血压 <14 0 / 90mmHg的控制目标 ,可以加用吲达帕胺和 /或倍他乐克。结果 (1)SBP、DBP同期各组无显著差别 ,治疗前后比较各组均下降显著(P <0 0 0 1) ;(2 )UAER治疗后各组均显著下降 (苯那普利组下降 18.8% ,伊贝沙坦组下降 18 5 % ,联用组下降 4 6 .8% ,P <0 0 0 1) ,两单药组分别与联用组比较差别显著 (苯那普利组 :P =0 0 2 2 ,伊贝沙坦组 :P =0 0 2 5 ) ,联用组较单药组下降幅度总体增加 2 8.2 %。 (3)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血肌酐上升(85 .9± 16 .1vs 94 .6± 14 .5 ) μmol/L ,肌酐清除率下降 (85 .3± 5 .8vs 78.3± 4 .1)mL/min。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 ,苯那普利、伊贝沙坦减少微量白蛋白尿的作用相当 ,两药联用则作用明显加强。联合用药组血肌酐浓度上升 ,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硝苯地平片舌下含服治疗重度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40例重度高血压患者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片10mg,观察治疗24h后的疗效和血压、心率变化.结果 显效率62.5%,有效率32.5%,总有效率为95.0%.治疗24h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舌下含服治疗重度高血压起效较快,疗效满意,适用于基层医院,但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复方替米沙坦在替米沙坦单药治疗无充分反应时中国高血压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临床试验.经1周安慰剂筛选期,69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入80 mg替米沙坦单药开放治疗期.345例对替米沙坦单药开放治疗8周无充分反应[平均坐位舒张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患者进入为期8周的随机双盲治疗期.175例患者进入复方替米沙坦治疗组(80 mg替米沙坦加12.5 mg氢氯噻嗪),170例进入80 mg替米沙坦单药治疗组.每次随访测量坐位和立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谷值,记录不良事件.筛选期以及开放和随机双盲治疗期结束时进行实验室和心电图检查.结果 (1)与开放治疗期结束(基线)比较,随机双盲治疗8周后,复方替米沙坦组坐位舒张压谷值平均下降10.1 mm Hg,替米沙坦单药组平均下降7.7 mm Hg,两组间比较P=0.0017.复方替米沙坦组坐位收缩压谷值平均下降14.2 mm Hg,替米沙坦单药组平均下降7.4 mm Hg,两组间比较P<0.0001.(2)与基线比较,随机双盲治疗8周后,复方替米沙坦组立位舒张压和收缩压谷值平均下降幅度大于替米沙坦单药组,两组间比较P=0.0350和P<0.0001.(3)按照平均坐位舒张压谷值<90 mm Hg和(或)与基线值相比降低≥10 mm Hg评价,随机双盲治疗8周后,复方替米沙坦组有效率为74.6%(129例患者),替米沙坦单药组为59.2%(100例患者),两组间比较P=0.0016.(4)在随机双盲期,两组与试验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5%和3.6%,两组间比较P>0.05.结论 替米沙坦单药治疗无充分反应的中国高血压患者,复方替米沙坦每日口服一次能够进一步降低血压,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家兔静脉注射蚯蚓溶纤素4、8和16mg/kg 治疗实验性肺动脉血栓有效,血栓减重百分数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16mg/kg 剂量组在给药后1和2小时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8mg/kg 剂量组在给药后1和2小时凝血时间延长,与对照组比较 p<0.01。家兔连续口服蚯蚓溶纤素对实验性肺动脉血栓也显示有溶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