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筛选具有生物拮抗活性和耐酸耐胆盐能力的高产γ-氨基丁酸(GABA)的菌株,首先从待分离样品中筛选出可疑菌株,然后利用纸层析和HPLC-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筛选出高产γ-氨基丁酸菌株。通过细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细菌16S rDNA序列对高产菌株进行鉴定,同时研究高产菌株对3株动物性病原菌的生物拮抗作用及其耐酸耐胆盐试验。结果表明,从泡菜中筛选出的菌株GA8为高产γ-氨基丁酸菌株,在含有1%L-谷氨酸钠的GYP培养基中37℃培养48 h,产GABA量达3.50 g·L~(-1),经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该菌株全菌液和上清液对鸡白痢沙门氏菌、鸡源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菌体悬液无抑菌能力;该菌初始活菌数为108cfu·m L~(-1)时,在pH 2.0的酸性环境中处理4 h后,活菌数能达到106cfu·m L~(-1)以上;0.3%胆盐处理4 h,活菌数达到10~3cfu·m L~(-1)左右。表明所筛选出的产γ-氨基丁酸菌株GA8具有一定的抑菌性能和耐酸能力,但耐胆盐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传统发酵酸凝硬质奶酪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体外益生特性,得到产酸性能较高的菌株,测试体外益生特性,筛选出优良益生菌。【方法】 采用传统分离纯化方法,以新疆伊犁地区昭苏县农家自制自然发酵酸凝硬质奶酪为原材料,运用稀释涂布、平板划线以及复筛纯化的方法,从自然发酵奶酪中分离得36株菌株,观察其菌落与菌株形态特征并检测生理生化,选取符合条件的菌株运用16S rDNA同源序列分析方法鉴定其分子生物学。【结果】 鉴定6株为乳酸菌,5株是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另外1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这些菌株的耐胆盐、耐酸、耐模拟胃液以及表面特性得知植物乳杆菌E11在这些方面的性能最佳。【结论】 该菌株在浓度为0.5%的胆盐培养基中存活率达到46.42%,pH 2的条件下存活率仍然保持在20%以上,静置5 h后其自凝集率达到63.6%,对二甲苯的疏水率为44.26%。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新疆传统酸马奶以及市售酸奶中分离鉴定出嗜酸乳杆菌,从中筛选出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菌株进行发酵特性研究,寻找具有优良发酵特性的嗜酸乳杆菌菌株.[方法]利用MRS培养基活化嗜酸乳杆菌,并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发酵乳中嗜酸乳杆菌的活菌数,同时利用pH计和NaOH标准溶液滴定酸度以测定发酵乳在发酵过程以及冷藏期间的酸度变化.[结果]发酵24h,嗜酸乳杆菌G14、S22和G13先后到达发酵终点的顺序依次为G14> S22> G13,其中嗜酸乳杆菌G14的产酸能力最强,发酵乳的滴定酸度为94.83°T,pH值为4.30.4℃冷藏期间,嗜酸乳杆菌G14和S22发酵乳的后酸化程度较菌株G13低.冷藏16d时,各菌株仍具有较高的对数存活率,且菌株G13、S22和G14的对数存活率分别为79.18;、80.12;和85.57;,存活能力的顺序依次为G14> S22> G13.[结论]嗜酸乳杆菌G14产酸能力最强,最先到达发酵终点.冷藏过程中,嗜酸乳杆菌G14和S22的发酵乳后酸化程度较低,且嗜酸乳杆菌G14的对数存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研究植物蛋白发酵乳酸菌植物乳杆菌FJAT-7926(Lactobacillus plantarum FJAT-7926)和干酪乳杆菌FJAT-7928(Lactobacillus casei FJAT-7928)在不同pH值人工胃液和不同胆盐浓度人工肠液下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pH3.0的人工胃液对2株菌的存活影响较小。经4h处理后,2株菌的存活数都在1×108cfu·mL-1以上,存活率分别为56.06%和55.65%。pH2.0的人工胃液对2株菌的影响较大,经2h处理后,2株菌的存活数降至1×105cfu·mL-1,4h后,2株菌存活数分别为3.67×102 cfu·mL-1和2.30×103cfu·mL-1。2株菌对不同胆盐浓度的人工肠液均有较好的耐受性。0.1%胆盐浓度的人工肠液对2株菌的存活基本没影响。随着胆盐浓度的升高,2株菌的存活率有所下降,但都与初始菌数维持在同一数量级上。在中高浓度胆盐(0.3%和0.5%)的人工肠液中处理4h后,植物乳杆菌FJAT-7926的存活率在70%以上,干酪乳杆菌FJAT-7928的存活率在40%以上。可见这2株菌均有较强的胃肠道环境耐受力,符合微生态制剂和乳酸菌发酵功能食品菌种耐受肠胃环境的要求,在植物乳酸菌发酵食品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保加利亚乳杆菌优良菌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莹  于志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22-5124
[目的]筛选保加利亚乳杆菌优良菌种。[方法]对选出的5株菌(ADR、S-1、SY、TX-B、MS2)在液体MRS中培养时的生长特性、OD值和pH值和对数生长末期的活菌数进行比较,以TX-B活菌数最高,确定TX-B为后续发酵试验的目标菌株,将其与现有的优良的球菌进行优化搭配,组成发酵剂,通过鲜奶发酵试验,选育出可生产优质酸奶的乳酸菌种(株)。[结果]TX-B杆菌在42℃的脱脂乳中培养,其生长速率和产酸速率均很快,发酵3 h可凝乳,凝乳时的活菌数和酸度值分别达到7.35×108cfu/m l和94.3°T,发酵10 h,活菌数最高,达1.36×109cfu/m l。TX-B与球菌搭配,通过鲜奶发酵试验及后酸化特性的检测,制得的产品具有酸奶特有的香气,酸甜适宜。[结论]TX-B杆菌是制备酸奶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泡菜中成功筛选分离出1株乳酸菌并对其抑制白色念珠菌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涂布平板法从四川大凉山农家泡菜中分离筛选出1株乳酸菌,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NA基因序列对其进行鉴定.测定该筛选菌株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大小、生长曲线影响、最小抑菌浓度和细胞形态作用,初步研究其抑菌机理.[结果]菌株SD26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圈直径可达到26 mm,共培养能显著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该植物乳杆菌SD26对活菌数为3.0 × 107 CFU/mL的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活菌数为4.0×108 CFU/mL.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该植物乳杆菌SD26能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完整性.[结论]从泡菜中筛选的乳酸菌为植物乳杆菌SD26,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是通过破坏其细胞膜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74-80
为筛选既有优良果蔬发酵特性又有利于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功能性果蔬发酵专用益生菌,本研究以新鲜鲍芹根为试材,结合传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根际分离得到的乳酸菌进行鉴定,对筛选出产酸能力强、生长旺盛的菌株进行耐受性和抗氧化能力评价。经鉴定,分离得到的两株乳酸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产酸能力强、生长旺盛)和戊糖片球菌。对植物乳杆菌进行人工模拟耐受性评价发现,该菌在pH值为2.5、3.5、4.5的人工胃液中处理3 h后菌量仍保持在10~6 CFU/mL以上;人工肠液培养2、3 h的存活率分别为155.9%、191.9%,4 h后菌种数量开始下降,存活率仍为35.7%;随盐浓度增加,该菌的存活率下降,但7.5 mg/mL的胆盐溶液和70 mg/mL钠盐溶液中菌量仍能维持在10~6 CFU/mL以上。抗氧化能力试验表明,该菌发酵上清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91.8%,固形物醇提液的亚铁离子螯合能力比发酵上清液的高出13.7个百分点。综上,植物乳杆菌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抗氧化能力,后期可用于益生菌相关产品的研发。  相似文献   

8.
不同益生元对发酵乳中鼠李糖乳杆菌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向脱脂乳中加入3种益生元(低聚木糖、低聚果糖和低聚异麦芽糖)增殖发酵乳中的鼠李糖乳杆菌,以活菌数、凝乳时间、黏度等指标研究这3种益生元对鼠李糖乳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聚异麦芽糖对鼠李糖乳杆菌的生长促进作用效果最佳,发酵乳在12 h左右时,菌株的活菌数达到最高,为5.02×109 cfu/g,同时低聚异麦芽糖和鼠李糖乳杆菌的添加可以减少乳清的析出,提高发酵乳的黏度。  相似文献   

9.
产酸、耐酸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益生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筛选高效产酸的乳酸菌Lactobacillus spp.,并进行功能评价,为乳酸菌在饲料行业的应用提供物质基础。【方法】以酸性风味食品为样品来源,以溶钙圈大小为指标进行初筛,以耐酸能力为指标进行复筛,并进一步研究了筛选得到的乳酸菌的产酸性能、生长特性、耐酸、耐胆盐以及抑制病原菌的能力。【结果】获得了10株可在pH 3.0生长的乳酸菌。其中,菌株SC3A和DJ3被鉴定为戊糖乳杆菌L.pentosus,菌株SC15、SC16、DJ9B、DJ10C、SC8、DJ8A、DJ8B和DJ9A为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戊糖乳杆菌DJ3和SC3A的产酸能力、发酵生长速率和抑制病原菌的能力显著优于发酵乳杆菌。而发酵乳杆菌DJ8A和DJ9B的耐酸和耐胆盐能力较强。【结论】从酸性风味食品分离得到了10株具有较强的产酸、耐酸和抑菌能力的乳酸菌,在食品和饲料工业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范丽平  王丽娟  张海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11-17313
[目的]对酱腌菜中的植物乳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为人工接种发酵蔬菜储备优良菌株。[方法]通过溶钙圈试验、乳酸纸层析、API系统鉴定及在白菜汁培养基中培养测定酱腌菜中乳杆菌的生长及产酸情况。[结果]试验共分离9株乳酸杆菌,6株为植物乳杆菌,其中3株植物乳杆菌在白菜汁培养基中生长良好,14 h即达到对数末期,此时乳酸菌数均达到108cfu/ml,pH降到3.50以下。[结论]该研究为蔬菜发酵剂的制备储备了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