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研究癌症患者化疗后单次sc不同剂量的注射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的药动学.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检测(ELISA)法测定癌症患者se PEG-rhG-CSF后的血药浓度,实验数据用3P97药动程序拟合分析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癌症患者化疗后48 h单次sc PEG-rhG-CSF 30、60、100、200μg/kg,每组4例病人的平均消除半衰期(t1-2ke)差异不大,分别为(47.8±7.3)、(49.8±6.9)、(45.7±9.6)和(44.6±6.3)h;平均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21.0±6.0)、(24.0±0)、(21.0±6.0)、(42.0±12.0)h;平均清除率(CL)分别为(5.44±0.86)、(5.06±0.69)、(3.36±0.35)、(3.31±1.20)mL/(kg·h),CL有随剂量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平均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54.0±10.8)、(129.0±20.9)、(344.9±73.4)、(828.9±245.6)ng/mL;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432h)分别为(5 714±786)、(12 781±1 745)、(32 714±6 486)、(85 142±26 186)h·ng/mL;Cmax和AUC与剂量均呈正相关.结论 PEG-rhG-CSF的较长半衰期和较慢清除率(与rhG-CSF相比)保证了该药在体内的长效特性.  相似文献   

2.
车庆明  陈颖  彭金年 《中草药》2006,37(10):1530-1532
目的研究头孢拉定对黄芩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用HPLC-ECD方法测定头孢拉定和黄芩苷合并给药组与黄芩苷单独给药组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比较两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头孢拉定和黄芩苷合并给药组黄芩苷Cmax为(782.63±469.37)ng/mL,AUC0~24h为(8407.86±3476.14)ng/mL·h;黄芩苷单独给药组黄芩苷Cmax为(2645.62±601.42)ng/mL,AUC0~24h为(28952.90±5731.42)ng/mL·h。结论两者药动学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口服头孢拉定严重降低了黄芩苷的血药浓度。提示临床应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唐昌娟  施贝  修彦凤  陈德兴 《中成药》2012,34(2):248-251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清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质量浓度的HPLC法,研究四神丸水煎液(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和大枣)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 SD大鼠一次性灌胃给予四神丸水煎液,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应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血清样品中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分别为0.109 ~21.80 μg/mL(r =0.999 8)、0.097~19.40 μg/mL(r=0.999 2),回收率满足要求,且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低于15%.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为(4.28±0.68)、(4.97±1.25)h;Tmax为(8.25±0.71)、(8.25±0.71)h;Cmax为(7.85±0.78)、(3.53±0.62) mg/L;AUC(0 -∞)为(102.10±15.98)、(51.37±8.33) mg·h/L;MRT(0-∞)为(10.65±0.92)、(11.78±1.49)h.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赵学涛  单保恩  张静 《中草药》2007,38(3):401-405
目的研究五加皮Age蛋白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氯胺T法用125I标记Age蛋白,形成125I-Age复合物。S180荷瘤小鼠iv给药后,采用同位素示踪法结合SDS-PAGE电泳测定血浆中Age蛋白质量浓度。用3P87药动学软件分析血浆中Age蛋白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小鼠iv125I-Age后,Age蛋白在体内的代谢符合二房室分布模型。按剂量50、100、200μg/kgiv后,测得Age蛋白分布相半衰期(t1/2α)分别为0.34、0.45、0.26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14.13、16.49、17.42h,全身清除率(CLs)为0.0454、0.0491、0.0533mL/(h·kg)。结论Age蛋白在荷瘤小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符合线性二室模型,在体内的分布和消除均较慢。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4,(2)
目的研究菟丝子生品与盐炙品提取物中槲皮苷在大鼠血浆的药动学特征,比较炮制对其吸收代谢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生菟丝子和盐菟丝子提取物,于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HPLC-UV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槲皮苷的质量浓度,所得数据用DAS2.1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血浆中槲皮苷在0.14829.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7 0,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相对回收率在83.11%29.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7 0,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相对回收率在83.11%103.58%,准确度、精密度均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生菟丝子和盐菟丝子提取物灌胃后血浆中槲皮苷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0-t)=(10.419±0.376)μg/mL·h,AUC(0-∞)=(10.745±0.393)μg/mL·h,C max=(5.398±0.202)μg/mL,t1/2=(1.157±0.156)h和AUC(0-t)=(16.485±0.351)μg/mL·h,AUC(0-∞)=(18.354±0.715)μg/mL·h,C max=(11.465±0.274)μg/mL,t1/2=(1.914±0.299)h。结论槲皮苷药动学行为符合二房室模型,盐炙能促进槲皮苷在体内的吸收,并能延缓其体内消除过程,为阐明菟丝子盐炙增效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吴浩  狄留庆  单进军  康安  祖强  周伟  邹葭霜  李晨  易伟 《中成药》2014,(6):1176-1181
目的建立红景天苷在大鼠血浆内的UPLC-MS/MS检测方法,研究红景天苷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以茶碱为内标,运用UPLC-MS/MS法检测大鼠灌胃(20 mg/kg)和尾静脉注射(5 mg/kg)给药后血浆中红景天苷的血药浓度,应用DAS2.1.1药动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主要药动学参数:口服红景天苷在大鼠血浆中的消除半衰期(t1/2 z)为(49.56±19.26)min;最高血药浓度(Cmax)为(3.28±0.66)mg/L;平均滞留时间(MRT0-t)为(56.84±6.61)min;曲线下面积(AUC0-∞)为(235.95±65.72)mg/(L·min);清除率(CL)为(0.091±0.027)L/(min·kg);经剂量校正后,口服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3.17%。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红景天苷在大鼠血浆中血药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王立  赵瑛 《中成药》2011,33(8):1326-1330
目的 探讨煎煮方式对葛根芩连汤煎剂(T)、黄芩单煎剂(S1)和黄连单煎剂(S2)中黄芩苷( Baicalin,Ba)、小檗碱( Berberine,Be)在家犬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建立测定家犬血清中黄芩苷、小檗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测定不同时刻家犬体内黄芩苷、小檗碱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家犬灌服T、S1、S2后黄芩苷、小檗碱在家犬体内的Cmax 分别为(7.588±0.797) ng/mL(T,Ba)、(7.204±1.368) ng/mL( S1,Ba);(0.323±0.036) ng/mL(T,Be)、(2.044±0.653) ng/mL(S2,Be);tmax分别为(8.333±1.506) h(T,Ba)、(8.066±0.860) h(S1,Ba);(1.750±0.274) h(T,Be)、(2.932±0.532)h(S2,Be);AUC0-∞分别为(268.7±55.97)ng/(h·mL) (T,Ba)、(218.2±77.3) ng/(h·mL) (S1,Ba);(2.098±0.532) ng/(h·mL) (T,Be)和(15.232±8.36) ng/(h·mL) (S2,Be).结论 煎煮方式对黄芩苷、小檗碱家犬体内药动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立  赵瑛 《中成药》2010,32(9):1507-1510
目的:测定葛根芩连汤煎剂(T)和甘草单煎剂(S)中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家犬血清中的含量,分析煎煮方式对其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建立测定家犬血清中甘草次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测定不同时刻家犬体内甘草次酸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家犬灌服T和S后甘草次酸在家犬体内的Cmax分别(244.8±56.1)和(986.5±116.9)ng/mL;tmax分别为(9.7±1.5)和(10.3±1.5)h;AUC0~∞分别为(4766±963)和(14483±2410)ng/(h·mL)。结论:煎煮方式对甘草次酸家犬体内药动学有显著影响,在葛根芩连汤中甘草次酸清除半衰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大鼠血清中柴胡皂苷C的HPLC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并用于柴胡皂苷C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大鼠血清样品采用甲醇沉淀蛋白,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色谱柱为Waters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测定大鼠单次腹腔注射528mg/kg后血药浓度,采用DAS2.0药动学分析软件拟合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血清中柴胡皂苷C在58.4~730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该成分的最低检测浓度(S/N=3)为14.6mg/L,平均回收率在85%以上,日内、日间精密度及稳定性的RSD8%。大鼠单次腹腔注射528mg/kg后,主要药动学参数t1/2z、AUC0-t、MRT0-t分别为(1.25±0.84)h、(943.79±39.16)h/(mg·L)、(0.91±0.05)h。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柴胡皂苷C血药浓度定量分析方法,并能满足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5,(11)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清中穗花杉双黄酮含有量的方法,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方法血清样品甲醇液HPLC分析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1%三氟乙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 L/min;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大鼠灌胃给予穗花杉双黄酮(60 mg/kg)后,在不同时间点取血,测定血清中该成分的含有量,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穗花杉双黄酮在0.010 04~0.803 2μg/m 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1),血清中该成分在各质量浓度下的回收率均大于80%,Tmax为90 min,Cmax为(0.469±0.046)μg/m L,AUC0-t为(27.731±1.128)mg/(L·min),AUC0-∞为(24.944±1.093)mg/(L·min),t1/2为(57.008±2.765)min,V/F为(198.36±17.422)L/kg,CL/F为(2.408±0.103)L/(min·kg)。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大鼠血清中穗花杉双黄酮的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六种苦豆子生物碱对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黄秀梅  李波 《中成药》2003,25(10):824-826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 MT)、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 OMT)、槐果碱(sophocarpine SC)、氧化槐果碱(oxysophocarpine OSC)、槐定碱(sophoridine SRI)、氧化槐定碱(oxysophoridine OSRI)6种苦豆子类生物碱对炎症介质白三烯巴和白三烯134的影响,来研究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以大鼠腹腔白细胞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白细胞内白三烯C4和白三烯B4水平。结果:SRI对LTC4的生物合成影响很小,但对LTB4的生物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余5种生物碱对LTC4和LTB4的生物合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6种苦豆子生物碱对白三烯(LTC4和LTB4)的生物合成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它们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5种生物碱胃癌多药耐药逆转剂的筛选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政一  张裴  聂勇战  吴琼  孙玉华  窦维佳 《中草药》2012,43(6):1151-1156
目的研究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氧化苦参碱对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MDR)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以胃癌亲本细胞系SGC-7901和MDR细胞系SGC-7901/VCR为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上述5种生物碱的细胞毒活性及对MDR的逆转效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R逆转效果最好的贝母素乙对肿瘤细胞内阿霉素(ADR)蓄积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糖蛋白(P-gp)的表达;Hoechst荧光染色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贝母素乙诱导SGC-7901/VCR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氧化苦参碱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SGC-7901和SGC-7901/VCR细胞的增殖,在非毒剂量下贝母素乙能够显著提高SGC-7901/VCR细胞对ADR的敏感性及细胞内ADR的浓度,降低P-gp表达。贝母素乙联合5-氟尿嘧啶(5-FU)给药可诱导SGC-7901/VCR细胞凋亡,凋亡细胞cleaved caspase-3呈高表达。结论贝母素乙具有作为胃癌MDR逆转剂的潜力,其逆转耐药的机制可能与下调P-gp表达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肾衰冲剂缓解5/6肾切除大鼠肾小球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扶正降浊的肾衰冲剂缓解慢性肾衰大鼠残余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5/6肾切除肾衰模型,分别给予肾衰冲剂及主要单味药党参、丹参、制大黄灌胃,治疗1个月后检测大鼠血清Ⅳ型胶原(COL-Ⅳ)、层粘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Ⅲ前胶原(PC-Ⅲ)含量,图象分析残肾组织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肾衰冲剂可以降低血LN、COL-Ⅳ、PC-Ⅲ前胶原,提高血PN含量,减少残肾肾小球细胞外基质FN、Col-Ⅳ过量积聚。而党参、丹参、制大黄亦有各自一定的作用。结论:肾衰冲剂减轻肾小球硬化的机理在于减少残肾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的增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金匮要略》不同方药对肺纤维化模型早期阶段(7天)肺、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探讨中药作用机制即肺纤维化早期阶段中医方证本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平阳霉素复制肺纤维化模型,用药组造模后第2天开始用药,7d后处死动物,比较各组肺、脑组织NE、DA、5-HT含量。结果:模型组肺组织NE含量高于正常组、瓜蒌薤白汤组和泼尼松组,5-HT含量低于肾气丸组和泼尼松组,肾气丸组DA含量低于瓜蒌薤白汤组;模型组脑组织NE含量高于正常组,DA含量低于正常组、瓜蒌薤白汤组、麦门冬汤组,大黄虫丸组5-HT含量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肺纤维化早期阶段肺、脑组织NE含量增高,脑组织DA含量降低;瓜蒌薤白汤能阻止肺组织NE含量的增高与脑组织DA含量的降低,麦门冬汤能阻止脑组织DA含量的降低,大黄虫丸能提高脑组织5-HT含量,肾气丸能降低肺组织5-HT含量。上述方药可能通过影响肺、脑组织NE、DA、5-HT含量干预肺纤维化早期阶段病变,肺、脑组织NE、DA、5-HT含量变化可能与中医方证本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吴家胜  陆雄  马越鸣  张宁 《中草药》2010,41(1):73-77
目的研究泻心汤对高脂饮食联合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肾病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并注射低剂量链脲佐菌素方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泻心汤组及二甲双胍组,并设对照组;连续给药13周后,检测各组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TG和TC)、血清胰岛素(INS)、肾功能、肾脏指数及尿蛋白,光镜、电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泻心汤给药13周明显缓解大鼠多食、多饮、多尿症状,降低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尿蛋白排泄率、肌酐清除率(CCr)和血脂水平,改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足突融合变化。结论泻心汤有抗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病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脂和HbAlc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6.
对"皴""皰""疣""■""■"""■"癤"等七个疾病词及其相关词汇进行考证。主要利用佛经音义的文字材料,尤其是对疑难俗字、异体字、亡佚古辞书中的文字材料等的收载及其所反映出的常用词演变发展线索,结合历代辞书、文献材料中的记载,对相关文字进行整理分析,与《汉语大字典》相关条目进行比对,提前或补充了"皴""疣""■""■""■""■""癤""■"等疾病词的书证,增补了"■""■""■""■""■"等疾病词的条目,增补或订补了"■""■"等疾病词的义项,明确了"■"与"■"之间的字际关系,同时也厘清了这些疾病词及其相关俗字、异体字的演变发展轨迹,并据此对《汉语大字典》中这些疾病词及其相关条目中存在的问题和缺漏进行了补正和探讨,以期对该书的日臻完善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和山药配伍微粉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其保护大鼠肾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脏切除合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诱导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2只、卡托普利组11只、微粉低剂量组11只和微粉高剂量组11只,另取10只作为假手术对照组。卡托普利组灌胃卡托普利溶液剂量为13.5 mg·kg-1,微粉低剂量组灌胃微粉溶液,剂量为5.4 g·kg-1,微粉高剂量组灌胃微粉溶液,剂量为10.8 g·kg-1,假手术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灌胃等容积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6周。给药结束后,采用免疫浊度法于计算24 h尿微量白蛋白量,运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结果:微粉高剂量组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一般状况,体质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增加,肾脏肥大指数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BUN、血清Scr均明显升高,微粉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较模型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血清MDA含量明显升高,微粉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清SOD活性升高,血清MDA含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和山药配伍微粉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泄,降低血清BUN和Scr水平,升高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具有明显的肾脏保护作用,黄芪和山药微粉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与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王禄 《河南中医》2016,(7):1284-1286
虫类药是中草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临床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功效逐渐被医家认知,应用范围不断拓展。近现代虫类药用于治疗咳喘病越来越受到医家的重视和广泛使用。临床实践表明常用虫类药具有疏风利咽、宣肺止咳,清肺化痰、解痉平喘,活血通络、息风止痛,温补肺肾、纳气定喘等功用。临床应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选药配伍,如蝉蜕、僵蚕适用于风热引起的咳喘;地龙、僵蚕适用于肺热、痰型咳喘;全蝎、蜈蚣适用于久病咳喘、血瘀痰阻明显,症状剧烈的咳喘或哮喘持续状态;蛤蚧、冬虫夏草则适用于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阴阳两虚的咳喘证。  相似文献   

19.
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佃贵  赵玉斌 《中草药》2006,37(11):1681-1685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内脏高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肠慢性刺激法制作内脏高敏感性的IBS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得舒特)组,痛泻要方低、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肠道内扩张引起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和大鼠肠道内不同容量下扩张期间腹壁收缩次数,检测5-羟色胺(5-HT)、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行为学和电生理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各治疗组模型大鼠5-HT、SP水平明显下降,CGRP水平增加,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痛泻药方能降低内脏高敏感性IBS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水平,增加CGRP水平,大剂量痛泻药方疗效优于得舒特。痛泻药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水平,减弱背角神经元兴奋性,从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0.
五种中药与附子配伍前后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白芍、人参、干姜、甘草、大黄与附子各炮制品配伍前后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以芍药苷、人参皂苷、辣椒素、甘草酸单铵盐、大黄素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测定,对比白芍、人参、干姜、甘草、大黄与附子配伍前后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配伍后诸药有效成分含量明显低于药材单煎液。结论:附子与白芍、人参、干姜、甘草、大黄配伍后,附子毒性降低,与其配伍的五味中药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亦有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