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不同炮制方法对附子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干热烘制和湿热蒸制对附子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方法: 控制温度和时间,采用干热高温烘制法和湿热高压蒸制法对附子进行炮制加工,以HPLC测定不同炮制品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 结果: 附子炮制对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有显著影响,双酯型生物碱显著降低或消失,单酯型生物碱显著增加。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进样量分别在0.032 184~3.218 4 μg(r=0.999 9),0.030 016~3.001 6 μg (r=0.999 9),0.031 320~3.132 0 μg(r=0.999 9),0.030 744~3.074 4 μg(r=0.999 9),0.030 912~3.091 2 μg(r=0.999 9), 0.031 920~3.192 0 μg(r=0.999 9)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3% (RSD 1.35),99.99% (RSD 1.96%),98.16% (RSD 1.01%),100.68% (RSD 1.03%),99.27% (RSD 0.55%),102.81% (RSD 0.91%)。 结论: 该炮制方法简便可控,减毒存效,为附子炮制加工提供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草乌叶及其煎煮液中的乌头碱类药效组分进行定性分析,说明煎煮前后化学成分发生的变化。方法:电喷雾串联质谱分析法。结果:煎煮后草乌叶中的双酯型生物碱和三酯型生物碱均发生了水解。前者水解产物为苯甲酰乌头原碱和乌头原碱类生物碱;后者水解产物为3-乙酰乌头原碱类生物碱。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强,为草乌叶及复方制剂煎煮液中的生物碱类药效组分的分析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推算乌头碱氨基醇型水解产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通过控制苯甲酰乌头原碱水解条件,分别获得不同阶段的水解产物,确定苯甲酰乌头原碱降解率与苯甲酸转化率之间的关系,建立通过苯甲酸HPLC定量分析推导氨基醇型乌头原碱类水解产物含量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药典法制草乌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苯甲酰乌头原碱降解率与苯甲酸转化率约为1∶1,通过测定苯甲酸含量计算氨基醇型乌头原碱类含量的公式为:氨基醇型乌头原碱类含量≈(苯甲酸的含量×529)/122。药典法制草乌的双酯型生物碱、单酯型生物碱和氨基醇型乌头原碱类含量分别为0.0025%、0.16%和0.005%。结论通过定量分析苯甲酸含量推导乌头碱氨基醇型水解产物含量的方法可行,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乌头汤不同配伍对制川乌中3种单酯型乌头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HPLC考察乌头汤不同配伍中3种单酯型乌头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结果: 与制川乌单煎相比,配伍黑豆、防风的乌头汤与原乌头汤中单酯型乌头生物碱含量由1 338.86 μg分别降至349.26,402.18 μg,制川乌配伍防风则降低至680.01 μg,制川乌配伍黑豆则降至667.59 μg。 结论: 乌头汤配伍防风、黑豆能很大程度地降低制川乌中3种单酯型乌头碱含量,为揭示制川乌减毒配伍机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草乌Aconiti Kusnezoffi Radix与瓜蒌Trichosanthis Fructus按照13个不同比例配伍后,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成分量的变化。方法 草乌与瓜蒌的干燥粉末,混匀,分别用10倍量蒸馏水和75%乙醇浸润1 h,提取2次,每次1 h,合并提取液,离心,取上清液。HPLC采用Welch Xtimate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乙腈-40 mmol/L乙酸铵(氨水调pH 10.0)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235 nm。结果 草乌与瓜蒌配伍后,随瓜蒌比例增加,药液pH值逐渐降低,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变化不明显,而双酯型生物碱总量增加。结论 草乌与瓜蒌配伍后,从化学成分来看,双酯型生物碱类成分增加导致毒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彭稳稳    刘莎莎    王亚    张永鑫    李俊松    李文  蔡宝昌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4):258-261
 目的 以附子-干姜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单煎液及附子与干姜合煎液中次乌头碱(HA)、苯甲酰乌头原碱(BAC)、苯甲酰次乌头原碱(BHA)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MA)4种乌头类生物碱,探讨两药相须配伍增效原理。方法 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0.2%醋酸水溶液(三乙胺调pH为6.2),梯度洗脱(0~15 min:25%~31%A;15~36 min:31%~35%A;36~40 min:35%~25%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 ℃。结果 4种乌头类生物碱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为96.9%~101.9%,RSD<3%。与附子单煎液相比,附子与干姜合煎液中次乌头碱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煎出量增加,苯甲酰乌头原碱及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煎出量稍有减少,但4种乌头类生物碱煎出量总和呈增加趋势。结论 附子与干姜配伍可促进乌头类总生物碱的溶出,从成分角度解释附子与干姜相须配伍增效原理。  相似文献   

7.
HPLC测定附子及其炮制品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Zorbax Eclipse XDB 18柱,40 mmol乙酸铵缓冲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3种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均达到了较好的分离,分别在0.035 7~1.784 μgr=0.999 9),0.012 6~0.632 μgr=0.999 7)和0.033 4~1.672 μgr=0.999 7)呈良好的线形关系。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有效地用于附子的鉴别和内在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毕胜  谢若男  金传山  马凯  张永强  李田士 《中草药》2020,51(23):5956-5962
目的 研究制川乌炮制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气、味变化特征,表征制川乌炮制过程的气、味变化与内在有效成分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 制作3批不同炮制时间的制川乌样品,使用电子鼻、电子舌对制川乌炮制过程中“气”“味”变化进行检测,通过雷达图、线性判别分析法(LDA)、主成分分析(PCA)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与制川乌炮制过程中生物碱类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电子鼻、电子舌可以区分出制川乌不同炮制程度的样品。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电子鼻FAC1与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均呈显著相关性(P<0.01),电子舌FAC2与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均呈显著相关(P<0.01),与苯甲酰乌头原碱含量呈相关性(P<0.05)。结论 电子鼻、电子舌仿生技术可运用于制川乌炮制过程质量研究,为中药炮制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复脉灵胶囊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流动相甲醇-0.5%的三乙胺(70:30),Aglient T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检测波长235 nm,流速 1.0 mL·min-1,柱温室温。结果: 乌头碱的进样量在0.080 8~0.808 0 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回收率98.40%,RSD 2.84%;新乌头碱的进样量在0.866~4.330 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98.04%,RSD 2.05%;次乌头碱的进样量在0.089~0.890 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98.71%,RSD 2.34%。结论: 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作为复脉灵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改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制川乌含量测定方法,进一步优化固相萃取技术,建立同时测定制川乌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强阳离子吸附树脂MCX固相萃取小柱对制川乌进行纯化,制备供试品溶液;使用COSMO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乙腈和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25 ℃,检测波长为232 nm。结果 6个成分分别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8%、100.2% 、100.8%、99.0%、99.7%、98.2%, RSD分别为0.9%、1.2%、0.9%、1.3%、1.5%、1.0%。结论 改进了《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制川乌含量测定的方法,解决了样品前处理复杂、使用有毒有害试剂较多的问题。建立了同时测定制川乌6个生物碱成分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对不同仪器和不同色谱柱的适应性好,可用于制川乌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定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在水和乙醇中的高温分解产物,探究其转化规律。方法:利用液质联用手段,定性对照品在乙醇和水中的转化产物,并总结阐述转化规律。结果:通过对已知化合物的多级质谱的分析和文献查阅,确定了多个转化产物的结构。双酯型生物碱水解时主要生成苯甲酰乌头原碱和焦乌头碱,醇解时主要生成焦乌头碱和8-乙氧基乌头碱。同时醇解和水解时还产生了多种脱氧、脱水、脱甲基的产物。结论:焦乌头碱类生物碱是由于热解产生的,同溶剂种类无关系;8-乙氧基乌头碱类生物碱是由于醇解产生的,同溶剂种类有关系。醇解过程较水解过程产生了更多的产物。本研究通过液质联用鉴定了多种生物碱转化产物并总结了质谱裂解规律,为川乌中毒性双酯型生物碱的转化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川乌煎煮过程中的生物碱的转化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2.
川乌的纤维素酶酶解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永生  林强  郑来丽  田平芳 《中草药》2009,40(11):1735-1739
目的 比较纤维素酶、半仿生、乙醇回流提取方法对川乌中乌头碱、乌头总碱的影响,筛选最佳方法.方法 利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川乌生物碱,以乌头碱、乌头总碱提取率为指标,正交试验优化纤维素酶的最佳提取条件,再与半仿生、乙醇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提取乌头碱、乌头总碱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温度45℃,pH值4.5,酶用量8mg/g,酶解时间5 h,乌头碱提取率为0.002 447%,乌头总碱提取率为0.244 410%,半仿生提取乌头碱、乌头总碱的提取率分别为0.001 735%、0.189 340%,乙醇回流提取乌头碱、乌头总碱提取率分别为0.001 869%、0.200 720%,纤维素酶提取法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 酶解提取法可显著提高乌头碱、乌头总碱的提取率,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煎煮时间对附子水煎液总生物碱和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采用HPLC,Agilent ZORBAX Extend-C18分析柱测定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结果: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不同炮制品中总生物碱的溶出率变化不明显;不同炮制品煎煮过程中酯型生物碱的变化规律不尽相同,其中乌头碱(AC)含量最低,水解最为彻底。结论:临床大剂量应用附子时,最大限度发挥其药理作用,恰如其分地掌握剂量与煎煮时间,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4.
乌头碱水解转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乌头碱的水解转化规律。方法:将乌头碱单体置纯水中,密封加热8,12,16,20,24 h,水解液碱化萃取,采用HPLC-MS分析主要水解产物;进一步采用中性氧化铝柱色谱分离,得到主要水解产物,并鉴定结构。结果:经HPLC-MS分析,鉴定主要水解成分峰为苯甲酰乌头原碱和乌头原碱。水解20 h,苯甲酰乌头原碱的转化率最高。结论:双酯型的乌头碱可水解转化为单酯型乌头碱和乌头原碱;在控制条件下,苯甲酰乌头原碱为主要水解产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诃子中的鞣质成分对诃子汤制草乌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解析蒙药诃子制草乌的炮制原理。方法:采用HPLC测定诃子汤制草乌、清水制草乌、去鞣诃子汤制草乌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以及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的含量。结果:各炮制品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诃子汤制草乌(0.692 5%)>清水制草乌(0.565 7%)>去鞣诃子汤制草乌(0.493 8%);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诃子汤制草乌(0.110 1%)>去鞣诃子汤制草乌(0.0833%)>清水制草乌(0.076 8%)。结论:鞣质可抑制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使其缓慢水解进而达到降低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野生南阳乌头整株植物不同部位的生物碱和多糖含量差异,探究南阳野生乌头地上部分和须根的药用价值。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南阳野生乌头、南阳野生附子、须根、地上部位中3种单酯型生物碱、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采用蒽酮-浓硫酸法分光光度法检测南阳野生乌头、南阳野生附子、须根、地上部位中多糖含量。结果:南阳野生乌头整株植物4个部位中,3种单酯型生物碱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南阳野生乌头>南阳野生附子>须根>地上部分(P < 0.05),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南阳野生附子>须根>南阳野生乌头>地上部分(P < 0.05),总生物碱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南阳野生附子>须根>南阳野生乌头>地上部分(P < 0.05),多糖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南阳野生附子>南阳野生乌头>地上部分>须根(P < 0.05)。结论:本实验对南阳野生乌头、南阳野生附子、须根、地上部分生物碱和多糖成分进行检测,为须根和地上部分的药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制川乌白芍合煎微波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微波法提取制川乌配伍白芍中有效成分乌头总生物碱和芍药苷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设计法,优选出65%乙醇为提取溶媒,进一步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及料液比4个因素,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乌头总生物碱,采用HPLC法测定芍药苷,并以其量及浸膏得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以65%乙醇为提取溶媒,在微波功率800 W,微波辐射时间为0.5 h,固液比为1∶10时乌头总生物碱和芍药苷的提取量最高且浸膏得率最低。结论微波提取时间短,有效成分提取率高,此方法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工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浸漂、煮制、盐制等炮制工序对淡附子所含的3种双酯型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含量的影响。方法:按中国药典炮制淡附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3种双酯型生物碱、3种单酯型生物碱和苯甲酸的含量,并与盐附子浸漂对照饮片、清水煮制对照饮片进行比较。结果:盐附子浸漂后,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量、3种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和苯甲酸含量均降低,各类成分含量降低率为55%~90%。煮制后,淡附子和清水煮制对照饮片中的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量分别降低了95%、93%;3种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分别升高了0.5倍~1.8倍、2倍~3倍;苯甲酸含量虽然分别降低了65%~75%、55%~60%,但其含量却高于盐附子浸漂对照饮片。结论:在制备淡附子时,浸漂工序除去盐分的同时,其成分也大量流失;煮制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发生水解,甘草、黑豆煮制对双酯型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含量的影响与清水煮制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9.
生物碱是大多数乌头属药用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理活性和药用价值,但也是其主要的毒性成分,为便于对乌头属植物水解产物的深入研究,主要从中药模拟炮制现状、乌头属植物所含的生物碱种类、水解机制研究现状及液质联用方法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