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颖 《山西建材》2011,(11):47-48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环保的有效途径,而大型热电联产供热机组集中供热的优越性较小型机组更加显著。以山西省河津市建设热电联产机组、发展城市集中供热为例,对热电联产机组集中供热在节能降耗与污染减排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环保的有效途径,而大型热电联产供热机组集中供热的优越性较小型机组更加显著。以山西省河津市建设热电联产机组、发展城市集中供热为例,对热电联产机组集中供热在节能降耗与污染减排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为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近来国家启动了"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其中区域热电联产工程,进展迅速.国家大力倡导优选大型采暖、发电两用机组,三北地区有条件集中供热的大中城镇都在筹建或建设中,某些不采暖地区也将纯发电大型机组,改造成热电联产机组.本文探讨对优先选用300MW及以上大型热电联产机组是有条件的,不宜过分强调;在大型火电机组再热器前(后)打孔抽汽改造,供热参数不匹配,不宜大力推广,这些机组改造仅作过渡措施,应积极开发新型大型高效热电联产机组.  相似文献   

4.
采用背压式热电机组的热电联产是工业园区蒸汽集中供热最主要的供热方式。背压式热电机组具有突出的节能减排优势,发展超长距离蒸汽供热技术是落实节能减排的主要手段。研究发现,蒸汽流量、管道特性、管道压降、温降及蒸汽初参数是影响蒸汽供热管道输送距离的主要因素。稳定的热负荷,以及减少沿程压力损失和散热损失是实现超长距离蒸汽供热的关键。经工程实践,采用成品保温管道和无推力旋转补偿器等工程技术措施能保证30km的蒸汽供热半径。  相似文献   

5.
铁岭市城区集中供热热力网可行性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晓茹 《山西建筑》2010,36(11):175-176
结合铁岭市现有采暖热负荷和近期发展热负荷,利用铁岭发电厂现有2台300MW纯凝汽发电机组改造成供热机组及其新区调峰锅炉房,进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以符合国家中长期节能规划及“节能、减排”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以其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历来被国内外专家所认可,本文主要针对其在节能减排、改善环境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的特点和蓄热储能方式的不同类型。以实际小区负荷测试数据为依据,讨论了可行的集中供热系统配置形式及运行模式,实现热电解耦。结果显示,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配置蓄热储能装置后具有了热量削峰填谷、运行灵活、增加供热面积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是我国供热的主力军,在国家节能政策的保障下,以及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的支持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近几年来,采暖欠费影响了集中供热的发展。本文认为坚持集中供热为主导,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供热体制改革;强化管理等是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有序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有机结合了热电联产、多热源联网等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绿色的供热方式,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可靠、舒适的供热服务保障。随着城市发展,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建设规模逐渐增大,供热管网日益复杂,热源供热形式多样,在热网实际调度运行过程中产生了更多运行模式和其他新问题。由于热源多、管网布局复杂,在实际供热调度运行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热电联产的作用,更好地通过热网调控实现降低热网能耗,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调度运行过程中,关键是解决在不同室外气候条件下如何将热源的热量通过错综复杂的管网快捷、准确地输送到每个用户。由于影响"热量输送"的因素众多,本文将浅析热网调度运行中的一些热量分配、能耗调控等调度管理方式,同时阐述目前大型城市热网调度运行管理中需要强化的热网调控问题(例如供热延时性)。使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能够利用好现有的科技手段和大数据积累,更加精细化地实现热网调度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10.
秦冰  江亿  付林 《煤气与热力》2006,26(2):51-55
热电联产电力调峰是解决供电峰谷差的重要途径,利用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惯性是实施热电联产电力调峰的有效途径。在热电联产电力调峰运行模式下,热源供热量随电力负荷的变化而变化,供热系统内各点的供热介质温度及供暖室内温度也随之变化。为不影响供热质量,须控制供暖室内温度的波动幅度,此时热电联产电力调峰的幅度受热源的调节能力、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惯性的影响。探讨了利用集中供热系统热惯性实施热电联产电力调峰运行模式时集中供热系统的4种运行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11.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减排工作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供热系统中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个环节中包括锅炉改造、热电联产、变频控制、气候补偿、热网监控和室温控制等多种节能技术,这是实现集中供热系统节能减排的关键。通过实例着重分析了锅炉改造、热电联产和采用气候补偿的节能效果。最后,计算分析了集中供热系统实现节能目标后,可少产生二氧化碳2.0496亿吨/年,二氧化硫0.021亿吨/年,氮氧化物0.0106亿吨/年等,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6):580-583
以《张家港市热电联产规划(2011~2015)》为蓝本,从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减少环境污染、节能减排入手,解读了张家港市热电联产实施方案及改善电源结构,走绿色电网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分析张家港市的地区供热和电网现状、电力平衡,得出远期热负荷增加明显的片区是主城片区和城北片区。在对新增热负荷预测的基础上,提出整合主城片区现有热源点,关停供热覆盖范围内小锅炉,依托华兴电力有限公司建设2台F级400MW燃气热电联产机组,替代主城片区燃煤小热电是可行、合理的。这对满足地区可持续发展需要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通辽市某小区集中供热系统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集中供热系统综合评价体系,涵盖系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节能效益、环境效益,对热电联产供热系统与热泵供热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热泵供热系统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综合权值分别为0.562与0.438,证明热泵供热模式优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银川市供热现状及供热对环境影响的分析,从技术角度,减少重复建设资金的浪费,节约能源及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等方面说明了采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式的优越性。建议银川市应加快实现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这一城市基础设施步伐。  相似文献   

15.
随着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各级地方政府加快了拆除高耗能、高污染、低热效率的区域小锅炉的步伐。而热电联产机组及大吨位锅炉具有节约燃料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特点,在未来将成为我国主要的集中供热主体。目前热电联产热源主要来源为电厂和尖峰锅炉,而电厂余热是主要供热热源。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速,供热规模越来越大,如果不扩大热源的供给,热电联产式供热发展规模会受到约束。拓宽热能供给渠道,将高能耗工业,包括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炼油产生的大量废热、余热并入热网,利用低品位热源的潜热,使供热系统成为工业废热、余热的终端利用者。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银川巾供热现状及供热对环境影响的分析,从技术角度,减少重复建设资金的浪费,节约能源及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等方面说明了采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式的优越性。建议银川市应加快实现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这一城市基础设施步伐。  相似文献   

17.
前言: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电、热成本计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推动热电联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计算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确定热电联产中煤用量的分摊,本文在分析现有分摊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确定原则是:在发电成不于大型冷凝式电厂的电成本和热成本不大于分散锅炉房供热的热成本的前提下,根据两者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追加投本资比分享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于2000年原国家四部委公布执行的《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和2001年发布执行的《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已执行十几年了。十几年来,我国火电机组发展迅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大型、高效、安全、经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热电联产也逐年发展,近来大型超临界和燃气热电联产机组发展增快,分布式热、电、冷联供能源站正处在积极试点示范推进阶段,原拟订执行的《规定》已偏离国内实际,故本文建议修订[1268]号文中的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特别对界定节能指标和燃气分布式能源站的节能计算进行研讨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9.
尚秀娟 《煤气与热力》2000,20(5):364-366
通过对纯凝机组改集中供热机组的经济效益分析,说明“小火电”只有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自身经济效益,才是走出关停之路,取得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20.
抽凝机组低真空循环水供热技术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繁晋 《暖通空调》2012,42(9):58-60,57
目前一些热电联产企业对抽凝机组进行低真空循环水供热技术改造,以提高供热能力.对抽凝机组低真空循环水供热技术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和(火用)分析,从(火用)分析角度来看,低真空循环水供热运行较纯凝方式运行并没有明显优势,因此,热电联产供热系统节能不能仅仅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更要注意能量的质量损失,应从总能观念出发,正确分析与评价出现的各种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