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景观水体为处理对象,构建了植物浮床生态箱-植物浮床生态箱-人工湿地-沉水植物生态箱多级人工生态系统,在系统中引入了多种植物、鱼类、螺蛳、虾等物种,且该系统在循环流方式下运行,系统的平均水力停留时间为2d,模拟景现水体4.2d被系统交换一次。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迭到稳定运行之后,景观水体池中,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高效处理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生态浮床,本文用再力花和沸石组建成组合型生态浮床,研究其对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该组合型生态浮床对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氨氮(NH_4~+-N)和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2.04%、80.74%、85.51%和85.07%,均明显高于基质对照组和植物对照组。组合型生态浮床中的水体细菌繁殖速度及植物的生物量明显优于植物对照组,可见在组合型生态浮床中,沸石对植物的生长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再力花根系吸收、沸石吸附及微生物的分解吸收三者协同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要优于单一系统。该研究结果对治理富营养化景观水体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人工生态浮床的净化水质的机理,传统生态浮床和组合式生态浮床的特点,生态浮床因其具有不占用耕地、区域美化效果好、经济价值突出和修复作用持久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总结了人工浮床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净化效果、人工浮床中植物选择、人工填料引入强化水体净化效果和其他方面的应用现状。同时指出了人工浮床技术在资源化方面的研究、人工浮床技术领域的基质研究和生态浮床模型的研究3个方面的应用前景。可以为生态浮床的发展和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生态浮床作为一种新型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技术,因具有可操作性强、运行成本低、易维护、生态风险小、景观效果好等优点,已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但影响该技术的因素也较多,主要包括温度、浮床水生植物选型、水体污染程度等。目前该技术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被修复水体对浮床植物的选型要求、浮床植物的回收处理、浮床载体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5.
采用装载不同类型填料的生化物化耦合强化生态浮床处理低碳氮比黑臭水体。构建了Fe-C微电解强化生态浮床(ICEFB)、海绵铁微电解强化生态浮床(SIEFB)、沸石强化生态浮床(ZEFB)和生态浮床(EFB)四组反应器,比较不同浮床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考察DO质量浓度和进水NH4+-N质量浓度对氮、磷等营养盐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微电解填料的引入显著提高了生态浮床的脱氮除磷能力,与ZEFB和EFB相比,SIEFB和ICEFB具有较高的养分去除效率。在DO为2 mg/L、进水NH4+-N质量浓度为30 mg/L时,SIEFB对NH4+-N的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99.33%和62.96 g/(m3·d),TN的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64.42%和56.78 g/(m3·d),TP的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88.51%和10.73 g/(m3·d)。SIEFB的SND效率最高,为84.80%,具...  相似文献   

6.
在水污染处理方面。生态浮床与传统物理化学方法相比,因其具有较好的景观效应及生态效应而越来越多地被利用到景观水体的净化中。选取干屈菜为研究植物,利用人工模拟方法,设计连续进出水试验装置,调节水力负荷,模拟自然河流状态,将丽娃河水泵入试验系统,水体经过生态浮床系统,由出水口溢流排出。实验数据表明(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胡为征  邢奕  李济圣  朱旭  张闻涛 《辽宁化工》2012,41(10):997-1000
试验重点考察低温季节时,再力花人工浮床系统,在收割和不收割不同情况下,对水体的营养盐降解和植物组织衰亡向水体释放营养物质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浮床收割后植株根系安全越冬率仅50%,向水体释放了更多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浮床植物净化污水处理厂尾水的适宜配比,选取常用于生态浮床系统的鸢尾、再力花和水葱作为浮床植物,以自行设计组装的浮床框架作为植物载体,对模拟的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为期28天的处理,持续监控水体中pH、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浓度变化以及植物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当以(1:2)的配比构建的鸢尾+水葱和鸢尾+再力花生态浮床系统时,两种植物存在某种共生关系,试验前后植株生物增加量最高,试验水样的净化效果达到最佳。在同一生态浮床系统中,水中污染物浓度均呈现先快速下降后逐渐减缓的趋势,且COD去除率低于TP、NH4+-N、TN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9.
选取4种生态浮床植物,研究不同水力负荷下(水力负荷0.5m/d、1.0mid、1.5m/d、2.0m/d)各种植物生态浮床对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水力负荷为0.5m/d时对水体中氮磷净化效果最好,2.0m/d净化效果最差,水力负荷为1.0m/d与1.5m/d时氮磷去除率相当。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强化生态浮床对地表水的净化作用,选取了鸢尾、菖蒲、千屈菜、伞草、美人蕉五种常见浮床植物,筛选硝化菌、反硝化菌、氨化细菌结合竹炭制作生物基,构建微生物-植物组合生态浮床进行水体修复的室内模拟。结果表明五种植物构建的普通生态浮床对TN、NH3-N、TP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1.1%、51.2%、28.4%和43.6%,其中美人蕉的综合净化效果最佳,菖蒲、鸢尾、伞草次之,千屈菜最差。添加适量生物基,构建微生物-植物复合系统,可明显提高对水质的净化效果,TN、NH3-N、TP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1%、85.6%、62.6%和72.4%,其中生物基与美人蕉、鸢尾、菖蒲的组合系统,可使出水水质达到Ⅲ类水体要求,生物基-美人蕉组合对TP的去除效果达到Ⅱ类水体要求。试验证明生物基浮床可强化地表水的原位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