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细胞因子密切相关。细胞因子是一个庞大的小分子蛋白家族,成员繁多,作用广泛。作为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物质,它们广泛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和发展,在诱导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参与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该文针对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对变应性鼻炎和细胞因子免疫进行探讨,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大多数人们对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认识还不够深化,而细胞免疫则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充分地了解变应性鼻炎以及细胞因子免疫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变应性鼻炎的诊断以及治疗,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指具有特异性的个体接触到致敏原后通过IgE介质释放为其他具有免疫活性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等参与的一种鼻黏膜慢性炎性反应,它  相似文献   

3.
变应性鼻炎亦称过敏性鼻炎,是由变应原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涉及多方面因素,并呈现出与环境密切相关的特点。随着环境污染的严重,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升高,已经成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参与过敏性鼻炎发生、发展的因素有很多,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多种细胞因子、炎症细胞以及炎性介质等共同参与了变应性鼻炎,深入研究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机制,可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变应性鼻炎(AR)的发生发展与Th1/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密切相关,中医药治疗AR的疗效与调整患者免疫反应失衡有关。综述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客观评价中药治疗后细胞因子的变化,以期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欣 《海南医学》2011,22(10):8-12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治疗仍不能完全令人满意,本文从遗传、环境及免疫学角度就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鼻炎敏滴鼻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鼻炎敏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大鼠细胞因子及鼻粘膜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 用卵清蛋白致敏大鼠制成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 ,将鼻炎敏灌胃给药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IL 2 ,IL 4浓度 ;观察鼻粘膜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药物治疗组血清IL 2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 ,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药物治疗组血清中IL 4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5 ) ;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 ,模型组鼻粘膜有大量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浸润 ,并伴肥大细胞脱颗粒 ;用药组及空白对照组则无上述改变。结论 鼻炎敏滴鼻剂可使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IL 2 ,IL 4浓度指标逆转 ,并抑制炎症细胞在鼻粘膜的汇聚 ,防止其脱颗粒  相似文献   

7.
8.
局部变应性鼻炎(local allergic rhinitis,LAR)是有别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鼻黏膜局部变态反应性疾病.虽然LAR流行率总体呈高发趋势,但目前对其研究和认识尚处于起步阶段.LAR动物模型是深化LAR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及免疫学研究的必要手段.由于LAR与AR的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变应性鼻炎(NAR)与变应性鼻炎(AR)的发病时间、分型、诱因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09年4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976例鼻炎患者,通过病史采集、鼻分泌物涂片等检查对其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分型、诱因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6例鼻炎患者经过试验,NAR患者379例,占38.83%;AR患者597例,占61.67%;NAR以女性居多,AR以男性为主;NAR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AR多发于秋季;NAR患者以鼻塞和流鼻涕为主要临床表现;AR患者以打喷嚏、鼻痒为主要的临床表现;且AR患者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嗜酸性细胞高于NAR患者.结论 NAR与AR的发病时间、年龄、临床表现及比分泌物涂片检查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静  任艳鑫  隋军  李晓江  高伟 《医学综述》2008,14(8):1205-1208
变应性鼻炎是外源性抗原引起的免疫性疾病,具有变应性素质的患者与超敏原初次接触后致使其处于致敏状态,当再次与该超敏原接触时,患者机体产生各种细胞、蛋白质及细胞因子参与或促进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发展。目前,人们正从各个层面研究变应性鼻炎的病因及治疗,文章综述了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最新研究进展,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华  李阳 《中级医刊》1996,31(8):35-38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鼻炎清颗粒治疗大鼠变应性鼻炎(AR)后鼻粘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和细胞因子水平,探讨该药治疗AR的部分免疫学机制。方珐:用卵清白蛋白、氢氧化铝、百白破疫苗联合致敏大鼠制成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将鼻炎清颗粒灌胃给药2周后,观察鼻粘膜组织学变化,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FN-r水平。结果:鼻炎清颗粒治疗组中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血清IL-4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IFN-r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观察发现,模型组鼻粘膜上皮细胞脱落、水肿、血管扩张、腺体增生,固有层内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浸润.用药组中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及阴性对照组则无上述改变。结论:鼻炎清颗粒通过调节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纠正失衡的Th1/Th2的细胞因子网络并抑制炎症细胞在鼻粘膜的汇集,防止其脱颗粒。对变应性鼻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非变应性鼻炎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方法 278例鼻炎患者分为变应性鼻炎组(AR组)与非变应性鼻炎组(NAR组)。记录2组的临床症状、疾病严重程度与时间、并发症,比较2组的异同。结果 AR组的鼻部症状、眼部症状、咳嗽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N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多为中重度持续性患者,轻度持续性患者的数量最少。AR组的中重度间歇性患者明显多于NAR组的患者(P〈0.05)。2组出现心血管疾病、下呼吸道并发症患者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患者的下呼吸道疾病主要为哮喘,人数明显多于NAR组的哮喘患者。2组患者药物过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应性与非变应性鼻炎是两类不同疾病,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并发症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特异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普遍认为,个人遗传缺陷及接触周围环境变应原是两大主要发病因素,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因而,虽然目前AR的治疗药物种类较多,但尚无根治药物.本文简要综述AR发病机制及防治药物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6.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多发病,明显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AR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导致,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中CD4+辅助性T细胞的两个亚群Th1/Th2细胞失衡在AR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8,IL-12)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健康体检者1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31例血清中IL-6,IL-8,IL-12水平。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L-6差异有显著性(P<0.05);IL-8,IL-1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1);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相比,IL-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1),IL-6差异有显著性(P<0.05),IL-12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特异性免疫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特异性免疫治疗前IL-6,IL-8与TIgE呈正相关,IL-12与TIgE呈负相关。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使变应性鼻炎者细胞因子IL-6,IL-8,IL-12的分泌趋于正常,证实其为治疗变应性鼻炎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8,IL-12)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健康体检者1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31例血清中IL-6,IL-8,IL-12水平。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L-6差异有显著性(P<0 05);IL-8,IL-1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1);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相比,IL-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1),IL-6差异有显著性(P<0.05),IL-12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特异性免疫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特异性免疫治疗前IL-6,IL-8与TIgE呈正相关,IL-12与TlgE呈负相关。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使变应性鼻炎者细胞固子IL-6,IL-8,IL-12的分泌趋于正常,证实其为治疗变应性鼻炎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述近6年来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机理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6年来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机理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现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机理研究主要集中在降低IgE水平、调节Th1/Th2细胞失衡及相关细胞因子、调节炎症细胞及相关炎性介质、刺激神经节和调节神经递质、调节信号通路相关信息五个方面。结论: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理研究已从以上五个方面取得成果,但在信号传导方面的研究尚待更深入地开展。  相似文献   

20.
变应性鼻炎系鼻部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分为常年性及季节性发作两种,前者的过敏物质以室内尘、螨、霉菌等为主,后者主要为花粉.多见于中青年,常有家族遗传史.本文试图通过对造成鼻炎的不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可行的治疗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