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咖丝裂霉素浸渍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通过对64例77眼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用沾有0.2mg/ml丝裂霉素液的棉片在巩膜面上及结膜面下,将羊膜缝合固定于巩膜裸露区.结果:治疗效果好,术后反应较轻,术后随访1~2年以上,复发2例,占2.6%.结论: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加丝裂霉素浸渍疗效好,复发率低,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值得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时46例52眼复发性翼状胬肉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局部应用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术后的愈合情况.结果:术后一个月大部分手术区结膜充血消退,结膜瓣平整,治愈50眼占96.2%,复发2眼占3.8%.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结膜瓣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翼状胬肉的基础上联合带角膜缘上皮的结膜瓣游离植片以及丝裂霉素c术中局部应用治疗翼状胬肉59例(63眼)。结果:术后随访3月~2年,复发3例,复发率4.76%,余未复发。结论:上述复合手术方式有效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艾条灸配合丝裂霉素在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后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眼科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复发性翼状胬肉,对24例27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行艾条灸,与23例25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观察组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12mo未出现1例复发,全部患者球结膜无明显纤维血管增生及角膜浸润。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艾条灸疗配合丝裂霉素c在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中,具有术后视力提高,复发率低,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翼状胬向行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单纯切除术其术后复发率高达 24%~89%[1]。现在不少文献报道,配合应用丝裂霉素C可减少其复发率。本研究采用翼状胬向结膜下转移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的方法,比较了2种不同应用丝裂霉素C的方法对翼状胬肉复发的防治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66例75眼,年龄38~65岁,平均48.75岁,均为原发性胬肉,不分年龄、性别、眼别,随机分成3组。A组为对照组,共28眼,行翼状胬肉结膜下转移术;B组共23眼,在术中应用0.4mg/mL的丝裂霉素 C; C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显微镜下胬肉切除术联合颞下方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期间和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包括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显微镜下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显微镜下胬肉切除术基础上行颞下方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视力值及散光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95.83%高于对照组75.00%,术后复发率0.00%低于对照组16.67%,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29.17%,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患者视力值及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视力值高于对照组,散光度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显微镜下胬肉切除术联合颞下方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且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下降症状,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新鲜羊膜移行遮盖法与自体结膜移行遮盖法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56例(80眼)翼状胬肉随机分成A、B两组:A组29例(45眼)行新鲜羊膜移行遮盖法,B组27例(35眼)行自体结膜移行遮盖法治疗翼状胬肉,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两组翼状胬肉异物感、角膜缘上皮生长情况及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A组翼状胬肉复发2眼,复发率4.4%,B组翼状胬肉复发2眼,复发率5.7%。结论:新鲜羊膜移行遮盖法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表麻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方法:对152例165眼采用了表麻下非超声乳化手法碎核治疗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状体,对其术后视力、术后散光情况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术后1周视力达到0.5以上者130眼占78.79%,视力达到1.0以上者53眼占32.12%,术后3个月视力达到0.5以上者148眼占89.70%,视力达到1.0以上者90眼占54.55%;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1.75±1.00)D,术后3个月平均散光为:(1.00±0.75)D。结论:该术术后视力提高快、术后散光较轻、手术时间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表麻下手术,避免了球周、球后麻醉引起球后出血、巩膜穿破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人羊膜移植和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对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56例复发性翼状胬肉分组采用羊膜移植覆盖创面和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观察角膜、结膜愈合情况和胬肉复发情况,术后随访平均18.3月。结果羊膜组角膜愈合时间平均4.52天,结膜愈合时间平均3.86天,无复发眼;丝裂霉素C组角膜愈合时间平均4.85天,结膜愈合时间平均7.04天,复发6只眼。结论羊膜移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和结膜瓣转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和结膜瓣转位术共治疗翼状胬肉患者159例186眼,术后随访4个月-2年。结果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92眼中,复发19眼,复发率为21%;结膜瓣转位术94眼中,复发21眼,复发率为22%,两种手术方法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内行单纯切除术和结膜瓣转住术术后复发率相似。  相似文献   

11.
多焦点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eSTOR多焦点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2例(176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为多焦点组46例(86眼)植入ReSTOR多焦点折叠式人工晶状体(Multifoeal intmoeular lens,MIOL)和单焦点组56例(90眼)植入SN60AT单焦折叠式人工晶状体(Single intraoeular lens,SIOL)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检查患者术后的远、近视力、观察配镜情况、人工晶状体及视近调节力,角膜散光。随访时间3至9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MIOL组裸眼远视力≥0.6占97.67%(84/86),≥1.0占24.42%(21/86),与SIOL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MIOL组裸眼近视力≥0.6占84.88%(73/86),≥1.0占20.93%(18/86),MIOL明显优于SIOL组(P〈0.01)。裸眼远视力≥0.6,同时裸眼近视力≥0.6者,MIOL组39眼,占45.35%;SIOL组3眼占3.33%,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MIOL组双眼手术者中13.33%阅读时戴镜,SIOL组88.24%阅读时戴镜。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数为0.32D。两组术后视觉异常症状均不明显;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MIOL组5只眼,SIOL组8只眼。结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使患者恢复良好的裸眼远近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微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青光眼伴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30例(30只眼)开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采用Steltaris微切口超声乳化仪吸除白内障,同时用Ex—PRESS推注系统EDS植入Ex—PRESSP50微型引流器。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术后并发症;平均观察(4.21±2.16)个月。结果随访期间内,有27只眼的眼压稳定在(13.57±3.31)mmHg(1mmHg=0.133kPa),其余3只眼在随访期间需滴用一种抗青光眼药物,眼压均控制良好。术前视力:光感至0.15。术后矫正视力:30只眼中0.1~0.2者3只眼(10.0%),0.3~0.4者8只眼(26.7%),0.5~0.8者12只眼(40.0%),0.8~1.O者5只眼(16.7%)。其中〉1.0者2只眼(6.7%)。所有术眼在手术过程中均前房稳定,未见明显角膜切口热损伤,无后囊破裂、视网膜脱离及滤过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未出现脉络膜脱离、浅前房和低眼压等。结论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微型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它使手术趋于简单、安全,视力恢复快,较传统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12mmol/L以下,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58例(72眼)施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视力、切口愈合情况。结果:随访1年,裸眼或矫正视力≤0.1者2眼(2.78%),0.1~0.3者1眼(1.39%),0.3~0.5者2眼(2.78%),0.8—1.5者67眼(93.06%)。术中无出血,术后无感染,切口愈合良好。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餐后血糖控制在12mmol/L以下者,于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改进式手法小切口劈核手术的并发症及效果。方法取2009年4115例(眼)白内障患者,随机抽样50-86岁200例(眼)应用作者设计的一体式劈核刀镊进行水平劈核,观察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时,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结果196例(眼)患者囊袋内一期植入IOL、3例(眼)术中后囊破裂、其中1例(眼)植入前房晶体,1例(眼)因后囊破口大晶体植入睫状沟,2例(踉)后囊破口小,晶体仍植入囊袋内。术后一天角膜轻度水肿9例(眼)占4.5%,中度水肿2例(眼)占1%。术后1月视力0.1~0.252例(眼)占1%:0.3~1.0者198例(眼)占99%。结论该术式手术成本低,手术方法安全,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约5-6min,适合大规模白内障手术复明行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血汤对玻璃体切割术后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玻璃体切割术后3天至7天视力不提高,且视网膜无新鲜出血的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62例(62眼),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A组,23例23眼),西药对照组(B组,20例20眼)、空白对照组(C组,19例19眼)。A组口服益血汤治疗,B组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C组为空白对照。3组均予口服多维元素片等,治疗时间为30天。观察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彩色多普勒超声各指标情况。结果视力疗效:A、B、C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5.2%、45.0%、15.8%,A组结果分别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A组、B组治疗后眼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Vm)较治疗前增高,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各指标改善情况较B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血汤的运用可以明显改善玻璃体切割术后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眼的眼底供血,增进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分析早产儿的屈光状态和视力发育情况.方法:对3~5岁早产儿共57例114只眼在门诊进行视力检查及阿托品散瞳检影验光,并对屈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岁早产儿57例114只眼中,远视86眼(75.4%),近视8 眼(7%),散光14眼(12.3%),正视眼6 眼(5.3%),生理性远视所占的比例最大,各年龄远视比例有所不同,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比例下降,正视和近视比例逐渐增加,视力正常率明显提高,同时早产儿儿童弱视比例为10.5%,明显高于足月产儿童的平均发生率,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3~5岁早产儿屈光状态和视力发育变化趋势与正常儿相似,随着年龄的增长,屈光状态有由远视向正视和近视发展的趋势,早产儿儿童弱视比例高于足月产儿童的平均发生率,早产儿应早期开展视觉追踪和屈光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VKH)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108例(216眼)VKH病例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56例112眼和西医治疗纽(对照组)52例104眼,观察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时间和总剂量、复发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出院视力〉0.3者治疗组82眼(73.21%),对照组62眼(59.61%),χ^2=0.451,P〉0.05;平均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治疗组为(192.6±14.5)天,对照组为(258.4±19.3)天,t=3.845,P〈0.05;使用糖皮质激素总剂量,治疗组为(2180±76)mg,对照组(3720±113)mg,t=3.469,P〈0.05。治疗终结后随访2年,观察复发率。治疗组23.21%(26眼),对照组46.15%(48眼),χ^2=4.954,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恢复视力,缩短治疗周期、减少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和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有利于控制该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曲安奈德(TA)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术后效果.方法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3例23只眼,眼压(25.17±2.18) mmHg(1 mmHg=0.133 kPa),视力:<0.1 9只眼(39.1%),0.1~0.5 14只眼(60.9%).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标准小梁切除术,手术结束时予前房注入少量TA,术后随诊12个月,观察患者眼压、视力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术后6个月视力,<0.1 5只眼(21.7%),0.1~0.55只眼(21.7%),>0.5 13只眼(56.5%);术后12个月视力,<0.12只眼(8.7%),0.1~0.55只眼(21.7%),>0.5 16只眼(69.6%),均好于术前(P<0.05).2.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眼压分别为(17.25±2.76) mmHg、(15.69±2.89) mmHg,明显低于术前(P<0.05).3.术后浅前房8只眼(34.8%),包扎3d后恢复.4.功能性滤过泡,术后6个月22只眼(95.7%),术后12个月21只眼(91.3%).结论 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以在降低眼压的同时恢复视力,术中应用TA有助于减轻术后反应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郑红  多吉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9):43-45
目的:探讨老年白内障小切口手术后早期低视力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1017眼术后1周视力低于0.3的102眼的眼部情况.102例患者中男50眼,女52眼,年龄为58至89岁,平均71.3岁,术前均常规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压、角膜曲率、眼A/B超检查,人工晶体度数测算等检查,手术按标准的小切口无缝线手术完成,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1周,1月及3月时复查眼部及视力情况,分析术后短期内即1周时视力恢复不佳的原因.结果:低视力的患者即术后视力低于0.3的患者分析其原因主要有:术中出现轻度并发症导致术后短期内视力不佳的有8眼占7.84% 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有7眼占6.76% 术前存在眼部疾病但因白内障遮挡不能被检查到的而在术后被发现的有87眼,占85.29%,87眼中有66眼惠有眼底疾病占75.87%.结论: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手术后短期内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为手术眼的原有眼部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