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目的:观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联合蠲哮汤治疗湿热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联合蠲哮汤治疗。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联合蠲哮汤治疗湿热型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应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指标和血清炎性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1剂/d煎早晚分服。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18%,对照组为64.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含量等肾功能指标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应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可有效改善患儿肾功能,减轻体内炎性反应,改善局部病理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热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亚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以地氯雷他定治疗,治疗组予加味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7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证候积分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热型亚急性湿疹疗效确切,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当归饮子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常规组30例,试验组给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当归饮子加减治疗,常规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90.0%、常规组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试验组(0.65±1.86)分、常规组(1.53±2.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当归饮子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湿热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和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4月—202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收治的76例轻中度湿热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指标[呼气峰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及炎症相关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价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清IL-4、IL-8、TNF-α、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ACT评分、PEF及血清IFN-γ水平均显著增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除ACT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上述其余各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37/38),对照组为84.2%(32/3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各有1例(2.6%)患者出现轻度咽部不适感,不影响治疗。结论西医联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湿热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更为显著的疗效,更有利于减轻中医症状,改善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肾病综合征伴胸腔积液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颖  童延清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8):1003-1004
目的观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肾病综合征(NS)伴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NS伴胸腔积液患者98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西药利尿剂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50例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B超检查胸腔积液吸收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NS伴胸腔积液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麻黄连翘赤小豆加丹参汤对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AGN)患者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及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方法:用麻黄连翘赤小豆加丹参汤治疗患儿34例(治疗组),并与使用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34例进行对照观察.观察两组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的变化,并检测其血清SOD活性.结果:治疗组血清SOD活性显著增高,高血压、水肿的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蛋白尿的转阴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连翘赤小豆加丹参汤治疗AGN效果良好,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的抗氧自由基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及其加减方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成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连翘赤小豆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75.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恢复时间、肉眼血尿消退时间、镜下检查血尿消退时间、水肿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能明显减少血压恢复时间、肉眼血尿消退时间、镜下检查血尿消退时间、水肿消退时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58例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在知情自愿的前提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法,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以1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相关肾功能指标及血清炎性物质含量。结果观察组水肿消退时间、血沉恢复时间、血压恢复时间、补体恢复时间及尿常规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1 h尿红细胞排泄率(1huRBCer)及24 h尿蛋白定量(24h Upro)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GM-CSF、VEGF、TNF-α及IGF-Ⅱ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炎性物质含量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缓解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体内炎症反应,改善局部病理生理状态,促进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杨定宪 《河南中医》2020,40(8):1167-1169
目的:观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小儿顽固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小儿顽固性湿疹患儿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糖浆及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瘙痒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皮损面积评分和皮损形态评分。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7.77%,观察组有效率为96.2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瘙痒消失时间为6~20(13.25±5.17) h,观察组瘙痒消失时间为4~17(8.87±4.63) h。两组瘙痒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皮损面积评分为(2.26±1.43)分,观察组皮损面积评分为(1.03±0.97)分,观察组皮损面积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皮损形态评分为(1.62±1.03)分,观察组皮损形态评分为(0.90±1.01)分,观察组皮损形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可以改善小儿顽固性湿疹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后血清及尿液TGF-β1的变化水平,阐述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采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对照组25例服用雷公藤多苷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及尿液TGF-β1浓度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能有效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系膜增生程度及间质炎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营汤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予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32例在使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清营汤口服,连续使用14d。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1%;清营汤治疗组有效率为96%,(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营汤辅助西药治疗SIRS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兵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2012年本院共收治确诊患有慢性荨麻疹的新兵62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药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并以同期仅接受西药治疗的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对照,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显著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8d后两组疗效分别为98.4%和7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汤剂联合西药只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效果好于单独使用西药,且起效迅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清金化痰汤联合西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ICU于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40例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0例单用西药治疗,观察组20例使用清金化痰汤联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并评价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病情好转所需时间多于观察组,且总有效率为73.3%低于观察组的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肺炎患者采用清金化痰汤联合西药治疗,疗效显著,患者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予以单纯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麻杏石甘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6%),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消退时间及辅助检查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可显著加快小儿肺炎的恢复时间,并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收入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共8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患者分为观察组(阿司匹林+吡拉西坦+补中益气汤加味)及对照组(阿司匹林+吡拉西坦),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差别。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软肝方对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早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保肝、抗病毒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健脾化瘀软肝方治疗,1个疗程周期后对比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安全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软肝汤治疗早期肝硬化,扶正化瘀、健脾益气软肝,可有效延缓肝硬化病情进展,临床疗效优异,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寒热错杂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门诊及住院寒热错杂证CAG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给服经验方半夏泻心汤;对照组4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维酶素片7片/次,猴头健胃灵胶囊4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后复查胃镜以判断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或0.01),其中观察组胃脘痞满、隐痛、嗳气等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52.5%、90.0%,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寒热错杂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9.
汤伟 《中医临床研究》2014,(32):120-121
目的:分析特发性周围性面瘫应用麻黄菊蝉汤内服外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特发性周围性面瘫患者9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阿昔洛韦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麻黄菊蝉汤内服外敷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面瘫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面瘫情况均有所改善,两组患者组内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治疗后Ⅴ-Ⅵ级患者1(2.09%)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0(20.83%)例,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特发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麻黄菊蝉汤内服外敷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清盆汤治疗50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12月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自拟清盆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清盆汤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显著优于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