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一、淮河重大水污染事件特点 淮河流域内的重大水污染突发事件从事故原因上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翻车、翻船、燃爆、垮坝或其他事件造成的污染物泄露形成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这种污染事件一般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排放来源及排放途径,都是突然发生、来势凶猛,在瞬时或短时间内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质,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给人民的生命和国家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多发生在桥梁上、河面上或是河流附近的陆域内.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突发性水资源污染事件是指由于人的行为,使水资源水质在短期内恶化速率突然加大的水污染现象,该事件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途径,且突发、凶猛、在短时间内排放大量有害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其危害制约着生态平衡及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按污染源排放时间分,水污染有持续性污染(包括间歇性污染)和瞬时性污染。持续性污染是指长时间持续性地向水体中放排污染物造成的水体污染;瞬时性污染是指短时间大排量地向水体倾倒污染物造成的污染,这种污染会造成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国际河流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并不多见,其中莱茵河水污染事故和多瑙河水污染事故是少数之中的典型。1莱茵河水污染事故莱茵河是一条著名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统计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分类及特征进行了介绍。通过对2003~2008年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统计分析发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且发生频率不断提高,危害不断扩大,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生产废水的违规排放是污染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污染事件中常见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油类等主要污染物,提出了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投加药剂和采取吸附法等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法;最后就应急标准、应急监测、水源地的环境风险评价等我国在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处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水生态文明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基础保障和显著标志。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水体的污染事件也日趋严重,水污染、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旨在通过水污染事件中的鱼类死亡现象,总结不同毒物造成鱼类急性死亡时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判断导致鱼类死亡的一种或几种可疑毒物,从而快速确定水中主要污染物并通过水体污染物查找污染源,为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赢得宝贵时间,在水污染防治领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淮河流域的水污染问题相当突出,已影响到流域内居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制约了工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造成淮河流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不适当地发展了重污染企业,工业废水及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超过了河流的稀释净化能力。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保护的策略是: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强化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大规模地进行水污染控制,以及大力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王新龙  薛晓鹏  孙如飞 《水力发电》2020,46(2):17-21,131
水污染溯源是一种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有效方法。针对传统水污染溯源方法存在工作量大、计算复杂、耗时长的问题,提出基于粒子群与知识图谱的突发水污染事件溯源方法,通过预案库构建、水污染扩散模型在线率定、污染物溯源正向模拟、知识图谱关系分析,完成水污染快速溯源,确定偷排企业;同时,岸边瞬时排放污染物的溯源实验表明了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水污染的综合防治是把污染物的合理排放、水污染治理工程设施、水环境自净能力三者之间看作彼此关联的整体,形成区域或流域的水污染控制系统。对区域规划、资源利用、污染控制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用行政、立法管理及技术措施等多种途径来控制水体污染。  相似文献   

9.
重污染河流闸坝防污限制水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污染河流上的闸坝过量蓄水是导致污染团集中下泄造成水污染事件的主要诱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和定义了防污限制水位的概念,并以兴利和防污为目标,构建了重污染河流闸坝防污限制水位模型,以研究预防因污染团集中下泄造成水污染事件的闸坝防污限制水位,规范重污染河流闸坝的蓄水量。将该方法应用到淮河流域沙颍河的多个闸坝,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求解重污染河流的闸坝防污限制水位,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这对重污染河流开展闸坝防污调度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1987-2009年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统计结果表明,广东省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主要风险源为非正常排污、交通事故、生产储存,主要事故污染物为有机耗氧类、油类和有机有毒类物质。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主体的薄弱环节在于途经敏感地区的交通运输、污染工矿企业的生产储存和污染工矿企业的经营管理。针对以上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风险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防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河长制"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对应的解决措施,以云南省双柏县板桥河水污染问题为例,对该流域内主要造成河道水污染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述,根据《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中的水污染污染源调查方法、污染物计算方法进行流域内污染物预测,通过对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量预测计算可知,造成河道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城市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流域内水污染重点在县城及人口密集的乡镇,人口越密集、人类活动越频繁,水污染越严重。最后有针对性地对县城、集镇及农村污染情况提出具体解决措施,为今后河长制方案的编制及具体推行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国内频繁发生因水污染造成的水危机事件,松花江水污染、太湖水污染、巢湖水污染、滇池水污染、江苏沭阳水污染和盐城水污染等,都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用水安全.为确保城市用水安全,国内许多城市都已建、在建或拟建城市应急水源工程.  相似文献   

13.
近年随着珠江流域内经济活动加剧,流域内频繁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尤其是几次重金属污染事故,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识别流域内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类型及特点,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珠江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特点,可能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危险源识别,提出了从源头控制、完善法律法规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小事故发生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国内频繁发生因水污染造成的水危机事件,松花江水污染、太湖水污染、巢湖水污染、滇池水污染、江苏沭阳水污染和盐城水污染等,都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用水安全。为确保城市用水安全,国内许多城市都已建、在建或拟建城市应急水源工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黄河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出现较为频繁,水库加大下泄流量对缓解突发性水污染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建立黄河小浪底以下河段降雨径流、河网水动力学与污染物传输扩散相耦合的模型,基于非汛期黄河干流多事故地点排放情景模式,研究小浪底水库运行方式对污染事件的调控能力及实施效果。结果表明:针对发生在小浪底水库下游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水库实施应急调度,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起到降低污染物浓度、控制污染物传输的作用。事故地点若距离水库较近,应急调度能够发挥较大作用。下游河道接近环境流量,小浪底水库在150~1 500 m3/s等级范围改变下泄流量,对事故地点在高村以下河段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无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水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污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水污染、农村垃圾污染、乡镇企业污染。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农村相关生产活动、农村的生活方式和水收集处理配套措施欠缺、农村企业污染、集约化养殖场和畜禽养殖污染、环保意识淡薄、体制和监管不力。解决农村水环境问题建议采取如下对策:发展农村生态、循环经济,减少污染排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整体规划;合理规划,调整农村企业布局,实现农村企业规模化;加大农村供水和水污染处理设施投资力度;加强农村水资源保护立法、监督和宣传教育工作;在农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前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开放搞活、富民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小城镇工业蓬勃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备水源井大量增加,居民供水主要或部分利用地下水。由于工业“三废”不合理排放,化肥和农药的广泛使用,城镇垃圾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以及其他人为因素都能造成地下水污染。有关大、中城市地下水污染,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研究,并且提出了不少改善措施和方法。小城镇地下水污染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常在短时间内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性甚至毁灭性影响,后续恢复则耗资巨大耗时很长,有时甚至无法恢复。这与水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要求背道而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风险防控是水生态文明建设这项复杂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抓手,必须从预防和应急两方面着手,解决好水污染风险居高不下的问题。文章提出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风险防控原则,初步构建了防控体系框架,并总结了一系列针对性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9.
1994年7月,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水污染事故,造成苏皖两省150万人饮水发生困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这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的江河水污染已经到了触目惊心、非治不可的时候了。 目前,全国七大江河水系中,近一半的河段污染严重,流经城市的河段十有八九水质超标。海河、辽河、淮河大部分都是四五类水体。黄河水污染呈加剧之势,沿河的污水排放大量增加,70年代后期为18.5亿吨每年,90年代初猛增到32.6亿吨每年。长江污染也不断加重,三峡库区沿岸1000多家企业每年向库区排放的工业废水10.5亿吨,排放的生活污水每年达3.3亿  相似文献   

20.
刘飞  万一 《治淮》1998,(6):19-20
淮河流域自8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淮河水污染日趋严重,水污染事故频频发生,进入90年代后,水污染危害已成为严重制约流域内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实测,1993年全流域污废水排放总量为36.8亿吨/年,主要污染物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150.14万吨/年,已远远超出淮河的纳污能力。淮河流域水污染特点是以有机污染为主,工业污染占总负荷的70%,主要污染行业有造纸、酿造、制革等。因此,解决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根本出路是治理污染源。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把淮河列入国家“三河三湖”治理之首,同时在淮河流域范围内掀起了治污高潮。自1994年以来,国务院环委会在淮河流域召开了3次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召开了4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