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温度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效果的影响,采用纵向对比的方式,选取25、30、35℃为试验温度,以CODCr、BOD5、DHA和SVI为监测指标,分析温度对MBR运行效果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35℃时MBR对CODCr的生物去除率较25、30℃时高,而MBR对BOD5的生物去除率则是25℃时较高,各温度下CODCr、BOD5系统去除率无明显差别;25℃时MBR料液的DHA较30、35℃大,为18 mg[TF]/(h.L);SVI则是在35℃时较小,为62.6 mL/g。温度对MBR运行效果的影响表现为:温度适当升高有利于MBR对CODCr的生物去除,不利于MBR对BOD5的生物去除,但温度对MBR的CODCr、BOD5系统去除率无明显影响;MBR中料液的微生物活性、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FeCl3的投加对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运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投加Fe3+对MBR的污染物去除及污泥混合液特性改善效果明显.与对照组对比,进水中投加10 mg/L FeCl3对COD,NH4+-N和Tp的去除效果均明显提高,污泥混合液的污泥沉降性有所改善,动力学黏度、表面电荷性均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Fe3+的投加明显的提高了污泥混合液可滤性,降低了缓慢增长阶段的膜污染速率.  相似文献   

3.
文章考察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EMBR)对难生化降解废水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和MBR的膜污染控制情况。在相同的微电场工作条件和MBR操作条件下,通过对照试验研究EMBR系统的对废水污染物去除情况和膜抗污染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膜生物反应器可提高难生化降解废水的可生化性,COD_(Cr)、氮元素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7%、84.4%。外加微电场的作用下,MBR的膜污染情况得到有效减缓,使得EMBR具有更好的运行效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温度变化对不同碳源驯化的颗粒污泥形态结构、污染物去除能力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SBR反应器,对10、20、25℃条件下的乙酸钠和丙酸钠强化生物除磷(EBPR)颗粒污泥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使得2种颗粒污泥系统均发生了污泥解体现象,污泥沉降性能恶化,平均粒径均由650μm降至200μm;PO_4~(3-)去除率由99%以上分别下降至56%和88%,COD去除率变化较小;微生物丰度与多样性在20℃时最高,25℃时最低,其中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疣微菌门、浮霉菌门这4类在温度变化中总共均能占两系统中所有菌门的95%以上;乙酸钠系统除磷恶化是由于聚糖菌的增长,而丙酸钠系统的恶化可能与聚磷菌自身代谢的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生物燃料电池-膜生物反应器系统(MFC-MBR)对微电场作用下污泥性质进行分析。对MFC-MBR的产电性能和优化分析发现,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6 h、曝气量为1.5 L/min的工况条件下,该系统在稳定输出电能的同时能够高效降解苯酚废水。MFC-MBR和C-MBR(空白对照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在最佳工况条件下的长期运行结果表明,微电场的施加使得膜污染得到缓解。与C-MBR相比,MFC-MBR膜污染的缓解归因于污泥性质的改变,主要体现在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污泥平均粒径变大、SMP和LB-EPS质量分数降低。因此,在最佳运行条件下,通过对MBR施加微电场既能促进苯酚废水的降解,又能改变污泥性质、缓解膜污染。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工况对MBR内胞外聚合物(EPs)及污泥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污泥负荷№增加,污泥EPs降低,Zeta电位值降低.沉降性能变好,活性增加;曝气量增加,污泥EPs降低,Zeta电位值降低,沉降性能变好,活性先增加后降低;pH值由酸性变为碱性,污泥EPs增加,Zeta电位值增加.沉降性能先变好后...  相似文献   

7.
在不排泥条件下,膜生物反应器(MBR)内的污泥浓度MLSS和MLVSS都随时间不断累积,而反映污泥活性的MLVSS/MLSS则不断减少。研究中发现,MLSS对MBR运行效果影响显著:TN的去除率随污泥浓度增加而增加,而COD的去除率随MLSS的增加先降后升,TP的去除率则先升后降,且二者均在污泥浓度6500 mg/L时达到极值,NH3-N的去除效果则随着污泥负荷的增加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8.
内循环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任艳双  谭欣  赵林  李涛  高用贵  高利军 《化工进展》2005,24(9):1054-1058
介绍了一种新型低能耗、高效膜生物反应器——内循环膜生物反应器(ICMBR)。反应器是在IC反应器的第二好氧反应室设置中空纤维膜组件和穿孔曝气管构成的IC+MBR集成工艺;其运行特征相当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和膜生物反应器(MBR)的串联运行,并利用气体提升达到内循环,成功实现有机物去除和同步生物脱氮,CODCr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9.
新型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矿区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控制水量小但分布广泛的点源污染能大大缓解目前水体富营养化状况。针对点源污染处理特点,设计并构建了中试规模的新型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考察其对矿区污水处理效果及反应器运行特性。结果表明,系统启动稳定后对COD、NH3-N平均去除率为83.17%、98.09%,出水TN、TP平均质量浓度为10.67、0.6mg/L,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标准,并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系统中污泥质量浓度增长缓慢,污泥沉降性能良好(SV30<30%);系统在104 d运行时间里跨膜压差为1.3~30.9 k Pa,体外化学清洗对膜污染控制具有显著效果,有利于MBR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厌氧流化床旋转膜生物反应器(AFRMBR)中试装置,考察温度对其处理城市污水过程中反应器运行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出水COD保持在50 mg/L左右,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温度变化对整体COD去除率无明显影响。温度在30℃以上时,产气量达到0.2 L/g,温度降低,产气量随之减少至0.04 L/g。膜污染过程表现出显著的三阶段污染模式。温度对污泥混合液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的影响较大,温度降低,SMP含量升高。主要产甲烷微生物,如甲烷鬃毛菌属和甲烷杆菌属在温度30℃以上时相对丰度较高,产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以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受高盐度废水冲击前后的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助滤剂(硅藻土)投加对于MBR污染物去除及膜污染减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投加硅藻土对高盐废水冲击后的MBR性能恢复效果显著。与对照反应器相比,投加60 mg·L-1硅藻土可提高系统对传统污染物的去除效率,COD、NH+4-N及TP去除效率分别提高了4.9%、3.2%及74.5%;高盐度废水冲击显著增加了对照反应器的膜污染速率,其膜污染速率是投加硅藻土MBR的4倍。硅藻土具有的吸附性能及絮凝能力显著降低了MBR本体溶液中的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含量,减小了膜污染速率。进一步研究发现,投加硅藻土增加了平均絮体粒径(mean particles sizes,dp)及相对疏水性(related hydrophobic,RH),有利于减缓膜污染。  相似文献   

12.
膜污染是膜生物反应器(MBR)发展应用的瓶颈.从膜的性质、污泥混合液性质和运行操作条件三方面系统论述了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的影响因素,重点总结了相应的减缓膜污染的技术方法,并指出了将来膜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含油废水为探究对象,构建颗粒污泥序批式处理系统,探究了温度变化(10、25、40℃)对颗粒污泥处理含油废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污泥运行稳定时,10℃和40℃运行工况下,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的浓度略低初始值,而运行温度为25℃时,颗粒污泥的浓度显著提高。此外,25℃运行时,颗粒污泥体积指数(SVI)下降至51~56 mL/g,污泥沉降性提高。温度能影响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及主要组分。25℃运行时,EPS的含量降低至36.6 mg/g,显著低于其他两工况。温度主要对EPS内蛋白质(PN)的含量产生影响。在污染物去除方面,25℃运行时,稳定期出水COD基本维持在68~82 mg/L,COD的去除率在82.6%~86.7%,显著高于另外两组。温度能影响颗粒污泥对原油的去除,当温度为25℃时,颗粒污泥运行稳定时原油的去除率高达72.6%~75.6%。在对氨氮去除方面,除低温(10℃)氨氮去除率较低外,25℃和40℃运行工况下氨氮去除率大致相似。  相似文献   

14.
膜生物反应器(MBR)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与水资源再生领域。为提高MBR的截留能力并减少膜孔堵塞,以PES膜为基膜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疏松纳滤膜,构建了一种新型疏松纳滤膜生物反应器(LNF-MBR)。进行了LNF-MBR与常规纳滤膜生物反应器(CNF-MBR)、超滤膜生物反应器(UF-MBR)的对照试验,考察了工艺运行性能和膜污染情况。结果表明,LNF-MBR对生物聚合物和部分腐殖质的截留效果比UF-MBR高,在化学需氧量(COD)和溶解性有机碳(DOC)上有较高的去除率。CNF-MBR长期运行会导致盐分积累,降低膜通量,而LNFMBR和UF-MBR没有明显的积盐现象。超滤膜污染以不可逆污染为主,纳滤膜的小孔径减轻了不可逆膜孔堵塞,但易受到生物聚合物的污染。采用疏松纳滤膜能够减少污染物在膜上的附着,减缓膜污染。  相似文献   

15.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高效膜分离技术和传统活性污泥法的结合,能提高反应器中生物污泥的浓度,使出水的有机污染物含量降到最低,能有效地去除COD,对难降解的工业废水也非常有效,但也存在膜污染及膜清洗所带来的影响处理工程的问题。本课题选用在MBR反应器中添加固定组合填料的控制方法,从而减少膜污染,发现能去除85%~95%的COD,出水COD一般在25 mg/L左右,最低小于10 mg/L。通过本次研究为工业废水处理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PAC-MBR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采用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PAC—MBR)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处理,考察了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膜过滤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浊度和氨氮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对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46%—57%和31%—42%,PAC投加量在500mg/L到3000mg/L的试验范围内,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试验还表明,PAC—MBR组合工艺几乎能完全去除分子量<1000的有机物。PAC投加量对膜过德性能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膜生物反应器(MBR)系统中污泥颗粒变化和处理模拟废水水质的监测,考察了污泥形态变化对MBR处理性能和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MBR中颗粒有保持均匀分布并缓慢减小的趋势,颗粒大小对COD去除有一定影响,对氮磷的去除影响甚微,但是会加速膜污染。  相似文献   

18.
针对膜生物反应器(MBR)中膜污染现象,提出投加活性炭方法抑制膜污染。对比了粉末活性炭(PAC)和颗粒活性炭(GAC)对MBR出水水质及膜污染速率的影响,分析了活性污泥性质,如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胞外聚合物(EPS)、絮体粒径分布、毛细吸水时间(CST),及膜面污泥层,得到了膜污染减缓机理。结果表明,MBR对总有机碳(TOC)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大于97%和98%,PAC组TOC去除率略高于GAC组和对照组。PAC的加入明显减少了与膜污染相关的SMP和松散结合型胞外聚合物(LB-EPS)浓度,降低了膜污染速率。GAC则主要通过冲刷破坏膜表面污泥层,抑制污泥层的生长,减缓了膜污染。  相似文献   

19.
张海丰  杨丽萍  Song L  张兰河 《化工学报》2014,65(8):3212-3220
以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受高盐度废水冲击前后的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助滤剂(硅藻土)投加对于MBR污染物去除及膜污染减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投加硅藻土对高盐废水冲击后的MBR性能恢复效果显著。与对照反应器相比,投加60 mg·L-1硅藻土可提高系统对传统污染物的去除效率,COD、NH4+-N及TP去除效率分别提高了4.9%、3.2%及74.5%;高盐度废水冲击显著增加了对照反应器的膜污染速率,其膜污染速率是投加硅藻土MBR的4倍。硅藻土具有的吸附性能及絮凝能力显著降低了MBR本体溶液中的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含量,减小了膜污染速率。进一步研究发现,投加硅藻土增加了平均絮体粒径(mean particles sizes, dp)及相对疏水性(related hydrophobic, RH),有利于减缓膜污染。  相似文献   

20.
李震  麦穗海  董莹  周振 《净水技术》2013,32(5):31-35
针对目前垃圾渗滤液用膜生物反应器(MBR)系统处理效果不佳、运行不稳定的问题,通过理论模型预测分析了渗滤液系统MBR的污泥浓度及其构成。结果表明垃圾焚烧厂的渗滤液MBR存在污泥浓度过高(22.0g/L)的问题,如果采用厌氧微网预处理则能将污泥浓度降低约50%,可大大提高MBR的运行稳定性。填埋场渗滤液MBR则存在处理年轻期渗滤液污泥浓度过高,而污泥浓度和污泥活性会随填埋龄增加迅速下降的问题,建议采取必要的预处理措施降低年轻期渗滤液的污染物负荷,改善中、老年期渗滤液的可生化性能,提高以MBR为主体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