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陈如  何康 《四川水泥》2024,(3):24-26
在结构设计阶段合理确定建筑结构体系对于提高建筑物的经济效益及实现其使用功能至关重要。介绍了高层建筑的不同结构形式体系及结构材料体系,并重点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方案进行对比研究。针对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了3种不同的组合结构方案,从受剪承载力控制、抗震性能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对3个方案的优劣进行对比,通过对最大地震剪力、最大层间位移角、剪重比及柱轴压比等关键性能指标进行计算及结果对比分析,得出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结构方案受剪承载力最大、抗震性能最好、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2.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设计来看,结构方面的有效设计处理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而这种建筑结构工程的设计处理又需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重要参数指标,比如对于抗震性能就需要进行重点关注,保障其能够具备理想的设计处理效果。本文就重点围绕着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思路及其相应设计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针对强震作用下的窑尾框架结构的研究较少,也没有规范或规程作为设计依据。随着窑尾框架结构在高烈度区域的陆续建设,考虑到窑尾框架的特点,有必要对窑尾框架抗震性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某建成的9度抗震设防的5 0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窑尾钢管混凝土框架为对象,以层间位移角、层间位移和顶层位移为地震响应指标,利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窑尾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不可忽略,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变形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结构抗震性能具有较大冗余度。最后,基于结构的地震响应对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点,我国是属于地震多发的国家,因此在建筑行业当中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重视度非常高。随着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的不断加深,抗震设计思路和理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主要针对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其抗震延性设计要点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5.
刘大成 《四川水泥》2024,(2):136-138
某高层建筑为提高与周边建筑的共融性,采用连续曲面外墙设计。为了保证曲面外墙高层建筑满足抗震要求,对关键部位构件抗震性能、层间位移、楼层剪力系数、楼层侧向刚度、倾覆弯矩等进行抗震计算。抗震施工技术要点涉及四个方面:从控制地下水水位、土方开挖支撑、底板分层浇筑、后浇带浇筑、基础回填等方面分析地下结构施工技术;从提高层刚度、控制轴压比、加大配筋率等方面分析现浇楼板施工技术;从多种模板配合、曲面墙体浇筑、局部异形模板制作等方面分析曲面模板施工技术;从控制梁尺寸、优化箍筋设置、节点区浇筑等方面分析框支梁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将隔震结构简化为等效单自由度系统(ESDOF),隔震层采用铅芯橡胶支座,应用直接基于位移的性能设计方法(DDBD)分析隔震结构。重点讨论多自由度隔震结构(MDOF)向单自由度等效体系的转化方法,分析体系等效阻尼比、目标位移与等效质量。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立了位移反应谱,改进基于位移的性能设计方法的流程。设计高烈度区某隔震工程,假定各楼层的目标位移与体系等效阻尼比,通过性能设计流程最终得出各楼层的剪力分布;对设计的结构进行了时程分析校核,表明方法不但简单有效而且满足工程设计精度要求,可用于隔震结构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建筑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对其结构性能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为了增强建筑抗震结构良好的设计效果,增加其设计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完善相应的设计方案,则需要考虑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并控制好其应用过程,确保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将对混凝土结构在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地震灾害更加频繁,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增加了房屋破坏和人员伤亡的数量,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的作用愈加凸显。本文首先说明了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然后简单概括了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原理,并开始从提高结构的抗震性、降低地震对建筑的影响、保证建筑刚度等方面分析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作用,最后从科学选择结构体系、提升结构延性、加强轴压比和短柱的合理设计、提升结构的整体性、规范建筑形体及构件的布置规则、做好非结构部件设计、严格重点部位的重点设防、进行设置多道抗震防线以及选择合适的地基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防止结构倒塌破坏能力是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是影响结构工程指标最重要的技术。节点主要指结构柱、板、梁等受力构件集中交集的结构位置,是传递荷载、结构承受荷载的重要枢纽,保持着整个抗震结构体系稳定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应格外重视抗震施工和设计方面的工作,使建筑结构节点的抗震性能达到提升。本文对看抗震结构的节点设计与建筑施工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结构的塑性变形能力和抗震能力主要依靠延性来提供,结构的延性和强度是研究其抗震性能的重要指标,因此,结构的延性是否足够影响着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够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本文主要从定义、计算、影响因素、如何提高延性等方面来探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延性,从而为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可行性比较高的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刘梦瑶  袁东胜 《四川水泥》2023,(11):117-119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遵循整体性、简化性和抵抗性三大原则,这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的基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地震参数、地基条件和土壤特性、建筑结构类型和材料等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为了提升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必须重视建筑地基的选择、设计和建设;平面和竖向结构形式和材料的设计和选择;结构构件形式和尺寸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别从建筑结构抗震原理与建筑结构减震原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与建筑结构减震设计方法、抗震结构与减震结构的设防目标、建筑结构抗震与减震的设计要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采取了隔震措施的建筑物要比普通的抗震建筑物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3.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砖混结构由于选材方便、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多年来砖混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中使用最广范的一种建筑形式;其中民用住宅建筑中约占90%以上。砖混结构多采用粘土砖和混合砂浆砌筑,通过内外砖墙的咬砌达到具有一定整体连接性的目的。在地震设防地区,多层砖混砌体房屋由于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脆性性质,变形能力小,导致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改善砌体结构延性,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结合自身设计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在多层砖混房屋抗震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4.
高层结构整体控制是高层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环节。结构工程师深入理解高层结构整体控制各参数的实质含义并且熟练掌握调整各参数的方法,有助于提高结构整体控制的效率,也有助于使结构更加合理。高层建筑结构控制整体性的指标主要有:位移比,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周期比,刚重比,剪重比等。本文就此内容进行了重点论述,希望能为实际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当中,多采用钢结构作为楼宇的主体结构,所以钢材的质量及性能还有焊接的方式就决定了建筑的质量。本文从建筑钢结构对钢材的设计要求、抗震性能要求及焊接的要求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行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罗湖区兆鑫汇金广场项目大屋面高度147.9 m,地下5层,地上44层,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属于B级高度超限的超高层建筑。根据不规则项目特点并结合结构超限判定,确定各构件的抗震性能目标,通过分析建筑在不同地震工况下的弹性分析和弹塑性分析,验证结构性能设计的可靠性。计算模型采用YJK、ETABS、PKPMSAUSAGE程序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措施。结果表明:结构能够满足竖向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的有关指标,抗震性能能够达到设定的性能目标。文中所采用的设计及加强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何俊奎 《四川水泥》2023,(1):196-198
隧道结构抗震设计受设防烈度、隧道的结构形式、隧道周围的地层状况、以及获取参数时采用的试验方法、试验设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总结国内外隧道抗震分析方法和抗震措施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主要隧道抗震设计方法:静力系数法、反应位移法、动力时程分析法的优缺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最早兴起于美国,是建筑抗震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一理念使得抗震设计由宏观定性目标逐步转变为量化的多重目标,在抗震设计过程中也更加重视对性能目标的分析与实施。相关工程研究人员表示,对于我国超限高层建筑结构,采用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更为合适。基于此,本文从设计要求、设计目标、设计重点、设计方法这几个方面就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钢-混凝土组合柱自90年代兴起以来,在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展现出了抗压能力强、抗震性能优越等一系列特点,因此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式高层超高层建筑中。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是近年来逐渐推广的一种针对结构弹塑性分析方法,其相较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法而言简便易行,对软硬件都没有过高的要求,可大幅节省工作量,因此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现应用YJK计算软件,以安顺市某酒店南塔为研究对象,设计两种结构方案。在各结构方案中分别使用钢筋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柱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通过对各方案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得到各方案结构的层间位移、层间位移角、出铰顺序,进一步分析各方案结构的屈服及破坏机制,最终确定几种钢-混凝土组合柱对提高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一直以来都是建筑结构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我国一些地震多发地带或区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其作用显得十分重要。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结构中抗震技术的优缺点,并具体分析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而提出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